中考语文专项辅导训练:记叙文阅读(C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9-12-30 21:42: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改变命运的一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能不能” 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给他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故事。 (4)

2.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4)

(1)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

(2)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竞一下子热泪盈眶。

3.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4)

4.对上文中小男孩母亲的竹鞭教育,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3分)

母亲的鞋架

澜涛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

5.“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8分)

⑴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4分)

⑵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请发挥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6.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5分)

7.文中母亲只说了二句话:①“娘知道,娘担心你……”;②“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上述两句话有何特点,请加以品味。(5分)

8.你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感受过母亲无言的关爱,请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文中例子除外)(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14分)

融冰之旅

20081月中旬以来,50年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肆虐神州大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冰雪世界上也演出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117,济南军区某部士官朱应武兴冲冲踏上了返回老家贵州省石阡县金坪村的探亲之路。卧病在床的母亲正在家中盼着他回去。上路时他绝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他的探亲之路不再平静。

18日凌晨,贵阳火车站,这里滞留了大量的乘客。刚走出车站,朱应武就发现一位身着单衣的青年人低着头,蹲坐在候车室前,面前放着一张求助的纸板。这是一个来贵阳报考研究生,而因雪灾阻路已身无分文,请求帮助的青年学生。当朱应武问清真实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掏出400元钱。

④两天后,朱应武终于坐上车离开了火车站,却又滞留在凯里市运输公司客车站,一等就是十多天。小小的车站里困住了很多旅客。由于长时间滞留,许多人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朱应武知道后,悄悄地给一些旅客塞一些救急钱,这个30,那个50,路途较远的就给100。刚开始,大家以为他是政府救济人员,并没有太多反应,但当后来知道他只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时,都被感动了。爱心就此传递着:一位受困的青年旅客用朱应武资助他的钱买了一个毛毯,送给一位抱小孩的妇女。

23日中午,几经周折,朱应武重新坐上了回家的小客车,但又因行车艰难而停靠路边。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气温越来越低,旅客再待下去随时可能有危险。朱应武从包里掏出军装,穿戴整齐后站了出来:“我是一名军人。这一带我很熟悉,请相信我,跟我来吧。”朱应武把自己带的干粮分发给旅客充饥,并带着他们沿着山路向前面的小镇进发。

⑥经过3个多小时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龙溪镇。到达之后,有8位旅客已经没有钱住店了,朱应武再一次毫不犹豫地为他们交了住宿费、购买了返家的车票。

⑦从11723,朱应武在路上一共滞留了1 8天,却先后资助受困旅客50余人,钱物折合共计7000余元,而他自己却一直住着每天1 5元的小店。

⑧这是一次爱心的融冰之旅。归程因冰雪而曲折,但却因爱心而感人。

⑨在冰雪中国,类似这样感人的事迹和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顶风冒雪,用镢头铲子夜以继日除冰的解放军战士;那些在冰雪严寒中忘我工作的记者;还有年三十自发赴湘,1 5天义务救灾的唐山l 3位普通农民……

⑩雪灾中,一副手套、一顶棉帽,就可以给严寒中的孩子一股温暖,帮他们抵御风雪;一杯热水、一碗泡面,或许就可以让滞留在火车站的旅客,暂时忘掉饥寒,感受到家的温暖;一片积雪的清扫、一铲冰雪的清除,或许就可以让车辆顺利通行,交通尽早恢复。每一场灾难都是无情的,但每一场灾难又都能唤起人性大爱的回归。

(节选自《青年文摘》20084期,有删改)

9.分别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叙述的事情。(4分)

10.标题“融冰之旅”有什么含义?(2分)

11.朱应武面对冰冻雨雪的灾难,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12.结合上文,联系下面一则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5分)

材料:

十多天来,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支援救灾小分队” 活跃在郴州城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就是这13位唐山农民带给了人们特别的感动:他们是农民,干不了什么技术活,但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吃不惯湖南菜,他们就吃方便面;没有塑料套靴,他们穿着湿淋淋的鞋袜奋战;受寒了胃痛难忍,他们就用塑料壶盛点热水暖胃…… 

也许有人会问,这13位农民到底图个啥?图名?他们是地道的农民,名对他们几乎毫无意义;图利?他们冒着风险自费参与抗灾,所带的几万元钱已经所剩无几。“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不是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我们,能有唐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现在湖南遭了灾,我们也应该支援他们!”这是13位唐山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他们最朴素的回答。 

四、阅读短文《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完成13——17题。(13分)

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

李红梅 莫小康

①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②阮文凭,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年,老师被分配到广西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师。开学第一天,老师兴奋地拄着拐杖,沿着33道螺旋式盘山石阶爬行,4个小时后,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横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3年。

③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正常人1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4个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捧山泉水;饿了,从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阶上靠着休息一会……

④终于有5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安慰:他仿佛看到了15个,50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

⑤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着翻山越岭,即使3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他往学校赶,心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要是有人扶他一把该多好啊!

11年,弄怀小学在校生从零发展到84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的学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山里娃,阮文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没有乒乓球台,他自制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并用父亲卖猪仔的400多元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没有水,他筹措资金3000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

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学校已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中学生数最多、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最近,邻县姑娘陆兰,被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与他一起当起了编外临时代课教师,并对他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⑧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选自《人民日报》20082月,略有删改)

1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高度赞扬了阮文凭老师身残志坚的崇高精神。

B.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数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开学第一天到弄怀小学时的艰辛。

C.第⑤段划线部分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D.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以本段为例,说一说运用此方式的好处。(4分)

主要表达方式: 1分)。

例子与好处:

。(3分)

15.第④段中说到返校的孩子只有5个,可阮老师却“仿佛看到了15个,50个……”,这样写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6.“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2分)

17.阮老师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请用你掌握的一句古诗来赞美像阮老师这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人。(2分)


语文专项集训(十五)

1.秦老师以高利贷”的形式借给贪玩的小男孩一分,从而激发他刻苦学习,进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2.(1)紧张、胆怯(害怕)(羞愧)(2)自豪(激动)、感激 3.秦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具有责任感(讲原则),充满教育智慧(讲究教育方法)的老师。 4.示例:不赞成,小男孩母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应该如秦老师一般,用和风细雨,用爱,感化孩子。示例:赞成,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竹鞭未尝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理由能支撑观点,语言通顺即可) 5.⑴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⑵写出“惊讶、感动、自责、报答母亲的心里感受过程即可。 6.要点: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开头设置悬念,引发兴趣;③环境描写,渲染气氛;④引出下文(故事的主人公);⑤末段怀念母亲,深化主题。 7.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总是细致周到地关心儿女的生活,甚至当儿女长大成人,她还放心不下,母亲不求儿女有很大的成就,只是希望儿子平安健康。语言质朴,饱含母亲怜爱儿子的深情。 8.要求:在叙述事例时能从动作、神态(细节)方面来描写母亲,表现母亲的无言的关爱。 9.朱应武资助青年学生。 朱应武带领旅客跋涉到龙溪镇。 10.①朱应武奋战百年未遇的冰雪。 ②朱应武温暖遇难人冰冷的心。 11.有爱心,有责任感,镇定勇敢。 12.材料可以看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已深深影响了许多人。社会需要这样的责任感,朱应武、唐山的13位农民兄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青年人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13.C(该选项中的“语言描写”有误) 14.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例子与好处:如“挪动”、“爬”等细节(动作)描写,极力渲染了阮老师行动艰难的情景,突出他意志的顽强。又如“啃”、“靠”等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为动员学生返校而不辞辛劳的场景,体现他的敬业精神。 15.不矛盾 理解:“5个”是实写,“15个,50个……”是虚写,它表达了阮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重返校园的心愿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16.承上启下(或“过渡”) 具体说明:由上文办学之初的艰难至初见成效,转入下文写如今的弄怀小学令人喜悦的现状。 17.示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能体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等方面的诗句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617422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5.html

《中考语文专项辅导训练:记叙文阅读(C卷)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