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用史观解读

发布时间:2017-02-07 13:00: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历史常用史观全解读

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概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word/media/image1.gif

唯物史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由巨大的反作用;word/media/image2.gif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政治民主化word/media/image3.gif

近(现代)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工业化word/media/image4.gif

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文化世俗化

采猎文明word/media/image3.gif

纵向农业文明word/media/image5.gif

工业文明

文明史观人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word/media/image6.gif

物质文明word/media/image7.gif

横向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全球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一个整体,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word/media/image8.gif

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衣食住行word/media/image9.gif

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风俗习惯

解读

史观1 现代化史观

概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即从传统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

包括:①政治民主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②经济工业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③文化世俗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④生活平民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此外还包括: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模式

①从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和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A.内源型:现代化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

B.外源型:指现代化起步是从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如:美国、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来看,主要分为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

A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B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角度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3.常见误区

(1)误区一:现代化是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一直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在探索中纠偏。

(2)误区二: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化不等于全盘西化,而是既保持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史观2 全球史观

又叫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史观3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上,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范围上,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系统。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启示

(1)继承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2)人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3)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亨廷顿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史观4 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认为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

史观5 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认为,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

史观6 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革命史观是以革命为基调、主线和主要内容,但历史不仅一场热闹的革命史。

史观7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研究技巧包括: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

4.继承和发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5.偶然性与必然性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原因,不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偶然造就必然。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偶然性对历史发展仅仅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ec54c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7.html

《高中历史常用史观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