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圆的认识》案例体会

发布时间:2019-09-17 18:25: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圆的认识》案例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圆的认识》案例体会

今天看了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策略》讲座,不禁被她幽默朴实的语言所感染。她提供的宝贵案例如《正、长方体的认识》、《圆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些我基本上都有上过,但是当听到她在反驳一些教学设计时,我不禁汗颜,我当初好像有这么上来着,那时候上就是想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懂就好了,对于学生到底有怎样的基础也不甚了解,就照着教参教学了。下面我就谈谈对《圆的认识》这个案例学习后的体会。

斯苗儿老师在讲案例的时候都是先研读教材的,确实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是先看教材,对所要教授的知识点有一个认识,确定教学目标,但很少关注自己说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目标是什么?我记得当初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

课的开始,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问对圆有哪些认识。找一找交通工具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让学生想一想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从而引入课题。

2.操作讨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小组合作去找圆片中半、直径的特征,解决本节课的知识点,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关注了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

3.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在巡视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的同时,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4.巩固练习。

出判断题。这些判断题主要涉及圆的特征。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

5.拓展。

让学生思考是不是画圆都要用圆规。

6.总结

而斯苗儿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案例却有所不同:

它省略了第一步骤,她解释说学生对《圆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直接让学生判断哪条是直径?哪条是半径?从判断错误中强化对直径的概念。这样让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第二块它让学生画了三次圆(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画一个比刚才的圆小一些的圆;画一个比刚才的圆大的圆)第一次是诊断孩子已有的技能,第二、三次画圆熟练技能,但是带着任务,怎样画得大一些,怎样画得小一些。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当学生熟练这一技能后,让好的学生思考:是不是画圆都要用圆规呢?这个问题只有个别的学生能回答出来,这时候就要看老师如何把学生个体的智慧转化成学生共同的智慧了。接着提供不同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有什么共同点?深刻体会圆的概念。她指出数学的概念课教学不断地在问学生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归纳形成的。

第三块是圆形纸片找圆心。学生能够很快地通过折一折找到纸片中的圆心,但是如果是硬币就不可以折了,那么在找圆心的过程中发现圆还有什么特点呢?渗透了圆形的本质特征。第四块,请你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这个给我的启发很深。我们通常会让学生欣赏一些圆形图片,体会圆的美。但是案例中给出的圆形餐桌、围观现象、圆桌会议这些生活现象与众不同,告诉我们圆不仅仅是很美。事实上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设计欣赏图片很多时候不能够反应圆的数学本质。如果能够认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圆的认识之间的联系,相信学生会更加喜欢数学。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教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认真动脑去想,不要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做、去思考,让他们勇敢地面对老师,面对课本,面对所遇到的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凡事都要积极动脑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恰如其分,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提问,提问的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小组讨论不要流于形式,要讨论在问题的焦点上,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单靠记还不行,还得,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e5c85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f8.html

《小学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圆的认识》案例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