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全最精的思修考试重点

发布时间:2018-08-09 11:4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世上最全最精的思修考试重点

背过必上90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2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老师 3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

1 学习要求的变化 2 生活环境的变化 3 人际环境的变化 4 社会活动的变化

三.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四.树立学习新理念

1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五.树立优良学风

1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2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谨,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3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思维。

六.肩负历史新使命

1 继往开来,复兴民族伟业

2 勇于开拓,创新中华文明

3 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七.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难而上

八.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类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

九.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1.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2.理想不仅受时代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理想的类型划分: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按理想的时序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3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改变的现实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4 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一. 理想信念的作用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 指引大学生做什么(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

二. 确立马克主义的科学信仰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法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 爱自己的国家

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五.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六.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八.中华民族精神:它既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九.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十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十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的关系总体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人 类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的核心)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4.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四.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 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 人生要进取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受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六.人生价值的评定

1.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结合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七.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致;

1.实现人身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身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3.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八.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九.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身是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是指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身心关系不仅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十.保持心理健康的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十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十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 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十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3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十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的改造活动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属于上乘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三.道德产生的条件 :①社会关系的形成——客观条件

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观条件 统一产生于实践和劳动

.道德的本质: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也必然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五.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现实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答: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八.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答: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1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最用。

九.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人的正当利益

三.大学与诚信道德

答: 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 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答: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有序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答: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中的社会道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四.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五.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答:①继承性 ②基础性 ③广泛性 ④简明性 ★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答: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保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面对职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1.树立职业理想 2.树立职业的兴趣 3.综合能力的培养 4.创新是根本

5.自信是法宝 6.积极心态 7.行行出状元 8.点滴做起 9良好的人际

★二.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 行为准则

三.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有很多的共同特征:

鲜明的职业性,即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这些要求体现出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

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活动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与规范都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调节的有限性,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员。

四.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五.体现社会主义职业基本的特征和内容

①爱岗敬业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

六.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①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意识 ②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③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七.职业生涯八大傻?

1.得过且过 2.没有危机意识 3.干耗不充电 4兼职兼到头昏 5.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6.机会来临抹头就跑 7.寻找靠山且急于表现 8.把没思想show给不看

八.职业定位

1.技术型 2.管理型 3.创造型 4自由独立型 5.安全型

★九.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观:1.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三是要提高创业能力

十.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转移的感情。 ★十一.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理想、责任。

★十二.恋爱中的道德?

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十三.恋爱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位置 3,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4,不能只顾过程不顾后果

★十四.婚姻与家庭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十五.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2.男女平的 3.夫妻和谐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十六.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十七.结婚:是指男女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包含三层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必备的三个条件: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婚姻自主权。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二是禁止医学上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

★十八.无效婚姻: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十九.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二十.父母子女关系:是指子女与父母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

二十一.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1.保障离婚自由 2.反对轻率离婚

二十二.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议离婚,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婚,二是诉讼离婚,是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或双方虽系自愿离婚,但在对子女抚养或夫妻财产分割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婚姻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婚姻诉讼的行为。

★二十三.无过错方要求损害赔偿制度:重婚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实施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过错方应当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

二十四.夫妻共同财产包括: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5.其他应归公共的财产

第7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
3)法律执行(执法) (4)法律适用(司法)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5)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6)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7.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第2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形式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的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3.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
立法公正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
执法公正的要求:合法合理原则 及时高效原则 程序公正原则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4.权利义务观念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承受能力、法律界限)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相关关系。(2)总量上等值关系。(3)功能上互补关系

第3节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1)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2)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3)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第四节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第8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1.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体、政体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法。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二)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如夫妻有计划生育义务,父母有抚育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国务院(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民事主体含义: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自然人享有终身民事权利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的、16岁以上不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4)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分四类:企业法人 机关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5)其他组织分四类: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2.民事行为制度
1)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事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代理可分: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3.民事权利制度
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物权、债权)和非财产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4.民事责任制度
(一)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二)民事责任分为:
1)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又称违约民事责任):有违约行为,存在过错
2)侵权民事责任(分为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民事责任):一般(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违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特殊(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5.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1)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资金的;寄存财务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一般诉讼时效期间(2年)
3)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

6.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 ,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2)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1.内容具体明确,要约的内容应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2.是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3.承诺的内容不能对要约作出实质性的变更。4.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作出。

7.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知识产权

8.商事法律制度
公司 证券 票据 保险

偷一下别人的资料,下面的东西不是我整理的``

1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如何使民事行为合法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殊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3.侵权民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分为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1)一般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有: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2)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它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5.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哪些?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做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等。

6.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权益争议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提请仲裁机关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犯罪、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1)犯罪: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3)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意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
4)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5)正当自卫:《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6)紧急避险:《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8. 缓刑、政治权利

1)缓刑: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及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法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原判刑法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
2)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4.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的概念: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当原则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犯罪概述:
(一)犯罪构成:
1)犯罪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和犯罪过失)
3)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盗窃的客体是财产权,对象是被盗的东西
4)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二)排除犯罪的事由
1)正当防卫:1为了保护合法权益(目的条件)2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间条件)3不能针对第三人防卫4不能明显超过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限度条件)
2)紧急避险
(三)故意犯罪形态:
1)犯罪预备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4)犯罪既遂
(四)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4.刑罚制度
(一)刑罚的体系(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邢(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适用于犯罪的外国趋逐出境)
(二)刑罚的裁量(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5.犯罪种类
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cc91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c.html

《世上最全最精的思修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