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弹奏中的情感表现

发布时间:2012-05-07 10:32: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琵琶弹奏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琵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它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流下了大量的、丰富的、欣赏价值极高的乐曲。这些乐曲使我们的演奏风格更加广泛、韵律更加悠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听众对琵琶乐曲的欣赏呈现出了多层次的需求。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紧跟时代步伐,写出了诸多充满时代气息的新作品。新作品层出不穷,其演奏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掌握和演奏这些作品,无疑是每一位琵琶学者所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一点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情感、技巧、乐感

一、注重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所谓的内心听觉,是指人们内心对听过的音乐的回忆或想象。人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在聆听音乐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音乐基本素质和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人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包含着对音乐形式要素与音乐精神作品精神内涵的把握,在感知中获得音乐体验与精神上的满足。只有内心积累了丰富的音乐音响,才能形成对音乐的直觉感受和体验,在音乐音响作用于感知中获得人的听觉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音乐与人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特性又决定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应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包括学习乐器演奏在内的各种音乐能够实践活动,都应当把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放在首要位置。

学习演奏琵琶与其它音乐实践活动一样,要掌握琵琶演奏技法,不断提高琵琶演奏水平,完成各种乐器的演奏。在学习琵琶的初级阶段,单纯的技能训练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自我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技能训练,培养自我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将音乐审美情感培养融入琵琶演奏的艺术再创造中,是琵琶技能不断产生质的飞跃

二、演奏琵琶时要注意培养自我的乐感

学习乐器演奏,掌握技巧固重要但只有把技巧训练与培养音乐感密切结合才能使器乐演奏产生质的飞跃。琵琶属于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类,以“点”来构筑旋律线,歌唱性演奏是琵琶这一乐器的突出特征。要使琵琶这种弹拨乐器富有歌唱性的演奏,就要在演奏时养成内心歌唱的习惯。刚开始学习琵琶时,对节奏与接拍的感受缺乏敏锐性,如琵琶弹跳技法,大拇指的力度往往比食指大,食指一般在强拍或强位置上演奏而大拇指又常在弱拍或弱位置上演奏,这样就容易形成缺乏节奏感的不良习惯,打破了音乐进行中的乐句和音乐语气,影响完美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从琵琶技法的基础练习开始就因注意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音的连接等。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符合音乐预期的要求,贯穿一种音乐审美意识,形成旋律的起伏感,把技能练习:乐曲的演奏与乐句的话分结合起来,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使演奏的乐曲富有语气感,进而培养其自身的音乐感。学习乐器演奏,掌握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有把技巧训练与培养音乐感密切结合,才能使器乐演奏产生质的飞跃。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是人的内在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的感情世界的外现。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要在音乐进行时感受旋律的起伏跌宕,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就必须注重对自我音乐感的培养。

三:处理好技与艺的关系

“技”是指琵琶演奏的技术水平,即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牢固的掌握各种演奏技巧。演奏琵琶与演奏其它乐器一样技能性很强,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演奏要求。“艺”是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水准,它包含对作品的准确理解与表达,它是演奏的感性体验与理想的思考的有机结合,是演奏者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对作曲家的精神内涵进行的诠释,技与艺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也是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要将“技”融入“艺”,即在技巧练习中注重旋律感、节拍节奏感的培养。

学习任何乐器,都存在技与艺的关系问题。技与艺相互影响,具有不可分割性。琵琶学习始终贯穿技巧训练,这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琵琶演奏技巧,一方面是应用琵琶练习曲,尽管这是纯技术性练习,但在练习曲旋律进行、节拍的律动中,也可以培养自我对音乐的感受力,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另一方面,还应通过一些小型的乐曲或改编的歌曲进行训练。这些乐曲的旋律性和歌唱性,使枯燥的技巧练习具有了丰富的色彩。技巧练习融入音乐作品丰富的旋律中,淡化了单纯的技巧练习,使技巧训练能够为音乐表现服务,积音乐的感性经验,进而培养自我的音乐审美感受,形成良好的乐感,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技与艺的不可分割性。在琵琶学习中,掌握技巧与音乐表现是相互制约的。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乐曲的音乐表现就会受到影响;同样,演奏者如果只有呆板的机械性演奏,而缺乏内心的歌唱性,或者只是炫耀演奏技巧哗众取宠,不以音乐表现为目的,也很难准确的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失去了器乐演奏的真正意义。技与艺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影响琵琶的学习和演奏水平的提高。在琵琶的学习中,把握好技与艺的关系,对提高琵琶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当前,由于教育的正规化和系统化,掌握高超的琵琶演奏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真正成为琵琶演奏家的并不多,主要是因演奏者虽然掌握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但在情感表现方面还达不到应有的境界。而真正的琵琶演奏家是将演奏技巧完全融入到深刻的情感表现中,真正做到两者的统一。这样的表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能表现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要想达到情感的有机表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对生活的积累

人的各种行为,风格以及情感生活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都从整体上服从其独有心理机能系统。两人的心理机能及其复杂心理结构的形成,也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当你在演奏乐曲时你就会打开“情感的库存”取出于乐曲内涵要求一致的情感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完成演奏者的情感表现。

(二)想象力

艺术是离不开想象的。只有通过想象才可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音乐留给人们的想象领域是最大的,它不同于视觉艺术直观,也不同于文学艺术具体。它留给人们一个上接千古,包括宇宙万物的思维空间,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音乐形象。虽然这种形象带有意向性,比较抽象模糊,并且要和人们丰富的想象相结合,但他同样是栩栩如生,深切感人的,同时又是具体的。

(三)情感表现的人性化

由于人的自身条件、艺术经验、修养和思想气质有差异,所以,人们对乐曲的理解与处理也有所不同。但要想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还要有较高的独特创造力。

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在琵琶演奏中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没有演奏技巧根本谈不到情感表现,脱离了情感表现,演奏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

五、注意把握好演奏与培养音乐审美情感的关系

一般的音乐学习都有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内容,琵琶也不例外。学生应在学习音乐中,不断增强其对音色以及音响特征的鉴别能力,积累对音乐音响的感性认识,并使之能够运用丰富的感性经验去演奏,进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和品位的目的。

综上所述,演奏琵琶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娴熟的演奏技巧只是为琵琶的完美演奏提供技术保证,只是完成乐曲的音乐表现的技术性基础,而审美情感的培养才是琵琶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应在琵琶学习过程中始终把音乐审美情感放在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琵琶演奏中技与艺的关系,注重对自我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使自我在演奏中注入自己全部的情感,用心灵的歌唱去表现乐曲的每一个音符和每一种音乐语气,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才是琵琶学习的真正归宿。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李桂真,赵寒阳.民族器乐论文集[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3]孙丽伟.琵琶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王泰雁,陈学娅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樊愉.中国琵琶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653ec06137ee06eff91875.html

《浅谈琵琶弹奏中的情感表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