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地位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5-04-25 18:01: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工作家庭冲突方面探讨当代女性地位的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性别问题古今中外一直都存在。研究性别问题就不得不提女权主义这个词。女权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介绍到我国。当时的学者根据西方的女性运动发展和中国传统“封建家长制”的社会背景将feminism这个英文词汇翻译为女权主义。然而中国女性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被几千年来传统的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约束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历经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奴隶制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在女性主义的进入到中国之前的时期里,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在降低的,悠久的历史压迫和奴役已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潜意识里对女性地位“低下”的认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人对待女性的看法也在改变,特别是早期的一些革命参与者。毛泽东同志就妇女解放的思想曾发表过多篇文章,仅1919年就超过20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整体的提高。西方女性主义思想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同,这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性对自我本身的看法变得更加肯定和越来越注重自我实现。但在男性主宰的传统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期待着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但相应地,女性对工作相关需要的增加,限制了她们对家庭角色的参与和贡献。在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家庭中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也超过70%,但是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女性工作的高比例都没有改变家务劳动分工的状况。

职业女性必须面临家庭工作之间的冲突,在家庭家务分工中(也包括非职业女性)又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中国女生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女性主义的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同。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人类社会研究中,对于人权这个概念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了,但最初的人权并不包括女权。在18世纪,欧洲地区在宗(新)教伦理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精神【1】,资本主义精神则对女性的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众多的女性主义理论。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阶段奥兰普·德古热发表的《女权宣言》拉开了女性(权)主义运动的序幕。

1.1.1女性(权)主义的定义

女性主义(feminism)是在 1880 由法国第一个妇女参政权会的奥克雷提出,但直至二十世纪初才被法国普遍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者所接受。凯莉·凯特(Carrie C.Catt)对其定义为: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吉尔曼(Charlotte P.Gilman在《妇女与经济学:男女经济关系为社会进化的一要素之研究》一书中提出:女性主义为全世界妇女的社会觉醒。【2】而伴着社会的变革,女性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逐渐同步,女性主义思想也以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获得应有的权利与自由为中心主旨。作为女性主义思想杰出代表的西蒙·波伏娃对女性主义(feminism)的定义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波伏娃在《第二性》著作中提出,女性主义的目标就是把妇女的精神引出“沉默领域”。【3】目前对女性主义(feminism)界定最为广泛的应用是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的定义: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包括男女平等的信念及一种社会变革的意识形态,旨在消除对妇女及其它受压迫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4

1.1.2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的派别有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每个派别对女性主义研究的方向虽然不同,但基本都认可女性主义是为了分析和指导妇女解放运动。女性主义是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一个分支,旨在追求女性和男性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拥有相同的权利。

1)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中提到,她写给法国立法委员塔列朗德信中:“当男人争取自由,并获准就他们自己的幸福作判断时,却强迫压制女人是否太矛盾,太不公道呢--即使你坚信自己正设想万全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幸福。如果说女性与男性都天赋理性,谁封男人为唯一的判官?”【5】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具备相同的权利,这在逻辑和道德上才说的通。她抗议社会不让女性知晓,也不让她们接受恰当的教育。她说:“我不是想看女性成为英雄或畜生,而是成为明理的人。”【6】理性作为女性的首要目标,理性的实践则是透过妻子和母亲得以表达。理性的女性并不想靠婚姻立足,而是因为她爱她的男人,而且还是一个明智懂理的母亲。女性应该理性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去追求和满足它,而不是依赖。

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将女性权益的观点表现于《妇女的屈从地位》(The Subjection of Woman)一书。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穆勒主张女性应有一技之长与经济独立的能力,这样才不会为了长期饭票而无奈地走进婚姻。在婚姻上他也主张男女结合应该是“双方都是接受过教养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见解和目标相同,在他们之间存在着最好的那种平等、权力和能力相近以及相互的优势,所以各自在看到对方时都能享受到乐趣,并且在双方的发展中可以交替地享受领导和被领导的乐趣。”

2*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

马克思女性主义最初关注的焦点是家务劳动的分工。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造就了物质生产和家庭劳动的分离。在工业资本主义产生前,作为家户经济,家庭是生产的场所;在资本主义大工业下,物质生产转向了公共劳动,大多数女性被排斥在公共劳动场所之外,造成了男性从事生产性劳动,女性被认为是从事非生产性劳动。这也就造成了家庭经济结构中男性和女性相对资源和绝对资源占有比例的倾斜。长期以来,人们都没有把家庭劳动产生的再生产劳动力算入到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和公共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去。资本主义制度对妇女在分工、家家务和生产等方面的经济剥削和阶级压迫导致女性在家庭中收到不平等对待。

3)激进的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不是男权制的唯一源头,在所有的经济制度下,女性地位都是低下的,无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她们关注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问题,关注男权制的深层结构。她们认为:只有消灭男权制才能达到女性运动的目标。在男权制结构内部提高女性地位只会延续统治制度和不平等。

4*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在女性主义是在女性主义三大主要派别长达百年的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作为女性主义的最新发展形式,后现代女性主义在当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话语/ 权力观、主体观、差异观和身体观四个方面。后现代女性主义在消解现行的男女两性观念,解构男性中心主义的精神、理性、思维逻辑和摧毁男性霸权的基础上,尽心去挞伐了社会意识形态、思维习惯、人的主体及父权思想对女性的影响,重构了女性话语,建构了女性主体,并将妇女解放同人类文明的发展联系起来,构建了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男女两性和谐共进的模式,实现了思想的发展与理论的创新。

1.2工作家庭冲突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关注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在 40多年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工作家庭冲突有着不同的定义。关于工作家庭冲突最早的定义是由卡恩,沃尔夫,奎恩等人在1964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工作家庭冲突是指工作和家庭领域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兼容,从而造成角色间的冲突与压力。

实质上,工作家庭冲突是一种角色冲突,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个体的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之间的不兼容造成的。

1.3家务劳动的基本研究

家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家务劳动被认为是没有很大社会生产价值的劳动,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因为不创造物质产品越越发低下。虽然现在家庭劳动的价值逐渐被凸显,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中国家庭家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依然是女性(70%以上的家务劳动是女性,数据来自第三次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报告)。这种状况的出现,经常用于解释的有三个理论。

1)时间约束理论(time constraint theory):第一,时间具有不可替代性,由此产生了时间成本问题。生育和养育时间内失去的学习或晋升的可能性;第二,存在有效时间(time availability)问题,家庭成员的时间可进行分类:家务劳动时间;劳动力市场工作时间;闲暇时间,以直接获得效用并恢复工作能力。第三,时间是可安排和计划的。

2)相对资源视角:家务劳动参与与其相对资源的拥有状况有关。

3)性别角色理论视角:家务劳动所具有的性别意涵是社会性地建构起来并嵌入与文化结构之中的,它既维护男性特权,又使受压迫的女性接受不平等的现状,导致女性在传统性别意识形态下缺乏权力,无法与男性平等协商。

1.4研究意义

近些年,国内外的学者对工作家庭间的冲突及其相互影响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概念、理论以及产生的机制和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如何构建较为合理的工作家庭平衡计划、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因此本文研究的具有以下几个意义:

1)从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这份调查

[1]马克斯·韦伯著.苏国勋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

[2]于文秀.郑百灵.解构双重话语霸权: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J].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2003,5(3)

[3]李秀清.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1(04)

[4]平静.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陶鑫译.女权辩护[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第一版

[6]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陶鑫译.女权辩护[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第一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df2c33e518964bcf847cbe.html

《当代女性地位调查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