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高频超声改变及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19-08-04 06:13: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高频超声改变及临床价值
作者:谭荣裕 黄少勤 张惠碧 杨丹 郭桂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高频超声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5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93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B组),作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 颈总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74.19%64.52%5806%2043%60岁前动脉粥样硬化(AS)以单纯性内中膜增厚和扁平斑最常见,6170AS以扁平斑和硬化斑最常见,≥71AS以硬化斑最常见。结论 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BP

        【关键词】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频超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55例,年龄3598岁。高血压组93例, 年龄3493岁,病程5个月至30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并排除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HD11XE型彩色超声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312 MHz。观察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部(carotid bifurcationCB)、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及颈外动脉(externai carotid arteryECA)。二维超声沿血管长轴显示血管壁、内膜、腔内情况,同时做横断扫描,测定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后壁内膜表面到中膜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测部位一般分为4个位点,即颈总动脉的远端(颈动脉分叉水平连线下方101.5 cm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叉水平上方101.5 cm处),颈外动脉起始部(分叉水平上方101.5 cm处)和颈动脉分叉部。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三次测量保持位置一致。在正常情况下,动脉内膜层厚约0105 mmTetickovic[3]研究显示IMT>10 mm为标准判定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参考有关文献[4]及中国医师协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按回声特点分为单纯内中膜增厚、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5个病理分型。单纯内中膜增厚:IMT 101.5 mm,呈均匀的低回声。扁平斑:IMT>1.5 mm,局部向管腔内突出,呈条带线状回声。软斑:多不规则斑块,局部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或者均匀的弱回声。硬斑:斑块钙化、纤维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或有较明显的声衰减。溃疡斑块:斑块形态多不规则,表面形成火山口的龛影或呈穴状,溃疡边缘回声较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9183e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8.html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高频超声改变及临床价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