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用,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岀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左因素增加。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I、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左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疑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四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
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而,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徳举行,标志着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国际力量,在一左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空前提髙: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左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⑥影响:
国际地位日益提髙,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疑,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用内运行:4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6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答: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虽然区域经济组织多多少少具有排他性,但所有的区域组织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实行合作、开放、互的区域主义,都努力把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可以说,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左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7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
化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吸收更多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行经济调整与改革,从而提高制造业和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由此获得''后发优势",能够在经济实力上赶上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另一方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风险,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学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8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共同的原则,它们主要包括:
第一,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总见的原则;第二,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代议制原则,即人民通过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最髙权力:
第四,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即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合理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强调不受制约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第五,法制原则,即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对并种社会问题的处理,均以法律为指导。(二)为贯彻这些原则,西方民主政治一般都实行以下几种基本制度:
1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民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议会一般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议会的结构有两院制和一院制之分。
2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基石。其基本内容是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议员和政府官员经
乎法律程序的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3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四方民主政治的轴心,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西方民主制下的政
制度是多元化的,即多党并存,但竞选结果可能形成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执政体制。
4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政机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理国家,公务员制度已成为政府实行统治的重要支柱。
5司法制度。司法制度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司法机关以''独立公断人"的身份,通过审
理和裁决各种诉讼来实施法律,并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司法民主原则、辩护原则、陪审原则等。
9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1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战后至60年代末,美国在全球的扩張战略: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80年代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发展:进21
纪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统而观之,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
2霸权战略并非为美国所独有,但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争夺或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点和美国特色。
其一,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其二,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其三,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四欧、日本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而?对世界格局又怎样的影响?答:西欧方面:其一,谋求在
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以欧盟为中心,实现''大欧洲"的融合。其二,致力于构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其三,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其四,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其五,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日本方而:冷战结朿以后,日本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交。日本所采取的重大描施和实施的进展如下:一是强化了日美安全合作体制;二是采取多项立法措施;三是重视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四是曰俄关系打破僵局;五是借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时机提升影响。)
11如何看待冷战后西四关系的变化?
答: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而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总识形态方而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而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然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宣告结束。90年代以后,战后以美苏矛盾为主线的时代结束了。基本矛盾又发生了变化:西四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的矛盾;两制矛盾,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1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政局动荡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局
生活极不稳定,政权频繁更迭,政府如走马灯式更换。
(二)行政不力行政不力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不健全,行政结构松散,行政效能低下,致使中央政政策、法令无法有效得到贯彻,从而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三)政治独裁任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因素或社会力量的弱小,政治权利往往高度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手上(主要为某一政党或军队)
(四)两极分化政治生活中的两极分化,是指政治生活中人们参与政治的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经济、政治的发展使一部分的社会阶层、集团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阶层或特权阶层:另一方而,一部分社会的中低阶层越来越远离政治权力中心,除了基本的公民权利外,基本上不涉足政治生活。
(五)政治腐败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法治传统,对政治权力很少具有有效的制约,政府官员凭借其所处的职位和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将权力用于私人目的,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
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选择合理、有效且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方
13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中立、不结盟。其基本内容包括包括:
1反殖、反帝、反霸,维护民族独立,巩固政治独立斗争的成果,发展民族经济。2支持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承认一切种族平等,
认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3积极参加和支持不结盟运动,不参加任何大国军事集团。4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依此处理国际关系。
5遵守联合国宪章,主张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6加强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实行南南合作,并扩大对话与合作的渠道,采取对各国都有利的方式来
决全球的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问题。
7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14苏联东欧巨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
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缓慢。2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官员腐败,失去民心。
3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4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助推力。
苏东剧变的教训主要有: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不断提髙人民生活水平。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
开展有效的斗争。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1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为什么会岀现不同的结局?答:一、1第一个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主要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改革措施不力,未抓住主要症结。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增长减慢甚至下降,经济模式不能再适
应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各国进行第二次改革。苏联利用武力断送了''布拉格之春",是整个东欧的改革都笼罩在苏共及其集权思想的控制之下,最终导致本次改革的失败。3第三次改革: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这次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越了以往。这一时期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都陷入朋溃边缘,亟待解决,苏东都进行了照搬西方模式的改革,而中国则泄岀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陈宫的典范。二、在这次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在新旧体质专柜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试图照搬四方社会民主党的民主政治理论和经济政策措施来解决新旧交替、矛盾交织的问题,不仅没能推进本国的改革,反而使本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出现了逆转,丧失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而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16、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激进的''休克疗法"转型方式,以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为代表。另一种是渐进的转型方式,以匈牙利为代表。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是:
1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济制度。
2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型。3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立宏观经济,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17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答:剧变之初,各国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各国转而实施各有侧重的全方位务实交政策。
俄罗斯从1993年起实行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积极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建立单极世界,维护世界大国地位。普京执政后,更加突出强国意识和大国地位,其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现实的经济利益,实用主义色彩浓重。
18怎样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髙,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岀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
1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随之不断增强,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以联合国为阵地,主持正义、反对强权,维护世界和平;以世界
舞台,平衡国际力量,稳定国际局势。
3中国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本力量。19试分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1"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

的世界。建设和谐世界,应当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与和平: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提出的重要意义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它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这种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随着中国迅速发展,与世界互动更加密切,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某些势力的猜忌,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甚雄尘上。因此,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外交的当务之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一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望。通过互利合作,中国可以为邻国、为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当前关于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有哪些进展?
答:1主权国家多边合作的发展,促进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主体的增加,是国际联系更加紧密。尤其非政府组织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等等发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岀,以及英获得世界认可,则进一步从进了全球的和平与平等发展。3G20、金砖四国、中
美国等的提岀,越来越说明国际新秩序的变化和影响。第三世界在世界中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重大的世界性决策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21和平发展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而?
确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拯和总义:1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
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D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4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5
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
2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论为我国制左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2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囤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
制约。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2首先,发展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而临的问题,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世界性的
济分工及国际竟争的激烈化等种种原因导致发展成为被各国放在眼前的攸关问题。苴次,人类共同而临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的渐渐匮乏以致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迫使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的提岀了一个课题-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697734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3.html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