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导读

发布时间:2020-07-09 07:48: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推荐阅读

吴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国富论》版本是罗卫东选译的彩绘精读本,2016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开讲亚当·斯密《国富论》。

本节,我将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的三个理论来讲解《国富论》。正是因为这三个理论的创建,让亚当·斯密和他的这本《国富论》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奠基性的一个作品。

那么,这三个理论是什么呢?

第一,他确定了经济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二,他发现了经济行为最神秘的那个部分叫做看不见的手,他是被一个市场化驱动,所以亚当·斯密是一个市场主义者。

第三,他发现了企业运营的效率提高的最核心的那个秘密叫做分工理论,我们今天也把它叫做斯密定律

一、第一个重要理论:确定了经济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

下面,我们来从第一个理论开始讲起。

第一,他确定了经济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他认为说一个企业组织、一个经济体它开始运转,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他说有三个东西,第一叫做劳动,第二叫做土地,第三叫做资本。所有的商品的生产都跟人的劳动有关,所以后来马克思、凯恩斯他们都是研究劳动、劳动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以及价值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个第一步提出来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第二是土地。他认为土地在经济行为中是一个固定增值。土地价值的高和低和这个土地上面所承载的经济行为有重大的一个关系,而它们之间又形成一种交互性的关系。这一段话大家想,在过去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无论从区域经济发展还是我们个人财富增长,土地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三叫做资本。在亚当·斯密之前,主流社会对资本或者运用资本的这个人,他本身是采取一个,东西方一样,都是非常的藐视的。

比如说在中国大家知道有一个词叫做士农工商,就是所有跟资本运营相关的那些人,我们叫做商人,他们是在所有的社会阶层中排在最低的。或者认为说,当你赚钱以后叫什么呢?叫做为富不仁。然后我怎么能够来保持社会的公平呢?叫做杀富济贫。你看,为富不仁也好、杀富济贫也好,它都没有任何的前缀,就大家认为说财富产生本身是罪恶的,或者财富产生本身并不值得褒奖的一件事情。

就在西方也是一样,比如在《圣经》里面有一句话说,商人、有钱人进天堂很难,难到怎么个地步?难到就好像一头骆驼要穿过一个针孔那么难。那么在伊斯兰教里面也是一样的,伊斯兰教到今天他认为说银行是不应该存在的,然后商人在所有的社会阶层中是一个比较低级的一个社会阶层。

无论东方也好、无论西方也好、无论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对商人、对资本这个事情是处在一个比较贬低的状态。但是当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他就不这么认为。他就说资本这个事情是没有善也没有恶的,它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一个国家或一个工厂能够正常运转,提高效率的一个要素而已。它跟土地、跟人的劳动一样,是一个并行的一个生产要素,这是他第一点。

二、第二个重要理论:看不见的手

第二个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呢?亚当·斯密发明的一个词,叫做看不见的手

什么叫看不见的手呢?一堆人在一个工厂里面,它开始生产,然后生产出来的东西,它以什么样的价格贩卖给哪个国家、哪个区域的人?然后这个贩卖过程应该有怎样的一种交易行为和交易结构?这件事情的背后,一个商品它的整个流通的背后,大家好像发觉说并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的,或者某一个阶层说了算了,是由谁说了算?它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

今天的粮食是涨的还是跌的?这辆火车它的价格大概是多少?等等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那我们今天就要知道,它叫做市场的力量,是由看不见的手在推动整个商业行为的发展。

那么,这个看不见的手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人在市场行为驱动中是怎么样的动机让你去参与了你的这些商业行为呢?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差别。

比如说在我们东方,我们的爷爷、太爷爷们他们早年在读书的时候,读的第一本书叫做《三字经》。《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叫做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当他生下来的时候,他是善良的,每个人的天性也非常地相近,那么为什么后来会变成不同的人呢?是因为有不同的习俗和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所以要回到根本上来讲,人是善良的,是我们东方人的一种对人性的一个观点。

但是在西方它并不这么认为,它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罪人,从我们开始在伊甸园里吃了苹果以后我们就原罪了。我们为什么会吃苹果呢?因为我们很贪婪,因为我们很自私,所以贪婪和自私是人的一个底层。怎么能够消解贪婪和自私呢?我们需要把灵魂寄托给上帝,我们要不断地赎罪,我们要不断地忏悔。

所以,东西方在人性的认知基础就完全地不一样。

亚当·斯密认为,在看不见的手所推动的市场行为中,如果人是恶的话,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和贪婪的话,你怎么能够有一个正常的一个商业行为呢?亚当·斯密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是贪婪的。无论你是写一本书也好,无论你是生产棉花也好,无论你是做一辆汽车也好,都是为了牟利,这个本身是自私的。但是亚当·斯密说,没有关系,你没有办法把人天生下来的这些自私和贪婪拿剪刀去剪掉它,它像影子一样地伴随你的一生。但是问题在哪里呢?问题是在商业行为中,人正是因为是自私的,所以你会去努力地工作,然后当你这些努力的工作的本身会产生一些不自觉的利他性行为。

我很自私地写了一本书,但是当这本书发行了以后,你可能因为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提高了你的境界,增加了你的知识,而这个本身是你的事。所以我的自私的写作最终导致了某一些人的知识的提升。我做一根针、我做一辆汽车、我做一个机器,那个本身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盈利,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这个事情是我做这个行为的一个根本,但是因为我生产出来这些棉花、做了这些针、做的这些汽车,由此改善了其他人的生活,改善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的环境。

所以,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自私的人,而一个一个自私的人他们的种种的经济行为产生了一种利他性的一个结果,而这些利他性的结果当汇聚为一种公共行为的话,这个社会就被改变了。

这个是国富论中的第二个理论性的创建。

三、第三个重要理论:分工

第三个理论创建是什么?是分工。

亚当·斯密认为说,你看,在一个工厂中,怎么能够极大地提高它的效率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第一章就讲了一个概念,叫做分工。他认为分工是一个企业组织能够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能和成为一个优秀组织的一个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比如说一根针,大家想,很简单,但你想,如果让我吴晓波去做这根针的话,对我来讲就是个天大地大的难事。

首先我得去采矿,我得找到一个铁矿,把铁矿石弄出来,然后要把铁矿石冶炼成一个钢锭或者一个铁坨,然后把这里磨啊磨,把它磨成一根针,然后这根针做出来以后我要去把它销售掉。你说我这一辈子,哪怕我活120岁,我能够做几根针,你做不了几根针。

最高的效率是什么呢?是有人去开采铁矿,又有人把开采出来的铁矿放到一个叫做钢铁公司里面去冶炼,冶炼出来的一块铁砣或者钢砣,然后又有一家公司去把这个加工成一根针,然后这根针再通过一些销售型公司卖到全世界去。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根针的生产过程中只承担其中的某一方面的工作,这样就简单了,这就会专业化。

今天你在想,吴老师,这些东西道理太简单了。但你知道吗?在300年前,当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专业化分工理念的提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国富论》讲到了专业分工,你知道,一直要到1908年的时候,有一个美国人叫做亨利·福特,亨利·福特做汽车开始发明了一个生产线。就是我一个员工,我只站在生产线上的某一段,我干什么工作呢?我每天拧两颗螺丝,我一天八个小时就在拧螺丝,然后拧完螺丝以后,我把这个零件交到下一段,下一段,下一段,然后就有了生产线。

一直要到1908年的时候,分工理论才进入到汽车行业。到了1940年代以后,日本丰田,丰田喜一郎又把分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迭代,叫精益化生产。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分工的精细化效率的提升环境下,我们的产业效率的提升才慢慢地出现了很多的一个进步。

那么在人类历史上,亚当·斯密并不是第一个提出了分工理论的人,你知道是谁吗?第一个是咱们的老祖宗,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在山东地区,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齐国,齐国有一个首相叫做管仲。

管仲提出了士农工商,他认为在齐国这个国家中从事经济和生活行为的有四类人,第一是士,士兵;农,农民;工,工匠;商,商人。

每一个专业的人都聚集在一个乡里面,然后子子孙孙祖辈相传,然后共同从事于一个行业。所以在很长时间里面,在所有的农耕文明时期国家中,中国的手工业的先进程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而且有很多专家认为说中国的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比欧洲早了整整1000年,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明。但是中国的这种专业化分工最终并没有迭代到工业文明时期,而反倒是亚当·斯密这些英国人在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把专业化分工的理论植入到了工厂和企业的经营、运营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一套理论化的体系。

以上就是斯密所创建的三个理论,也是《国富论》中的主要内容。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他确定了经济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二,他发现了经济行为最神秘的部分叫做看不见的手,他是被一个市场化驱动的结果,所以凯恩斯是一个市场主义者,是一个自由贸易的一个主义者。

第三,他发现了企业运营的效率提高的最核心的那个秘密叫做分工理论,我们今天也把它叫做斯密定律。

四、《国富论》和中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格言,他说,什么是好的经济制度?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通过这些好的财富的创造,一方面实现自我的价值、改善自己的世俗生活,同时通过这样的供给能够改变社会,改变这个国家的进步。所以好的经济制度的背后就是你在这个国家中,你是不是愿意投身于财富的创造。

《国富论》这本书引进中国非常地早,在1902年的时候严复就用文言文的方式把这本书翻译过来,当时这本书的名字并不叫《国富论》,叫做《原富》,就是财富的一个原理。

那么到了1930年代,又有两个作者郭大炜和王亚楠把它翻译。新的翻译版本的名字叫做《国富论》。这个书名非常容易产生歧义,就认为说这本书讲的是不是国家该怎么富足这件事情呢?其实不是的,它讲的是人该怎么富足的一件事情。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说,可能还是严复的翻译书名《原富》更加符合这本书的原意。

五、《国富论》和的渊源

我今天拿的这本书跟我还有挺多的关系,我为这本书写过一个独家人物序。

两年多前,吴晓波频道当时做过一个活动叫经典重译计划

我们希望说把这些很陈旧了、很古老的书,请今天的年轻的学者通过节选的方式翻译出来。

《国富论》的原版比这本书要厚大概三倍左右。那么我们把这本书里面跟当代的年轻读者相关的部分进行了重新翻译。

我记得这本书翻译的时候是通过众筹的方式,全互联网有3000多人众筹了这本书的翻译,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国富论》还跟我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如果你觉得国富论还不够解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亚当·斯密的平生和他创作这本书的时代的背景的话,同学们,给你推荐一本非常非常厚的书,叫做《亚当·斯密传》。

有几本非常好的经济学人的传记,我接下来在《影响商业的50本书》也会给大家做一个推荐。

在经济学的原理上,有三本书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奠基,我们叫做三论。第一,《国富论》;第二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接下来我们就要讲另外一本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457c87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d.html

《国富论导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