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4 00:19: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沁园春-雪》_模板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指定一名学生解释布置预习的词语,其他学生补充订正。

二、题解(如果时间紧,可以略讲)。

  这首词做于19362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东北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政府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另一方面,1935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也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了中国人民抗日运动蓬勃发展和世界革命运动即将到来的新形势。19362月,毛泽东同志为了贯彻党的决议,率领红军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在这次东征中,适逢大雪,他填写了《沁园春 雪》这一著名诗篇。

这首词的发表,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8月,蒋介石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同  时又假惺惺地电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同志为了揭穿骗局,教育人民,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谈判期间,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同志索句,毛泽东同志就将这首词抄写给他。后来就发表在重庆报纸上,在人民中广为传诵,增强了他们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

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虽然相隔近10年,但两个时期都是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朗读课文,放唱片或录音。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上阕

  1 教师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提问:这3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明确: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加黑的词均板书,下同)。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

  2 教师读: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一个字,写登高纵目远看。这个字贯穿到哪一句,或者说,诗人到哪些景物?明确:贯穿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最后一句虽然主要是想象,但这想象还是”“与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一个字,领起下文,这7句,都由字所贯串,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

  提问:惟余莽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就是”“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提问:顿失滔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这个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提问: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明确:惟余莽莽承应万里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板书:在冰封雪飘之间画斜线,表示其承应关系。)

  到处是严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机活力。你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诗人眼里,蜿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色的巨蛇在舞动,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蜡般的大象在奔驰,再远望天际,天地相连,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诗人在这里是借景抒情,写出了祖国人民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精神。前两句对偶工整,用词准确:”“写景物,”“写色彩,”“写形状。提问:”“二字写什么?有何作用?或进一步启发:”“是不是真的在?明确:写动态。二字把本来是静的景色写成动的形象,使它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这也表达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激动的情绪。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字,概括,赋予动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板书:用线条分别把”“联结起来。)

学生齐读望长城内外”7句,体会其的关系。这7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承上面冰封”“雪飘而来,欲与天公试比高又是合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而这7句又都有字所领起和贯串。(上阕板书成下表,括号内的字讲到时再补写。) 

  注意:这是写的一片银色世界,银色的特点是洁白而又美丽。”“”“”“(还有下文的),都是白色,作者不写一个字,却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画面。

  3 教师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等到雪过天晴,红艳艳的阳光映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特别好看。这使人想到中国人民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须晴日,表达出对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一个字,正是对革命的光辉灿烂的前景的展望。这3句,既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又画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写得情景交融。

  提问:这里的字和上面的字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区别?明确: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是高瞻远瞩,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4 根据上阕板书表,抓住”“”“三字,齐读或背诵上阕。

 (二)学习下阕。

  1 教师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应该由谁来主宰呢?谁才能使中华民族进入分外妖娆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词就进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阕中风光的壮丽。无数英雄是启下,概括了下阕所议论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几个代表人物。

  提问: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明确:它把江山英雄联系了起来,突出了英雄们对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说明了英雄竞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娇。竞,就是争着

  2 教师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提问:是什么意思?它贯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贯穿到射大雕,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提问:”“是什么意思?都是做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只识说明了什么?启发同学看有关这7句的注解,思考、议论。教师归纳: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给国家开拓了疆域,创建业绩,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开国皇帝,武功昭著,而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诗人把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又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风骚)。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对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识二字,也非常准确。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的意思。(用线条联结板书成下表,括号内的字讲到时再补写。) 

 3 教师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提问: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是点算”“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3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旧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光复中华的真正英雄。这3句又与上阕结束的3句相呼应,说明在今天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迎来分外妖娆的光辉的明天。

 4 根据下阕板书表,抓住”“”“三字,齐读或背诵下阕。

 (三)课文小结(联系理解·分析一、二)。

  1 教师根据板书指出:上阕主要是写景,但句句有情。最后几句是抒发豪情壮志。(板书: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议论,但也结合着抒情。先评论历史人物,最后直接表达作者观点——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书:论史言志。)

  这首词上、下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配合。上阕的写景,是下阕议论的前提和基础,下阕的议论,又是上阕写景抒情的必然结果。写景和议论,是通过一个字自然地过渡的。(指出字板书表中的地位。)

  2 引导归纳中心思想: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当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学习这首词,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振兴中华热情。

  3 提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五、巩固新课。

  教师表情朗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附:《沁园春 雪》疑难解析

1 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首词作于19362月初。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连续围剿,进行了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193510月胜利到

东庐中学师生讲学稿

年级:初三科目:语文执笔:胡波审核:王世清、徐晖、向志燕、李云

   

 

   

新授

0510

学习目标:

1、理清以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感受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1    鲁迅及作品简介:

 

2)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阴晦(       萧索(      bǐ   )夷   chī   )笑

愕然(       wǎng   )然    zìsuī     

 

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不超过50字)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

 

 

 

二、课堂

 养鱼记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杂文

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名之。而所谓小品文,其内容实亦属于之一类。如尺牍、题跋、随笔、日记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畴之内,而其内容也都是无所不包的杂拌儿。由此可见,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则为内容庞杂。至于今天多称讽刺小品为杂文,此盖肇端于鲁迅的大量作品。其实讽刺小品只是杂文的一种,有些抒情小品,内容又何尝不杂!如果文中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标准的文了。 

 

二,分析课文

 

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题曰养鱼,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对鱼池的描绘上。先从位置写起,说明这小池直对非非堂。再写鱼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块未种花草的空地,便用来挖成一个不方不圆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为池塘。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凭了作者艺术的素养和丰富的想像,竟然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这确是朴实无华的抒情妙笔。

 

至于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则由于它具备以下优点:其一,它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文中所说的潜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须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种自足之感;即使心有忧隘”(有忧愁而想不开的事),处境穷独”(孤寂无聊之谓),也尽得舒展而足以自娱了。可见前半篇那一段绘景状物之文,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其实那个小池塘也未必真如作者笔下所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从作者在描述时所流露的情趣来体察,便知道作者在这小天地中具有审容膝之易安之乐而怡然自得了。

 

读者自然要问,为什么文章的后半篇作者要借养鱼一事来发牢骚,并且借题发挥加以讽刺呢?这就要从欧阳修的生平及其整个著作中去寻求答案了。欧阳修并非一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凡庸之辈,而他在写此文时还不到三十岁,其壮志豪情也还未受到任何挫折。不过他本人在洛阳这几年中,似乎并不以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为满足,所以他才有忧隘”“穷独之感。用句古话说,欧阳修是绝对不甘心做池中物的。于是文章才有后半篇。作者借童子只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发了一通牢骚,这种借题发挥原是写讽刺小品的应有之笔。关键在于这同前半篇究竟有什么联系。从表面看,鱼是有幸有不幸的。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当然太不公平了。而这一不公平的局面却是由童子嚚昏而无识造成的。作者对童子的斥责正是对当时社会上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但我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用意,却在于通过大鱼枯涸在岸、小鱼自足于水的生活现实对自己出处进退做出了切身反省。自己究竟是满足于现状,做池塘中自得其乐的小鱼呢,还是做被人置于池外,终不免因枯涸而死的大鱼”?这样,前半篇的抒情部分实际上成了自我讽刺,所谓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想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憧憬,一场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的虚幻之梦。而作者当时所处的留守推官的职位,实际仅仅是一泓小小水池,一个不大不小不方不圆的坑塘而已。而像欧阳修这样一条大鱼,即使能游入池中,在这斗斛之水的容量之下,也没有多少闪转腾跃摇头摆尾的余地。枯涸而死固然委屈了大鱼,放入池中难道就得其所了吗?然则这篇文章的讽刺内容实包括讽世和自嘲两个方面,因为作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生活面和政治环境还是处于忧隘穷独之中,同那枯涸在池边的大鱼实际上是相去无几的。作者所谓感之而作,其所的内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笔触作为自我嘲讽的手段,则是欧阳修这篇杂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必须表而出之。

 

三,小结

 

这篇文章的讽刺内容实包括讽世和自嘲两个方面,因为作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生活面和政治环境还是处于忧隘穷独之中,同那枯涸在池边的大鱼实际上是相去无几的。作者所谓感之而作,其所的内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笔触作为自我嘲讽的手段,则是欧阳修这篇杂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必须表而出之。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一课一练

 

语文教案-养鱼记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单元验收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A.瑟索(shè ) 折本(shé )  五行(xìng B.打盹(dǔn  手帕(pà)  恶心(ě

C.断茎(jīn)   恐吓(hè)    嗤笑(chī D.拮据(jí)  投掷(zhì)  栈桥(zhà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B!”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

C.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D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5.下列词语中国共产党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

1)寒襟       2)作埂      3)错落有至       4)与时俱进

5)展转       6)褴褛      7)漫不经心       8)不屑置辨

9)恣睢      10)焦燥      11)见异思迁      12)众志成城

 

 

 

 

 

 

&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40b09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c.html

《《沁园春-雪》 - 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