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09-19 10:08: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关系
彼得一世在1689年正式成为俄国沙皇,掌握政权。在彼得一世领导下的俄国不断向东侵略扩张,甚至意图侵占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地区。经过中俄两次雅克萨战争,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中俄政治关系逐步实现规范化发展,而中俄贸易关系也因地缘因素而不断发展,出现了京师互市、库伦互市和齐齐哈尔互市等大型贸易交易场所。在政治经济关系逐步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使团于1715年正式抵达北京,开启了中俄甚至是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新篇章。

标签:彼得一世;尼布楚条约;京师互市;东正教使团

16世纪初开始,由于俄国向东扩张政策的施行,中俄两国便开启了延续至今的中俄关系。1618年俄国的第一位访问使者伊凡·彼特林率使团到达北京,见到了我国的一片繁荣之景,使俄国萌生了对于中国所拥有的辽阔疆土与丰富物产的无比向往。彼得一世时期俄國实行海陆扩张政策,向东的扩张范围抵达属于清政府领土的黑龙江流域,因此开启了彼得一世时期中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全面发展的时期。

一、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政治关系

(一)两次雅克萨战争

17世纪中叶前后,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和斯捷潘诺夫等俄国派出的头领不断带领哥萨克骚扰我国东北边境,意图侵占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683年第一次中俄雅克萨战争在雅克萨城下打响,俄军惨败后出城投降。首领托尔布津带领残兵败将逃回尼布楚,使尼布楚的俄方官员十分恼火。因此时俄方援军已经赶到,双方会合后发现清军已经撤离雅克萨城,且城外庄稼完好,给养充足,于是第二次在雅克萨安营扎寨,企图长期占据。康熙帝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出萨布素等官员带领将士再次进军雅克萨,16867月下旬,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正式打响。由于清军使用围而不攻的战术,使俄军在城内弹尽粮绝,清政府再次获得了第二次雅克萨战争的胜利。

(二)《尼布楚条约》

中俄雅克萨战争之时,俄国认为夺取出海口的任务非常急迫,遂派出以戈洛文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进行谈判,1689822日,戈洛文与清政府代表索额图在距尼布楚200俄丈的帐篷里开始谈判。双方在阐明自己的基本观点后,在关于两国领土归属和边境划分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由于清政府的谈判代表索额图等人缺乏外交经验,最终还是同意割让尼布楚,俄方也对于中方提出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的划分方案表示同意。经过双方艰苦漫长的谈判,双方于168997日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之间正式缔结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谈判时两国在尼布楚地区的兵力部署

相当,在现场的谈判人数对等,双方代表也都在各自政府事先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谈判,而谈判结果也都在双方满意的范围内,因此,历史上认为这是中俄两国之间缔结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二、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经济关系

(一)京师互市

17世纪的俄国重商主义盛行,俄国政府积极颁布商业条例等政策性促进措施,鼓励俄国的货物输出并积累货币。中国的丝绸、瓷器、珍珠、茶叶、中药材等一直是俄国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俄商无论直接同中国换货贸易,还是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经营转口贸易都可获得巨利。京师互市在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在两国边境战事停息后,贸易规模和贸易数额越来越巨大,因此形成了京师互市京师互市是由俄国组织大型商队前来清朝首都北京进行交易,据统计,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与清朝的商品贸易额已经超过了俄国同整个中亚的贸易总额。俄国政府对于如此数目巨大的利润未能收归政府而恼怒,中俄两国的经济纠纷和边境冲突也日益增多,而俄方并未积极采取措施配合解决这些问题,京师互市在1722年遂告中断。

(二)库伦互市

库伦是位于喀尔喀蒙古谢图汗境内的小城,与俄国的西伯利亚重镇色格楞斯克水路相连。1706年,俄国政府完全禁止私商参加京师互市,大批私商不得不在中国边境地区重新开辟新的交易市场。色格楞斯克附近的俄商把珍贵的西伯利亚毛皮货物以及其他畅销的俄货运至库伦销售,库伦互市就因此而形成了。由于交易货物大多在当地采购,价格低廉并且运费低行程短,国家商队往返京师互市一次的时间,私商从色格楞斯克到库伦来得及往返5使得库伦互市的货物比京师互市交易的货物便宜很多,消息传开后中国的内地商人蜂拥而至库伦,京师互市货物滞销、贸易日益衰败的情况下,库伦互市的贸易发展蒸蒸日上。

(三)齐齐哈尔互市

齐齐哈尔互市是随着京师互市的发展而兴起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根据新划分的边境线,齐齐哈尔成了东北边境保护中的重要战略地点,因此,齐齐哈尔迅速成为清军驻扎和保护的重点,发展成为了可以与尼布楚相提并论的北方重镇。尼布楚地区远离俄国的经济中心,各类生活必需品极其短缺,从欧洲大陆贩运路途遥远,因此齐齐哈尔便成了中俄两国边境居民交易的新地点。1717清政府正式告知俄国政府,请俄方商队前来齐齐哈尔进行贸易交换,同时,随着京师互市和库伦互市的相继衰败,仅存的齐齐哈尔互市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发展景象。齐齐哈尔互市的繁荣景象随着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被新增开的恰克图互市等逐渐取代。

三、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文化关系



(一)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在中俄两次雅克萨战争中,清军的英勇作战使俄国惨败,许多雅克萨战俘表示愿意归顺清朝,前往北京生活。战俘们在迁入京时,随身携带了一些教堂用具和少量圣像,康熙帝为了照顾这些俄国人的宗教信仰,将位于战俘驻地附近的一座佛寺拨发给他们作为临时祈祷的地点,该祈祷之所被称为圣尼古拉教堂,这是北京出现的第一所东正教教堂。1715430日,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到达北京,这就是中俄关系史上特殊的历史现象——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二)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的职能

俄国东正教使团具有外交、商务和文化等多重功能。第一,充任外交部门、情报部门、军事部门的翻译。列昂季耶夫、扎哈罗夫和比丘林等人都曾为俄国的政府机构翻译公文、函件及情报资料。第二,回到俄国后的传教士都曾在国内创办满、汉语学校,亲自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列昂季耶夫回国后曾在圣彼得堡开办过满、汉语学校。第三,传教士回国时带走了中国大量的古典书籍,使璀璨的中国文化传播于欧洲。以比丘林为例,他带回俄国的中国典籍超过了之前所有传教士团带回的典籍数量。第四,传教士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典籍,撰写了一些文章和著作,将中国的历史、语言、民族、宗教、习俗、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给了俄国人民,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做了巨大贡献。四、结论

首先,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关系发展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中俄贸易逐渐成为俄国在中国攫取高额利润的主要途径,为彼得一世在争夺黑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役中赢得不少战争经费。俄国商队带来的商品丰富了中国的贸易市场,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康熙帝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国家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中国的特产如丝綢和茶叶,走向了欧洲甚至是世界经济市场。其次,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关系发展打开了中国外交的大门。中国自古以来认为四海皆是蛮夷之国,俄国是第一个正式向中国派出访问使团的国家,是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这让处于闭塞状态的东方大国开始了解西方,使古老的文明古国迈出了外交的第一步。再次,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关系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文化传播。1715年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使团正式到达,而后每个传教士都会带中国的古典书籍回国,还翻译了大量的文章和古书,这些都对于中国的文明传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在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俄关系中,国遭受了一定的不公平待遇。俄国东西伯利亚的领土扩大到尼布楚,在中国攫取了大量财富,用低廉价格换取畅销的中国商品在俄国销售,为俄国的扩张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在俄国传教士回国时又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经典典籍,虽然使中国文明在欧洲得到传播发展,却也是中国文化资源的一种损失。

【参考文献】

[1]黄定天.中俄关系通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

[3]步平,黄定天.东北国际约章汇释[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孟宪章主编.中苏贸易史资料[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5]肖玉秋.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6]复旦大学历史系《沙俄侵华史》编写组.沙俄侵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7]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沙俄侵华史简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6.
[8]薛衔天.中俄关系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鲁瑜.永不满足的扩张野心沙俄侵华纪实[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10]史达.沙俄侵华简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1]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史简论[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
[12]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13](法)加恩.江载华,郑永泰译.彼得大帝时期的俄中关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4]北京大学历史系《沙俄侵略扩张史》编写组.沙俄侵略扩张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9ad559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e.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