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国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原因、特点及危害,提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己达367k㎡,每年新增流失面积15k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平均为0012O0cm,土壤侵蚀总量达50亿t。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南等广大地区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毁林开荒、毁草开荒、陡坡种粮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程。长期以来,由于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世界9大河流的第1位和第4位。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

1


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根据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不同,我国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蚀、蚀、重力侵蚀、泥石流和冻融侵蚀等。
1、水蚀
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这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的侵蚀现象,面广、危害大。因侵蚀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溅蚀、面蚀和沟蚀三个阶段。
(1溅蚀。是侵蚀的开始。雨滴打击土壤表面,将土粒溅起,随着雨滴的连续溅击,使表层土粒分散、挪动,雨滴坑逐渐扩大、加深,一旦地表产生径流,这些小坑连起来,就发生面状侵蚀。(2面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地面水流集中,就很快转入细沟侵蚀。由于水流在坡面上的进一步汇流而形成小沟,发展为沟蚀。(3沟蚀。这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的阶段首先是细沟侵蚀,当水流成小股流动时,即产生许多好似树枝状的细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都很剧烈,有些沟道一年可前进几米甚至更长。在黄土高原,沟蚀很严重,每平方千米沟道长度达35千米,有的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50,有的成了残原,不仅损失了不少土地,而且使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地块变小,给耕作带来极为不利。
2、风蚀
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以及其他地区,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时春播毁种多次,表土层不断被刮跑。特别是强风(风速约为20米/秒日数存100天以上的我

2


国北方风蚀地区,风蚀危害更为严重。6
3、重力侵蚀
主要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塌、崩山、泻溜等。尽管这种侵蚀是局部的、但危害不小、有时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滑塌(、崩山,不论北方、南方都常见。
4、泥石流
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顺坡沿沟湍急活动的现象有时几千斤、上万斤重的块石也随泥水冲下来,造成有很大危害的泥流和泥石流,冲毁道路、村庄和农田,使人们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我国西南山区的泥石流很严重,如云南东川地区的泥石流,每年要暴发二三十次。
5、冻融侵蚀
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因而其土壤侵蚀是以冻融侵蚀为主结合其它多种侵蚀类型的侵蚀作用,冻土侵蚀主要分布在冰川侵蚀线以下及海拔3000米以上的区域。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蚕食和破坏耕地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和土体结构劣化,使表层的腐殖质层和淋溶层逐渐变薄甚至消失,耕地质量下降.据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毁掉耕地2667多万h㎡,

3


平均每年667h㎡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t数以亿t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
2、泥沙淤积水塘、水库、河道等水域和水利设施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水库、湖泊,缩短了水利设施寿命,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3、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由于水土流失破坏了地面植被和土壤结构,使土壤层的蓄水能力减弱,导致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和土壤系统的蓄水能力减弱,大雨过后,很快形成径流,极易产生洪灾。
4、生态失调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是当今头号环境问题,它破坏了土壤、土地资源,使目前已十分紧张的人多地少矛盾更加严峻,水土流失强烈的地区,新开垦的陡坡耕地几年后就会失去农业利用价值.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据统计全国87%的贫困县分布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水土流失还会使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影响航道运输,加剧风沙灾害等。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当前我国也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大型的水利设施、公路、铁路、能源开发等许多的基础性设施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建设,由此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强,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所以,不断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4


1、加强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保持执法力度
人为活动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渡采伐森林、陡坡开垦等是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规划和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是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规,提高人们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严禁人为破坏植被,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严禁陡坡开垦等一切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避免产生新的流失源地.工程建设要与水土保持方案同步实施,对于破坏水土保持的项目要严厉查处.把水土保持贯穿到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一种依法进行水土保持,自觉从事水土保持的良好制度氛围。
2、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搞好生物措施建设
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最重要的因素,植被生长茂密的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要加强植被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项目建设。生物措施的实施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轻度流失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宜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使植被逐渐得到恢复;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在江河沿岸和平原地区要建护岸林和农田防护林,在适当的高程要种植经济果林、薪炭林;植被建设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市场经济为杠杆,调整产业结构,综合经营土地资源,建设生态经济林(,在生态恢复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3、因地制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5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类。每年流人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0多亿t,其中13亿t以上来自坡耕地。坡耕地已经成为长江、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对于耕作粗放的10-25°的坡耕地要采取坡地改梯田工程。坡改梯工程应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设计.土坎梯田造价低,易于推广,但易垮塌,因此有条件的地区以修石坎梯田最好.对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差,植被难以恢复的地段,工程措施更是必不可少。具体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筑淤泥坝、拦砂坝、梯田、蓄水沟、截流沟、水平沟、鱼鳞坑、集雨水窖等田间、坡面排灌拦蓄系统。一方面减少水土的流失,蓄水增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然水资源,减少季节性干旱缺水和暴雨的危害。
4、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不高,退耕难度大.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按“科技兴农”的原则,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实现生态和经济的高效益。要推广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推广设施农业,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要采用科学耕作方式,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要增加地面覆盖度,如实行草田轮作、套种、宽行密植、地膜覆盖技术等.水土保护植被建设也要充分挖掘生物资源的生产潜力,选择培育优势树种草种,运用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从人们对水土流失防治的不断的实践、努力以及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入的思考,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我们已经从对

6


自然界的索取来发展人类自身转向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人类实践后对环境的重新认知。虽然我们已经在为生态环境的好转不断努力,但再强的自然面前,人类还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d1d6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a.html

《我国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