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发布时间:2012-03-25 00:35: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摘要】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离不开颜色词,颜色词不仅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还承担着一定数量的并和民族传统密切关联的文化含义,它不再只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领悟、总结提升。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

颜色是社会中最灿烂的表象,所谓“绚丽世界”、“五彩人生”,都说明人们的实际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每一种语言里,都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是有些学者研究了一百多种语言之后所得出的结论。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含义。每种语言的颜色词不仅是表示颜色的符号,而且承担着一定数量的并和民族传统密切关联的含义。

事实上,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不同颜色词及其文化含义是有一定差异的。汉语中的颜色词蕴涵着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汉语自古代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说文解字》糸部关于丝帛的颜色词就有24个,例如“红、绿、紫、绛(深红色)、绯(鲜红色)、绀(深青色)、绢(白色)、缥(白青色)、缇(丹黄色)、缁(黑色)、素”等。这说明汉语的颜色词大部分与中国古代的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所以汉语的颜色词各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且不同的时代,某颜色的象征意义不同。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崇尚不同的颜色,如夏朝崇尚青色,商朝崇尚白色,周朝崇尚赤色,秦朝崇尚黑色,汉朝崇尚赤色,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崇尚赤色。总之颜色词与社会文化思想有密切关系。

一、黄色词语及文化含义

我们中华民族格外崇尚黄色,黄色象征着神圣、皇权、贵族、崇高、庄严、土地、国土等文化含义。黄色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在古代五行”中五方”中中央都用黄色代表,,中央土之正色之说,黄色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古人之所以重视黄色,把它看作中来之色,帝王之色,归根到底是因为黄色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颜色。班固在《白虎通译》中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自然之颜色。据说,汉民族的始祖之一皇帝轩辕氏有土德之瑞,他经常穿黄衣,戴黄冕,所以黄色后来便成为帝王之色.天子的专用色,也就自然成了庶民百姓之禁色。此后历代皇帝均穿黄龙袍,所居住的宫殿都用黄色琉璃瓦,宫内的宝座及一切装饰均用黄色,所乘的车辇也是黄色的。

黄色与黄金同色,所以黄色又象征富贵、辉煌等含义。富贵官宦人家,常佩戴各种金制的首饰,使用各种金色器皿,显示出金光耀眼、富丽堂皇的富贵之气。

黄色沿用至今,其“神圣、尊贵”之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转为“宝贵、可贵”等含义,有“一刻千金、黄金季节、黄金时间、黄金日、黄金周”等词语。把人的青春年华也称之为黄金时代。

汉民族认为,黄色是秋天的颜色,在秋天花草树木逐渐变黄,万物都处于开花结果的时期。因此黄色预示着“丰收”,汉民族也把黄色称为金色,常用“金秋”来形容秋天。

宗教方面,道教的道士所穿的道袍和所戴的道冠及佛教法师所披的袈裟为黄色

代变迁、社会变化, 在现代中国, 黄色已经有了贬义。这主要是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十八世纪以来, 美国多用黄色纸张印刷出版一些淫秽色情的书刊。中国受其影响, 人们就用“黄色”指称各种反动色情、淫秽的东西, 于是汉语就有了“黄色书刊”、“黄色电影”、“扫黄打非”等说法, 进一步又有了用“黄”作语素构成的一批词语, 如“黄源、黄根、黄货、黄潮、黄窝、黄害、黄毒、贩黄、造黄”等。这样,在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联想中,“黄色”、“黄”已逐步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的那种神圣与尊贵

二、红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中国自古至今偏爱红色,视红色为吉祥、富贵、忠诚之色。古代的红指的是朱红,结婚时以红色为主调,贴红喜字,用“红围帐、红被面、红枕头”等。新娘从头到脚都穿红,红盖头,红衣服,红色绣花鞋,新娘要披红等等。(现代年青人结婚就不用盖红盖头,穿绣花鞋了)过节及吉庆的日子要贴“红门联、红窗花、挂红匾、送红包、剪红彩”等。

红色还表示事业的兴旺、发达、顺利、成功、圆满之意,在庆贺企业、公司、商店、等开业,展览会、博览会等的开幕式以及工程奠基式等典礼的时候,往往用红绸带结彩,然后剪彩,此中有祝贺成功,顺利、圆满等含义。在这方面也就有了“红利、红运、分红、红包、开门红、走红、唱红、红极一时”等词语。

由于从红色可以联想到战火和鲜血的颜色,而革命斗争往往是流血斗争,所以近代常用红色来象征革命斗争。含有“红”的词语。例如“红旗、红军、红区、红心、红五星、红星、

红领章、红袖章、红小鬼、红领巾、红色政权、红色娘子军、红色宣传员、红色根据地”等。

佛教把人间世界称为“红尘”因此有看破红尘、迷恋红尘、堕入红尘等词语。

三、白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白色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平民之色。从汉代到唐代普通老百姓着白色衣服,故老百姓称“白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没有功名的读书人的房子叫“白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白色是不吉利的颜色,它意味着贫寒、卑贱、恐怖、死不幸。这与中国古代五方、五行、五色 观念有关。古人认为,西方属金,具白色,西方又属秋。秋天是枯黄死亡的季节古代处决犯人一般在秋天,因而代表“秋”的西方白色也是不吉利的颜色。自古以来,亲人死亡,家属都要穿白衣服,以示哀悼。汉语里“白”又往往有徒然、轻视、无价值、奸诈等贬义,如“白搭、白费、白送、白眼、白吃饭、一穷二白、白痴”等。

白色和红色相对,所有称革命性的事物为“红”而称反动的事物为“白”。如过去称国民党统治区为“白区、白匪、白军、白色政权、白色恐怖”等。

因白色和云、雪、玉同色,人们也常常用白色象征纯洁、高雅,有“清白、洁白、洁白无瑕、洁白如玉、白璧无瑕、白衣仙子、白衣天使、白鹤仙子”等褒义词。

四、绿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在汉民族的文化生活中,绿色也是人们喜爱的颜色。绿色也称青色。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是植物的生命色,是草木及一切植物最茂盛的颜色,由绿色我们可以联想到春天、草地、田野、森林、湖泊、翡翠、绿宝石等。所以自古人们常用绿色象征春天、青春、和平、希望、安全、幸运、恬静、新鲜等含义。李白《江南春怀》诗中写到“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这里的“青春”就是指春天。

汉民族和国际上的其他民族一样,用绿色象征安全、希望、和平、。用绿色表示安全通行的信号,邮政部门用深绿色作为标志色,由于绿灯是表示安全通行的信号,在汉语中便有“开绿灯”这个词语,表示上级领导给下级某些许可或方便条件或放宽限制条件等含义。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把“绿色食品”称“健康食品”,又把方便旅客通行的通道叫绿色通道,把为防风防沙而植树造林的工程称“绿色工程”。

绿色在古代曾有“低微、下贱”文化意义。这与古代管制的服饰规定有关系。“青”、“绿”色是古代中下层官吏服饰的标志。唐代官制规定:官七品以下者穿绿服,或称“青衫”。如白居易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语,当时诗人被贬官,做江州司马,官居九品,穿青衫。古典戏中悲剧的女性是“青衣”,而且成为一种类型模式,演员有专门的“青衣旦”,妓院称“青楼”。近代把妻子对丈夫不贞,称“戴绿帽子”。

清朝入关后规定,地位低贱的汉族兵举绿旗,以区别于满蒙族由黄、白、红等颜色组成的八旗子弟兵。

五、黑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古人常用黑色象征“刚毅、坚毅、严正、无私”。所以在戏曲中唐代的尉迟恭、宋代的包拯等一些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都选择了黑色的脸谱。黑色也曾是夏、秦两代所崇尚的正色。

据中国古代五方、五行、五色之观点,北方属水,具黑色。黑色又与夜色相似,因此黑色又象征深沉、肃穆、神秘等含义。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是暗无天日的所在,和光明相对,所以黑色又象征黑暗、死亡、邪恶、阴险、恐怖等含义。

中国自古至今都把险恶的形势、残酷的统治比喻作“乌云、黑暗、黑夜”,政治上的是非不分好人受害看作是“颠倒黑白”。文革时期,黑色又与所谓的“反革命”、“反动”等含义相联系。凡是“中央文革”所反对的任何事物统统冠以“黑”字,如“黑帮、黑线、黑后台、黑秀才、黑组织、黑五类、黑货、黑旗、大黑伞、黑信、黑话、黑日记、黑爪牙、黑关系、黑串联”等。现在,“黑”的反动、反革命等政治色彩意义逐渐消失,而更多的是由“黑暗”义引申出的非法、欺骗等含义。如“黑幕、黑社会、黑户、黑车、黑钱、黑店、黑货、黑名单、黑吃黑”等。

以上我们分析汉语中几种常见的颜色词及其文化含义,会发现颜色词不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民族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人类丰富多彩、内涵很深的精神世界,如民族心态,道德伦理,哲学观念等。因为作为颜色词,它不再只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领悟、总结提升。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让学生了解汉文化,让学生掌握颜色词的背景知识以及这些词同他们民族颜色词的区别,更好的学好汉语。

参考文献:

1)《汉语词汇与文化》常敬宇编著 19958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陈启英著 1996年第4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3)《论颜色词及文化联想意义》吴丽君 崔瑛著 1999年第3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4)《颜色彩词红黑白的联想意义及其反义关系》刘群著 2003年第四期 襄樊学院学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b1873310661ed9ad51f3a0.html

《谈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