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2 12:37: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文登一中高二历史教学案(高二历史组)时间:12.11编写:李毅课型:新授课教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纲导学【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2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导入提问: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回答:凌驾于王权之上。提问: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回答: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教学过程及要点(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德意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但严重阻碍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地产收入+什一税+赎罪券+出售教会职务)德意志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政治上,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2、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2)内容:151710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其内容有:①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②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③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3影响: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合作探究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依据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2、内容:①“因信称义”(理论基础):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既然“信仰耶稣即可得救”,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这种信仰呢?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小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资料链接: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16881bde80d4d8d15a4f5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