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的诊治

发布时间:2020-08-02 20:27: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手足癣的诊治

伊夏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辽宁 大连116011

【摘 要】【摘要】文章对手足癣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进行介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期】2016(023)007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手足癣;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现将手足癣的相关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等介绍如下。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手足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90%。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病人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2 手足癣的临床分型

手足癣(特别是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江淮流域以南地区发病较北方多。春秋夏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发冬愈。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足癣多累及双侧,往往由一侧传播至对侧,而手癣常见于单侧。

2.1 足癣 足癣根据皮疹形态主要分为5种类型。

2.1.1 水疱型 多在活动期,表现为足趾、掌跖、足缘部发生群集或分散的小水疱:粟粒大小,壁厚深在,疱液清略呈黄白色,干涸后形成领状环形鳞屑斑,有的水疱可融合成大疱,自觉瘙痒,常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絮状表皮癣菌也偶可引起。

2.1.2 丘疹鳞屑型 此型较为常见,多在趾间有轻度的炎症和脱屑,后渐波及足跖、足缘和足跟,呈小片状鳞屑,并不断脱落,病变活动时可出现红斑和丘疹甚至水疱,自觉瘙痒。多由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

2.1.3 角化过度型 常由丘疹鳞屑型发展而来,表现为足底、足跟角化过度,干燥粗糙,冬季可发生皲裂,轻度瘙痒或无自觉症状。足部若弥漫性受累则称之为鹿皮鞋足。

2.1.4 浸渍糜烂型(也称间擦型) 多发生于第3、第4或第4、第5趾间,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并可出现糜烂、渗液、裂隙,常奇痒,冬轻夏重,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白色念珠菌引起。过度排汗可使症状加重,但也可能继发于真菌感染,如果真菌感染控制则可改善过度排汗。此型常有难闻的气味,因此,又称臭田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009f49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3f.html

《手足癣的诊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