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2023-01-31 10:31: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前言: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当前公共文化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意见》在短期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在于供需信息不对称、管理不科学、人才资金不到位、文化引领功能难实现等。因此,必须畅通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改善公共文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文化引领与融合,提升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为明晰具体的可实施意见,在全国各地引起关注和反响。为了《意见》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民进省委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在展开调研,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收集、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赴省文化厅、盐城、淮安、苏州、南京等机构地区广泛了解情况,回收问卷478份,参考多位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调研报告。一、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这几年致力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直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摆在重要位置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态势良好。但是随着文化供给越来越丰富,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调研显示,当前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供给和公众的文化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突出。文化功能配置与公众文化期待之间的对位效应未能达成。“每周公共文化活动参与时间”调研数据来看,每周参加文化活动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人群占到总数的84.1%,表明我省公众总体参与时间偏低。从参加频次来看,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甚至不知情的人数占比达到71.1%,表明文化类活动的参与频次有待提高。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够满意。表现在:1
(一)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更新不及时。一方面我省各地农村文化设施项目不完善、陈旧破损、卫生环境差等情况突出。另一方面公众对家附近的公共文化设施比较了解和完全了解的仅占40.0%,知情率低下。公众对活动器材、健身场地和精神享受类文化中心需求强烈(按照选择频数可以看到城乡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目的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强身健体、个人爱好、精神享受),但是一些地区连基本活动阵地都被挤占和挪用,一些地区的农村书屋一年到头铁将军把门,根本无人问津,利用率为零。适合需求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此次《意见》专门提到“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对基层文化书屋建设是个福音,但是用于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经费尚缺乏制度的刚性保障。(文化服务内容单一,缺少吸引力。电影电视、戏曲、演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较为普遍的文化服务内容,这种公益性质的“乡镇文艺汇演”、“下乡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脱离农村实际,农民喜爱程度很低(苏中地区村民喜欢程度仅为3.5%10%,苏北地区仅为1%9%),徒有形式的批评不绝于耳。此外,目前服务较少考虑到不同群体对文化、场地、设备的需求差异,在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文化需求方面缺少办法,导致我们文化供给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以儿童群体为例,图书馆内针对儿童的绘本区建设迟缓,即便在省会城市,儿童阅读证也要到6岁之后才能办理,而学龄前儿童阅读训练的黄金时段已经过去。此外,针对儿童的影视作品单一,3D版和原版作品充斥,甚至3D版眼镜也较少考虑儿童的特殊性,针对儿童的文化产品服务亟待跟进。(三)文化传播媒介落后,难以适应新常态。当前公众的日常交流方式已经电子化、网络化,国家最新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虽然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首次超越传统纸质图书,但是我们的文化宣传模式和媒介,依然依靠党报、广播、电视等单向度的媒介,与“自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交互、便捷需求有较大差距。在“互联网+”新常态下,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成为趋势。从群众呼声来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ec46d3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b.html

《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