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与“空闲”作文评析

发布时间:2018-05-20 11:5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三期初作文评分细则及佳作赏析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本次作文还是继承了2014年江苏高考哲理思辨类的形式。就审题来说,要比高考真题难了些许。从可说范围来讲,似乎也比较局限和狭隘。不像之前的青春,不仅贴近学生生活,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规避偏题之风险。而此次作文题,似乎陷入一定要寻求哲理之怪圈,颇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的玄虚,虽有深度,然渴求学生在四十分钟或者五十分钟内就能据此流畅行文,恐怕并非以易事。

牢骚归牢骚,题目还是得解,试还是得考,文章还是得写。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两句话,是对忙碌空闲的辩证关系的解读,初看不合理,细读有真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我们必须附加一个为什么上去,为何越忙,却越空。其实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英国的哈兹里特的一句话事越做越能,人越忙越空,忙的时候,显然是不会有空的,空,是指一个人在不断忙碌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后,能够去更有智慧地处理以后的工作或者事情,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初期是事倍功半,那么当我们真心经历过这些事倍功半后,必然会进入到一个事半功倍的生活情境中,一个成功者,在年轻的时候更应该侧重的是积累,在忙碌中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能力,那么就会很从容,或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同样的事情了。这就是海斯利特的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至于西塞罗的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我们肯定不能从物理意义的空和忙入手了。因为我们空的时候,怎么可能是忙呢?一个相反相对的概念,当然不会同时间出现在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就必须换个思路:为何空的时候最忙?有一种忙是身体意义上的忙,有一种忙是精神意义的忙。想必西塞罗更侧重的是后者。我们真正在一个岗位上拼尽全力忙碌,这是身体力行的忙;而当我们放下工作,真正有了闲暇时,我们更应该去总结工作后的得与失,利用这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心得。吾日三省吾身,空下来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是否可以简化,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可否有更好更简便更轻松的办法,这样的过程就是空暇时候的忙,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明天,或者下一次工作时,可以比昨天或者之前更轻松地完成任务,即达到海斯利特说的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原来是这样!两个人的话正好可以合为一体!原来海斯利特的忙,可以在西塞罗处拆解为身体力行的忙和精神上思索反思总结的忙,而我们的,是为了有一天不忙,如何实现有一天不忙?那就是你平时必须要不断去利用空暇去反思,去总结!所以叫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所以作文题目也很好取了,比如事倍功半是为了事半功倍忙,是傻还是智慧?忙的智慧忙为不忙思与行等,都是可以的。至于论据,结构思路等,就暂且不表,且看学生之作喽。

写到这里,不得不叹一下命题人,果真了不得。

【评分细则】

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二、关于评分

1.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物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②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卷面较差扣1分。

 

附评分表解

 

【佳作赏析】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颜修行。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简评】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闲”、“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徐飞)

 

养壶琐事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生壶,说:“今天就来养养这壶吧。”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嘀嘀”的声响。随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壶口便溢出了泡沫。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爷爷说道。而我却只是托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终于忍不住问道:“您每天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工序,不嫌麻烦吗?”爷爷笑了笑道:“其实,没事做的时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是在养人啊!”

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锈顺热吸于壶壁之上。爷爷说:“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加润滑。”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杯,又依次流入闻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于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养壶虽繁琐,却可以修身养性,外表忙碌,内心恬静。而楼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却是内心浮躁,整天忧心忡忡地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汪森曾说:“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

【简评】以文化入记叙,这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这是作者平日的积淀使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些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知、体验美感。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到浇壶再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熟稔,很难写出如此地道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这篇文章的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单从文题“养壶琐事”来看,就与作文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琐事”暗扣“忙”,“养壶”的“养”字透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们应强调,文化体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

当然,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过于绝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徐飞)

 

于忙碌处觅充实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简评】当别人正在苦思“忙”与“闲”的关系时,作者却一下子抓住了生活中“忙”与“闲”背后人们的“心态”、“心理”,直击当下忙碌而困惑的大众的内心深处,站的高度不可谓不高,有如高僧俯视众生,没有深奥哲理,只是在平实地分析说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用福楼拜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现实人们生活的矛盾,继而用昆德拉的“此处”与“彼处”详细分析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矛盾心态:对当下的忙碌充满着报怨,而对未来却永远充满的希望。其实质是不够满足、不够充实,也就看不到“闲暇”的风景,岁月的静好。从而得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主题: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品味生活的常态,在忙碌中寻找充实和感动,也就会有了闲暇的愉悦。文章切口很小,却站得很高,环环相扣,分析得深入而透彻。如能在引用昆德拉的“别处”再自然些,内容上再详细些,生活中人们的心态再具体些,语言上再多些变化,幽默些,可能会更加出彩。要求可能太苛刻了,中学生能有这种高度已经很是难得。(陈元德)

 

“繁忙”的日子

    王麻子翻了个身,睁巴睁巴眼睛还是起来了。今天有信要来吧?!

    王麻子没有孩子,四十岁,来岛上也有二十年了。等的那封信也有二十年了。他堂哥是当局政要,他被带走时,堂哥说好会把他渡回家乡来。他堂哥是否还有权?那封信到底会不会来?大家不知道,但王麻子确信会来。

    王麻子坐在床沿上,仔仔细细地把衣扣扣好,穿上裤子,把褶皱抚平,又穿鞋,把鞋带正正当当绑上了。他站起身,在米袋里掏出一把米,又抖抖散了些,觉得少,又重掏一把,几下几下,终于把米掏精准了,霍地撒给鸡吃。鸡还没张嘴,他就一把抱起鸡,看它哪儿长了肉没,掉了羽毛没,精神还好没,这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王麻子却要每天做上好几十遍。他没有工作,他很闲。

    他走出门,四下里望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一副兴冲冲赶路的样子。他没见到熟人,回身抓起一顶大草帽,低着头,背着手,做沉思勿扰状,走去了瓜地。

    他拍拍这一只瓜,听听声响,又拍拍另外一只,再做做比较。他扯扯这一只瓜的藤蔓,把它撸直,手一松它又曲了起来。“哎!王麻子你干嘛呢?”是老洪。

    “啊!我看看瓜。”王麻子答。

    “你可真忙啊!”

    “呵呵,是啊。”王麻子低下头,红了脸,就像是新制的酱烧猪头肉,烫得难着手。好不容易来个人,王麻子不能放过机会,他抬起头喊了一声:“这么早你干嘛去啊?”定眼看,人已走了。他向前几步,想把他喝住。想了想又觉得没啥要说的,绞足脑汁终于想出句话,前面没了人影。他环看四周,瓜地,田地,树林,没有人,只有他,他也不知道做什么,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看,他看的是瓜地?田地?树林?也不知道,他只是盯着。 

    中午的时候,太阳正辣,麻子拽着草帽也不带,流了汗就抓起衣服擦,走到村口,衣服也要擦了几十回合了。村长站在村口,手里好几沓信,王麻子走到村长跟前,也不问,就看他发。边上的二狗拿了信就问村长有没有王麻子的信。“没有咧。”“你还没发完,你怎么知道没有?”王麻子涨红了脸,看村长把信都发了干净。

王麻子回到家,把鸡抓起来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随后走到米袋跟前,掏了一把米,又抖抖,又重掏了一把,又抖抖……

【简评】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小说,而考场里的小小说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了。

这篇小小说很有意味,王麻子成为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他的日常所忙,在一些人眼中毫无意义,但他所忙的喂鸡、看瓜这些事件,不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吗?而他近乎享受地忙着这些事,具有了很强的审美意义和哲理意味。他一方面怀着希望,希冀着能改变他命运的那封信的到来,另一方面又以悠闲的心态忙着日常生活,这不就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吗?由此,这篇文章达到了一般考生难以达到的思想深度。

在提倡文章风格多样化的今天,小小说理应受到关注。大家知道,小小说的创作难度很大,尤其是在限时的考场里,难度更大。没有足够的平日训练和素材储备,不要在考场里急就。(徐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75b05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1.html

《“忙碌”与“空闲”作文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