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大同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精编)

发布时间:2020-07-07 15:11: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山西省大同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精编)

(本套试卷共131小题,目前已收录122小题)

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6分,共80)

1.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常考)

A.建立区域霸权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维护世界和平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B

【解析】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各民族集中在一个国家内共同生活的历史传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过渡时期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即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

D.以人为本

【答案】C

【解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成果

C.管理方式

D.科学技术

【答案】D

【解析】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科学概括。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答案】B

【解析】略。

7.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答案】D

【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8.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易错)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答案】D

【解析】经挤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硅潭的多元化结构。

9. 2017年全国将继续选拔招募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三支一扶”指的是()

A.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B.支商、支农、支医和扶贫

C.支教、支商、支医和扶孤

D.支教、支农、支商和扶孤

【答案】A

【解析】“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10.实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一边一台”

D.“亲中爱台”

【答案】B

【解析】“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因此,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持“九二共识”。

1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最终实现中国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C

【解析】党章总纲载明: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是()

A.大陆范围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B.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同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D.大陆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答案】B

【解析】新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是()

A.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B.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C.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断提高,永无止境

D.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全面发展统一

【答案】D

【解析】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14.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C.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答案】B

【解析】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生产工具

D.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答案】A

【解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1)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2)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3)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4)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解析】略。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答案】C

【解析】略。

18.以下不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

A.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B.修改党的章程

C.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D.选举国家领导人

【答案】D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因而选举国家领导人不届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1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C.人们适应外部世界的本能反应

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答案】D

【解析】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0.马克思主义指出,物质的唯一技筵是()(常考)

A.不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时空特性

D.矛盾性

【答案】B

【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B

【解析】略。

22.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答案】D

【解析】略。

23.以哲学角度讲,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共同点是()

A.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

B.否认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

C.违背党的原则和宗旨

D.以书本上的论断为出发点

【答案】A

【解析】形式主义脱离实际内容,实质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高高在上,官气十足,主观武断,强迫命令,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两者的共同错误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24.俗话说:“花在则树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

B.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群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B

【解析】这句俗语说明了花与树、鸟与林的关系,而且侧重于强调树和林对花和鸟的重要意义。由此可以得出,这句话是要说明局部的存在离不开整体,整体对局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不同,可以区分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

26.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二七”大罢工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略。

2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8. 1935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成为党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黎平会议

D.瓦窑堡会议

【答案】A

【解析】略。

2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主要受益者是()

A.所有国家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广大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30.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享权力

B.每个公民自由表达愿望的机会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的渠道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31.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中,决定商品价格浮动的根本因素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商品的价值

D.商品出售者的意愿

【答案】C

【解析】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的价值是决定商品价格浮动的根本因素。

3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指()

A.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简单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B

【解析】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33.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某人向银行存款5000

B.某人将一套连号的人民币收藏

C.某商人用卖货所得的800元买了一双皮鞋

D.某商场为一台电视标价4000

【答案】C

【解析】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又叫购买手段。商人在购买皮鞋时,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34.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匣t甄选吧法律刘分为()(易混)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答案】C

【解析】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35.“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这句话说明法律具有()

A.阶级性

B.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特点

C.上层建筑的特点

D.国家强制性

【答案】D

【解析】略。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A.授权性法律规范

B.命令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委托性法律规范

【答案】A

【解析】授权性规范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题干所述属于授权性规范。

37.经营者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是()

A.违约行为

B.正当竞争行为

C.不正当竞争行为

D.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答案】C

【解析】低价倾销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低价倾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38.下列各种处罚方式中,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A.记过

B.撤职

C.开除

D.罚款

【答案】D

【解析】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9.下列选项中,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

A.爱岗敬业

B.助人为乐

C.诚实守信

D.勤俭持家

【答案】C

【解析】“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这一道德准则已经被吸收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之中。我国《民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40.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易混)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答案】B

【解析】我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

41.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在不久之后,国势却迅速由巅峰滑落,其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三藩之乱

C.藩镇之乱

D.七王之乱

【答案】A

【解析】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42.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书的()(易错)

A.《兰亭序》

B.《丧乱帖》

C.《寒食帖》

D.《祭侄文稿》

【答案】C

【解析】《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天下第一行书”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是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下列哪部经典()

A.《论语》

B.《尚书》

C.《周易》

D.《札记》

【答案】C

【解析】略。

44.“中国”作为我国国名的简称,开始于()

A.夏朝

B.三国

C.清朝

D.民国

【答案】D

【解析】“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但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简称,是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的。

45.寒食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介子推

B.伍子胥

C.范蠡

D.屈原

【答案】A

【解析】略。

46.我国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

A.唐宋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明清时期

D.春秋时期

【答案】B

【解析】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47.生物农业的发展不采用()

A.农作物轮作耕田

B.天然杀虫

C.生物多样化

D.少施无机肥

【答案】D

【解析】生物农业是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多种农作物轮作肥田、天然杀虫.生物多样化等科学方法种植农作物,不施化肥,不喷杀虫剂,生产出接近天然植物的农产品。

48.下列关于我国国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国分成东部、西部、中部三大经济区

B.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C.我国的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

D.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49.下列省份与简称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省——鲁

B.黑龙江省——黑

C.江苏省——晋

D.福建省——闽

【答案】C

【解析】江苏省的简称是苏,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50.关于我国国防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1956年由沈阳飞机厂制造成功

B.我国第一枚氢弹于1978年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枚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

D.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于1974年交付海军正式使用

【答案】B

【解析】19676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继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在核工业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

二、公文写作(本大题共20)

为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华宇学院计划于9月底举办一次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由各学科分别组织一场教学研讨会,请所有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请你代表你所在的学科组拟写一份500~600字的会议通知,以便大家提前做好发言及参会准备。

【答案】略

【解析】略。

第二部分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71小题,每小题1.25分,共88. 75)

1.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教育不包括()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终身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C

【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教育的效果如何,其最终的评价尺度应当是()

A.学生

B.社会

C.教师

D.家长

【答案】B

【解析】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教育效果如何,其最终评价尺度是社会,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否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是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

3.我国政府在国外建立国学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等行为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A.传递、保存文化

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

D.创造文化

【答案】B

【解析】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4.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陵节而施”,这是由于人的发展具有()(常考)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跳跃性

D.顺序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可“陵节而施”。

5.全部的教育工作需要始终围绕的核心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流程

C.教育质量

D.教育手段

【答案】A

【解析】教肓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6.关于义务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B.英国是义务教育的发源地

C.义务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并不是可以自由享有的权利

D.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十二年

【答案】A

【解析】德国(当时的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则B项说法错误;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则C项说法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目前义务教育的年限为九年,则D项说法错误。就其性质而言,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所以,A项说法正确,答案选A项。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出自《礼记》中的话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特征中的()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相互尊重

D.求知好学

【答案】B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体现了这一点。

8.教育法规所具有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

A.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

B.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以实现

C.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D.通过教育法规的实施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

【答案】D

【解析】教育法规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并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而使其得以传播;(2)通过教育法规的实施从正负两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

9.甲和乙在讨论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他们把教师和学生做了不同的比喻:甲将学生比作是船,教师则是舵手;乙将学生比作太阳,教师则是地球。对甲和乙的说法,正确的评判应当是()

A.甲的比喻恰当

B.乙的比喻恰当

C.甲、乙的比喻都不恰当

D.甲乙都比较恰当

【答案】C

【解析】甲、乙的比喻分别有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倾向,在教育中,应将学生主俸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结合起来。

10.班集体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共同的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良好的课堂氛围④共同的生活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班集体的特征主要有:(l)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及团结、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

11.关于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易错)

A.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瞳机性和复杂性

B.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是直接的

C.环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D.在人的发展中,环境影响比教育起到的作用大

【答案】A

【解析】环境作用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1)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2)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贯彻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发散性原则

【答案】B

【解析】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

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常考)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答案】B

【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好注脚。

14.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属于()

A.小组学习

B.分层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D

【解析】题干的表述即复式教学的概念。

15.“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泛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答案】D

【解析】略。

16.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易混)

A.参观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C

【解析】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1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答案】D

【解析】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18.面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B.直接与家长沟通

C.不要特别关注,给予充分自由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是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19.德育过程,可以说是对一名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当()(常考)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答案】C

【解析】略。

2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陶冶教育特点的是()

A.陶冶教育把惩罚和教育相结合起来

B.陶冶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行为,养成良好品德习惯

C.陶冶教育法模糊抽象,发散性强

D.陶冶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答案】D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所以D项正确。

22.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重要力量,作力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应当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答案】B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答案】C

【解析】略。

2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始于()

A.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

B.清代时期的北洋水师学堂

C.清代末期的京师同文馆

D.明代时期的武夷精舍

【答案】C

【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25.一个班集体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B.明确班级的发展方向

C.建立班集体的基本规则

D.明确班级的发展目标

【答案】D

【解析】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6.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中一种特殊的群体,其特点不包括()

A.竞争性

B.开放性

C.自发性

D.权威性

【答案】B

【解析】非正式群体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相似性;(3)封闭性;(4)凝聚性;(5)竞争性;(6)权威性。此外,诸如畅通性、盲目性、散漫性、排他性、可变性也是非正式群体常有的特点。

27.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A

【解析】主体性教学是把教学活动组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它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28.在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常考)

A.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B.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9.下列各种关于教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答案】D

【解析】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萌芽,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则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A项正确。教育具有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D项错误。

3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动物的本能

B.心理

C.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D.劳动

【答案】D

【解析】略。

31.隐性课程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中,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特点不包括()(易错)

A.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B.进度的随意性

C.空间的广泛性

D.内容的全面性

【答案】B

【解析】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的特点有: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空间的广泛性;内容的全面性。

32.《学记》中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论述,这揭示的是()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大意为:古代的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这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33.提出“白板说”这一著名理论的是英国学者()

A.卢梭

B.斯宾寨

C.培根

D.洛克

【答案】D

【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3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

D.产业革命

【答案】B

【解析】略。

35.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常考)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展动因

【答案】A

【解析】略。

3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

A.重视全面发展

B.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答案】C

【解析】略。

37.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答案】C

【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8.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答案】C

【解析】不管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便于组织、便于实施、节时省力。

39.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以C项正确。

40.下列各项中,属于教师“师德底线”要求的是()

A.不得批评指责学生

B.不得变相体罚学生

C.关心爱护全班学生

D.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答案】B

【解析】西方发达国家师德建设的共同经验即按照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次由高到低、由抽象到具体来制定师德规范。其中,师德规则具体规定着教师职业行为的底线,在对待学生方面,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是规则层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41. 1903年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裴斯泰洛齐

D.夸美纽斯

【答案】B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鼓励,这种观点符合联结一试误学习基本规律中的()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试误律

【答案】B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鼓励的观点符合学习规律中的效果律。

43.如果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认真听课,遵守纪律,教师就会适当减少该学生的家庭作业。这种方法属于()

A.厌恶刺激的呈现

B.刺激的分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

【答案】D

【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千所述是负强化的典型实例。

44.教师在运用惩罚的方法管理学生时,应该注意()

A.惩罚可以经常使用

B.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奖励代替惩罚

C.惩罚应该在错误行为后立即做出

D.惩罚应当在错误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再做出

【答案】C

【解析】惩罚运用时应注意:(1)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2)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一般来说,要尽可能地少用惩罚,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4)惩罚的运用应该积极,即在学生做出某种行为之后,立即给予惩罚。惩罚紧紧跟在错误行为之后,与错误的行为之间建立联结。

45.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被接纳、归属感的需要属于的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社交需要

【答案】D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6.教育心理学中的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目酌是()

A.解决实际问题

B.把控心理活动

C.研究心理规律

D.发现存在问题

【答案】A

【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为教育行动为研究”指出了教育研究的目的,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47.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任何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正比

B.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C.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D.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48.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指的是学生的()

A.学习基础

B.学习前提

C.学习储备

D.学习准备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是学习准备的含义。

49.心理定势对于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作用是()(常考)

A.消极作用

B.积极作用

C.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兼而有之

D.几乎没有作用

【答案】C

【解析】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50.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概念中,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行为,被称为()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答案】B

【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题干所述是顺应的含义。

51.在自我意识中,自信、自尊、自豪等属于()

A.自我认识

B.自我监控

C.自我体验

D.自我感受

【答案】C

【解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尊心、自信心等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52.在学生练习技能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

A.休克现象

B.高原现象

C.中止现象

D.关键期现象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是高原现象的含义。

53.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C

【解析】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5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知识遗忘的过程应当是()(常考)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衡递减

D.逐渐加快

【答案】A

【解析】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55.极具创造性的学生在辩论赛中思维敏捷、对答如流,这体现了创造性的()

A.集中性

B.独创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答案】D

【解析】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流畅性越大。该特征能反映个体心智灵活、思路通达的程度。题干所述体现了思维的流畅性。

56.在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优秀的哲学家、教师等人员通常需要具备的智能是()

A.言语智能

B.人际交往智能

C.自然观察者智能

D.内省智能

【答案】D

【解析】自知智能(也即内省智能),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师的内省智能比较高。

57.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

A.形成性评侨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谬价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答案】B

【解析】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坪价。

58.强调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奥苏贝尔

C.巴甫洛夫

D.潘菽

【答案】A

【解析】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59.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对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格外青睐,认为这样的孩子比较聪明、勤奋。这种情况属于()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D

【解析】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60.教师因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身心耗竭的状态,这属于教师心理问题中的()

A.适应不良

B.职业倦怠

C.人际交往障碍

D.职业心理问题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61.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包括()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评价

D.知识的实践

【答案】D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62.以下不属于标准化成就测验优越性的是()

A.客观性

B.全面性

C.可比性

D.计划性

【答案】B

【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

63.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监控

【答案】D

【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

64.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B

【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65.对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元认知策略

B.学习自觉性

C.智力技能

D.自我意识

【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是元认知策略的含义。

66.下列选项中关于最近发展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

B.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答案】D

【解析】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达里有两层含义:(l)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67.在分析学生性格特征差异的时候,通常会考虑的方面有()

A.对客观世界的态度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以上三项都会考虑

【答案】D

【解析】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1)性格的态度特征,即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68.以下不属于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条件的是()

A.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B.学生的抱负水平

C.教师的榜样作用

D.成熟与年龄特点

【答案】C

【解析】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1)主观因素:①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④志向水平与价值观;⑤焦虑程度。(2)客观因素: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69.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会谈

B.心埋训练

C.心理测验

D.理性情绪疗法

【答案】A

【解析】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70.以下各项中,属于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的是()

①问题的呈现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功能固着④智力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情境(问题的呈现特征);(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6)智力水平。

71.对于学习的实质,说法错误的是()(易错)

A.学习是指过程而不是结果

B.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

C.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D.学习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

【答案】D

【解析】学习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2)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3)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4)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以是无意的;(5)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6)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47e627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2.html

《2017年山西省大同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精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