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
1、本书作者_________,现代作家,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戏剧《茶馆》等。获得 _____________”称号。
2《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________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3、故事梗概:小说写了_________(时间)_________(地点),一个叫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__(职业)的悲剧故事。
他是破产的________从农村流落到城里。他年轻健壮,没有不良嗜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唯一的愿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娶一个能干、善良的媳妇。他认为只要自己吃得了苦,这个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
为了这个目标,他省吃俭用、拼命去拉活儿,终于用自己三年的血汗钱买了一辆车。当祥子愿望第一次得到实现的时候,他高兴得几乎要哭出来。不幸很快降临在一次送客时,他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包括车、衣服鞋帽也都被抢了。后来,他趁那些大兵转移的时候,偷拉着三匹骆驼逃了出来,由此落了个________的外号,成了骆驼祥子。【一起一落】
祥子并没有放弃希望,决定从零开始,继续奋斗经过苦干,他终于又积攒了几十块钱准备买车,但不幸再一次降临,他从牙缝里省下来的血汗钱被________抢劫一空。祥子开始怀疑这个社会,感觉这世界并不因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二起二落】
在感情上,祥子也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权。车厂老板_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_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又老又丑,但也没有抵挡住她的诱骗,同她结了婚。婚后,祥子用虎妞的私房钱在__________那里买了一辆旧车。但没过多久,虎妞便因________而死,祥子又不得不卖掉车子来安葬她。这一次的家破人亡,使得祥子悲痛万分。【三起三落】
虎妞死后,邻居姑娘___________悉心照顾祥子,祥子也爱上了这个苦命的姑娘,他仿佛又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可命运还是喜欢捉弄他,因生活所迫,小福子沦为了娼妓上吊自杀。祥子最后一线希望也变成了泡影。
从此,祥子彻底崩溃并堕落了“体面的,要强的,好梦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糜烂”,他吃喝嫖赌、偷奸耍滑,甚至出卖人命,沦为一具行尸走肉。社会就这样埋葬了他。
4、《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结构紧凑,笔触严谨。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2.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如写祥子,有时以动作写心理,有时从语言写心理,有时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有时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写心理,有时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来写心理。祥子沉默、至木讷,作者巧妙以心理描写使祥子形象更为丰满。 3.语言带着“京味儿”,充满地方特色。老舍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和北京事,同时写出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并展现了时代、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的内在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二)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问题: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A、问题:选段中的“他”是谁?“他”开的洋车厂子叫什么名?选段体现出小说怎样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祥子曾给 拉过包月,他是个社会主义者,他的学生 后来被堕落的祥子出卖。
3. 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小说一开头就说“骆驼”是祥子的外号,那么,骆驼和祥子有什么外在的和内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①卖骆驼与攒的钱;②虎妞的钱;③被侦探抢走;④卖掉埋葬虎妞。 2.示例: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二)
3.虎妞;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这辆车后来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
4.刘四爷 人和车厂 语言特色: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点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等词语,使语言质朴形象
5.曹先生 阮明 (三)
6.祥子开始是“休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而后来又变成“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一般认为这是由旧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城市文明”对人性的摧残。
7.从情节(外在)上看:祥子被兵抓去,士兵们牵来几匹骆驼,使祥子动了逃跑的念头;之后骆驼成为祥子的精神安慰和寄托,他卖骆驼买车,使自己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得以实现。从性格(内在)上看:“骆驼祥子”的外号其实反映出祥子的性格特征,即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干倔的劲儿”。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一)之 1.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 2.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 1.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 / 2.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 3.


1.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1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 1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2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1. 2.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使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 3.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 1.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 2 1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 1 1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2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 1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为“习之 《论 3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2.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 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1鸿 2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1. 2. fú 3. 4. 1. 2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使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使 3. 4. 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 2. 3. 1. 1 2 3 2. 1 2 便 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 1 2 1. 2. 西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https://yywm0.kagirl.cn/kphoto/gotoshow.php?noshow=true&bookid=dD2nhG888Uza5lERv-Vgjcz60bFHHQIwPVmwpJ5UxaM&wxid=yywm&showid=yywm&hidden=



http://829929.yzbapp.com/spread/article/id/2729417.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f632d5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d.html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