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发布时间:2017-06-19 11:5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子》上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六年级

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苦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政治思想

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 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法先王: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家给人民、百姓安乐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

德治观念

孔子论,是自觉的道德; 孟子的,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教育主张

(贯彻始终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未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形成道统观念

孟子时,更把尧、舜、禹、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这套革命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号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却成为传统治制度中,抑制君权的合理性渊源。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的均田制。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且,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相关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

梁惠王上

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

《梁惠王下》

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

《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

《公孙丑下》

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

《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

《滕文公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

《离娄上》

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

《离娄下》

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

《万章上》

自怨自艾,先知先觉

《万章下》

却之不恭,知人论世

《告子上》

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

《告子下》

以邻为壑

《尽心上》

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相关名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下》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d4cf7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a.html

《《孟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