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电信诈骗ppt - 二十四种电信诈骗常用手段

发布时间:2020-08-02 21:36: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二十四种电信诈骗常用手段

  (一)“刷卡消费”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二)“引诱汇款”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或房租存到XX银行,账号XXX,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三)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帐户。诈骗手段:不法分子会打电话或接入语音电话,以电话欠费、有法院传票未取等为由,再冒充电信局和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座机电话有高额欠费情况,并称事主个人信息可能已被他人冒用,事主银行帐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犯罪,事主存款有可能受到损失等情节恐吓事主相信后,诈骗人要求事主配合“公、检、法”及银行工作,以“保护”事主财产为由,用电话指挥事主在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将事主个人和家庭存款转账到诈骗人提供的所谓资产保护的帐号内诈骗事主钱财。

  (四)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或XX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XXXXXXXXXXX。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往往容易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以种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帐户。

  (五)虚假中奖诈骗。方式主要分三种:①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③通过互联网发送。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需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六)“汇钱救急”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七)“冒充领导”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八)ATM机虚假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九)“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然后谎称近期将来看望受害人。隔日,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出车祸、生病等事由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帐户。

  (十)虚构个股走势以提供信息炒股分红为由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发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甚至制作虚假网页,以提供资金炒股分红或代为炒股的名义,骗取股民将资金转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十一)“电话欠费”诈骗。“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造成欠费。当事主反映并未登记办理“欠费”电话时,作案人员即会继续以事主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部门报案。接下来,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谎称事主的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事主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十二)无偿提供低息贷款诈骗。“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请致电XXX经理”。此类诈骗短信,是骗子利用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十三)“骗取话费”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诱使您回电,“赚”取高额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XXXX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XX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XXXX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十四)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 “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事主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事主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十五)“高薪招聘”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十六)以销售廉价违法物品为诱饵诈骗。发送短信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在本市出售,另防身武器。电话XXX。”此类骗术是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品,可低价邮购,先引诱事主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十七)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在网络和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后以在途中带给事主的礼物属文物被查扣为由让事主垫付罚款或保证金,或以自己新开店铺让事主赠送花篮等礼物为由,让事主向其同伙账号内汇款。

  (十八)“丢卡”诈骗。嫌疑人自己制作所谓消费金卡,背面写有卡上可供消费的金额和联系网址、电话,并特意说明该卡不记名、不挂失。他们将这些金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高档娱乐场所的显眼处,如有人捡到卡,拨打卡上的联系电话或上网咨询,对方就会告诉事主要先汇款到指定账户,缴纳一定手续费进行“金卡激活”后才能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十九)事先录制QQ视频,诈骗QQ好友钱款。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将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

  (二十)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通过互联网散发虚构的预测彩票(六合彩)信息,实行会员制,收取注册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实施诈骗。

  (二十一)医保卡信息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冒充医保部门工作人员,谎称事主的医保卡有异常或刷卡记录,并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主管部门或执法机关处理,要求事主将存款存入所谓的“安全帐户”实施诈骗。

  (二十二)互联网木马诈骗。在受害人网上购物时利用互联网向事主操作的计算机植入木马病毒并冒充网站工作人员与事主电话联系盗取受害人现金帐户内资金诈骗。当事主登陆网站购物时盗取事主银行卡信息转移卡内资金。

  (二十三)网络购物诈骗。诈骗人自己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插件在各大网站中发布货物信息,诱骗事主汇款后骗取钱财或以次充好或以假货进行诈骗。

(二十四)廉价二手房短信诈骗。骗子利用短信或者网络飞信群发虚假廉价商品房、二手房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

  民警提示“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防范电信诈骗的提示

近期发现一些不法单位及个人用“贝壳”、“贝壳金服”或“贝壳小贷”等名义,从事诈骗行为非法谋取利益。此举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实际利益、本公司声誉及合法权益。

贝壳金服在此提示您提高防范意识,谨防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应做到“三不一快”: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快报案。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信息,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时要构筑心理防线不在电话和短信中透露自己、家人及单位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快报案。万一不慎上当受骗或听闻亲友受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不法分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贝壳金服向客户提供金融相关服务时,不会要求客户向非对公账户转账,不会要求客户支付押金、定金或其他不合理款项。敬请广大客户注意甄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如您接到冒用“贝壳金服”等名义提供可疑金融服务的电话或信息致电我公司官方客服进行确认。

人工客服电话:400-898-8668

人工客服时间:09:00-18:00

贝壳金服

2019年7月31



防电信诈骗知识

各位师生: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了解熟悉一些常见电信诈骗花样。以防上当受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当你遇到有下列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冷静分解。掌握三不要原则。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以下最常见的诈骗作案手段案例。提醒师生比照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一、“电话欠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事主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事主联系报案。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目前公安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事主有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及“设置防火”操作,达到诈骗目的。如:2008年2月28日10时许,受害人王某(女,55岁)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称其座机欠费,后对方又称其身份证信息被盗用在某地登记了一个电话和银行账户,现警方已在调查该账户,为了其账户安全,要求其将账户上的钱转到建设银行账户上。随后,受害人在对方指引下实施了转账操作,被骗人民币8万余元。

  此类诈骗犯罪的侵害对象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作案时间段一般集中在中老年人独自在家的周一至周五的11时至16时;犯罪嫌疑人使用异地银行卡、电话卡作案,使用的电话多为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二、“刷卡消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 (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如:2009年4月12日8时许,受害人董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董的银行卡被人刷卡消费近两万余元,需要到指定的ATM自行取款机上把卡上的钱转到另外几张银行卡才能保证卡内的钱安全,于是董到建设银行某支行自动取款机上将其两张银行卡共计三十七万元人民币转入到另外的一张银行卡上,事后才知被骗。

  三、“通知退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税务局、邮电局、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多收款等活动。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时,以方便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或利用受害人对转账操作不熟悉的弱点,转走受害人账户内钱款。如:2006年5月26日,骆某接到一个电脑语音电话:“邮电局通知电话费多收款退款通知,转人工请按9”。随后一个男的接电话,讲出骆的电话及名字,先取得骆的信任,然后叫骆和邮电局财务部联系,财务部另一名男子接电话后让骆给一银行卡号及联系电话,叫骆随后到取款机查询余额,经多次查询后,财务部称钱无法转来,随后一名自称工程部的人要骆将卡上的钱转到另一个帐户上,才能将钱转来,经过几个圈套,骗走骆某银行卡内3000元人民币。

  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拨打的电话通常显示为00019*的号码(国际IP电话),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为4006*付费电话或铁通“一号通”电话。  

  四、“虚假中奖”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好处费、公证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所谓的中奖需要的各种名目费用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如: 2008年3月5日,王某到公安机关报称:其收到以下内容短信:鸿昌公司为庆祝十周年,特举办全国手机抽奖活动,您是本次一等奖得主现金支票88000元,请速与领奖电话135*******张小姐联系。王某回电联系后被以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为由骗走人民币7280元。

  五、“低价购物”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受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短信内容一般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桑塔纳、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在本市出售。另高息贷款、防身武器。电话××××××××。”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六、“汇钱救急”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如:2008年11月29日上午9时左右,受害人姚某接到电话,其女儿(在校大学生)因急性胃出血急需动手术,让姚立即往农行卡(卡号为:955*******、户名为*市第二医院的“陈**”)存钱救急,当时姚某无法拨通女儿电话,随后两次向该卡存入28000元人民币,打通女儿打电话时方知被骗,卡内的28000元已被取走。

  七、“引诱汇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八、“彩票特码”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拨打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在受害人回电后录音提示:“欢迎致电香港六合彩......香港中心驻......办事处为广大彩民爱好者提供手机短信,透露密码。联系电话1395983XXX。”或群发短信,谎称可为彩民、股民提供准确的中奖或内部信息,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得到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以此骗取钱财。目前此类诈骗在城市已无市场,但在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仍有较大的诱骗性。同时此方式的变种已出现。犯罪公子选中奖概率较高的彩票类型,将1000种组合发至不同对象,对与中奖号相同的发信对象实施透码型诈骗。

  如:2006年5月19日叶某报称:今年3月初至5月12日在网上被两名自称是香港六合彩特码部工作人员以“报特码,中大奖”的方式,先后9次被骗走人民币393920元。

  九、“猜猜我是谁”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等手段获取受害者的领导、同事或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后,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手段拨打电话或进行QQ聊天,冒充受害者的熟人向受害者借钱。此处,不法分子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找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再编造“嫖娼被处理”、“住院急需钱”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十、“骗取话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一旦受害人回拨该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十一、“冒充领导”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十二、“高薪招聘”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短信诈骗

十三、利用银行卡消费。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其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X号码。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十四、无理由汇款。

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等内容来行骗正巧要汇款的人。

十五、盗用QQ号码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盗用他人QQ号码,与被盗用户的好友聊天,然后编造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受害人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熟人,在没有确认之下,往往会把钱汇到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中。

【典型案例】2011年2月11日11时许,事主张某在家中上网时用QQ与其好友郑某进行聊天时郑向张借钱急用,后张便于当日12时许在扬州市广陵区四望亭路某银行向郑提供的账号汇去人民币2000元,后张打电话给郑进行确认时郑称其QQ号已被盗,此时方知被骗。

十六、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或**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往往容易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以种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帐户。

十七、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 “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事主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事主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十八、“丢卡”诈骗。

嫌疑人自己制作所谓消费金卡,背面写有卡上可供消费的金额和联系网址、电话,并特意说明该卡不记名、不挂失。他们将这些金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高档娱乐场所的显眼处,如有人捡到卡,拨打卡上的联系电话或上网咨询,对方就会告诉事主要先汇款到指定账户,缴纳一定手续费进行“金卡激活”后才能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十九、“教育退费”。

这种诈骗一般在开学后实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多发于7-10月。犯罪分子通过拨打电话,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可以退回部分学费或学生考取大学后可以退还义务教育相关费用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在柜员机上进行操作,称将退款转至受害人卡上。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c9dbaa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8.html

《整理电信诈骗ppt - 二十四种电信诈骗常用手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