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唐狄公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我自小读过不少侦探推理小说,常常陶醉其中而难以自拔。当然提及于此,人们常常会想到福尔摩斯,想到波洛,想到明智小五郎。但是迄今为止我最崇拜的作家,不是塑造他们形象的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而是高罗佩。这倒不是因为三位作家的写作水平不如高氏,而是高罗佩作为一名荷兰人将我国古代的清官狄仁杰塑造成了一位被后人称之为"东方的福尔摩斯"的人物,他的这种"跨国度的写作"精神让人钦佩,也是让后人难以效仿的。我有幸阅读了他所写的全套《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1,掩卷思考,感想颇多。细细读来,发现这部作品已经不是一部普通的侦探推理小说,而更是一部浓缩了东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由于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论述和评价,并不是很多,在这里,我想做一下进一步的探讨,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东方和西方色彩,从而肯 定它的地位。
二、
关于《狄公案》的作者高罗佩,今天我们翻寻了一些资料,可以找到如下的一些介绍: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梵·古立克Robert Hans Van Gulik高罗佩是他在中国时取的中文名字2 他生于1910年,卒于1967年.大部分的光阴是在外交事务里度过的。但他是一个研究领域很广、学术成就卓著的人。由于他通十几种语言,汉学的功底很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高的兴趣,深入研究过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行政、司法、吏治、刑律以至文物考古、民族心理、人情风俗等。他象中国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喜欢搜集古董、古玩、字画、图书、乐器,并具有丰富的鉴赏能力。他甚至对中国的书法和古乐都深有造诣,能写中国的旧体诗文(3 因此出版的学术性作品如《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中国彩印春宫版画》等都在世界领域内引起了一定的凡响。 《狄公案》是高罗佩在研究汉学之余以中国唐代名臣狄仁杰的断案故事为线索写成的,据说也是他惟一一本销售可观的作品。究其创作动机,在于解放前在重庆时,他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颇为赞赏。他也惊奇地发现中国读者喜欢读西方的侦探小说,但这些小说在西方水平很低,而且当时翻译成中文后水平更低了。高罗佩对中国人没有看到自己历史上有出色得多的侦探小说而遗憾。同时,欧美等国兴起的"福尔摩斯热"也激发了高罗佩要在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挖掘出中国人自己的大侦探。他索性把《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沿用主人公狄仁杰,又用英文写了《铜钟案》 出版以后便大获成功,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到1967年陆续撰写了狄仁杰为主人公的断案故事共计约一百四十万字,由十五个中篇、八个短篇和一个遗篇组成。各篇独立成章,所谓分则单殊,合则全璧。按照高氏写作原意,中文版本的《狄公案》应该是标准版本,无奈精力有限,在创作完了英文版本的狄公断案系列故事后,他只是在1952年,奉调到荷兰驻印度大使馆担任参事时,以《狄仁杰奇案》为书名,用中文把《迷宫案》改写成章回体小说,于1953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推荐精选


出版。这本小说共有52回。一个西方人写中文章回体小说,除了高罗佩外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此外他写《狄公案》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古代大法官的本领-- 尤其是在逻辑推理能力与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造诣上--决不亚于现代西洋大侦探。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要比随工业文明而带来的西方现代文化优越许多。一些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有报道称: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荷兰的汉学大师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他的侦探小说《狄公案》发行100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高罗佩在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等方面渊博的知识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汉学家赵毅衡先生也曾撰文指出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的(4
推荐精选


由于以上的这些因素的存在,注定了高氏的这部作品无论是在西方的侦探推理小说领域,又或是中国的古代公案小说里,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下面我就分别从西方和东方文化两方面来对这个作品进行一些探究。
三、
众所周知,侦探推理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是在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逐步被引入我国的。作为一个"舶来品",可以说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其难度的。现在有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自己侦探推理小说,原因在于"它(指武侠小说)不像上世纪从国外传入的侦探小说,引进的年代很早(与近现代文学同步),而生长不易。中国本土作为侦探文学生长的文化条件不利,法制不全,科技滞后,作案与破案的现实手段低下,想象的翅膀怎样鼓动也究竟有限。可见侦探小说还是要和武侠合体,也就是尽量地与中国文化合体,才有立足并发展的可能。" 5)此外范伯群先生曾说,"侦探小说的特点就在于逻辑推理,对一件扑朔迷离的案情,通过推理来排云驱雾,破除重重疑团,得出合理的答案。所以,在国外,侦探小说又名推理小说。侦探小说应该是移情和'启智'两者并重的,而且往往寓启程于惊险和情趣之中,从而产生特有的魅力。" 6)可见侦探推理小说的存在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侦探小说史的发轫要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莫格街的血案》的发表使其成为了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其后20世纪初期,继以塑造了福尔摩斯出名的柯南道尔之后,有世界侦探小说女王之称,创造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作品的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密室之王"--卡尔、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这三位被后人称之为"黄金时期三大家"把西方的侦探小说带向了一个颠峰时代。由于西方侦探小说中的悬念层层设置,结尾才揭开迷雾,其中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十分引人入胜。因而从小在欧洲成长的高罗佩无疑深受了这类作品影响,在他的《狄公案》里,我们可以处处看见他很好的把西方的的这种本格推理色彩融入了这部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里。如《柳园图》里的按照童谣"梅、叶、何,关中侯。失其床,失其目,失其头,白日悠悠不得寿"进行杀人,其他又如《红阁子》中的密室谋杀,《紫光寺》的身份互换,《铁钉案》的死前留言等等,都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巧妙解答,解谜的乐趣不差于英美名作。我们因而很容易联想到同类西方作品,如《无人生还》等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和西方推理小说的趣味集于一身,这部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以上看出,高罗佩笔下探案的结构布局、情节走向完全是西方式的,狄公破案的手法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绝非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令人滑稽可笑的托梦破案之流。推荐精选


四、
此外,高罗佩的《狄公案》中不仅有着西方式的推理风格,塑造的狄仁杰如同西方的大侦探们经常亲临犯罪现场,进行调查取证。而且他还将西方人的一些独特思想融于他的作品里了。如在《铜钟案》中: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我不能从林藩杀害他亲生儿子的罪行上来审他,裁判他,更不想纠缠二十多年前的旧账。林藩固然罪不容赦,而指控他的唯一罪名只能是图谋杀害朝廷官员的谋逆罪。--贩私盐的罪名不能一下击倒他,致他于死地。而梁英,我也不希望她以受害者的身分承袭林家的产业。我一直等着一个适当的时机戳穿她的伪装,然而她再也没有来衙门。听到林藩处刑的消息,她毫不犹豫地服毒自尽,正说明她有自知之明和自爱之心。几十年恩仇,一了百了,她还留恋着这个冷漠的世界?悲哀的戏文已经演完,她何苦再苟且在台上不肯脱卸戏装、洗净粉墨。" 7 又如在《铁钉案》里:
"郭掌柜,我无权对你的亡妻再提出讼诉,也不忍在她死后再去折腾她不安的灵魂,且她似乎从未告诉过你,她是如何杀死前夫的,我更不敢再冒风险去开棺验尸。我想这事就到此算了,你须得备办上好的衣衾棺椁将她盛殓,广延高僧为她建九九八十一天水陆道场,超度她有罪的灵魂。届时切莫忘了告我一声,我要亲自来参加她的闭殓安葬仪典。因为……因为她作为一个典狱,将州衙女牢管理得井井有序。" 8
这些语句的叙述,很明显的,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是一个讲人道,重法制,有亲情的人,显然这与传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故事里的人物,无论是包拯还是海瑞,都有很大不同,因为后者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将一种特有的定式映入了人心。而狄仁杰,则更有几分平易近人的感觉,这也比较符合西方人的特点,或者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人在情、理、法上与东方人的一些差异。
五、
推荐精选


如果说将西方的推理特色以及一些人性化的思考在高罗佩的小说中得以体现,那么《狄公案》中所蕴藏的一些中国文化东西就不得不提一提了。
正如我在前文所述说的那样,高罗佩作为一个汉学家,对我国的文学、艺术、行政、司法、吏治、刑律以至文物考古、民族心理、人情风俗等都有深入研究,加上写作目的之一在于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可以说他的这部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这一写作想法。 如在《湖滨案》中:
"老朽这一辈子读的只是六经,到老来方知郑、马传疏很觉可疑。且孔子时本无六经之称,六经之名始于庄周,经解之说始于戴圣,一个异端,一个赃吏,岂可信从?偏偏县学只许规范郑、马,不能半点差池,老朽心中便不乐。一日讲授《春秋》我道《春秋》本鲁国之史,未有孔子,先有《春秋》,孔子作《春秋》,一不可信。《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益不可信。《左氏传》载桓公、隐去被弑,而《春秋》只书''之一字,灭匿臣之迹,隐二公之冤,如此史笔,差董狐万万,乱臣贼子岂能生俱?--哈哈。" 9 又如《黑狐狸》中:
"他们早已在那里谈论诗歌了。风雅、楚骚、苏李五言、乐府歌行、曹刘嵇阮、潘陆张左、元嘉永明、梁陈官体,一直议论到当今的沈宋律诗,个个眉飞色舞,颜红耳赤。" 10
在跟随着狄公一起去伪存真揭迷案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高罗佩在中国文学上的高深造诣,对经书、诗词的了解可以说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国人。其他又如在《铁钉案》中提到的七巧板、《四漆屏》里的屏风、《朝云观》里的太极八卦图等等,这些可以说都是东方所特有的文化意象。高罗佩将这些从容不迫地写入这部作品里,娓娓道来,至少让我们中国的每位读者,较之于读同类的西方作品时有一种亲切熟悉感,也使我们能够从一个更好的角度来理解高氏的这部著作。
此外,我想在这里要提一下《狄公案》这部小说的结构。在高罗佩的《秘戏图考》大陆译本的译者前言里曾经提到,"这部小说(指《狄公案》)把东方公案传奇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悬念、推理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刻画了唐时名相狄仁杰这个栩栩如生的'中国的福尔摩'的艺术形象" 11)但是笔者想说明的是,与《五卷书》等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的故事集相比,高罗佩的《狄公案》并不能从完整意义上来说采取了这种框架结构模式。尽管在一些案件里,如《铜钟案》的肖纯玉被杀案、普慈寺和尚淫乱案、林藩梁英家仇案三案并发,可以说是毫不相干,也尽管这当中的一些指点迷津的破案线索可谓丝丝入扣,但破案的主人公没改变,一言以敝之,都是为了歌颂狄公在濮阳任县令时的卓著政绩。可以说并不能一概得出高罗佩采用了这种纯正的大故事套小故事写作模式进行创作。
六、
推荐精选


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罗佩在他的小说里加入了中国文化里传统的底蕴,另一方面当我们读完后高氏的《狄公案》后,熟悉中国文化的典籍的读者可以知晓,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是直接取材于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的。正如著名汉学家赵毅衡所指出的那样,"他(指高罗佩)还从大量中国文献(包括俗文学)中汲取材料,例如《迷宫案》中就用了严世蕃用笔杀人故事,《龙图公案》中的拆画轴故事,《今古奇观》中的滕大尹故事。书中的迷宫设计来自《香印图考》,而其中女同性恋情节则借自李渔'贤妻选妾'剧本《连香伴》并且加上高罗佩本人对中国多妻制社会中女子性生活的研究。" 12)笔者不意在通读以后也发现了一处,特此进行比较说明。这是《铜钟案》里讲述肖纯玉被杀案中的一段,原文如下:
"王秀才抵死不招,称泼天冤枉,当堂就为自己辩解起来。他只供认自己与纯玉有奸,但决无杀人盗金之事。他说他每天在楼上攻读诗书,那楼上的窗户正对着纯玉闺房的绣窗。日长月久,两人渐渐生起了倾慕之情。一日深夜,他心猿意马,按捺不住,终于在小巷僻静处架起了梯子,爬进了纯玉的闺房。从此两人色胆愈张,往来益发频繁。他说他担心小巷里架的木梯不巧会被更夫或过路人撞见,便劝纯玉从绣窗上挂下一条长长的白布,一头系在她的床脚下。深夜,他在楼下一拉那布条,纯玉就开窗接应,不留心的人见那布条还以为是主人晾晒着晚上忘了收进房去的哩。"13 而在中国清代的公案小说《包公案》里也记载了类似一段,原文如下:
"其楼近路,常见许生行过,两下相看,各有相爱的意,时日积久,遂私通言笑。许生以言挑之,女即微笑道肯。其夜,许生以楼梯暗引上去,与女携手兰房,情交意美,及至鸡鸣,许生欲归,暗约夜间又来。淑玉道:'倚梯在楼,恐夜间有人经过看见不便。我今备一圆木在楼枋上,将白布一匹,半挂圆木,半垂楼下,汝夜间只将手紧抱白布,我在楼上吊扯上来,岂不甚便。'许生喜悦不胜,至夜果依计而行。" 14
这是小说里第一回《萧淑玉误吊遭非命 恶和尚思淫杀弱女》中的故事,讲述了民女萧淑玉与许生情投意合,为了不让父母知道,两人夜晚偷尝禁果。可惜一日晚上许生未到,却被一和尚冒充来到萧淑玉房间,杀人劫物。许生于是受到怀疑,包公为其伸冤经过。通过上述两段比较和全文通读,容易看出,这个故事和高罗佩《铜钟案》里肖纯玉被杀案无论是情节方面,还是凶手犯案经过以及最终案件的破获,可以说是几乎完全一致,只不过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进行了变化。由此可见,两个故事出自一源,而且清小说在前,高氏又十分热衷中国文学,我们很容易想到,高罗佩的创作受到了这些中国古代公案作品的影响。15
七、
如上所述,高罗佩的《狄公案》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的故事里包孕了外国的、现代的东西,从内容意识到风格特征,从典型塑造到语言习惯,集古、今、中、外于一炉。这里既有西方侦探推理推荐精选


小说特色,又有一些西方人独特的价值观念。加上对中国文化的熟识和广泛涉猎,毫无疑问,高罗佩的这部洋洋大作已经在某种意义上不单单是一部单纯的通俗的侦探推理小说了。这部浓缩了东西方文化的经典作品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用心灵与作者交流,与作品中的人物沟通,也说明了将东西方文学或说文化巧妙有机地结合,便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最后我想引用高罗佩曾经赠给友人徐文镜的一首七律,来再次表示对高罗佩的尊敬之情,承认他在汉学以及宣传中华文化乃至侦探推理小说界所作出的卓著贡献:
推荐精选


漫逐浮云到此乡,故人邂逅得传觞。 巴渝旧事君应忆,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游踪聊喜继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别,便泛沧浪万里长。 注释:
1 关于高罗佩的《狄公案》,我国在80年代曾有许多译本,但以陈来元、胡明的译本为最佳。同时甘肃人民出版社曾在1986年出版过这个译本的全集,命名为《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共厚厚3大本。而北岳出版社、北方妇女出版社等出版社分别出过该译本的选集。此外,海南和三环出版社于2006年曾参照陈来元、胡明译本,重出高罗佩的《狄公案》系列,共分四册,对原译本中翻译有问题的地方作了一定的修正,同时加入高罗佩自己为原著所画插图若干,因本文写作时间因素所限,文中提到高罗佩的《狄公案》文本采用的是1986年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特此说明。
2。他还取字笑忘,暗寓"笑忘百虑"之意;取号芝台;其书斋名是中和琴室。他与水世芳女士(张之洞的外孙女)结婚之后,把书斋改名为"吟月庵"。这些古色古香的字号、书斋名称,体现了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倾心向往。 3[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上),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第一版前言
4 佚名:《高罗佩:一个塑造了狄仁杰的杰出荷兰作家》
5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月第一版
6 范伯群:《论程小青的〈霍桑探案〉,见程小青著《霍桑探案集》,群众出版社19977月第一
7 [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中),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
8 [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中),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
9 [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下),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10[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中),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推荐精选


4月第一版
11 []高罗佩:《秘戏图考》,杨权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7月第一版 12 赵毅衡:《写狄仁杰的荷兰人---名士高罗佩》,原载自光明日报
13[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中),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
14 []不题撰人:《包公案狄公案》,华夏出版社19951月第一版
15。关于该段《狄公案》和《包公案》的比较,在海南版三环版的《大唐狄公案》中书后高罗佩自己写的资料考证中有所涉及,特此补充说明。

参考书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月第一
2.程小青:《霍桑探案集》,群众出版社19977月第一版
3[荷]高罗佩:《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陈来元、胡明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高罗佩:《秘戏图考》,杨权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7月第一版 5[]不题撰人:《包公案狄公案》,华夏出版社19951月第一版


推荐精选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引用资料汇编

本文主要根据20063月份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4卷本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作者高罗佩后记内容整理缩写而成,是陈来元对原文进行的翻译。
在这篇后记里,高罗佩首先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和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社会准则。然后把他小说中所描写的具有东方意象的东西作了详细的介绍:
1 阴阳八卦图:出自《断指记》(不过我记得好象在《朝云观》中也有涉及。) 2 葫芦和算盘:出自《玉珠串》
3 角抵运动项目和七巧板:出自《铁钉案》
4 柳园图:出自《柳园图》(补充说明,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描写柳园图是一个自我认识到的时代错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青花瓷器上的这种柳园图案源于18世纪的英国。我完全可以用狄公时代的纯中国的图案来写此书,但仍选择了上述的柳园图。尽管这种图案是英国瓷器长期以来采用的最流行图案的一种,但这种图案在中国尚很少有人见到。于是,我一方面希望通过描写这种在英国陶瓷上常见到的图案使西方读者得到心理满足,一方面则想引起中国人对这种图案的兴趣,因为这种图案是在中国装饰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接下来,高罗佩把他在小说中故事情节有出处的地方做了一个小结:
1.《四漆屏》:其中商人柯兴元“自杀”的情节取自于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古今传奇》第3部中第四个案子。
另外小说中狄公诱使昆山招供的做法早在3世纪就有县令使用过了。书载一个盗贼在重刑之下拒不招认自己罪行。于是,县令命人卸下他的脚镣,给他好吃好喝,还让他去洗澡。盗贼感其宽待,招认了一切,还责骂并举报了其犯案同伙。
2《朝云观》:其中狄公根据玉镜真人所画的灰猫眼睛的大小推断出作画时间,进而侦破案件的故事,借用的是所传关于宋朝学者欧阳修的一段故事。故事说他藏有一幅猫戏牡丹的旧画,画中的猫正在牡丹花丛中嬉戏。他说此画必作于中午,因为画中牡丹花瓣呈萎靡不振之状,猫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种状况只有在中午阳光强烈之时才会出现。推荐精选


3.《铜钟案》:第一个王仙穹奸杀案,取材于明代人写的《龙图公案》(又叫《包公案》)里的一个案件。《龙图公案》是写包公断案故事的小说。(在《〈狄公案〉:东西方文化的浓缩》一文中我将相关段落进行了对比。)
第二个普慈寺和尚淫乱案,取材于明代冯梦龙所写的《醒世恒言》中的第39个故事——《王大尹火焚宝莲寺》。高罗佩在写作时,基本保持了原来故事的情节,只是在故事的结尾作了一定的改动。
第三个林梁两家世仇案,取材于中国公案小说《九命奇冤》。这是一个发生在1725年广州的真实故事,涉及了9条人命。高罗佩在写作时,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惊心动魄的内容。
此外,《铜钟案》中狄公在公堂上抽打芦席的一段,参考的是后魏时一名李姓刺史审理一名盐夫和一名木材搬运夫为一块羊皮发生争执的案子。刺史通过抽打羊皮,看到羊皮上掉落的盐粒,确定了羊皮最终是归属于盐夫的结果。
4.《黑狐狸》:其中女诗人玉兰的原型是一名叫鱼玄机(844871)的名妓。鱼玄机被指控鞭打使女致死而被处死。书中玉兰在翠玉崖古亭亭柱上写的诗也是当年鱼玄机本人所写。
5《迷宫案》:其中丁虎国书斋被杀案根据所传明代严世藩的故事写的。严世藩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贪官恶吏,死于1565年。据说他发明了一种特别的毛笔,将笔管内装有杀人飞物的毛笔作为自己的防身武器。因为他有许多敌人,自己需加强防卫。
此外,倪寿乾藏遗嘱的情节,参考了古代一则有名的故事而写。该故事在1211年编写的案例集《棠阴比事》中可以找到。也可以在16世纪编写的《龙图公案》中找到。在《龙图公案》中是个叫《拆画轴》的故事。此外,在17世纪编写的《今古奇观》中也可以找到。是这个故事集里的第3故事。名叫《滕大尹鬼断家私》。
《迷宫案》中的迷宫图出自1878年一本名叫《香艳图考》的图书。
《迷宫案》中第7章三个和尚慌报庙中菩萨金身被盗一事,取材于《棠阴比事》里的一个故事。 6.《铁钉案》:其中古董商人潘丰妻子被杀案,取材于《棠阴比事》中的第64个案子。铁钉杀人的最早素材也来自于《棠阴比事》。该书中第16个案子就是讲铁钉杀人故事。后来在高罗佩翻译过的《武则天四大奇案》中也有相关铁钉杀人的故事。高罗佩在创作《铁钉案》是作了一定的参考。
7.《柳园图》:其中蓝白小姐用铁弹丸伤人的情节,来自于中国一种袖藏铁球防身的武艺。 8.《广州案》:故事是完全虚构的,但参考过林语堂的历史小说《武后正传》(1959年伦敦版)中第3741章。推荐精选


此外,故事中狄公为诱捕杀害钦差的犯人,命人仿制木头的人头头像挂在城门上,并四处发布悬赏公告。这段借用的是中国最古老故事书中的一段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这个计谋原是马基雅维里式的人物用过的中国公元前4世纪的政治家苏秦也用过。可以参看《棠阴比事》里的相关段落。
《广州案》中珠木奴杀死柳钦差的毒药,在中国历史著作《南朝轶事》中有记载。
最后,高罗佩又补充说了在他小说中的插图,都是参照了16世纪中国木版画、特别是明代《烈女传》版本的风格绘制的。图中人物服饰、习俗更多地反映出明代而非唐代的风格。


高罗佩研究答客问
摘要:今年是高罗佩诞辰一百周年,这位曾名列为“百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六十洋客”和“二十世纪影响中国最大的一百个外国人”之一的传奇式人物,究竟有何重要性?其纪念活动又将如何在学术界展开?南都特约请正在台北主持举办“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国际系列论坛的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陈珏先生,撰文回答关于高罗佩的若干问题。

陈珏(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暨历史研究所教授。近年主持“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增能计划等大型项目,聚焦汉学的典范转移与物质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两大领域,详见个人学术博客:http://blog.sina.com .cn/pulinsidunjuechen 编者按:今年是高罗佩诞辰一百周年,这位曾名列为“百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六十洋客”和“二十世纪影响中国最大的一百个外国人”之一的传奇式人物,究竟有何重要性?其纪念活动又将如何在学术界展开?南都特约请正在台北主持举办“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国际系列论坛的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陈珏先生,撰文回答关于高罗佩的若干问题。 一、今年是高罗佩诞辰一百周年。高氏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研究他? 荷兰高罗佩(RobertHansvanGulik1910-1967),以东方学博士,入外交生涯,官拜驻日本大使。区区一个西洋某国的大使,在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东亚史上,不知凡几。彼有何德何能,以致其百年诞辰,居然值得中文世界的华人来纪念?我曾撰文举出两篇时隔三十余年的报刊文章,对读之下,稍一追踪,即知答案。 一是台北《传记文学》在1970年连载的老牌民国外交家胡光麃的长文《百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六十洋客》,二是北京《华声报》在2005年公布的《二十世纪影响中国最大的一百个外国人》评推荐精选


选结果。台湾之1970年也罢,北京之2005年也罢,“六十洋客”也罢,“一百外国人”也罢,高罗佩在名单上,都能与列宁、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白求恩、费正清、盖茨、克林顿等平起平坐。令人不禁要问,如此煊赫的身价,哪里是一个大使所能够有的“头寸”呢?究其实,其“大名”之“暴得”,出于写与众不同的畅销小说,和作与众不同的汉学研究。他所写的小说,《狄公案》《狄公案》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众多“公案”小说中的一种,历来看的人就不比其“姊妹篇”《彭公案》、《施公案》、《包公案》来得多。以常理看,高罗佩此时重写《狄公案》,似乎是一件愚不可及、注定要失败的事情。然而,结果却相反,这套系列小说越写越神,畅销世界各地,居然成为当时西方一般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影响极大。这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与众不同”。高某不用传统的“公案”小说笔法,而是用西洋的侦探小说笔法,来写《狄公案》。他写《狄公案》的语言媒介,也不是中文,而是英文。其心中的《狄公案》读者对象,不是华人,而是洋人。据我看,高罗佩一生如此成功,是一个极能在关键时刻判断机会、驾驭环境的人。他敏感看出并抓住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特定点上所聚焦的兴趣落差,熔上述几个“与众不同”于一炉,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才创造出了“高罗佩版”《狄公案》在西方一时家喻户晓的奇迹。(南方都市报
推荐精选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高罗佩所作汉学研究之“与众不同”,可以从他留下的十来种专书中看出。高罗佩除了使其名重当世的春宫图与性文化史著作———《秘戏图考》和《中国古代房内考》———以外,还有一系列鲜为人知却同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简介如下:《马头明王古今中说源流考》,为其荷兰文博士论文的英文改写本,是一部研究印度、中国、西藏、日本等地的马头明王信仰的东方学著作;《米海岳砚史考》为其硕士论文(一说学士论文)之改写,考证米芾的《砚史》,七十多年过去了,迄今仍历久弥新,然而除了汉学界菁英圈内,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写过以上两本书;《琴道》是一本研究中国古琴文化史的名著,出版时正是二次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高罗佩居然能超然物外,静下心写出这本不食人间烟火的《琴道》,令人感慨不已;《悉昙》是研究冷门悉昙学的著作,饶宗颐先生深通悉昙,曾说这本书到今天也还没有过时,值得参考;《书画鉴赏汇编》讲的是书画的装裱与作伪的鉴定,极丰富的专业知识中,蕴有开阔的文化史视野,后来为牛津大学艺术史讲座教授柯律格(CraigClunas)等大家广为引用;《长臂猿考》是一本划时代的动物文化史汉学名著,1967年出版,比剑桥大学讲座教授Keith Thomas爵士1983年出版的动物文化史名著,还早了整整十六年。我个人认为,以上这些书的内容形形色色,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是“收藏中国”。“收藏中国”与物质文化研究和殖民时代都息息相关,博物馆就是其中的关键。十九世纪末中国才在上海有了第一个博物馆,在之前中国根本没有博物馆的概念。殖民时代的殖民者,一方面掠夺东方的“落后”民族,另一方面又要将其生活方式现代化,于是就发生了一件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即埃及文化、中国文化等这些几千年古老物质文化的“样本”如何保存?回答是保存在博物馆里。高罗佩这些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纸上博物馆,让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如何研究中国消失中的物质文化。(南方都市报
推荐精选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二、可否详细介绍一下你主持的台北“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跨年度系列国际论坛? 为纪念高罗佩诞辰一百周年,台湾清华大学“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增能计划与台北“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规划一系列“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国际系列论坛。第一次论坛是“《秘戏图考》在五十年之后”国际圆桌会议,灵感来自法国大仲马名著《三剑客》(Les trois mousquetaires)的续篇《二十年之后》(Vingt ansaprès)。《秘戏图考》限印版在1951年问世后,藏之“名山”(世界各大图书馆),鲜为人睹,半个世纪来,春宫图与性文化研究,却随着时间的流转,已经从学术的边陲逐渐地向中心移动。不久前,日本涩井清氏所藏明刻本春宫图,在五十年之后忽然重新出现,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波澜。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艺术史荣誉教授高居翰(JamesCahill)和普林斯顿大学东方图书馆善本计划总编辑艾思仁(Sren Edgren等推动,香港O rientations(艺术史领域的国际名牌杂志)于20094月出版专号,重评明朝的春宫图,轰动一时,把该领域的始作俑者高罗佩及其《秘戏图考》,重新推到学术研究的前台。在此背景下召开的本次国际圆桌会议,因而带有学术史的意义,与会者听众包括美国布朗大学东亚系教授李德瑞(Dore Levy)、科罗拉多大学东亚语文学系副教授祈泰履(TerryKleeman)、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许慧琦等。以《秘戏图考》作轴心,为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的课题拓展,开出了一片新天地。 第二次论坛以“高罗佩与文化史”为中心,邀请到多位重量级学者,讨论高罗佩四部少为中文世界学术界所知之重要专书《米海岳砚史考》、《琴道》、《书画鉴赏汇编》与《长臂猿考》,探索高罗佩在二十世纪欧美汉学典范转移中的特殊地位,将视野拓展至文化史全景。论坛先由笔者作“学界奇才高罗佩之汉学家身份考”的整体论述,然后美国斯沃斯穆尔学院SwarthmoreCol-lege讲座教授柏士隐(AlanBerkowitz)主讲“古琴之文化图像学”,台湾大学国际长兼音乐学研究所教授沈冬讲评;瑞士苏黎世大学长臂猿研究中心主任葛思曼(ThomasGeissm ann)主讲“高罗佩与古往今来中国画中之长臂猿”,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陈葆真讲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彦颐(DorothyKo)主讲“高罗佩、米芾与艺术鉴藏”,台湾明代研究学会理事长王鸿泰教授讲评。 论坛上,高罗佩的这四部少为今人所注意的汉学名著,经过各位主讲人与讲评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发言,引起听众极大的讨论兴趣,激发现场的互动。学术界有近百人参加,包括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郑毓瑜等资深人士,也包括一批近年展露头角、开始渐有国际影响的年轻助理教授如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林永胜、历史系衣若兰,台湾师范大学汉学研究所郑怡庭,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吕文翠,东华大学历史系蒋竹山,暨南国际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齐婉先等,将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热点。
推荐精选


三、今年的高罗佩百年诞辰,还有哪些纪念学术活动将要展开? 在去年两次论坛的基础上,今年12月将会在台北举办第三次国际论坛,纪念高罗佩的百年诞辰,初步定名为“收藏中国:高罗佩的遗产”,规模与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往,将上升到全球化的背景高度,从“新汉学”的视野,讨论高罗佩如何以毕生的精力,将春宫图、古琴、悉昙、书画、砚石乃至长臂猿等形形色色之“物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收藏到他留下的那座由十来本专书组成的“纸上博物馆”中,其中的每一本书,都可以视为这座博物馆中辟出的一个专门的展室。届时汉学界的许多重要人物将会联袂来台,共襄盛举,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第一流目录学家、文化历史学家、宗教学家和文化遗产学家等等。就艺术史界而言,欧洲引领中国艺术史研究潮流的两大高手柯律格与雷德侯(L o th arLedderose),均已确认与会,将同时现身。两人一为英国学术院院士,一为该院通讯院士。前者居牛津,有汉学界的物质文化研究开创者之称。后者居海德堡,乃“巴尔赞奖”(BalzanPrize,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大奖,奖金仅略次于诺贝尔奖)得主。笔者前不久到柏林访问,与雷德侯取得联络,得知其正在为论坛撰写的论文极富新意,牵涉到二十世纪三位与中国书画艺术有不解之缘的人:荷兰高罗佩、日本松丸东鱼与德国雷德侯本人。松丸东鱼,在今天的学术界听来,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回到上世纪的上半叶,这位大名鼎鼎的松丸长三郎,却是中国文化人圈中耳熟能详的日本篆刻之国手,曾与傅增湘、吴昌硕、罗振玉诸公为友,也是高罗佩的朋友。在年底的论坛上,雷先生将出示一件高罗佩收藏中国古树根雕成的烟盒,内含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雷氏就要从这个故事开始,讲述他的“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笔者正在与各国受邀者密切联络中,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给12月论坛,带来一篇与众不同的论文。 四、你何时开始研究高罗佩,如何研究高罗佩?请谈谈高罗佩研究与“新汉学”之间,有何等的关系? 首先要申明,在高罗佩的小说与汉学之间,笔者只研究后者,前者属于其他学者的知识范围,未敢僭越。我研究高罗佩汉学的因缘,源出于两位老师的点化:一位是已故的杜希德先生(DenisT witchett参我今年314日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杜希德与20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一文节录),还有一位是饶宗颐先生。上世纪90年代中叶我在普林斯顿撰写博士论文时,涉及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杜师嘱我先读一读高氏的《长臂猿考》。我从此开始知道,原来在《秘戏图考》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高罗佩。时隔近十年,我在2002年之后,重新有机会经常见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文大学读书时定期请益的饶师。就我有限的见闻所及,饶先生是高罗佩生前旧友中,硕果仅存的人物,怀念故交,非常鼓励我研究高罗佩,嘱搜集数据时要随时作笔记,并可编一部《尊明阁书目考》(尊明阁乃高罗佩书斋名,饶先生的深意,是要我从高罗佩的藏书目录中“考”出其真实兴趣的所在)。于是,我在2002年到2005年间,读材料有所心会时,兴之所至,便写成夹叙夹议的笔记,后来香港《文汇报》上连载的谈高罗佩系列文章与在台湾有关学报发表的论文中的部推荐精选


分内容,就是从这些笔记中随机抽出的。这些笔记,严格说还不能算是正式的“研究”,然因为写得“笔端常带感情”,无意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文笔,也算是“风格”。
推荐精选


我的真正开始研究高罗佩,要从有幸获得本校“高罗佩与物质文化研究”增能计划的慷慨资助算起,一面发表研究论文,一面举办国际论坛,希望在高罗佩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能与世界各地的学术界同行一起,重新发掘和认识高罗佩在新世纪的价值,逐渐形成一个超越国界的高罗佩研究社群。饶先生近日为我题书“新汉学”三字,鼓励我不仅要把高罗佩研究与物质文化研究连在一起,而且要把高罗佩研究与新世纪中很可能出现的汉学的第三次“典范大转移”的研究,相互接合,这正是笔者的努力方向。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文武/ □陈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c465a4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6.html

《推荐-大唐狄公案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