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内容摘要: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是指摄影师在摄影中,以被拍摄对象为主,通过对其生存状、心理感受等的调查、采访,采取的最大可能保护被摄对象物质和精神利益的人性化的行为。摄影师必须尊重被采访对象,在摄影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拍摄,而更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把握好公众利益和被摄对象利益之间的接合点。
关键词:纪实摄影;人文关怀;摄影师;体;5.12”地震。目录引言1
、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背景分析(人文关怀的特点(人文关怀的意义

1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油市2012-2013年度摄影十杰
125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一)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现状(二)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主要问题(三)对有争议问题的分析和结论(四)、摄影师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引言
关怀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生活需要关怀,生命需要关爱,人类的情感因为关怀而有了体温,得到加强。纪实摄影的人文关怀观早已成为人类视觉文化财产的一部分,摄影的形式可以,但关怀却应深藏于心。
225


5.12:地震救援,解放军累了,坐在地上就睡着了的情景
20145月,在一次演出的剧场上,一位来看节目的妇女不慎露出了裙子下的一条假肢。一名摄影人见后举着相机将镜头对准妇女的假肢拍摄,妇女见状,赶紧一面用手拉裙子,一面转过脸去遮挡镜头。未料这位摄影人转了个身,见妇女不防备又近身抢拍。妇女于是起身走出剧场。我当时正站在门口,隐约听见门外妇女对着手机带点哭音在说:“我不知道是哪家报纸的记者„„”我不知道她在找谁说——显然,妇女很不愿意让公众知道她的一条腿是义肢。
很遗憾,在如今的媒体上,新闻摄影作品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摄影师一味地追求画面新奇刺激,置人的尊严不顾。
325


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背景分析
在我国古代,人文关怀中的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表示与自然相对的人类文明与文化,《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其基本目的来看,所有的人文问题都旨在处理个人与团体(社会的关系。哲学意义上的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1]
人,不仅要关注人的社会行为,更关注支配这些行为的人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人文主义的实质就是的关系,人文关怀就是考察文化世界的层面是否对人构成伤害,或者在这个文化世界中人的地位如何,主体性是什么,人的处境如何。
现代社会,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当下针对现时代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人文关怀更强调人的精神层面,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一个适合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也与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同理。(二)人文关怀的特点
1、纪实摄影可以关怀到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首先要谈一下在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内在
425

的相同的本质都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最广泛人民大众服务。如果说其他领域的人文关怀是针对人的某一方面或层需要的话,纪实摄影大众传播则可以关怀到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从物质到精神,从国家到个人,从主流阶层到弱势群体。对于纪实摄影人来说,他们在职业活动中处处同人打交道,更应该自觉地将报道对象的情感、感受优先考虑,这不仅是摄影人职业活动的要求,而且是摄影人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对摄影人提出的要求。摄影人在职业活动中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当他们在履行职责的时候,除了坚守职责之外,还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对被采访报道的对象多一些同情和关爱,多一些体谅和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所以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要特别注意人文关怀,要以人为本,不仅仅关注新闻事件,而是更主要地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要体现出关注社会,关注别人,拍出有人性、有深度的图片;要关注弱势群体,扎扎实实为
525

社会最基层的老百姓办实事。5.12”地震后士兵在清理河道2、人文关怀大于拍摄

纪实拍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所以,在拍摄纪实图片的时候要想到,该图片是用来传播的,同样要注意人文关怀。因为纪实图片有强烈准确地传播视觉信息,对纪实事件进行印证,所以拍摄最有价值的瞬间成了摄影师的无上追求;但是由于现场的不确定性,摄影师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灾难面前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死者血淋淋的身躯能让图片更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拍还是不拍?不同的摄影师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道德观价值观等的不同,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是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摄影师,会从社会的最大利益出发,同时照顾到被拍摄对象的权利。
625


孤独的老人

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是指摄影师在摄影中,以被拍摄对象为主,通过对其生存状、心理感受等的调查、采访,采取的最大可能保护被摄对象物质和精神利益的人性化的行为。当然,对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拍摄时,应以社会最大利益为重。(人文关怀的意义
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说:你并不是拍摄战争和饥荒,你是在接触活生生的人和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你和他们不能保持距离,而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说明摄影师要时刻与人在一起,把握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感受,他们必须有人文关怀的理念,否则就会缺乏必须的责任感,
725

拍不到好的照片。

5.12”地震后士兵在清理江油一中的垃圾
有了人文关怀的理念,摄影师在拍摄就会选择平视的视角,平视被摄者和他们的生活,与被摄者之间自然地用心灵去交流,反映出事件的本质影像;有了人文关怀的理念摄对象的利益,又可以充分发挥纪实图片的作用,在更大程度地保护社会利益,而到达纪实报道的目的。,摄影师就会平等地体会、理性地分析、恰当地把握图象表述分寸。如在灾难报道中,摄影师若不考虑遇难家属的感受,在未征得人家许可时将其
825

照片公布于众,这就已经在不自觉中使对方受到又一次伤害;有了人文关怀的理念,摄影师就会在拍摄图片时更多的考虑人文、人情和人性,这样既可以在摄影过程中保护好被拍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现状
近几年来,都市报出现并逐渐占领市场、党报机关报改版以及网络的兴盛,新闻图片被大量应用,也相应出现了大量的纪实摄影记者,我国纪实摄影处在量变到质变转变的阶段。近些年,虽然涌现一些好照片,但与报纸需求相比,和国外报纸相比,仍然缺乏精彩的纪实新闻图片。急剧增加的纪实摄影师多是新兵,文化、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有的单位工作任务重,或从经济角度考虑等因素,只是象征性地、短期地进行思想和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然后就投入工作,整体素质比较低。[2]

白马人结婚
925

(二)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主要问题1、必须注意的人文关怀问题
摄影师在各种新闻事件中不仅是采访者,很多时候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由于实际现场或庄严或混乱,有序无序之间不可预料的东西太多,不定因素太多,所以摄影师在现场的不正确、不合适的做法,很容易影响到实际事件的自然发展,给现场添乱,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的采访、摄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摄影师要审时度势,要尊重现场以及事件中的人,有人文关怀精神。(1在灾难面前的选择问题
还是听一下《重庆晚报》记者陆纲的自述吧:200539日,机场高速公路鳄鱼馆附近发生一起重大车祸,轿车车主下半身被卡在严重变形的驾驶室内无法脱身,消防、交警、医护人员正试用各种方法进行营救。我在较早时间段赶到现场采访,根据报道需要应该拍摄交待受困者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然而,面对被困车内的伤者,面对身处困境的受难者,我只能关闭闪光灯,将相机稳稳抱于胸前,在不经意间隔着车窗以密拍手法连拍数张后赶紧转身拍摄救援情况。此后,一拨又一拨的摄影师陆续赶来,不少人将装有大功率闪光灯的相机递进车内,对着苦痛中的受困者咔嚓,咔嚓连闪十多张,还有人在回放查看数码图像后觉得不满意,二度补拍。更神的是还有摄影师将话筒直接递到被困者嘴边,要求采访他此刻的感受和出事经过。那一刻,我看到了被困伤者眼中的无奈、屈辱和愤怒,也听到了医护人员和交警的痛斥——不要采访了!们这些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我最羞于听到的话语,我的同行们,难道我们在获取现场画面的同时,就不能多顾及一些拍摄对象的合法利益和感受吗?我们不是嗜血的动物,我们拍摄灾
1025

难.不单是为了报告灾难,更是为了传递人文关怀,引发读者共鸣,防范灾难发生啊!我呼吁:摄影师在现场拍摄中应时刻牢记,崇尚人文精神,以人性的、理智的态度拍摄灾难新闻[3]

5.12”地震士兵在在北川救人
对于摄影师来说,拍摄别人处于危险境地的照片时,应该本能地自问,自己是否尽到了作为社会一名成员的救助责任,然后才是怎样履行自己作为摄影师的职责。等待别人遭遇不幸的拍摄,当然更是错误的。是否播发别人处于危险境地的照片本身,需要考虑事实与公共利益的密切程度,或者发表时做出必要的解释。否则,就可能会出现难堪的场面。(2图不达义和言过其实的问题。
纪实摄影是建立在摄影师和对现场情形的判断的基础上的。没有深
1125

入的调查和对现场情形及时正确的判断,就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就不容易抓住事件的本质,不易真正的诠释内拍摄对象,拍出的照片要么图不达义,要么言过其实,只能表面上反映事实甚至误解事实,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如有的摄影师以超广角镜头拍摄病人畸变的身体部位,使画面极度夸张。摄影师的本意没错,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必须尽量避免伤害被拍摄者的情感与利益。良好的动机与实际的效果如果完全是拧着的,虽不能说明你的报道出现了较大偏差,至少说明你驾驭此类题材的能力尚待提高。纪实摄影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从表象揭示本质是新闻传播的意义所在。

5.12”地震期间士兵们刚到北川
(3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1225

尊重被摄对象的意愿,多些人文关怀,减少官司。拍摄一些智障、残疾儿童等特殊的孩子和一些真实但私密或令人尴尬的照片,很多时候不管你拍摄的照片发表与否,在你按快门的瞬间就已经对被拍摄对象造成了伤害,为此还可能引来有关肖像权、隐私权等官司。
美国规定:摄影师位于公共场合可以拍照。但使用长镜头或梯子拍摄在自家院子里的人物可能会遭到起诉[4]
在公共场合拍照在各国都是允许的,但是摄影师的拍摄位置很重要。摄影师站在公共场所拍摄处于公共视野中的景物是允许的,即使被摄物可能处在私人领地。但使用过长的镜头和搬梯子爬树拍摄则违反了公众视野所允许的限度,能会遭到法律起诉。2、有争议的问题以及纪实摄影的不同看法
由于纪实摄影过程中事件瞬间的不可重复性,加之图片在编辑时仍有机会来决定是否发表和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许多工作在第一线的纪实摄影从业人员都认为:在实际现场,应先按自己的直觉拍下任何有价值的影像,在发表时再去考虑伦理道德的问题。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Geographic摄影部主任,著名新闻摄影教育家罗伯特.基尔卡(RobertGilka)也指导学生:先拍下,再考虑;没拍下,也无从考虑。[5]但是西方许多社会学家和新闻摄影理论界的人士认为:让图片编辑去考虑照片使用的伦理道德问题,是摄影师对职业道德不负责任的表现;摄影师必须为他们在现场的行为负责,必须考虑在事件现场的行为对被摄者的影响;摄影师对所拍摄的照片是具有控制和负有责任的,拍与不拍这个重要的程序,不能也不可能让编辑来决定。因为对一起事件摄影是摄影师的职责,有时候你并不能决定你的图片是否发表,一旦你拍摄了你认为不应该发表的图片而又不幸地被编辑采用,那你就
1325

有可能遭受伦理道德方面的谴责[6]。他们必须自己决定什么才是拍摄和发表照片过程中他们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摄影师是站在道德战场最前线的人,必须为最后发表的照片负责,因为他们的名字最终都要署在照片下面。
地震时我有一幅没有拍下的照片:在平武平通填救灾时,余震不断,有一次大概有6.8级余震,山崩地裂,石头、沙土从山上滚下来满天飞,周围都是死伤的人。我突然看到离我5米远的一位十八岁(后来我问他的年龄)的武警士兵双手捂着头,那张娃娃脸上充满了我从未见过的恐惧。我拿起相机,试图拍照,我最少试了五次,但最综也未能按下快门。......后来,我意识到自己也象那个战士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我的脸上看上去也一定象那张我原想将它告诉给全世界的孩子脸一样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我们的脸都形象地表达了地震的恐惧,但我一直认为没有拍下那张照片是对的。
1425


为了安全,士兵设立了人墙
(三)对有争议问题的分析和结论
正确处理纪实摄影中人文关怀的问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在摄影之前首先是一个人,要时时注意到自己和被摄者作为人的特性。当一个人作为人的特性被扭曲后,在伦理道德上的争议就出现了。将被拍摄对象拍成物体或者把被拍摄对象当物体来拍是最典型的不具备人文关怀的做法[7]。摄影师在摄影过程中应采取富有人情味的接近方式,与被拍摄对象尽量沟通,对现场情形有人性地把握,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二度伤害。那些认为同情是客观报道的死对头、摄影师不应该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扯上关系的人,从根本上歪曲了纪实媒体存在的意义;纪实
1525

摄影不只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还让报道社会问题得人性化,甚至激起读者同感。为此,纪实摄影师应该和亲历这些问题的人打成一片,以深刻的洞察力拍摄他们,必须在描述他们的处境时心怀同情和关心。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的意义!

5.12”地震时解放军在平武县南坝镇抢险
即使影象有瞬间不可重复,我们也要审时度势,先用人的眼光去感悟现场,再用摄影师的新闻眼去观察情况,最后再作出对被拍摄对象和读者都负责的决定。我们不能只盯着别的摄影师怎么做,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且他们的想法未必的正确的。如果当事人处于危险或者不正常状态,摄影首先要给于帮助而不是干扰他们。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你实在不确定,不妨先摄影,但之后务必要征求被摄影者意见,
1625

尊重他们的选择。虽然有时候发表一些照片可以帮助大多数人,受到伤害的只是一小部分,但还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见,不发表或者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此事尽量说服他们。虽然有些图片有助于公众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但是在涉及隐私或让当事人尴尬的时候,还是要慎重!社会利益和个人权利都是重要的,摄影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纪实摄影师拍摄照片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读者或被拍摄对象。因此,虽然纪实摄影界都没有提供一个统一的尺度,当面临该拍不该拍的选择时,不妨试一试这样做:首先,这个问题其他同行怎么做?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然后问自己:拍摄和发表这张照片能保证对多数人的利益吗?尽管你会发现很难估计这张照片发表后的效果,但你能不能假设出一个积极作用呢?要是读者没看到这张照片会有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如果你认为照片有潜在的社会价值,你应该接着问:拍摄和发表照片会伤害哪些人?我看到的这个情形是否属于个人权利更该保护的情形呢?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是照片中的那个人我会作何感想?最后,尽管个人的权利有些是无条件的,有些不是,但你要时刻记住,必须把个人权利置于社会对准确完整信息的需求之上。也就是说以社会公众利益为主,同时尊重被拍摄对象的利益,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行为将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当然,摄影师不一定要经过这些步骤来作出道德选择,但摄影人在需要付出行动的时候却有必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这样做会不会不安?[8](四)、摄影师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
摄影界是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运行的,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在我国媒体逐步走上市场化的过程中,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迷失方向。再加上我国的纪实摄影还不成熟,有
1725

很多地方还不完备,所以,要想让摄影师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整个纪实摄影界都得付出努力,才能推动纪实摄影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5.12”地震后士兵在江油街上搭帐蓬
1、作为纪实摄影人员应该自律。
美国南卡诺莱娜州立大学教授埃德温玛丁说:摄影记者也像一般人一样可能是善良,也可能是卑鄙;可能是关心他人,也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可能是礼貌的,也可能是粗鲁的。但摄影记者应该是善良、礼貌和关心他人的;摄影记者应该被培养成善良、礼貌和关心他人的;摄影记
者的善良、礼貌和关心他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嘉奖。[9]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是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师的前提。这就要我们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成
1825

长。不但要把人文关怀装在脑子里,还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5.12”地震后士兵在江油街拆危房
人文关怀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对生命的关怀,但是有一些摄影人却常常漠视生命。例如,5.12“地震期间,一些摄影人在现场拍摄时,一味地追求画面新奇刺激,为了“效果不错”追求轰动的图片,强迫救援人员把刚从地下挖出来的伤员放在担架上不准抬走,等他把照片拍完了再抬走。这种举动已经危及到了被摄者的生命,置人的生命而不顾。
在一些庄重场合,摄影师们穿汗衫、短裤、运动装等衣着随便、发型怪异为我们所不取。摄影师面临被摄题材千变万化,虽不一定要时时西装革履,但养成良好的职业着装习惯、保持得体的仪态仪表却是一名
1925

职业摄影师必须具备的。衣着得体、仪态端正是从事新闻行业的基本要求。摄影人的行为不能冒犯现场人物(尤其的被摄对象)。在庄重场合摄影人挤作一团、脱鞋、上桌子等行为;为获取拍摄角度,不顾劝阻踩踏现场公共设施、贵重设备、原料等易坏物品等,这些都是摄影人在自毁形象,甚至遭到当事人驱赶!
有着良好职业素质的摄影人不光知道在哪儿拍和什么时候拍,更知道把握什么时候和什么位置不能拍,要讲究有“分寸感”的技巧。对于被摄对象不想做的事情,不可以强迫他做,要尊重被采访对象。在“摆拍”和“补拍”的问题上,我在一次拍摄中也曾遇到过。那2013年元宵节,我和两名记者去平通某敬老院采访,旨在报道敬老院在佳节对孤寡老人有什么人性化的关怀。敬老院已经举办过类似“游园”等活动,当天进行的只有拔河比赛,为了丰富版面记者要求摆拍了他们打乒乓球、吃汤圆、列队进入、张灯结彩大门等镜头。作为一名摄影人不可能左右记者的行为,我只是在离开敬老院之前“不小心”删去了除拔河之外的所有照片,好在敬老院还有自己拍的“游园”图片。虽受责骂,但一个纪实摄影人容不得任何虚假。但现实中“摆拍”的状况实在让人失望!例如,5.12”地震期间,江油公安女警察给一个饿坏了的小灾民喂奶,中央记者报道了后,某报记者为了摆拍,竟然让蒋小鹃一手抱一个小孩子喂奶。同时给两个小孩喂奶,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照片给人太假的印象。
2025


图片来自搜狐


“摆拍”和已发生的新闻“回放”“补拍”的过程,是摄影人强迫不愿意配合或拉拢愿意配合的被拍摄对象,共同对读者进行欺骗的过程,是对被拍摄对象和读者的侮辱,而被拍摄对象更是受到了双重侮辱。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人的人文关怀丧失殆尽!2、强化他律。
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应该制定出一系列准则,对纪实摄影从业者进行约束,如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范》有最小伤害的规定,这些规定为纪实摄影从业人员处理相关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道德指导。辑们实际已经对于这类问题有了比较理智成熟的处理方法,而且为了避免被公众看作是没有同情心的人,在遇到悲痛事件时摄影师总是先采取人性化的方法对当事人表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待对方情绪稍微缓和并争取到他们的同意后才进行拍摄。[10]我们应该借鉴一下美国的这个经验。
2125


5.12”地震后士兵在江油街上搭帐蓬
3、加强纪实摄影教育和岗前培训。
在美国的纪实摄影教育中,早已将纪实摄影伦理课作为普遍的课程,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补充课程内容。在我国的纪实摄影教育中,显然还没有普遍意识到开设纪实摄影伦理课的重要性,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媒体不是因为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培训,或者认为摄影师不用培训,就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只是象征性地、短期地进行思想和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可想而知,整个队伍素质低下,风气也坏了!为了这个纪实新闻摄影的前途,媒体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了!
2225


5.12”地震期间江油群众自发给亲人解放军做饭
4、媒体尽量少刊登有损人文关怀的图片。
最终决定是否发表图片的是编辑,编辑的素质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图片前途的重大因素。因此,媒介要加强编辑的选拔,注重编辑对纪实图片的运用。大多数报纸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在采用图片上有差异,摄影师可能偏重图片的视觉效果,而版面编辑或许注重图片的新闻价值;所以,编辑要经常和摄影师沟通交流,一起探讨图片的拍摄、使用情况,最终决定是否发表。现在有的媒体甚至已经出现了专职的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专门负责一切图片的所有问题;还建立了专门的图片库和一套完整的图片提交、修改以及使用的程序。新闻摄影师还要利用商业媒体和其他资源,不断关注行业内对人文
2325

关怀问题看法的变化,了解本行业的思想动态,以在实践中更好的把握人文关怀的度。小结
纪实摄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最终目的是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去,人文关怀是一种理念、目标,就像道德规范,它没有绝对或唯一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纪实摄影将始终沿着人文关怀的方向走,本文也是在亲身实践中,对纪实摄影中的现象有所感悟写出来的。但愿有更多的人去实践,有更多的人去总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杜思慧
参考文献
[1]方锡球:《人文关怀在文学中的维度与要义》《光明日报》20000831日。[2]《中国新闻摄影呼唤人文关怀》
http://shixiaohong.blog.163.com/article/-KrwM-p1iegg.html,2006-5-11[3]周凤桥:《新闻摄影发展的误区》
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46652006-5-11
[4]陈力丹胡森林:《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新闻记者》2005年第七期。[5]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职业道德》新华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8月。
[6]曾璜:《漫谈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
http://news.sina.com.cn/cl/2005-05-16/15446657216.shtml2005-5-16[7]陈锐:《新闻报道与人文关怀》http://taohuayuan.bokee.com/417711.html2006-5-18
[8]孙幼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2425

[9]人本与新闻伦理学的冲突和反思--兼论"记者抓拍雨中人摔跤事件"[期刊论文]《当代传播》2006靖鸣等。
[10]中美新闻采写的新闻伦理比较研究[学位论文]闫景芹,2005中央民族大学。

252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983ea2f5335a8103d2207e.html

《论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