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严进宽出立论)

发布时间:2020-08-12 17:00: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立论稿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讨论的遍体是大学生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近宽出。我方认为应该严近宽出。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是两种现存的模式,我们是在大学生教育发展这一共同前提之下来比较哪种模式更有利,而不是简单的谁取代谁的问题。“严进”是入学的严格选拔保证生源质量。“宽出”是通过水平测试即予以毕业。严进宽出即是在质的基础上求量的教育模式,而随着近年来大学扩招人数的增加,教育投资不足,大学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质量下降有目共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方认为 中国大学在面临转型是应当严进宽出,理由如下:

第一:严进宽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众所周知,大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则在于“选材严格,育才高效”。所谓“选材严格”即使对生源质量的高要求,也就是“严进”;而“育才高效”即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高质量评估也就是达到“最”有效利用资源,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严进”的前提条件下,能够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是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毋庸置疑,他们的水平也不会逊色。生源质量高了,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想长出好苗子自然需要克服的困难就少多了。而对大学老师来说,生源好了也是一种好事。因为进入大学的学生水平相当,能力相当,老师们也不用为了照顾极个别水平较低的同学而减慢速度降低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师的压力。 大学生严进的优势更体现在实验课与其他技术课上,若能保证人手一架机器,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学习效率自然会很高。大学的职责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若是连最基本的师资力量都保证不了,教学器材都无法满足学生人手一个,拿什么来保证教学的质量?

第二,严进宽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公平与效率。大学的高标准使得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具有相近水平的学生,他们经过了残酷的高考与选拔才进入向往的大学,让他们和那些没有努力学习的同学在同一所大学,这对他们来说公平吗?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是你的周围都是跟你差好大一段距离的同学,你的学习动力会不会逐渐消磨呢?你会不会因为周围人的消极而和他们一起沉沦呢?

再者,严进宽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效率。在“严进”前提下进入大学的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扛过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水平相当,这就使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拥有的共同话题多,讨论多,自然学习效率就会高。而对于老师来说,课堂上的课程进行快,氛围活跃,而且效率高,这也使老师可以拥有更多的精力来为同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严进宽出有利于我们重视大学生活,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上大学。 大学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应该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享受大学生活。大学在校期间的管理和教育到位了,不管是宽出还是严出,都能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相反,如果管理和教育不到位,整个校园的学风差劲,不管你出口多么的严,能培养出多高端的人才?更不要说在对方所赞成的“宽进”的前提下了,这个结果更加的无法保证。我们不得不承认严进比宽进的学生有更加强的能力,表面上我们可能认为高考得好的都是考试机器,其实不然,倘若你没有好的自制力,没有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话,就算外界压力再大,你能成功拿下高考吗?也就是,严进比宽进的学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上,还体现在自我约束能力上,这样的学生是不是更能适应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呢?再来看宽出,我们的宽出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限制的宽,是依据《高等教育法》第58条,必须全部及格方可使其毕业。而显然,相对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的人才,大学不就是培养这些的地方吗?大学应该给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者。创造力、是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灵魂。

严进可以为大学输入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而一种宽松的环境,恰恰是大学精神滋生的土壤,是大师和学者成长的摇篮。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应该“严进宽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ad732bb7360b4c2e3f6489.html

《大学生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严进宽出立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