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真题

发布时间:2020-03-26 02:24: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名词解释

1.六艺:西周国学的教学内容,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

3.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4.《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全文仅有1200多字,却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及教师和师生关系。总之,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是一篇意义重大的作品。

6.《大学》:是思孟学派的著作,原是《礼记》的一篇,自朱程之后《大学》便分立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9.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10鸿都门学: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争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所设立于皇宫鸿都门内的新型的中央官学。

1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13.国子学:晋武帝咸宁二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惠帝元康元年,明确规定五品以上的子弟入学,而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的子弟求学之所,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也是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应。

14.书院:起源于唐代,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时期中,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作用。其性质有官办、私办两种。

15.“三舍法”:西宁四年十月,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在一定年限和条件下,外舍生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可以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分上中下三等,名列上等者,可直接授以官职。

16.苏湖教法(分斋教学法) :胡瑗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改变当地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24.中体西用: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

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优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25.癸卯学制: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称“癸卯学制”。

26.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制定的学制系统。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3)、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2.西周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1)、“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西周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的教育制度,这是“学在官府”的重要标志。

2)、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核心。

3)、西周教育强调“礼”与“乐”的密切配合。

4)、西周贵族很重视家庭教育,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

3.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1)、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

2)、扩大了教育对象。

3)、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4.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1)、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2)、只要诚心求教,潜心问学,都热心教诲,不管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表现,一视同仁。

5.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1)、“学而优则仕”出自子夏之口,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2)、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入仕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它作为世袭制的对立面被继承下来,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和唐宋后的科举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这一思想也有明显的副作用,即把求学当作获取高官厚禄的敲门砖,求学的唯一目标就是做官,形成了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

6.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答: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作用。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

民心”的最有效途径。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作用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7.稷下学官的办学特色?

答:1)、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2)教师待遇优厚。

3)、学无常师。

4)、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规》。

9.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主要内容:1)、设儒学五经博士 2)、建立博士弟子制 3)、以儒术取士 4)建立视学制度等 (以儒家的‘德教’为治国之道)

影响:1)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

2)、“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他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渐走向完备,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

3)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

4)、“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产生:隋炀帝大业三年,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文才秀美等十科举人,而“文才秀美”科就是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影响:正面:1)、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欲望,为知识分子打开了进入统治集团的门径,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2)科举以才识取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实选拔了一批有才之士。

3)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4)、科举的影响还波及海外。

反面:1)、学校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为做官的读书目的与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地影响着一般人读书人的思想。

科举引发的不良风气腐蚀着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污染着学校和社会的风气。

11.唐代科举考试的类别、科目及方法。

答:类别:常科和制科。

科目: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

方法:经常采用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等,间或还采用口试。

12.韩愈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教育目的:使人明白“学所以为道”,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教育目的也就在于使人体道、悟道、行道。

教育的作用:1)、去掉人的情欲,使天性得到发展,而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的作用是不同的;

2)、教育只能在已

定的人性品位内发生作用,因此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普及教育;

3)、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

1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1)、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2)教师的标准:首先是“道”,其次是“业”。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和修养。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提倡互相为师

14.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第一次兴学(范仲淹的庆历兴学):1)、令州县立学;2)、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3)、改革太学。

第二次兴学(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整顿地方学校;3)、颁定《三经新义》; 4)、设置专门学校; 5)、改革科举制度。

第三次兴学(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1)、扩大太学规模; 2)、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3)、创立多种专门学校; 4)、全面实施“三舍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

15.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答:产生: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2)、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的影响。

教学特点:1)、书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2)、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莅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

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

4)、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5)、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

20.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1)、对政治与学术的影响:是我国近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2)、对教育的影响:是洋务派办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起步的。 “中体西用”的思想,对清末教育宗旨的影响更为深刻。

21.“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2)、设立京师大学堂

3)、改革书院,筹办各级各类学校

4)派人出国游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

25.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答:1)、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

2)、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26.

蔡元培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

2)、反对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钳制思想、独尊儒术,造成多年思想界一片死寂的现象

3)、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2010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575013c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b.html

《中国教育史真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