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

发布时间:2012-05-07 15:01: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网络暴力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部分:网络暴力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一. 网络暴力的概念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字刻薄、恶毒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网络暴力往往使伴随着侵权行为的。

二.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一)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二)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三)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三.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网民匿名性,网络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二有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三有社会不公,四法治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等。

中国网络暴民的出现,与目前中国网民年轻化、网络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中国民主环境都有极大的关联。近年来,18岁以下以及18~24岁之间的网民比例呈上升趋势。网民年轻化,是网络暴力突现的直接原因。这些年轻的网民,充满激情冲劲十足,容易冲动。主帖事件在网络上一发布,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用键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出不满与愤怒。而这些愤怒的个体在网络上非常容易结合成一个观点一致的暂时群体,然后以正义名义对当事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追讨与打击。而且年纪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很容易认同并实施以暴治暴的网络暴力。

  网络本身的特性又比传统的媒体或是言论平台更能容纳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再加上网络发言成本低、联合成本低、杀伤半径大而更显威力罢了。不仅如此,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而这种身份匿性又使得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这对于自律性不强、容易冲动与放纵的年轻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同时,网络的商业性运作,有时更利用了年轻网民的冲动与无知,对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中国社会当中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从这些网络暴民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他们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训练,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达空间或是渠道。

另外,我们的社会仍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转型期。经济上的贫富悬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调,文化上的众神狂欢,加上社会上得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剧烈震荡,都使得观念碰撞、舆论多元成为当代社会的种必然趋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这个匿名的、开放的、管理制度相对宽松的虚拟空间不免成为网民发泄情绪的最好管道。

四.网络暴力的发展

我们认为网络暴力会维持现状。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会有一些人在不明白什么是网络暴力的情况下,就已经实施了网络暴力;同时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也使年轻人难以减少网络暴力。但同时,我国也在不停的发展,我们正在与世界同步,我们的过敏素质提高也是必然的,所以,网络暴力不会大规模的增加也是必然的。二者相结合,我们认为网络暴力会维持现状,不会显著增加,也不会显著减少。

第二部分 网络暴力事件举例

一.铜须门事件

“锋刃透骨寒”是猫扑论坛2006412日新注册的用户,他于当天夜里11点发帖2区麦维影歌守望者发生的丑闻:一个让你更珍惜爱人的理由,揭发自己的妻子与铜须有染。他描述了自己痛苦的感受,那一瞬间,我知道了一种感觉:有如雷击。当时我看不见自己的脸色,我只知道,我的脸色或许已经惨白,惨白到心里。

但是锋刃透骨寒的矛头更多指向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铜须。他说,铜须,我给过我们彼此机会和信任了,我错了;我一直认为男人就该有海一样的胸襟,我错了;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字需要一撇一捺来书写。输了婚姻我有亲情,我有友情,我有自己努力的工作,你又赢得什么???于是,网友同情的潮水涌向锋刃透骨寒,唾弃的口水泼向铜须。帖子点击量在一天内达到十几万次。

事件升级的导火索是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人贴了一段其妻与铜须的QQ聊天记录,并且公布了铜须的QQ号。

这些私密的聊天在网上急速流传,以此为题的帖子铺天盖地,从猫扑到天涯,再到门户网站。对奸夫淫妇的道德义愤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甚至有人自告奋勇要当武松,去上门追杀铜须。

“锋刃透骨寒”在原帖中留下了足够的线索和关键词,比如燕山大学守望者公会会长,再加上铜须的QQ号。很快就有网络狗仔队查出铜须的真实身份:铜须真名郑某,是秦皇岛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2006年毕业,本人家住廊坊,郑某的照片、国外的女友姓名、手机和家里的电话被曝光。一举成名的守望者公会被卷进风暴的旋涡,公会高层的TS(一种聊天工具)语音聊天也被偷录剪辑,随即放到网上,引发了新一轮的骂战。

有人在网上发出江湖追杀令,以此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挽救崩溃的希望,为日益轻佻、浮躁、混乱和扭曲的当下,提供一些治疗和拯救的经验。

2006418日下午,猫扑网站的编辑接到郑某代理人孙先生的电话,希望删除社区里的相关讨论。李翔说,猫扑仅能保证客观地把郑某的澄清言论发布出来。经过协商,孙先生终于将郑某的澄清视频发给了猫扑。

郑某在视频里否认了偷情事件,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不知道是哪位朋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来编这个故事诽谤我。”“还有对于我的朋友吧,有影响。有一个0034的电话号码,是我的朋友UP的,那个照片也是UP的,就是胖胖的,我希望你们也不要再打扰他。我也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也不要往我家里、朋友那里打电话啦,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人,今天我们家里接了一个电话,是要钱的,是敲诈。

视频过后,郑某消失了。

二.舒淇事件

舒淇,台湾著名演员,1996年来香港发展,接拍了若干三级电影。但是凭借着极强的领悟力和努力的学习,成为三级片演员成功转型的典范,荣获多项影视荣誉。

但在2012320日,舒淇因在赵文卓(内地著名武打演员)甄子丹骂战中微博挺甄子丹敬业认真,遭网友牵扯炮轰,意外被卷进口水战,致其成名前拍的古装艳照再次被翻出。随后,许多网友到舒淇微博上留言,骂声不断。不堪骚扰的舒淇自凌晨起不停地删除以往的微博。部分网民竟翻旧账,攻其死穴加以羞辱,做法非常可耻,令人怒不可遏。

第三部分:关于网络暴力调查问卷与数据分析

开始时间:2012-4-27 结束时间:2012-4-29 样本总数:355


Q11、性别(单选)

结论:男女比例基本上达到1:1,这也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验要求的


Q22、年龄(周岁)(单选)

结论: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受到网络暴力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029岁之间,尤其是2429岁,究其原因,是这个时间段的青年人群在刚刚步入社会之中,各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比较欠缺,更容易受到利益的吸引,才导致受到的网络暴力最集中。


Q33、学校(或单位)所在地(单选)

结论:从上表的分分析可以看出,因为越是发达的地区,网络就更为发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暴力往往在发达的一线城市较为普遍,根据统计可以看出80%以上的网络暴力事件都发生在省会等一线城市之中,所以要解决网络暴力的问题,应该把重放在省会等一线城市之中。


Q44、你如何评价你的学校在当地同类学校中的层次(单选)

结论:从接受到的调查人员来看,受到网络暴力伤害的大部分都是高等学校,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我国所受到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最担忧和最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而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压力最大,60.56%的网络暴力受害者都来自普通大学的学生,面对上有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这一批竞争对手,下有中专学校和技校学生的竞争,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成为网络暴力的主要对象就在所难免了。


Q55、经常使用计算机网络、手机吗?(单选)

结论:随着计算机网络,手机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网络,对于网络暴力侵害这种新型的侵害形式,应当纳入人生权利保护的行列之中。


Q66、你经常使用哪些电子形式?(可多选)(多选)

结论:从上面的数据和图形来看,人们现在主要运用的网络有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平常的聊天工具的qq/MSN以及电子邮件,个人博客和微博,个人的空间主页等等

Q71、请问你是否遭受过下列形式的网络暴力(可多选)(多选)(如果选从来没有,请直接从第14题开始回答)

结论:从上面的数据和图形来看,现阶段网络暴力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手机短信骚扰、和电话,从抽样调查到的数据来看,在受到网络暴力侵害的方式中,有70.42%的受到过短信骚扰,63.38%收到过莫名其妙的电话骚扰。

Q82、请问最集中受到侵犯的是在哪个年龄阶段?(单选)


Q93、如果受害者,你认识骚扰你的人吗?(单选)

结论:对于受到网络暴力侵害时,85.71%的人不知道施加暴力侵害的人是谁,这是为什么网络暴力那么难制止,要想控制网络暴力事件,必须得从人们的思想做起,只有提高了人们的个人素质,才能减少网络暴力时间的发生。

Q115、如果受害者,你受到网络暴力骚扰后感受怎样?(可以多选)(多选)

结论:由于网络暴力的特殊性,要找到网络暴力的“肇事者”简直是难于登天,所以大多数人在受到网络暴力侵害时,感到十分的愤怒,然而又是十分的尴尬,明知道自己受到伤害,却又无从“伸冤”,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还是现在还欠缺完善的法律约束,光靠人们的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Q126、如果受害者,你受到网络暴力骚扰后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如何?(多选)

结论:网络暴力的危害不只只是对受害人的名利和信誉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还会对受害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人中,受过网络暴力侵害后,表现有学习和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的有47.62%,导致对工作失去兴趣的有21.43%

Q137、如果受害者,你受到骚扰后是否告诉其他人?(单选)

结论:在受到网络暴力侵害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告诉别人,而他们选择告诉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朋友等同龄人,也许是同龄人更加能够理解他们的遭遇。

Q148、你是否曾经利用网络暴力骚扰过别人(例如通过Email、聊天室、手机等)(如果是,就终止下面15-16题的回答):(单选)

结论:在问到是否曾利用网络暴力骚扰过别人时,90.14%选择了否,这说明,网络暴力的实施者主要还是校外的人员,或者是商业机构,或者是骗子以及一些中介机构。

Q159、如果曾经骚扰过别人,你的次数是(单选)

Q1610、如果曾经骚扰过别人,你感觉(单选)

结论:对于曾经用过网络暴力骚扰过别人的人做调查分析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初衷只是跟别人开开玩笑,因而可以推断出现在对人们影响严重的网络暴力比如,被别人以本人的名义在网络里上传、转发丑陋的不道德的图片或者视频,骚扰性的手短消息或图片,或者电话推销骚扰等等网络暴力主要还是社会上的商业机构和中介,或者某些违法骗子团伙实施的。

第四部分 如何杜绝和制止网络暴力

不可否认,任何一个新兴事物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网络也是如此,方兴未艾之时难免泥沙俱下、秩序混乱。如何让网络走向规范和有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解决网络暴力,除了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外,最重要的便是法律的约束。

一、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曾对“媒介素养”做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网民素养呢?

其一,提升网民们积极利用网络,对网络信息的辨别与分析的能力。网络社会是一个大杂烩,真实、虚假,夸张、务实,煽情、暴力……这些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信息的筛选辨别和分析就成为了网民素养的高低的基本表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网络社会中的那些精华信息能被网民们很好的吸收,而那些糟粕则能被网民们理智的分析而舍弃。

其二,培养网民们的理性思维,批判性的接受网络媒体。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挑战主流意识和价值观的平台,但是并不是对主流意识的反抗就是正确的,网民们更需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性解读能力,从而达成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更有见地、更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积极受众。

其三,培养网民们的责任感。网络已成为我们实现公共言论的好去处,网民享受到自由而开放的空间带给他们的主动权利。而这仅仅只是一部分,我们还需要担当起让网络公共空间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

二、做好网络把关和“技术”的合理利用

当一个信息在网络中的某一个节点发送出去,接收的人认为其有传播价值时便会一传十、十传百的转发,并且由于传播是基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网络信息,人们对所接信息信任度更高,其传播效果往往更强。但正是因为网络的这些特点,滋长了网络暴力,而且由于发布迅速,传播快的特点,控制也就变得困难起来。但困难不代表就任其放纵,方法还是比问题多的。

首先,自我把关。作为互联网中的一份子,自己要对自己起到一个把关作用。我们在发表自己想法的时候,应该想想是不是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好自己的权利,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其次,政府把关。譬如CN的域名必须要通过CNNIC才能申请,网站的载体服务器必须有电信部门的接入才有效,国内的电信部门只有联通,移动、电信几个大公司,管理起来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政府可以通过域名,服务器对网站所有者进行管理,网站所有者管理者网站上的用户们,一旦发现有违法现象,有网络暴力现象,即时的发现,举报,在快速的传播前扼杀。

再次,发展并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我们上网的入口一般都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能够在浩瀚的互联网中找到我们想要的资讯,同时,用在反侦察上,他也能快速的找到那些图谋不轨的人和暴力资讯,然后进行技术分析,将不法者绳之以法,这是从网站段出发。

三、相关法制的建立与网络环境的净化

法律是公民行为规范的准则,在现实社会中,解决公民违法行为只能通过法律,从而达到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其一,合理运用网络实名制。我国现在就是否实行网络实名制还存在广泛争议。支持的一方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明确了网民在网络上的责任,可以有效遏制虚假有害信息的传播,减少网民恣意妄为、出言不逊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会失去网络的自由与平等,抑制民众的言论自由,使民意不能真实表达,不能有效起到监督作用。同时,反对方担心网络实名制会使网民的个人信息泄漏,容易进一步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我们认为,如果通过实施间接实名制即后台实名制,可以有效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使其在法律监督下合理的行使言论自由权。

其二,政府积极参与网络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我国现行的刑法已经有关于侮辱、诽谤罪的相关规定,另外《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也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说,网络立法是控制网络情绪型舆论的有效保障。早在2003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30多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承诺自觉接受管理和公众监督,坚决抵制“有害信息”;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地参与到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用现代法制规范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b7e306b52acfc789ebc972.html

《网络暴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