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9-08-31 18:17: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P10)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2-P13)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科学内涵(P13-P15)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16)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民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道德素质(P16)

是人民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第一章:理想

1理想及其类型(P21-P22)

(1)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2)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信念及其类型(P22-P23)

(1)含义: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类型:(P23)

3理想信念的作用(P24-P26)

(1)引导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6-P28)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P39)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爱国

1爱国主义的内涵、基本要求、特征(P40-P42)

(1)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2)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同胞骨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特征: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P45)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减值的重要源泉。

3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49-P51)

(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时代精神及其内涵(P52-P54)

(1)含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2)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5做忠诚的爱国者(P56-P62)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就要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

3)维护祖国统一

4)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①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②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人生价值观

1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P63-P65)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人生观及其三方面的内容(P65)

(1)含义: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三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3人生目的的作用(P65-P66)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4人生态度及构成要素(P66)

(1)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2)构成要素:认知、情感、意志

5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人生观及他们的共同特征(P70-P72)

(1)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2)享乐主义:是一种把想了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3)个人主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4)共同特征: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二,它们都没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6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及它们的辩证关系(P73-P74)

(1)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无知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社会价值:是个人的社会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辩证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7人身价值及标准(基本内容,评价的根本、基本尺度)(P74-P75)

(1)含义:内在的包含了人生动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基本尺度:劳动和奉献(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的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8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P75-P76)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9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P76-P78)

(1)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0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P80-PP82)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1促进个人和他人关系的原则(P82-P83)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12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P85-P86)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3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P87-P88)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道德

1道德及本质(P91)

(1)含义: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思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意评价的心里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的起源(90-P91)

3道德的主要功能与社会作用(P91-P93)

(1)主要功能;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现实意义(P94-P95)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P95-P99)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思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带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102-P106)

(1)核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原则: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各人的正当利益。)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P113-P114)

8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性(P115)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9个人品德及其特点(P116)

(1)含义: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特点:其一,实践性。其二,综合性。其三,稳定性。

10道德修养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P116-P119)

(1)含义: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2)方法: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意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其二,省察可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7371365a8102d276a22f1f.html

《大一思修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