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6 12:3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感悟哲学魅力,引领精彩人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承德市第二中学宋学诗
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史》,阅后感触颇深。《中国哲学史》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对整个中国哲学史以至于文化史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见解。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
《中国哲学史》中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图,但究其核心,中国哲学史中还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而这几个特点,我认为也是中国人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这几点上来探讨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中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重人情”。从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起,无论是儒家的“仁”,还是墨家的“兼爱”,还是道家的“人道”都彰显了中国古人对人情的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的后期,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更加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中国的统治者开始走上了孟子所说的“王道之路”。人情成为中国思想教化的核心,中国人慢慢也
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说当今1


的中国人也还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枷锁。
第二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中国人思想的发展之路,从人到家再国,中国的“家国梦”,从《大学》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显现出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西方与我们不同,他们是“人—民—国”这样一个发展思路,首先成为公民,再由公民组成国家,这也许也和西方国家的小国寡民有关,但这却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而中国的“家国之路”随着大家庭的瓦解,核心家庭的组件,“家国之路”也为大多数人所废弃,礼教也逐渐衰落和被时代所抛弃。
但是中国思想中也有很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东西,那就是中
国人的“中庸之道”,孔子说“中不偏,庸不易”,谓之“中庸”。不偏不倚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后人对这一观点也加以运用,比如汉朝统治者的“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道,“外儒内法”之道,其实就是对中庸的实践运用,不走极端,包容百家,坚持一条道路走到底,反观现在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也是对“中庸之道”的一种运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不偏不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庸之道可谓深入中国人心,中国人骨子都有“中庸”的影响。中庸之道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不偏不倚、坚持到底”。
古代中国注重中国与夷狄之分。但是所注重的分野,不是种族的同,而是文化的不同。传统上中国人把生灵分为三类:中国人、蛮族和禽兽,中国人是其中最有文化的。依此看法,以儒家思想为代表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1da61c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1.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