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2-26 11:10: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敢问路在何方》读后感

86版《西游记》是中国人心中的经典电视剧,几代人成长路上的古典启蒙,故事有趣,角色深入人心,可谓老少咸宜,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老剧。

在感叹本剧经久不衰历久弥香的同时,也会试着去了解这部剧的前世今生。深入了解创造背景你会发现这部剧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打上了导演杨洁强烈的个人标签。提到西游记不能不提杨洁,提到杨洁就必须说《西游记》上个月杨导离世,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重新拜读了大作《敢问路在何方》,杨导关于《西游记》的回忆录。

86版《西游记》堪称精美仙葩,如果不看这本书,不了解这部剧的诞生背景,也许我们对86《西游记》的认识仅停留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打怪升级的剧情层面,甚至不会了解到86版这个86年指的是集中播出时间而不是创作时间,要知道这部伟大的电视剧开拍于1982年。这期间整整六年时间,全剧组一台摄像机。它是创作团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果。拍摄过程用九九八十一难形容毫不为过。但依然诞生了,这与以杨洁导演为首的创作团队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为杨导点赞。前面提到这部剧打上了杨洁强烈的个人标签,不只是因为这是她的代表作,而是因为她作为导演从前期拍摄到后期艺术处理都为这部剧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努力。这些努力提高了整部剧的艺术质量,都非无用功。无论是拍摄前选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全国;或是组建团队时的据理力争为了艺术质量绝不讲关系论人情;抑或外部干预时坚持使用许镜清的音乐,等等等等,这些坚持与求精都最大限度的满足的《西游记》成品的艺术质量上限。这与杨洁鲜明的个人性格是分不开的,遇事坚持真理绝不妥协,勇于创新绝不守旧,知错就改绝不敷衍。这些品质值得读者去反思和学习。

西游记的成功与整个团队的努力也分不开没有认真负责的品质、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敢吃苦敢奋斗的团队精神是不可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完成这个挑战的。六年拍摄期间也经历了多次危机,唐僧演员三易,资金链断裂,拍摄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剧情,但整个剧组都坚持了下来,不得不称赞《西游记》剧组这个团结和谐充满凝聚力的团队,因为团队任务讲究的是无短板,任何个人的能力如何突出手段如何多样都不能单打独斗完成团队任务。如果没有制片副主任李鸿昌为团队筹措到后期300万的拍摄资金如果摄像师不负责任克服不了一台摄像机的客观条件,;如果不是诸位剧组成员一人多职甚至义务客串群演牺牲小我,这部剧的艺术质量恐怕会打折扣,甚至这部剧都会被腰斩。六龄童举贤不避亲,六小龄童客服自己高度近视的身体条件,马德华身为回民甘心扮演猪八戒与剧组同吃同住,郑榕、吴桂苓、程之等老艺术家的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事无巨细不论角色大小都认真对待,剧组成员的个人努力为整个团队的有序运作创造了可能,更是《西游记》大获成功的先决条件。

抛开这部剧自身,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考虑它的诞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社会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决定了这部剧既依托于时代又超凡于时代的艺术成就。进入新千年后,电视剧技术进步,中国电视人有更丰富的创作经验,四大名著都有翻拍,西游记更是有若干新拍版本,但无论哪一部都难以撼动唯86版独尊的经典地位。客观来讲,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是很多人口中的黄金年代,文革结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社会风气并不像现在一样浮躁。各行各业的人们面对历史洪流在感叹失去的10年的同时并没有荒废,他们依然秉持着那种老一辈人共有的工匠精神,不怕付出不怕辛劳,敢于追求讲究与天斗与地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应意识到,老一辈人对中华古典文化的承接十分到位,他们再创造的造诣相当深厚,这种造诣直接表现在艺术作品上,86版《西游记》86版《聊斋》、87版《红楼梦》、88版《封神榜》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新世纪的我们根本难以望其项背,是客观时代赋予的,没人能够跳出时代。所以这些优质电视剧居然是在简陋条件下创造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书中所写的琐碎杂事人事斗争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忠于事实,忠于导演内心的回忆录,为我们还原了86《西游记》的前世今生,体现了导演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为了艺术牺牲小我的品质,值得拜读

务实——言行相应,不怀自大。有恒——有所为作,而不中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ff92a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27.html

《《敢问路在何方》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