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

发布时间:2015-07-16 12:30: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1. 机房

1.1.1. 系统概述

机房是为了满足集成系统全局功能要求和智能建筑物实施智能管理的需要而建立和设置的,涵盖和集成各智能系统之功能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我公司此次机房工程设计主要内容有:A、精密空调系统;B、机房装修;C、机房环境监控系统;D、机房防雷接地保护;E、机房UPS系统。

机房环境除必须满足各种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供电质量、接地、电磁场和振动、静电等项技术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在机房中工作人员对照明度、空气新鲜度和气流速度、噪音、消防、防御自然灾害(雷电、水害、虫害)和安保等要求。它们需要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允许中断或紊乱。因此其计算机房的设计与建造必须以“提供一个高度安全,稳定可靠的机房环境”为宗旨。

我公司在吸取了国内外数十年来计算机房的设计、施工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人性化智能化整体机房”的设计理念,根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资料、需求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计算机 稳定、可靠运行的各种因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所选用的设备及材料均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1.1.2. 设计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抗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DGJ08-83-2000

《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 GB/T16895.17-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0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30003-93

《民有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萧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和传染楼相关图纸

1.1.3. 总体设计

1.1.4. 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性

2) 可靠性

3) 灵活性

4) 扩展性

5) 国际标准性及开放性

6) 通讯容量需求控制

7) 美观舒适、经济合理

1.1.5. 工艺及技术参数要求

1) 机房环境要求

接电电阻:R<1欧姆;

供电采用三相四线制,专放PE线;

电压:三相电压为380V

机房照度:400Lx以上(一般房间照度200Lx以上)

应急疏散照明:>5Lx

电磁干扰:机房内无线电杂波干扰≤0.5V/m

磁场干扰强度≤800A/m

符合EN50091-2及相关标准

2) 供配电要求

电子计算机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一级负荷要求执行。

机房内其它电力负荷不得由计算主机电源和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机房内设置专用动力配电箱。

电子计算机机房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频率50Hz、电压220/380V。电子计算机主机电源系统应按设备的要求确定。

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并应使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小于15%。

3) 照明要求

电子计算机机房照明的照度标准符合下列规定:

主机房的平均照度应按大于400Lx设计;

机房内要求不闪烁、不眩光、照明度较大、光线分布均匀、不直接照射光面,离地面高度0.8米处照度不低于400Lx;

机房内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其照度不应低于5Lx;

4) 机房装修要求

全钢抗静电地板:

基本尺寸:600×600×35mm,对角线偏差<0.3mm;

地板表面平面度偏差≤0.5mm,地板相邻边垂直度:0.3mm;

在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为30%-75%时为1.0×105-1.0×1010Ω;

地板均匀布荷载≥3000kg/m2,集中载荷≥450kg。挠曲量<2mm;

支撑的承载能力应>2200kg,且支撑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应为焊接,而不能压铆。支柱上下板厚度≥3mm;

地板壳体喷塑应为亚光磨砂面,从而提高耐磨度,涂层厚度≥16mm;;

地板表面高度为35CM。

墙面:金属彩钢板,防火屏蔽。

顶部:采用轻钢龙骨矿棉活动板,矿棉板厚度不小于12mm,龙骨的规格截面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规定,龙骨采用烤漆处理。

机房门:采用钢质甲级防火防盗门,面层钢板厚度大于1mm,背面涂层采用PE级,面层涂层采用PVDF级或二辊三涂氟碳喷涂烤漆,五金件采用不锈钢。

1.1.6. 设计方案

1.1.6.1. 需求分析

本系统设计范围包括网路中心机房和消防控制室,着重考虑内部布置、照明、供电等环境的设计,同时亦考虑通风、安全等方面的设计。

根据要求,本系统设计摘要如下表:

1.1.6.2. 各子系统配合及说明

1.1.6.2.1. 装饰工程

顶――机房施工时先对天花内做防尘处理,然后采用600*600mm金属微孔吊顶板封天花。

墙――机房先用保温隔音棉填充轻钢龙骨隔墙,用防火石膏板做基层,用彩钢板饰面。

地――地面先做防尘处理,铺保温层,再做高架地板。机房高架地板为300mm高。

1.1.6.2.2. 配电工程

机房共配备2个强电配电柜(总配电柜+UPS配电柜),在高架地板下铺设强电桥架及线槽。

甲方配合:楼层总配电柜提供一路负荷为380A的三相电进线至机房总配电柜。

1.1.6.2.3. 综合布线

数据和语音都采用六类UTP标准。整个层面具体点位见综合布线方案。

1.1.6.2.4. 环境检测

检测机房的温湿度、UPS状态、空调状态、电力、漏水,并对机房所在层的视频系统进行集成。

1.1.6.2.5. UPS工程

UPS采用一台20KVA UPS 和一台80 KVA UPS,只负责机户内所有用电设备,系统配备2小时延时电池。

1.1.6.2.6. 空调新风工程

主机房采用风冷式24*7运转60KW的精密空调运行,确保机房内温湿度平衡。

施工时甲方配合:空调进出水管的水路建设,并提供空调的室外机外挂要求。

1.1.6.2.7. 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选用良欧系列防雷器,对机房内设备及其它重要终端进行保护。

机房专业关于水、电、风、楼板承重、建筑、装饰等与大楼设计的需求及配合。

1.1.6.3. 装修工程

1.1.6.3.1. 机房建设设计层高

机房所在楼层建筑层高为估算3.7米。因考虑到精密空调采用下送风上回风方式,所以机房内设置的防静电地板架空高度为300mm;机房吊顶设计单层吊顶(防火保护区为双层吊顶,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为300mm),吊顶上部空间高度为600mm。故机房室内净高设计为2.8米。

注:机房的室内净空高度的设定,是经过权衡美观与节约能源的最佳平衡点之后所决定的。

1.1.6.3.2. 机房吊顶

计算机房内的吊顶装饰具有以下作用:

安装固定照明灯具及走线

安装各类监控、通讯线路

安装固定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管道

增强计算机房内的洁净度要求,防止灰尘下落

利用天花内空间作为精密空调回风用

在选材时要考虑重量轻、防火、吸音、保温隔热等要求,还要考虑吊顶及整个室内的装饰效果和施工装卸的要求。设计选用600*600mm金属微孔吊顶铝天花,浮搁安装,明装部分为装饰性铝合金凹槽龙骨。吊顶板采用乳白色。中间采用600×600mm格栅灯盘照明,整体美观大方。机房利用天花作回风用,为使空气洁净,天花内所有顶棚涂防尘漆进行防尘。

吊顶面布置见机房顶面布置图。

1.1.6.3.3. 机房墙面

机房内墙面装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室内的环境,为机房创造一个舒适、美观而整洁的环境。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机房内所有的墙柱面彩钢板饰面,所有的功能区也采用彩钢板饰面。彩钢板采用台湾生产的吉祥高质量名铝板。这种饰面特点是表面平整、气密性好、易清洁、不起尘、不变形。一般为银灰色或是奶白色,不仅具有防静电、防磁的功能,而且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

机房内墙面基层为75轻钢龙骨加石膏板基层,轻钢龙骨内部填充保温岩棉,以提高机房空调效果,并达到节能的目的。轻钢龙骨连成一个网格,并和机房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屏蔽、泄静电的效果。

主机房与配电间、运行控制室、信息办公室之间用12mm厚防火铯钾玻璃隔断,四周不锈钢包边。安全、牢固,壮观气派,透视效果极好,衬托了机房宏观形象。

玻璃隔断墙的优点:

√通透性好,便于对设备进行监控

√质量轻

√隔声性能好;

1.1.6.3.4. 机房地面

活动地板已成为现代化机房内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利用它可在计算机房内组成一个地下空间的建筑结构。

活动地板上用于安放各类计算机设备;word/media/image3.gif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则可用来敷设联接设备的各种电源和信号管线;

可用作构成机房空调送风的静压箱,通过带气流分布风口的活动地板将机房空调送出的冷风送入室内及发热设备机柜内,由于气流分布口的地板与活动地板有互换性的特点,因此机房内能自由地调节气流分布;

活动地板可迅速地安装与拆卸、方便设备的布局与调整,为设备的增容和更新换代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板下的建筑面应平整、光滑并对地面进行防尘处理。在地板下的墙面、柱面、地面均刷涂环氧地坪漆,从而保证空调送风系统的空气洁净。

计算机机房的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防结露等技术问题是机房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必须对机房内楼地面采取保温隔热措施。按其起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内表面的隔热保温效果。对于本工程的结构和特点,对使用精密空调的区域地板下铺设橡塑保温板来提高楼面的隔热保温效果。

根据本机房情况,主机房、配电间、运行控制室、维修间区域铺设国产名牌“汇丽”全钢防静电地板(600*600mm),地板敷设高度为35公分。同时配置一定数量的通风地板,作机房专用空调送风口用。

活动地板用金属导线接成网络式的静电接地网络,并与机房接地系统完好连接,确保将静电泄漏掉。吊顶龙骨、吊顶板、门和窗的金属框均以导线与机房地接通。这些措施除了可以防止六面围护的静电荷积聚之外,对垂直和水平极化的电磁波也具有一定的衰减能力(约为20~30dB)。

地板铺设见地面平面布置图。

1.1.6.3.5. 机房门窗

机房对外的门采用双开甲级钢制防火门,其防火等级和消防分区的防火等级一致为甲级。机房内部隔墙采用单扇防火玻璃门。为保证机房的空调效果、满足防尘、安全以及屏蔽的要求,机房外侧的窗均进行铯钾玻璃封堵。

1.1.6.4. 电气系统

1.1.6.4.1. 机房电气系统原则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供电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要解决计算机设备用电的问题,还要解决保障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的其它附属设备(计算机机房空调、照明系统、安全消防系统等)的供配电问题。为了让用户的主机在机房内部能获得一个可靠的运行环境,不中断的电源的供应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机房的电气工程应该达到如下目标:

电气工程系统无单点失效;

电源供应应该平稳可靠;

电力系统应该免于维护。

机房供配电系统是机房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按负荷等级计为一级负荷,并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保证万无一失,供电可靠不间断,质量稳定无干扰。计算机系统由计算设备、外部设备、辅助设备和工艺设备四大部分组成,计算机机房的供配电系统要满足这四大部分的要求,保证它们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机房的供配电系统除了要满足第一阶段所有设备用电的需要外,要留有足够的扩容空间,以满足今后对供电扩容的需要,需保证机房设备获得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1.1.6.4.2. 机房电气系统设计

机房总配电系统

整个供电系统是由“机房设备供电”和“动力设备供电”构成。机房的电力统一由大楼总配电柜提供,采用三相五线制。由医院提供一路独立高压380V电源(电缆建议用VV 4*95+E50mm²),经中心机房总配电柜AP后,供给UPS及动力、照明系统用电。UPS下设UPS配电柜AP1,机房中的计算机设备由AP1供电;机房照明和墙面维护插座由照明箱及动力箱提供。机房内的每个机柜铺设一路单独回路电源,直接由UPS配电柜供电。每个回路容量为16A,线径选择2.5mm2,所有配电柜(箱)出线均为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配电方式,采用50HZ,380V/220V交流电源。

每个输出端在面板上标明各自供电对象。

供电系统配电柜及供电布线必须规范、安全、整齐、屏蔽,不得形成对数据信号线路的干扰,各类电源插座必须有明显的区别标志。配电系统各回路应具有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检测和断路状态指示功能,单相负荷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并使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小于20%。设置电源应急开关,实现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发生火警时总开关自动断电,从而关掉场地上的全部通风设备,以防止火情的蔓延。机房的总供配电系统除了要满足上述所有设备用电的需要外,还要留有足够的扩容空间,以满足今后对供电扩容的需要,需保证机房设备获得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机房设备供电

为保证计算机设备获得无污染、不间断电源,机房采用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设备),向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供电,真正做到主机设备用电与附属设备用电隔离。

计算机系统设备所使用的电源采用由380V电源输入至机房总配电柜分配,然后通过独立专线接入UPS设备。

UPS输出配电回路(每个配电控制开关为一个回路)按设备的要求进行配置。配电预留若干个回路留待以后扩展使用。

所有UPS插座均采用楼板面安装的方式,同时加装防尘装置。

UPS的选型及介绍在《UPS电源设备》内作详细阐述。

辅助供配电系统

为防止机房内辅助设备(空调、照明灯具、维修设备及辅助用电插座)用电运行时可能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干扰,应将辅助设备用电与计算机用电隔开各自成系统。辅助用电插座为计算机测试,临时局部照明,为清扫机房的吸尘器提供临时电源等。本机房中这些设备通常采用单相电源,电源为220V,按每12-15平方米范围内设置一个插座。

为便于与UPS插座严格区分我们为其设计利用暗线安装在墙壁上,每个辅助插座具有二孔和三孔各一个,容量为10A。

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两大系统。

机房各功能区房间对照度要求各不相同,机房内的正常照度不低于400LX,辅助间照度不低于200LX。

照明要求均匀,稳定,无眩光。采用灯具规格为600mm*600mm,3*18W 的格栅荧光灯具。

机房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布局合理,主机房间距地面0.8米处照度不低于10LX。应急照明电源由UPS配电柜提供。

应急装置采用87式筒灯,标准停电延时60min。机房照明灯具分区设置开关,各照明开关设置合理。配置疏散指示灯和安全出口指示灯。

电缆线路

机房内所有动力电缆均在活动地板下通过穿镀锌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敷设。天花照明电源线在天花吊顶上穿镀锌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敷设,然后就近经软管敷设至灯具。一般插座和照明开关电缆通过镀锌金属线槽敷设,再经镀锌钢管敷设至各固定插座和开关。为防止漏电危及人身安全,并防止电磁干扰,机房内所有金属线管、线槽、电气设备外壳等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都可靠接地。电线电缆除具有相应的载流量外,还要充分考虑阻燃特性要求。机房所有电线电缆全部采用国产优质电线电缆。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应考虑负荷大小、电压损失、工作升温引起的机械强度变化等因素,载流量应留有30%的余量,考虑今后机房升级,还必须留足设备增设所需电缆。

所有电线电缆严禁有接头、断头、焊点。为方便查线,每个电缆两端均加以标记。

电气产品的选用

本机房工程所选电气配套产品均为业界一流品牌。机房UPS主机及电池选用美国GA产品;机房内所有空开、断路器等电气件选用优质施耐德品牌;机房所用供电线路统一采用国产优质无锡远东电缆品牌;灯具选用名牌照明器具;机房开关、插座等选用国产品牌。

1.1.6.5. UPS系统设计

1.1.6.5.1. UPS电源功能

UPS的主要作用通过过滤电网谐波,向重要负载提供一个洁净的电源,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配备相应的电池达到在断电时向负载提供连续不断的电源,保护重要负载的数据在断电时不会丢失,避免给客户造成由于断电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1.1.6.5.2. UPS的选型

选型依据

根据目前机房现场的实际供电情况,考虑到UPS选择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UPS的功率因子是0.8;另外一个考虑到UPS的整体运行达到最佳使用状态,因此我们建议UPS的运行负载为75%~80%

本机房UPS系统只对机房内设备供电。主要设备如下:

(1)、服务器

(2)、网络交换设备

(3)、运行终端

(4)、消防及监控设备

(5)、应急照明

本机房UPS有关参数的确定

1、容量

本次 UPS系统设计采用一台20KVA UPS 和一台80 KVA UPS。

2、后备时间

根据我们工程经验的要求,按后备时间2小时配置电池。电池采用大力神原装电池,免维护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型号规格M2AL-12-134AH,每个单机配32节/组4组,设计寿命时间10年以上,提供三年免费质保。电池柜采用大力神原装开放式电池架。具体见配置清单:

3、输入输出方式

该UPS为三进三出型UPS。

4、关于承重问题:机房电池柜为高重量产品,根据我们所设计选用的UPS尺寸:715*825mm,重量450KG;开放式电池架共4个,每个尺寸:1647*400mm,重量7000KG。由于现建筑承重资料未知,如不满足设备承重要求,具体可到施工时再考虑进行加固。

1.1.6.6.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1.6.6.1. 防雷系统简介

雷电入侵途径

雷击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几十年来的通讯设备是从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的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没有造成太大损害。集成化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通过对部分雷击事故的分析,发现许多雷击事故都是在避雷针接地完好的情况下发生的。分析其原因就是二次雷击效应造成的。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馈线引入感应雷击

通过电感性耦合(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

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市区以外的移动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工频附近。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

信号线引入雷击: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这样,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当铁塔上的避雷针引雷入地产生二次雷击效应是顺塔而下的天馈线首当其冲。可一旦二次雷击效应以信号方式进入馈线时,收发信号设备端口损坏也就在所难免了。

地电位反击引入感应雷击

通过阻性耦合方式经数据线破坏设备。

通过阻性耦合方式经中线及地线破坏设备。

上述各种耦和会产生高达6000伏(根据BS6651,CCITT,LIT,IEEE及我国相关标准)的瞬间电压而破坏电子设备。

雷电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   

目前,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

感应雷的防护   

电源防雷

根据楼房建设的要求,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一体化防护,由于避雷器生产厂家的设计思想各不相同,相应其避雷器的性能特点也不尽一致。

信号系统防雷

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主要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目前,计算机远程联网常采用的方式有电话线、专线、X.25、DDN和帧中继等,通讯网络设备主要为MODEM、DTU、路由器和远程中断控制器等。通常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防止雷电反击。将机房内的主机金属外壳,UPS及电池箱金属外壳、金属地板框架、金属门框架、设施管路、电缆桥架、铝合金窗的等电位连接,并以最短的线路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上,且各导电物之间的尽量附加多次相互连接。

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

在做好以上措施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屏蔽,重复接地等办法,避免架空导线直接进入建筑物楼内和机房设备,尽可能埋地缆进入,并用金属导管屏蔽,屏蔽金属管在进入建筑物或机房前重复接地,最大限度衰减从各种导线上引入雷电高电压。

1.1.6.6.2. 机房防雷设计

防雷保护对象   

目前,经实际运行经验验证,由电源系统耦合进入的感应雷击造成设备的损坏占雷灾损失60%以上的概率。因此,对电源系统的避雷保护措施是整个防雷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次机房系统不考虑直击雷,只要求防范电源感应雷。

电源部分防雷设计

电源部分的防雷击措施,通常采用2-4级。

本方案设计采用三90级电源防雷,其防雷措施如下: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三相进线的每条线路应有 40-60KA的通流容量,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过电压限制到四千伏以内。选用德国DEHN的DVA CSP 50型三相电源避雷器,其通流容量为60KA。并联安装于大楼总配电柜输入端,可对直击雷、传导雷、感应雷实施进线端初级保护。

第二级防雷器要求具有20KA以上的通流容量,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到2千伏以内。选用DEHN的共同体230/UC 385型三相电源避雷器,其通流容量为40KA。并联安装于机房总配电柜的入线端,可以对已经经过初级防雷器限制电压的直击雷、高强度感应雷和一、二级间感应雷实施泄放保护。

第三级防雷器将雷电及其他浪涌电压限制到对设备没有损害的水平,特别是对日常天天发生的电源系统操作过电压、电源高次谐波等具有限制和保护作用,可以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运行维护成本。第三级的防雷器,要求有10KA以上的通流容量,最好能够有差模和共模保护功能。设计选择DEHN的DGT 275/4三相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并联安装于机房UPS配电柜输入端。

1.1.6.6.3. 机房接地设计

机房接地的必要性

接地系统在机房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就没有好的防雷系统。接地系统建设做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毁元器件,严重的还强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接地系统的接地技术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地电位反击。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又是计算机设备可靠工作的需要,防干扰的屏蔽系统的问题也要靠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机房接地系统是消除公共耦合阻抗,以及防止寄生电容耦合的干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减少火灾发生隐患、保证机房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机房是弱电设备的核心所在地,机房所连接的均为数据处理系统,对电位的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导致设备的损坏及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因此对接地系统有较高要求。根据国家标准《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的规定,接地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这四种。

机房接地设计

设计将机房各个金属物件(如主机金属外壳,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金属地板,金属框架,设施管路,电缆桥架,金属吊顶,轻钢龙骨)和系统都进行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防雷的空间内的各金属物件的和系统之间的电位差,必要时,采用电涌(SPD)保护器做等电位连接,加强防电涌保护。

机房接地一般应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这四种。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应按现行国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并且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现行国标推荐计算机机房采用联合接方式,机房联合接地电阻应≤1Ω。

机房均压接地环设计制作

机房内的接地网有三种接地敷设方法,串联接法、汇集法和并联接法。并联接法的优点在于既有汇集法的逻辑电位参考点一致的优点,又有串联法连接简单的优点,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因此计算机的工作接地系统中,机房内部一般采用并联接法。本机房内接地网采用并联接法。

在数据机房和网络机房防静电活动地板下设专用均压环接地网,接地铜网采用40mm×4mm铜带连接并将至少两处从均压环通过接地引下线接至楼层汇流排,以起到等电位连接作用。

均压环接地网制作:将机房的地板下横向平行敷设若干平行铜带,再纵向平行敷设若干铜带,交叉之处或焊接或搭接,形成一个等电位的接地网格。

机房内的工作交流地(N线)、静电地、屏敝地、直流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等均可就近接均压环上,同时将计算机设备的金属外壳、UPS及电池箱金属外壳、金属地板支架、抗静电地板、金属天花、墙面铝塑板、设施管路、电缆桥架等均以最短的路线连到均压环上。

1.1.6.7. 精密空调及新风系统设计

1.1.6.7.1.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机组选型

据我们公司设计的验收,网络机房设计一套精密空调系统,单机40KW。设备选型满足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全的要求,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机房的热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Ⅰ、机房内部产生的热量,它包括:

● 室内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发热量

● 辅助设备发出的热

● 照明器具发出的热

● 工作人员发出的热

Ⅱ、机房外部产生的热量,它包括:

● 围护结构的传导热

● 由窗户进入的太阳辐射热

● 由窗户缝隙进入的热

● 新风换气进入的热

● 其他热负荷

配置方案简要说明

精密空调系统采用下送风的运行方案。单台机组的制冷量为40KW,可满足机房与配电房、运行控制室的冷负荷需求。

系统可靠性高

由于系统为受控运行方式,若某台运行机组出现故障,机房监测系统可自动启动;提示管理者进行维修,大大增加组织的可靠性。另外若市电停电,空调机组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

智能化控制器

大屏幕中文显示器,具有图形显示功能;

超大容量存贮功能,可存贮并显示近四年的温湿度数据和曲线;具有200条事件报警记录;

标准配置RS485和RS232接口,实现BMS连接方便;

另外机组标配的超级显示终端可放置在监控室,可对机组实施参数设定、数据查看、具报警功能等,与本地控制操作功能一致,方便操作和监控。

风路及气流流向

风路及气流流动过程:地板开口作出风口,精密空调上口为回风口,空调机内的空气经温、湿度调节、虑尘、增压处理后经机体风口送入地板下的送风静压箱, 并经地板风口进入房间;送风气流携带房间内热载(夏)及灰尘后,回入空调顶部,回风风流“吸入”空调机体内,对体内空气进行再加工-调节温、湿度、虑尘、增压,此过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的(压缩机、加湿器可按工况间歇工作,而风机是始终工作着的)。

空调系统在机房内的布局方式(示意图)

word/media/image7.gif

1.1.6.7.2. 机房新风系统设计

为了设备的正常工作,维持室内正压、保证空气洁净度,并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在网络机房和数据机房安装式新风更换室内不新鲜空气补充氧气。要求新风系统能够滤除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带初效过滤器)采用静音型双向流管道式恒温新风机。

我们设计选用北京古威新风产品。

新风机选型

根据标书要求选用柜式新风换气机。

确定房间所需新风量时,根据房间空间大小及室内人员数量综合考虑,一般选取以下三者最大值:

(1)机房区域:40m3/h·人

(2)维持正压所需新风量

(3)机房:机房空调场地总风量的5%

数据机房新风区域面积S=61.1(m2),净高h=2.5(m),偶有人员出入。

按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取房间新风换气次数p=4.5(次/h)

则新风量Q=p·s·h=4.5×61.1×2.5=687.4(m3/h)。

故取687.4m3/h作为设备选型参数数据。

特点

安装方便:机器置于机房内部,室内无需布风管

噪声低:国际流行的结构设计,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精确一致的模具化生产,保证了完美的静音效果。

功能全:除具备一般性双向换气、空气净化、能量回收等基本功能外,机器内部特别增设了旁通系统。

有旁通系统:在过渡季节或其它时间段里室外气温比室内更舒适时,利用旁通系统就能将室外的空气直接送进室内,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免费能源,保持室内环境舒爽清新。合理使用旁通功能,还可以延长机器内部热回收器的使用寿命。

1.1.6.8.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1.1.6.8.1. 系统简介

设计背景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它是机房环境建设与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结合的完美体现。我们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机房的环境结构、设备内容、服务需求和管理模式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投资合理、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机房环境。

用户需求

根据标书要求,需要实现对机房设备环境的集中监控,机房所监控的智能设备或子系统主要包括:精密空调监控、UPS监控、供配电、机房的温湿度监测、漏水监测等。系统建立可以扩充的整体平台,能够实现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实现语音报警或手机短信等各种报警,并且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满足今后系统扩容的需求。

1.1.6.8.2. 系统设计依据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保安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A/T76--96

《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2000

《民用建筑电缆工程技术规范》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0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0408.1-2000

1.1.6.8.3. 系统设计

机房场地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集中监控系统设计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对整个机房进行动力环境集中监控。

设备监控对象包括:

配电柜中的主要供电回路的电量参数;

机房精密空调运行状态;

UPS运行状态;

漏水检测;

机房内温湿度的监测;

通过监视场地和各种设备的状态及参数,可及时查阅场地环境参数及诊断设备部件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融合了机房的管理措施,不仅仅是简单的监视控制,使机房达到 “无人值守” 的程度。

我公司设计选用中达电通的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其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是积累多年在动力领域的实践经验提供的专业解决方案,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丰富的事件历史记录对系统设备的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因而该系统对机房的科学管理有特殊的意义。

机房内监控内容可分为传统设备、智能设备 两大部分。

智能一体化采集器具有两个智能监控接口,最多可监控2种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另外有24点开关量、16点模拟量、8点控制量的接入能力,可对温湿度传感器、烟雾告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

本次机房监控的采点清单如下:

机房空调1台:

UPS 1台:

温湿度:9个,由机房面积和设备密集度决定(个/25m2)

漏水探测点:1个(配合2套机房空调)

监控对象的接入

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以遥测三相交流电压、电流、频率、功率,遥信开关状态,缺相,过压,欠压等接入STC-2。

UPS:以智能设备为主,通过通讯协议器转换入网。主要采集三相输入电压,直流输入电压,三相/单相输出电压,电流,输出频率,蓄电池电压,蓄电池温度,同步/不同步状态,UPS/旁路供电,市电故障,整流器故障,逆变器故障,旁路故障等。

精密空调:精密空调为智能空调,可通过通讯协议转换器转换入网。主要采集送风温度,送风湿度,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压缩机工作积时,电压过高/过低,电流过流,温湿度过高,温湿度过低,压缩机故障,压缩机运行状态,加热状态,制冷状态,风机状态,开关机,升温,降温,温湿度范围设定等。

温湿度监测:对机房内重要的区域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测。通过温感器探头采集器采集后送到监控主机进行处理。监控软件画面实时显示并记录每个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的数值,并可设定每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与湿度的报警上限与下限值,越限时发生告警。

水浸监测:对机房内的精密空调及其进出水管沿线(机房内)的漏水检测报警。侦测回路采用若干米测漏线缆串接,安装在空调和进出水管附近。当有漏水情况发生时,水浸侦测回路发生短路,使水浸探测器输出告警信号,并经采集器采集,再送到监控主机进行处理。监控软件画面实时显示并记录水浸线缆感应到的漏水状态、地点。当空调或其它测漏线缆所在区域漏水时,监控主系统发出报警,并有相应的报警图示。

设备选型说明

本次机房集中监控中设置实时监控处理主机一台(安装ZGK2000监控软件),多媒体监控操作终端,打印机,可供多个管理人员完成对机房动力设备运行情况的监视,通过相应权限的密码,操作人员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网上运行的UPS、空调等设备工作状态和工作数据,进行遥控、遥调等操作,视需要可查询及打印现场所有资料和故障报告。

可提供维护人员对监控数据的保存、统计,报表、曲线、运行记录等资料的生成与调阅;

监控中心可实现实时监控UPS、空调、环境等设备,可以收集、显示并记录各各监视点的设备运行状态及运行数据资料,指挥设备采集单元执行各种命令;可编辑设备管理报表,可制定时、日、月、年报表,能即时显示现场所有资料,视需要可查询及打印现场所有资料和故障报告。所有告警信息、历史数据、人员操作记录能在监控主机中贮存2年以上。

历史曲线: 监控中心主机能够保存所有监控数据,保存时间为1年以上(根据用户要求可增加)。

报警功能

报警等级:系统具有强大的报警级别报警,可区分多级报警,当系统出现报警时,可根据不同监控对象报警事件而划分不同的报警方式,包括划分报警等级、时间优先、次数频率等,在监控中心可以以不同颜色和声音对报警事件进行区分,完善的报警级别将会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报表管理

系统将所保存的历史数据、操作记录、事件日志生成各种报表进行管理,可针对不同的监控对象形成独立的报表,亦可对所有的监控对象生成整体的统计报表,包括生成历史数据统计报表、报警统计报表、操作统计报表并具有打印功能。

安全设定

操作权限:系统根据不同的操作者划分了多级操作权限,最低级操作权限只能查看监控数据;具有控制权限的操作者可以进行对监控对象发送控制指令,例如:开、关空调;具有系统修改权限的操作者可以对系统所有控件进行属性、参数的修改;最高级的操作权限可以对用户授权,可以修改系统的所有参数,包括系统的运行参数;系统具有非常完善的权限分级管理功能,亦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可对操作者划分不同的操作权限,亦可跨越权限等级划分操作权限,不同的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内进行系统的操作。

系统操作记录:系统对所有操作者所进行的系统操作均作详细的操作记录,包括操作人、所操作的设备、操作内容、操作时间及操作者登录、退出的系统的时间等,操作记录可以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打印,以供查询之用。

系统自诊断:系统的自诊断性良好,当包括本地监控通信故障、远程通信故障、硬件故障、软件运行故障等情况出现时,系统会自动发生故障报警时间,以便及时通知值班人员解除现场故障。

系统数据恢复:系统当出现某些故障或系统操作不正当、不正常而导致系统数据(包括软件运行的数据)全部丢失时,系统会自动启用数据备份恢复功能,将以往每天一次所备份的系统数据恢复到上一次正常的状态。当系统因操作不当、监控主机操作系统出现故障或系统断电后(包括非正常断电)而导致操作系统重新启动时,该系统会在监控主机操作系统重新启动后自动启动监控系统,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使之具有更高稳定性、安全性。

软件安全:只有获得我公司的正确许可权后才能拷贝软件程序到其他监控主机上运行,否则所拷贝的软件程序将不能运行,其目的保障用户使用该系统时应具有的软件安全性。

个性化管理

系统参数配置:只有在具有系统参数修改操作权限的操作者才能对整个系统软件的运行参数、数据管理参数、报警参数等进行配置、修改,如配置或修改不当,运行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将数据恢复到上一次正常状态。

监控参数配置:同样只有在具有权限的操作者才能修改监控对象的监控参数,包括新增、删除、修改监控对象的监控参数,如修改不当,系统会在下一次启动时自动恢复上一次正常状态。所有修改监控参数操作均可为在线时,而不必重新启动系统,只需要保存所修改后的监控参数即可。使之系统的操作更为简单。

系统运行维护方面:

系统具远程通讯能力,系统维护员可透过IP登录或Modem拨接(不需至现场)对系统做在线更新,其数据不会因系统的更新而丢失和变更,方便用户随时更新系统。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化及开放式设计,提供维护管理功能。当用户需扩充设备时,可自行更改或经由远程维护功能提供服务而不需停机,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

多媒体人机介面:

监控系统使用全中文化、图象化及多媒体化的人机界面技术。在三级监控中心对监控的远端局站不仅有真实的监控对象位置图,实象图或采用与实物相似绘图或采用实拍相片,并配有相应的供电系统的电原理图,使用时非常直观、易于编辑、控制安全性高。

1.1.6.8.4. 系统验收与培训

调试、验收、试运行

系统安装完成后,根据“设备采集点清单”逐点验证测试。智能型设备的验收以原设备监控系统的响应性能为基准。验证通过后,证明系统稳定可靠后,视为完工。

测试建议方案如下:

必须将厂商所作的系统,进行逐点测试验证,测试系统数据反应与告警, 我们将测试的部分分为传统设备与智能设备两大类,由于传统设备是属于厂商自己本身的系统,故理论上测试时,反应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我们要求厂商制作一张测试记录表,上面包括操作终端显示数据与现场实际数值, 逐点核对。

传统模拟量: 我们在现场使用电表量测实际数据,并作记录, 马上使用电话联络操作终端显示数据,并同时记录在同一张表格中(为了避免因为传输延迟,影响了测试数据的正确性,测试时,动作一定要快)。另外有关系统模拟量的精确度,由于牵涉到传感器与模块A/D转换的精确度,故最直接的检测,就是要求厂商不得经过人为校正,此时在画面上所显示的数据就是最原始的数据,将其与现场测量值相比较,即可很清楚的了解系统测量误差。这里之所以要特别说明的原因,是因为很多系统厂家在验收之前,先行利用软件校正,如果用户无法察觉,当现场值变化的时候,画面上的数据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传统开关量: 实际产生告警(记录时间并记录), 然后看操作终端是否也有一样的告警,并且将告警出现的时间记录(一般可以查询告警记录时间、正常系统的反应速度在3-5秒)

对于智能设备,由于系统的反应速度,不再是单独系统厂家的事,最主要还是牵涉到设备智能本身的速度。对于速度的测试, 我们可以先使用原设备厂商所提供的软件,先行测试反应速度,比如说告警反应时间平均测试为7秒, 那么监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应该在10秒左右,超过这个时间,表示系统对于智能设备解码技术比较差。此外,对于局内的每一项智能设备的所有数据,告警,控制,调整,都必须作全功能测试,当然测试时的反应时间也必须记录。

硬件施工验收

由于硬件安装的工艺,对于系统整体的稳定性非常的重要,检查的重点,在于布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线径大小是否合理,是否有使用信号隔离线)

查询每一个机房的布线、工艺是否大致相同,这个方法为检查 厂商的施工能力。

核对系统的整体功能

依照用户的特殊需求,要求厂商达成要求。

系统稳定度测试

系统能否稳定的运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系统功能再好,画面设计的多漂亮,如果经常的死机,那一切的努力终将白费。

系统稳定度测试:测试时间15天=360小时=21600分钟

测试开始,系统厂商不得进入监控中心,所有值班人员依照正常操作方法,进行正常值班。

但系统发生死机无法操作时,如果系统可以自启动或监控中心人员可以自行恢复,则记录重起一次FR,且累积记录由死机开始到恢复正常操作之时间SRTA

如果系统死机后,无法自行恢复,需要由厂商处理,由电话通知开始到厂商完全排除故障后,累积记录时间 SDTA 纪录当机一次FD

15天试运转完毕 FR>10 SRTA>30分钟 不合格 b.FD>4 SDTA>60 钟不合格系统可用率 MTTR= (SRTA+SDTA)/21600 <99.5% 系统不合格 亦即 SRTA+SDTA<108分种 方符合规定。

资料库核对

核对模拟量的每日历史数据是否均相同

核对告警讯息是否均相同

技术培训与支撑

培训内容:

硬件--在安装现场,对客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各种监控设备的基本构造与原理、安装技术、维护技术等).

软件--使客户技术人员能够掌握SWARE的各项功能,能独立地在SWARE软件平台上对新增局、新增设备进行正确设定和软件流程编辑。

技术支撑:如客户未来对系统扩容或二次开发上有特殊要求,需技术支撑,将就具体需求开设培训课程。

课程如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a06bfd01f69e3142329431.html

《机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