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24 09:55: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夹竹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共安排了3篇课文,《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写了四种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身上蕴藏的高贵品质。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夹竹桃》正符合这一特点,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学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背诵五自然段。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三、说学情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第12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农村的孩子并没有见过夹竹桃,所以我将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夹竹桃。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为

1.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的特殊感情,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夹竹桃精神。

五、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花影迷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朗读法

探究法

六、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朗读感悟发

小组讨论法

七、说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夹竹桃图片等)
八、说教学流程
(一) 初品对夹竹桃的喜爱

请学生观看夹竹桃图片,理解夹竹桃名字的由来。出示第一自然段,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的喜爱。导入季羡林自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季老对这种很普通的花情有独钟呢?”学生进行自我研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展开教学,以中心为发端,最后又以中心为终结,可达到一种中心突现、完整统一的效果。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展开教学,将贯穿于全文的教学和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旨在取得凿眼打井之效,挖得深,获的水多。放得开,收得拢,主线分明,脉络清晰。
(二) 细品夹竹桃之韧性美
设置疑问“到底是什么让季老对这种很普通的花情有独钟呢?”引发学生思考,引出第六自然段。紧接着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抓住这一点,便是抓住了中心。顺理成章的为下文突出夹竹桃的韧性做好了铺垫。在此学生可以通读全文,找出描写韧性美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有老师抛砖引玉“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夹竹桃的美妙景象、可贵的韧性,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我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无日不、无不”这些词语体会夹竹桃一年从春到秋,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花开不败,体会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与之相比,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为了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还出示这样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每个季节都奉陪。”引导学生通过把“每日都、每个季节都”与原文中的“无日不、无不”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双重否定词“无日不、无不”在这里的妙处,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后题。

在季老的小院里,我们看到一年四季盛开的各色鲜花,对于夹竹桃“无不奉陪”的精神深有体会,但著名教育家、散文家季羡林为何洋洋洒洒写了200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引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 品赏夹竹桃之花影美

作者喜欢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孩子们可能会展示这样一段话“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在孩子们初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孩子们会有更新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进行朗读,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地图的样子、想象池塘中的葕藻、想象墨竹画的样子,想象花和叶子在月影下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幻想夹竹桃是什么完成句式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倾注于笔端,读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赏析夹竹桃之精神美

“同样是夹竹桃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很平常,而季老却发现了他的韧性可贵和花影引出的幻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季老进行深入了解的愿望。在此我将介绍一些季老生平坎坷的经历,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到季老喜爱夹竹桃的深层次的缘由。理解’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就因为他和夹竹桃一样有韧性”。设计这一环节能更好的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格魅力,感受夹竹桃“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的妙趣横生的景象和坚韧的品格正是季老一生的写照。感悟朗读,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的爱。

(五)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
面对夹竹桃,季老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继续品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说过:“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由此可见,他是对夹竹桃动了真感情的。通过细读原文得知,夹竹桃从小伴着季羡林先生长大,见证着先生童年的成长历程,感情深厚自然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夹竹桃不屈的韧性也使季羡林先生找到共鸣。他命运坎坷,人生道路充满曲折,但他恰如夹竹桃那样朴实而坚韧地活着,安静从容而又始终如一地开放着。通过出示季老的自序是学生更好地明白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反映了他人格的追求。

(六)作业设计内容的延伸

1.模仿夹竹桃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植物。2.搜集有关托物言志的古诗文阅读。

该设计可以更好地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能运用到写作中做铺垫。

九、说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期长 花影美

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对比烘托,形散而不散 状物咏怀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70927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a.html

《夹竹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