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发布时间:2019-03-05 14:3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回龙观医院 朱凤艳

 

一、 DSM-5 焦虑障碍的分类

DSM 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的简称,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的,它的内容涵盖诊断精神疾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他的标准。 DSM-5 2013 5 月份在美国正式出版。 DSM-5 的焦虑障碍的分类包括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物质/药品导致的焦虑障碍、由其他躯体问题引起的焦虑障碍、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和非特定的焦虑障碍。

DSM-5 的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但 DSM-5 在这几类疾病的顺序上显示了它们密切的相关性,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不再关联,分别有独立的诊断标准;分离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由原分类在“通常在婴幼儿、儿童或者青少年阶段首次诊断的障碍”中改为分类在焦虑障碍中。 因为绝大多数有选择性缄默的儿童是焦虑的,诊断标准没有变化。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概念

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 SM) 是一种童年障碍,始发于儿童期。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 ( 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 ) 持久地 拒绝 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智力发展也无障碍而表现出缄默无语。具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发生缄默以前,一般智力发育正常,已具备相当的言语能力。该类儿童具有正常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却会有选择性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保持缄默不语

病例举例:菁菁是一名只有 5 岁的小女孩,她原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无忧无虑。然而两年前,菁菁的父母因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最终离婚。 父母离异后,菁菁随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一天,菁菁与继母带来的孩子发生争吵,继母不分青红皂白,凶狠地训斥菁菁。菁菁不敢言声,只能默默地哭泣,哭了一阵之后,慢慢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醒后,菁菁感到头晕、害怕,有一种压抑感。从那以后,菁菁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不愿见人。在幼儿园里不与同学讲话,课堂上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后常常在教室里发呆,但在家里能回答父亲简单的问话。她表现胆怯,经常坐着发呆,有时还独自流泪。这种缄默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三、选择性缄默症的流行病学及特点

(一)流行病学

目前关于选择性缄默症还没有国际性或全国范围的大样本研究,只有少数有关其患病率的报告。 Brown and Lloyd 的研究表明,选择性缄默症在 5 岁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0.72% ;这些儿童在刚入学的 8 周内完全缄默,但在 1 年后只有 0.03% 0.06% 的儿童仍然保持缄默。 Fundudis 等报告的患病率为 0.08% Kopp Gillberg 7 15 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儿童中,选择性缄默症的患病率为 0.18% 。而在 8 岁儿童中测查出的患病率为 1.89% ,其中只在学校中保持缄默的则为 0.4%

(二)流行病学的特点

1. 年龄较小的儿童群体比之年龄较大( 15 岁以上)的儿童群体,患病率要相对较高。

2. 童年早期是儿童各项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会极大地限制儿童的发展。

3. 本症多在 3 5 岁时发生,女孩较多,一般表现为缄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 有缄默症的孩子,学前阶段常常未被人发现,家长常常以为孩子胆小、害羞,所以才不愿与人讲话。直到上小学以后,才有所察觉。

4. 发生率不高,特殊需要的儿童群体仍然应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四、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学

选择性缄默症它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是不是很清楚,但是经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一些发病的可能的因素,比如内在因素、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

(一)内在因素

是指个体自身存在的某些特点,包括内在心理冲突、人格特质和其他心理特征等。性格倾向于害羞、回避、情绪敏感、焦虑、退缩、依赖心重、强迫特质。有证据显示有遗传因素,女性比男性患者较多。患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二)言语或语言障碍

Kolvin Fundudis 研究证实 SM 患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而且 SM 患儿组 50% 的患儿言语不成熟,而对照组只有 9%

(三)智力发育障碍

Kristensen 等认为 SM 和智力发育障碍有关,与妊娠或分娩疾患相关,常合并咀嚼吞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及睡眠障碍。焦虑症状可能为认知困难引起,比如,工作记忆障碍容易导致焦虑症状。在完成超过认知能力的认知任务时,患儿个体工作记忆可利用的资源匮乏,焦虑随之加重,于是采取妥协方式(消极的,不说话)完成任务。

(四)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五)心理障碍

早期的 SM 个案研究将问题归咎于家庭因素或难以解决的内心冲突,如父母过度保护。有研究认为 SM 和忧虑症的密切相关。有专家甚至认为 SM 就是忧虑症的一种类型, SM 应该被称为儿童社会恐怖症, SM 患儿和成人社会恐怖症患者有很多共同特点。 SM 和忧虑症相关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抗焦虑药物对治疗 SM 有效。

(六)行为障碍

行为学家认为 SM 是一系列被加强的消极的学习模式所造成的行为问题,是一种 以拒绝说话作为巧妙应对外界环境的惯常反应 。也就是说,缄默状态是患儿处理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表现。主张不良的外界环境是这种状态持续存在的维持因素。因而患儿的这种缄默状态是一种适应行为,而不是病态行为。

五、选择性缄默症的临床表现

(一) SM 的临床特征

本症多在 3-5 岁时起病,女孩多见。患儿智力发育正常,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这种缄默不语现象具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可以讲话,如对所熟悉的人 ( 爸爸、妈妈、奶奶及某些小伙伴 ) 讲话。拒绝讲话的场合一般是指学校或陌生人面前。少数儿童正相反,在学校说话而在家中不说话。缄默时可用手势、点头、摇头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仅用 等单词来表示,偶用写字的方式表示意见。

如前面提到的菁菁这个小姑娘,她是在父母离异之后,她的父亲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面她跟她的继母一起生活,被继母训斥以后突然间出现缄默不语,可是这个孩子在家里面跟爸爸的对话是正常的,可是一旦到了学校里面她却不说话,老师的问话也不回答,跟同学之间也没有交往,那么这个小姑娘很可能她就是一个选择性缄默症。

(二) SM 的其它临床表现

患儿往往觉得难以保持眼神接触;常常不笑,表情空白,举止僵硬不自然。对通常有需要说话的场合,感到特别难以应付例如学校点名,打招呼,多谢,道别。比别人更易忧虑,对噪音和人群更敏感。感到难以谈论自己和表达感受。

(三) SM 的其它积极方面的临床表现

患儿的智力和认知高于常人,好奇,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敏感;有很好的集中力;善于辨别是非,有正义感。

六、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

SM 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如脑电图、头颅影像学、事件反应电位等。

( )DSM-IV诊断标准

美国 DSM--IV中归在 其他儿童和青少年疾病 目录下。 SM 的临床特征有 5 点,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1. 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 不能 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 持续时间超过 1 个月;

3. 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 ( 或不同方言 ) 引起的言语问题;

4. 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 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回到前面谈过的菁菁这个小孩,她是在父母离异以后跟继母一起生活,跟继母的孩子发生争吵,被继母训斥以后突然间不敢言声,而且这个小孩他主要是到了学校以后在课堂上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回到家里面可以跟爸爸聊天,也就是说她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反而不能说话,所以她符合 DSM-IV的诊断标准的第一条,而对于这个患儿可能时间超过 1 个月,她的症状是日趋加重,严重了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学习,患儿以前她没有这个说话的问题,没有言语的问题,而且她也是到了学校之后反而不说话,也没有发现她有其他的疾病,比如说自闭症、精神分裂症还有智力发育的问题都不存在,所以对菁菁这个小姑娘符合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标准。

(二) CCMD-3 选择性缄默症诊断标准

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在特定场合如学校或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而在其他环境中言谈自如。缄默时,常伴有焦虑、退缩、违抗等情绪。诊断标准为

1. 在某种或多种特定社交场合(如学校)长时间拒绝说话,得在另一些场合说话正常或接近正常,其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

2. 症状至少已持续 1 个月,但不包括初入学的第 1 个月;

3. 排除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七、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

(一)心理治疗

SM 一旦确诊,要尽早治疗,越早治疗越好;给患儿调换一下环境,可能对孩子有一些帮助;老师、同学和家长要多给患儿一些鼓励,但不要去强迫孩子说话;通常来讲,药物不要作为首选治疗, 处方非常少量的抗焦虑药物可能有效,精神科药物无论量多少,其副作用都影响小孩,抵消短暂的帮助。有报道指出盐酸氟西汀和其他 SSRI 类抗抑郁药,增加自杀和精神分裂的风险。因此, 对选择性缄默症的患儿的治疗原则还是心理治疗为主。

1. 心理治疗的要求

1 )避免精神刺激: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 )消除心理紧张因素:适当安排和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3 )转移法:对患儿的缄默不要过分注意,避免强迫讲话而造成情绪上的进一步紧张,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4 )行为矫正:以阳性强化法效果最好。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孩子的嘴刚张口讲话,就给与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

2. 心理治疗 - 刺激渐消法

患者被带到受控的环境中,与一个他感到舒服可以对话的人一起。经由数个小步骤把另一个人带进去。这些步骤常分开不同阶段完成,把另一个人带到患者说话的圈子中,称为渗入法。首先带入去的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3. 心理治疗 - 脱敏疗法

先让患者以间接方法沟通,为下一步作心理预备。这些间接方法包括电话、录音讲话、电邮、网络聊天,直到他们能更直接地沟通。

(二)综合治疗

由于 SM 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疗效,因此目前 SM 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学校社会支持和可能的精神药物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37a18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3.html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