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发布时间:2019-09-03 00:50: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材解读:

单靠记还不行,还得,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文章构思新颖独特,多种手法并用,文笔细腻,语言虽朴实,却意蕴深厚。教学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思考,作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关系。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独具美学风范的语言,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承载的精神内涵及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教法与写法:

教法:1.要点(提问归纳法:文章思路明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圈画出要点(问题),以此明确作者的主旨。

2.讨论法:文章对三间小屋承载的内涵表述生动,颇耐人寻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讨论三间小屋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作者的论述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法:1.自主朗读法文章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语言朴实而又典雅,表达新颖,宜多读多品味。

2.对比阅读法把作者所说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与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对比起来阅读,思考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资料,了解作者概况,为明确课文主旨作铺垫。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教师随笔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5分钟)

导入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物质世界,还拥有心灵世界,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心灵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心灵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导入二:

如果说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心灵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心灵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 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15分钟)

()检查预习,了解常识。

1.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预约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

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 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行文十分精彩。

2.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yòu) (yì) (qù)

(huī) 广mào) (líng)

(tān) (jué) (è)

怀(jīn 自惭形(huì) 憎恶(zēng wù)

俯拾 (jí) chěng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开阔广阔。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崩塌。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1.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明义。

2.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明确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

1(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2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3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通过这一环节,多角度促使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和主要内容加以掌握,正字音,梳理字义,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探究本文的写法特点打下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5分钟)

()理解内容

1.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13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2. 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3. 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博大的胸怀。

4.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爱和恨 打扫 让心中充满爱(健康的小屋

5.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让人们树立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竭,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6. 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事业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7. 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明确:事业 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

8.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了我们的精神小屋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9. 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地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10.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明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11.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明确:自身 思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

读后反思: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心灵存放的适当的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1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13.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明确: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成语、词语的运用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

14.概括第1819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主旨归纳

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如何给自己的心灵寻找合适的 存放空间。

四、对照梳理,积累运用。(10分钟)

(一)理清逻辑

1. 学生讨论: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列平行关系,你同意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小结:

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2.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起一栋民族的精神大厦!

3.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总括全文,集中发表议论的?

18段,作者首先指出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接下来用一组排比句加以说明: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第19段,作者最后提议:当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还要增修新舍,矗立起我们精神的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弄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排除疑难,体会作者的精妙构思和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探究精神的三间小屋带领学生建立自己的精神小屋,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取了目标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和对话教学法。学生带着目标,在课堂时间内体验自己学习上的喜悦和成就感,并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作者的情感,去接受感染,关注自身心灵,陶冶性情提升境界。授课时,通过问答、谈话、讨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参与,发动学生就课文内容,结合自身进行讨论,找到建立自己精神小屋的有效途径。本文的思想性较强,有些同学因口语表达能力上的制约,没能充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究其原因,还是讨论和合作交流环节没能充分发挥效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35b8d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20.html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最新学习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