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生物二诊试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4-18 20:5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生物二诊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 2020211日,世宣布将新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RNA,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
B. 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
D.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2.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显微镜
B. 酒精在“脂肪的鉴定”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相同
C.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斐林试剂、碘液均可用来检测实验结果
D. 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的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3.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黄曲霉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 亚硝胺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C.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D.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4. 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 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 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 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提高开花期传粉不充分的油菜产量

6. 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如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I-3为纯合子,I-1II-6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80%
C. 通过比较III-10-3-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
D. II-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0分)

7. 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海水稻得到了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8001000光合速率升高的原因有:①温度升高,光合作用酶活性增强;②______;③______
2)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______(是/不是)CO2浓度,为什么?______
3)根据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你认为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______(颜色)的补充光源能更有利于蔬菜对光能的吸收。

8. 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9只兔子,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2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①______;②______
2)补齐实验步骤中的第二步.______
3)请设计一张本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_
4)预期实验结果:第四步注射以后,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______

9. 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众多,比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请回答:
1)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能量去向是______
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反映了______
3)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在该河流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会严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提出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______(答两点即可)。

10. 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Bb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个数为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______。原因是______
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导致F1出现白花植株。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_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11. 研究发现脂肪酶可在非水相条件下催化甲醇与动植物油脂转化成生物柴油,为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了希望。而甲醇易导致脂肪酶失活,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实验室从长期被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耐受甲醇、高产脂肪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液体发酵产脂肪酶。
1)若想通过实验检测该脂肪酶的耐甲醇能力的强弱,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2)该实验室进一步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应选择的固定化方法是______,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固定化酶的优点是______(答两点即可)。在此固定化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的是因素是______
A.营养成分 B.温度 CpH D.载体的种类
3)为减小固定化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有人提出直接对该菌株进行固定化,应选择的固定化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请列举两种该固定化法常用的载体: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内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
C、生物都是共同进化的,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也是共同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有关,C错误;
D、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D
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本题考查病毒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需要显微镜,A正确;
B、酒精在“脂肪的鉴定”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酒精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是冲洗卡诺氏液,B错误;
C、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错误;
D、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了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D错误。
故选:A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步骤:
1、根尖的培养:把洋葱放在盛满水的广口瓶上,让它的底部接触瓶内的水面,室温培养3-5d
2、低温诱导:但根长到1cm时,把数个装置连同材料分成3份:
第一份放入冰箱内0℃低温下培养;第二份放入冰箱内4℃低温下培养;最后一份仍留在25℃下培养,各处理36h
3、取材:固定根尖: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395%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 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卡诺氏固定液的作用:杀死细胞,固定根尖形态,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分裂固定在某一个时期。
4、制作装片:
1)解离:滴加3-4滴解离液进行3-5min的解离;
2)漂洗:用清水在载玻片上漂洗5次,约10min
3)染色:滴加3-4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3-5min
4)制片:加一滴清水在根尖上,盖上盖玻片。
注: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足时染色体看不清,染色过度,染色体一团糟,无法分辨。
5、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本题考查观察DNARNA分布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答案】B

【解析】解:A、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A错误;
B、亚硝胺是化学致癌因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即基因突变)而导致癌症发生,B正确;
C、癌症不是传染病,正常人不会因长期接触癌症患者而导致细胞癌变几率增加,C错误;
D、癌症患病几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大,人体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免疫能力弱则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癌细胞,D错误。
故选:B
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影响细胞癌变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C

【解析】解:A、根据试题分析,本实验假设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
B、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要获取琥珀酸脱氢酶,可以从大白鼠心肌细胞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
C、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丙二酸;对照组加琥珀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组加琥珀酸、丙二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
D、本实验的观测指标可以是: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D正确。
故选:C
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实验假设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也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没有有抑制作用;
琥珀酸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可以从含线粒体较多的细胞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丙二酸;因变量是否产氢,观测指标是: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本题考查了考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生物学探究实验的原则以及物质鉴定方法等考点,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解: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故幼根中含乙烯,A错误;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
C、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正确;
D、油菜主要是应用种子,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不能促进种子的发育,D错误。
故选:C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由题干和题图信息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在该地区中正常基因频率为80%,不是该家系的基因频率,B错误;
C-5III-10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III-10-5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C错误;
D、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8的基因型为Bb,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BBBbBb的概率是(2×20%×80%):(2×20%×80%+80%×80%=,因此后代所生女孩患该病的几率是bb=D正确;
故选:D
1、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
2、分析系谱图:3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是患病女性,其儿子6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人体中线粒体DNA几乎都来自母亲。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题图和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7.【答案】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速率加快  气孔导度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速率加快  不是  因为此时气孔导度增大,二氧化碳供应充足  蓝紫色

【解析】解:(18001000温度升高,光合作用酶活性升高,光合速率升高,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加快;此时气孔导度增大,二氧化碳由气孔进入叶肉间隙二氧化碳增加,暗反应增加,暗反应加快,进而提高光合速率。
2)由题图曲线可知,1200时,气孔导度增大,二氧化碳供应充足,因此此时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不是二氧化碳浓度。
3)光合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补充蓝紫光更有利于蔬菜对光能的吸收。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速率加快      气孔导度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速率加快
2)不是    因为此时气孔导度增大,二氧化碳供应充足
3)蓝紫色
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合成ATP,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一分子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水、矿质元素等;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反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曲线进行推理、判断。
8.【答案】2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宜且等量;2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见答案;A组、C组、B

【解析】解:(1)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所以要求健康雄兔的发育状况一致;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
2)由于实验最后需要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在实验开始2天后,也需要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以便实验前后比较.
3)在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时,注意设置表头、前测、后测、平均值等栏目.
4)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造成兔子甲状腺激素溶液浓度高,从而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但是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积累,所以A组高;同理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促进B兔甲状腺分泌,使B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消耗,所以B组最低.
故答案为:
1)①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 ②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宜且等量
22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3)数据记录表
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化记录表

4A组、C组、B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并且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本实验中无关变量包括:实验动物年龄、体重和性别;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第四步中注射的不同溶液的量等.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本题考查激素的生理作用和有关实验设计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设计实验要设计对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变量的作用结果的,变量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9.【答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  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藻类数量减少,产生的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严格管控污水排放、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解:(1)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能量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
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由图中看出,在该河流AB段上,藻类数量减少,产生的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是严格管控污水排放、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等。
故答案为:
1)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
2)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藻类数量减少,产生的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严格管控污水排放、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图示: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7  8  不正确  当发生b→B的显性突变时,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也开白花  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  基因与基因的产物

【解析】解:(1)①出现四分体是减数分裂前期的重要特征,因此用显微镜观察四分体应在F1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植物共有14条染色体,可形成7个四分体。如果观察到F1白花植株有7个四分体,说明没有丢失染色体;如果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只会观察到6个四分体。
②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其上的基因也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倍,因此用4种不同颜色的焚光对Aa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同)中荧光点的数目为8个,可以否定假说二,说明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没有发生片段缺失,否则荧光点的数目会小于8个。
2)①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A_BB,因此,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导致F1植株的基因型由AaBb(粉色)变为aaBb(白色),也可能是发生b→B的显性突变,导致F1的基因型由AaBb(粉色)变为为AaBB,而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也开白花。因此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不正确。
②据题意可知,另外一对基因与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另一对等位基因为Cc,据题意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且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因此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结合题意“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可知F1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所占比例为:红色基因型为A_bbcc,所占比例为××=,粉色基因型为A_Bbcc,所占比例为××=,白色基因型分别为A_BBC_A_BbC_A_BBccA_bbC_aaB_C_aaB_ccaabbC_aabbcc,所占比例为1--=,因此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的产物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故答案为:
1)①7   8
2)①不正确    当发生b→B的显性突变时,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也开白花
②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
3)基因与基因的产物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根据题干中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判断粉色、红色、白色植物个体的基因型,据题意“已知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可判断红色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粉色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a_ _A_BB
本题结合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中具体要求答题,注意逐对分析法的应用。
11.【答案】设置甲醇浓度梯度的系列实验以及不含甲醇的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脂肪酶的活性  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  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重复利用,使成本降低  A  包埋法  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结合或吸附  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

【解析】解:(1)若想通过实验检测该脂肪酶的耐甲醇能力,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甲醇的浓度梯度,因变量为脂肪酶的活性,实验思路为:将脂肪酶分成两组,一组脂肪酶中添加一定量甲醇,另一组脂肪酶不处理,0h12h24h48h60h72h后分别取样,检测脂肪酶活性。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用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使成本降低。使用分泌脂肪酶细菌与固定化脂肪酶进行生产,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和pH,在固化过程中,不需要考虑A营养成分。
3)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将细胞进行固定化时大多采用包埋法;包埋细胞时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等。
故答案为:
1)设置甲醇浓度梯度的系列实验以及不含甲醇的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脂肪酶的活性
2)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    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重复利用,使成本降低    A
3)包埋法    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结合或吸附    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
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2、制备固定化酶:目前,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吸附法的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交联法是利用多功能试剂进行酶与载体之间的交联,在酶和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得到三维的交联网架结构;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能固化的载体中。但由于酶分子的体积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回答各小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094767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7.html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生物二诊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