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7-09-23 21:27: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外国电影史

1、电影的诞生

名词解释

1. 视觉暂留原理——对电影活动影像生成原理的生理学解释,认为以每秒16画格或24画格的速度连续呈现的画面之所以使人产生运动的幻觉,是因为人看到的影像暂时滞留在视网膜上,不会立即消失。19世纪初问世的“幻盘”和“诡盘”就是依据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电影雏形。

2. 卢米埃尔兄弟——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代表作:《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

3. 乔治·梅里爱---法国演员、导演、摄影师。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使其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他的作品有《圣女贞德》《月球旅行记等。

4. 布莱顿学派----1900年左右出现的英国电影团体。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于世纪初相继步影坛。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口号下,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即被称之为“布赖顿学派”。代表人物有斯密士和威廉孙。其首创了特技摄影,使用叠印法拍摄了大量魔术影片;此外还首创了简单的蒙太奇,第一次使用了特写。代表作有《科西嘉弟兄》《祖母的放大镜》《在华教会被袭记》

二、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

名词解释

1. 格里菲斯----电影导演是世界公认的电影艺术奠基人他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较为完美的电影叙事语言,使电影的基本构成单位自场景进行到镜头,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使电影摆脱了戏剧附庸的地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他对电影划时代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两部巨片中。

3、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 先锋派---20世纪20年代以后,主要在法国和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运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极大影响,它的重要特点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也有人称之为纯电影抽象电影或整体电影。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都为短片。先锋派电影以法国和德国为策源地,影响遍及整个欧洲。主要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先锋派运动作为一次艺术运动,许多实验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镜头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也有人把20年代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的电影也称为先锋电影,但他们的电影具有革命目的和倾向,与德、法的先锋派电影性质不同。

2. 法国印象派----20世纪20年代路易•德吕克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他们所拍摄的电影展现了一种对画面美的迷恋以及一种强烈的心理探索的兴趣。法国20年代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概念,试图通过纯粹的电影艺术语言来振兴法国电影。代表作阿贝尔•冈斯《车轮》、杰•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等。

3. 印象主义----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等。法国印象派电影路易·德吕克带领下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路易·德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阿贝尔·冈斯的《车轮》(1922)、路易·德吕克的《狂热》、杰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等。

4. 德吕克---德吕克是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电影导演和理论家。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他不只强调电影的艺术性他还认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主张影片的艺术性必须顾及观众的观赏水平他强调照明的作用.指出剪接对于叙事风格和内心描述的重要性,。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

5. 超现实主义电影----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超现实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代表作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眩晕》 西北偏北

6.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以多角度来描写事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事物最完整的形象。通过碎裂、变形、分解,打破传统的焦点透视法解析成几何形状重新组合。受到塞尚、野兽派、原始艺术等影响,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被认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毕加索作品还有 《格尔尼卡》 用破碎的几何从 形态上呈现了战争的残酷。

7. 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代提出的理论主张,纯电影风格要求电影完全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而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现赏者的情绪。例如杜拉克说“纯电影”是“摆脱其他艺术的束缚摆脱各种主题、各种表演而独立存在的”,它要“让画面来主宰一切,避免那种无法专用画面来表现的东西”,“让画面的威力单独起作用并且让这种威力压倒影片的其他东西”

8. 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

9. 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是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把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应用于电影创作的一种非形象化性质的电影。发源于20年代的欧洲先锋派电影,并成为其主要倾向之一。抽象主义电影是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出现的,这些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是指当时绘画和诗歌领域盛行的一些诸如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等。法国和德国是抽象主义的发源地,但二者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前者更注重浪漫,后者态度相对认真一些。

10. 抽象主义---又称抽象表现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作品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兴创作的。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代表人物主要有 杰克逊·波洛克、罗伯特·马瑟韦尔、弗朗兹·克兰、 阿德·莱因哈特、莫里斯·路易斯、康定斯基等

11. 达达主义---091213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激浪派

12.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1919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表达出人物内心恐惧和焦虑、爱憎的情绪,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表现主义电影对电影的视觉风格尤其是表现犯罪活动的人物紧张、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别谦---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德国柏林。师从德国戏剧和电影导演莱因·哈特.早年在他导演的喜剧片中充当演员。他的影片中主要冲突往往在性的吸引和个人生活信念一成不变的矛盾中展开.但人物多富有同情心.恢皆有趣。拍摄了大量迎合公众趣味的浮华喜剧.成为好莱坞的棵摇钱树。作品有《卡门》(1918)、《巴莱夫人》《生死问题》等。

14. 室内剧----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其摈弃了表现主义电影中常见的幻想和传说鬼怪和疯子等元素,主要表现小人物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它恪守古典悲剧的三一律,注意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聚焦于强烈紧张的内心情境,但人物性格过于简单,且大多是悲剧结局。人物性格过于简单,代表作《铁道》《除夕之夜》《最卑贱的人》等。

15. 街道电影----在室内剧影响下出现的一些以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影片。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了这个词。表现了社会现实,以一种直接的、不尚虚饰的和客观的风格,简练的演技和力求真实的布景,来反映德国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德国电影在无声电影末期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努力。代表作卡尔•格吕纳《街道》、派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布鲁诺•拉恩《街头惨剧》

16. 路易斯·布努埃尔---西班牙国宝级电影导演(1900222-1983729日)。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主要在法国和墨西哥拍摄电影。他导演的电影多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摄影技巧,以反教会和讽刺社会生活中的虚伪为主题。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将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叙事完美结合,有机地融入进他的32部作品当中,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他导演的电影主要有:《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维里迪亚纳》等。

17. ·维果---法国电影导演。生于巴黎。童年的不幸和家庭的苦难.使他对社会有着切肤的体会和尖锐的批判力,成为法国社会题材电影的开拓者。这位贫病交加、英年早逝的天才,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4部作品。第一部是强烈抨击社会不平等的先锋派纪录片《尼斯的景象》第二都是表现童年时代的痛忆,嘲讽教员和学佼当局的事片《操行零分》。这两部影片已充分显示了一位伟大电影诗人的激情与才华.赢得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另外两部作品是《法国游泳冠军利斯》、《驳船阿兰特号》,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

18.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人物被喻为“银幕诗人”,他们还把“诗的语”当作电影语的同语。同一时期,苏联电影界以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为代表,也对电影中的诗的语特别是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进行了积的探索。“结构诗学”学派的首领史克洛夫斯基则宣称“没有情节的电影,就是诗的电影”,《战舰被将号》的出现,奠定了苏联电影“诗派”的地位,也说明他们走着与先锋派的“诗电影”截然不同的道路。此外,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现代的诗电影一般都能注意到隐喻因素和叙述因素的较好结合。

19. 散文电影---20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与诗电影相对而言的艺术流派和电影样式。散文电影源于对电影叙事本性的理解,采取艺术散文结构原则的电影样式。《公民凯恩》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开端,这类电影不排斥戏剧性,而是从自然的日常生活与松散的散文结构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因素。560年代以来,以艺术散文结构为主,更接近于生活原有的形态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电影,构成了现代电影的基本面貌。《夏伯阳》、《青春祭》都属散文电影。

20. 《第七艺术宣言》---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的名称。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四、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名词解释

1. 电影声音950509通过对人声、音响和音乐等声音元素的艺术设计,最终利用技术手段创造出的电影听觉语言。电影声音既不是独立于画面存在,也不是画面的附属,它是电影这门视听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电影声音并不和电影同时诞生的,声音进入电影后,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昕艺术。随着电影美学和电影技术的发展,电影声音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2. 百老汇---百老汇大道为纽约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由于此路两旁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因此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称“百老汇音乐剧之父”。自20世纪20年代起,百老汇名家辈出,经典佳作频频登台,商业操作生意兴隆,持续铸造数十年的辉煌。在4050年代有过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罗杰斯和剧作家哈默斯坦也为音乐剧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俩合作的《俄克拉荷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实践了多种要素的完美综合。5060年代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全盛时期,精湛的专业化创作技巧和美国作风的音乐舞蹈汇成浑然一体,将音乐剧的艺术品位和演员的多能性表演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

3. 约瑟夫·冯·斯登堡---国电影导演。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侨居美国。1930年在德国摄制的《蓝天使》将文学名著寓以新意.此片作为法国第一部有声片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页。他的创作特点是重视觉果和象征意义,在现实主义的基调赋予表现主义的华彩。主要作品还有:《逃犯》《耻辱》《罪与罚》

4. 华纳兄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是时代华纳旗下子公司,总部分别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以及纽约。华纳兄弟包括几大子公司,包括华纳兄弟影业、华纳兄弟制片厂、华纳兄弟电视公司、华纳兄弟动画制作、华纳家庭录影、华纳兄弟游戏、DC漫画公司CW电视台

5. 百代兄弟公司---1896年建立的一家法国电影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公司标志为一只昂首高唱的公鸡。1900年,百代迅速进入成长期,随即成为法国甚至全球电影业的龙头。在美国好莱坞尚未兴起前之1907年-1920年,该公司的制片风格与理念为全球主流,也影响诸如日本及印度电影业。1920年代之後,娱乐性不足的该公司虽迅速没落,仍有一定影响力。目前该公司业务以定期新闻片制作为主。

6. 公司---高蒙公司创建于18957月,创建人为法国人莱昂·高蒙,公司刚刚诞生时只生产放映仪器。1896年高蒙公司的设计的电影机正式上市,高蒙公司为该放映设备附带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在法国打开市场。高蒙公司是法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也是当今法国重要的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

7. 大制片厂制度---国电影历史上出现的一种大公司生产电影的制片模式。20世纪20年代初国电影业蓬勃发展得了巨大的经济放益,各大财团纷纷看好电影,向电影业投资,并插手电影经济和影片制作过程,使得电影的生产越来越规范化和商业化,逐渐形成了制片厂制度的模式。。特点:流水线制片方式;制片人中心制;明星制。历史上的大片厂制度符合影片生产的商业规律,也限制了创作人员的艺术创造和发挥,在电视业和独立制片的冲击下,逐步改进。

8. 明星制---明星制是20世纪初在好莱坞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强调演员(明星)为主,电影本身或其他要素为辅的商业手段,以此来获得更多的观众。好莱坞明星制本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明星签约制,即明星与制片厂签订合约,每年为制片厂拍摄多少部影片,获得多少报酬,以及违约会遭到什么惩罚,也就是通过合约的形式使明星隶属于制片公司,当时签约年限一般在七年以上,明星成为公司的财产;二是指大制片公司重要影片的生产、宣传都围绕明星进行,从而使明星成为一部影片或一系列影片的品牌,成为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策略以及和其他对手展开竞争的最重要手段。

9. “海斯”法典0412---美国历史上限制影片表现内容的审查性法规第一部美国电影自我审查法。该法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以求避免官方再制定出更加严厉的电影法。该法典内中主要罗列许多“不准”和“注意”事项.对影片的内、题材和表现方法等做出规定。由威尔·海斯与丹尼尔.劳德等人起草制订,1930331日公布,威尔.海斯执行,所以史称《海斯法典》)。海斯法典公布,即遭到电影创作人员的普遍反对,随着时间的消逝,海斯法典很快失去了意义。1966年被正式取消。

10. 类型电影980516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据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影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因此,随着大制片厂制度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

11. 西部片---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的茫荒的原野,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

12. 强盗片---起源于美国。这一类型影片一般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一个或一伙强盗、歹徒的犯罪史为线索,描写他们从发迹到最后失败的犯罪历程。而其中一些主要描写某一个犯罪事件或一两次犯罪经过的影片则可以用犯罪片来概括。强盗片包括犯罪片、侦探惊险片和私家侦探片。由于强盗片普遍地采用了半记录式的风格来加以表现,因此具有了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两部分冲突。 

13. 奥逊·威尔斯---美国电影导演、演员和剧作家生于威斯康星州基诺沙。1941年,独立执导并主演第一部影片《公民凯恩》.这是现代电影第一部辉煌杰作。他创造出一种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绪构、并对电影言及其视觉技巧锐意革新.系统运用了景探镜头,镜头段落,响重叠和宽角度镜头等。影片将现代社会问题提升到人性异化的哲学高度该片多次评为世界电影作第一名1979年创作的《奥赛罗影片的制》是威尔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评价,被认为是他登峰造极的绝笔他的作品还有《安逊大族》等。

14. 派拉蒙案——大片厂利用其对整个流程的垂直垄断,制造事实上的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进行谋利。大片厂的不公平贸易竞争促成了1938美国对所有大片厂的诉讼1948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派拉蒙案”做出裁决,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它也改变了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发行和放映模式。法院根据禁止垄断交易的反托拉斯法认定现有的发行模式违法。这一事件,和电视的出现一起,给电影业以沉重打击。这个沉重的打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75电影[[大白鲨]]的公映。派拉蒙案也作为反托拉斯法的成功案例,经常被其他类似案件引用,为公平竞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15. 爱情片---爱情片是以表现爱情为核心,并以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发生的过程中克服误会、曲折和坎坷等阻力为叙事线索,最终达到理想的大团圆结局或悲剧性离散结局的类型电影。爱情电影又可细分为剧情、喜剧及奇幻类。这类电影常见的主题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基于相互间新发现的魅力而作出相应的决定。

16. 黑色电影---主要指好莱坞四五十年代拍摄的大量以城市中的昏暗的穷衔陋巷为背景、表现犯罪活动和落的边缘人物的电影。特征:夜景场面多,给人以深不可测的危机感;采用表现主义摄影风格,影调阴森沉重;主人公常有双重人格,死亡归宿;惯用倒叙或第一人称叙述以描写心理。黑色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好莱坞的暴力题材、德国的表现主义拍摄风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内涵的统一体代表作《马耳他之鹰》《双重保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之后.德国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了一系列具有色电影特点的影片黑色电影对当代西方电影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美国电影导演。生于英国伦敦。是战前英国电影最最优秀的导演,英国电影大师,1940后到好莱坞发展。尤其擅长于拍摄惊悚悬疑片。希区柯克所贡献给电影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他获得了“悬念大师”的称号。希区柯克作品最独特的词汇,麦格芬,是“悬疑电影中角色们必须要拼命追逐,可观众却可以毫不关心的东西”。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精神病医院《二十九级台阶》西北偏北等都是他的名作。

18. 乔治·库克---好莱坞一流电影导演,生于美国的纽约。从三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的三十年中有许多伟大作品,他特别擅长处理女性主题,很能使女主角发挥所长。最有经验的是时髦与典雅的文学主题,他很少拍个人陈述性的电影。成为文艺片的名手。好莱坞经典时期卓越的“女性导演”和同性恋导演。他的作品包括了《茶花女》、《费城故事》、《窈窕淑女》等。

19. 道格拉斯.克(塞克、薛克)---生于德国汉堡。被看成是最具有作者特质的电影艺术家。他的电影也被很多人誉为最伟大的电影,代表了美国电影艺术的高度。他留给了评论界和美学界诸多丰富遗产。他甚至没有得到学院奖的一次提名。对世界电影美学的杰出贡献是不可否认的。1936年导演的《第九交响曲》赢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奖

20. 伊利亚·卡赞---伊利亚卡赞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导演、制作人、编剧、演员。20世纪30年代开始参加纽约剧团,先后从事演员和导演工作,并很快展现出才华,执导了威廉斯的舞台剧《欲望号街车》,但卡赞最终选择转入电影业。他的电影代表作有君子协定》《欲望号街车1999卡赞获得了第71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21. 弗雷德·齐纳曼---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7年到好莱坞后.做过临时演员,编过剧本1936年起拍摄纪录片1942年执导第一部故事片《探夜的眼睛》,1952年完成的《正午》大大改变了两部片的原有模式,垂不朽》和《永远走组的人》两次获奥斯卡佳导演奖。他擅长长处理紧张的戏剧冲.营造特色的环境气影片情绪饱满.风格作品还有:《俄克拉马》等。

22. 西席·地密尔也有的译成德密尔---美国电影导演。生于马萨诸事州阿什费尔德的一个戏剧世家。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大师,以拍摄“圣经题材”的史诗性巨片而著称。1992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的影片代表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主流:场面豪华.精巧应时.甚至渲染色情。主要作品有:《圣女贞德》《十诫》《倾国倾城》《卡门》《十字军东征记》。他为人类电影史留下了50多部堪称经典的影片,尤其是那部将永存史册的巨片——《十诫》。

23. 弗兰克·---美国电影导演。生于美国盐湖市。起初作为演员在两部影片里扮演牛仔。1913年成为导演。他善于表现柔情蜜意和内在情感,并将其置于时代和社会的鲜明背景中。1933年拍的《青空天国》是其杰出的作品.既充满诗意,又相当真实,直言不讳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阴暗面。1927年拍摄的《七重天》获首届奥斯卡段佳导演奖。

五、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名词解释

1. 诗意现实主义---法国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它并无明确的系统理论,在创作上强调遵循人道主义和人性论。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是反映社会形势、描写通人的生活和命运、进行社会批判的影片.促使了法国电影的复兴开拓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内。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更新了社会现实观念;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代表人物:让•雷诺阿让•维果、等代表作有《游戏规则》《操行零分》等。

2. 让·雷诺阿---法国电影导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飞行员和骑兵军官,战后从事陶器制作。他从影初始,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下层人民身上,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最杰出的作品是反对战争、宣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大幻灭》和揭露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游戏规则》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是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他对景深镜头的系统运用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被奉为电影美学经典。主要作品还有《卖火柴的小姑娘》《生活属于我们》《包法利夫人》

3. 作者电影9905---二战后出现于西方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1954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发表《法国电影的一种倾向》,提出此概念。他认为,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应当是导演;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导演应当象作家一样,通过他的所有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一个导演的作品的价值是由他一贯表现出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所决定的。“作者论”的观点对于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及各国现代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名词解释

1. 维尔托夫18961954---前苏联纪录片电影导演和编剧是一位未来主义音乐家,1916年创立了“听觉实验室”,1918年开始转向电影创作。提出了“电影眼睛”理论。对以虚构为基础的传统艺术;主张用事实在银幕上映社会现实给纪录电影以极大代表作品有《带摄影机的人》、《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关于列宁的三支歌》等。维尔托夫也是苏联电影界最早使用声音的人。60年代法国新浪潮运动中的“真理电影”就受到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的影响。

2. 电影眼睛派---由苏联纪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提出。主要观点:要出其不意的抓取生活,不让被拍者知道,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这些抓取的素材在意识形态上重新组接。他认为摄影机是比人眼更完美、可靠的电影眼睛,反对剧本、演员、照明、布景、化妆等一切手段。“电影眼睛”是电影中一种运动,直面生活和真实,用偷拍记录各个生活事件,在现实中发掘戏剧性。维尔托夫注重剪辑,他认为电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工具。 维尔托夫的美学主张和创作范例,为苏联记录电影奠定了基础;而他开创的用旧胶片编辑影片方法还影响了一批电影创作者。

3.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1916年入电影界,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在他结合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美国影片,提出了自己的蒙太奇理论。著有《电影导演实践》、《电影导演基础》和《镜头与蒙太奇》等。他的理论经谢尔盖·爱森斯坦和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的丰富和发展对世界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列夫·库里肖夫1918年开始导演影片,他执导的影片有《工程师普赖特的方案》、《死光》、《遵守法律》、《铁木儿的誓言》、《我们从乌拉尔来》等。1919年在苏联国立电影学校建立了被称为“库里肖夫集体”的教学工作室,培养了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等电影导演和演员。

4. 库里肖夫效应 939905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 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 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 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 ,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5. 普多夫金---苏联著名导演、演员、理论家,蒙太奇理论的创始者之一。1926年导演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母亲》使他声名大振。此后又导演了《圣彼得堡的末日》和《成吉思汗的后代》。这几部影片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上的地位。其他影片还有《米宁和波札尔斯基》、《逃兵》、《苏沃洛夫大元帅》、《海军上将纳希莫夫》、《俄罗斯航空之父茹阔斯基》等影片,多次获斯大林奖金普多夫金的观念在电影的发展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特别是他的理论突出地强调电影的叙事性,普多夫金的创作道路也被20年代的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电影叙事结构的继续

6. 爱森斯坦---前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艺术学博士、教授。生于拉脱维亚里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战舰波将金号》,以磅礴的气势和惊人的独创性开创了世界电影的新纪元。他提出的蒙太奇理论,是电影史上的伟大理论之一。他对电影语言发展做出巨犬贡献。他的代表作还有《墨西哥万岁》等。

7. “情绪剧本”理论----20世纪30年代由爱森斯坦提出并由部分剧作家附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该理论认为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因此,这种剧本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代表作家是苏联的拉热谢夫斯基,他的代表作品有《普通事件》(普多夫金导演)、《白静草原》(爱森斯坦导演)等。苏联评论界认为这些影片都是失败之作。但“情绪剧本作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学靠拢的一种倾向,在电影剧作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8. 柯静采---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柯静采夫1921年开始从事电影制作。他最著名的影片是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的《李尔王》、《哈姆雷特》。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有:《堂吉诃德》(1957)。其特点是深入挖掘人道主义、与仇恨人类的思想进行斗争。他还曾在舞台上导演过《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等名剧,他曾在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任教多年。撰写过大量理论著作。重要的有:《悲剧的空间》、《蓝色银幕》等。

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确立的苏联文艺创作指导原则。大会通过的作家协会章程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作的主动性,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这一电影理论在苏联从20代一直到500年代不断发展,7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的内涵仍在扩大。随着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也已不再被人提起。

10. 《夏伯阳》——《夏伯阳改编自富尔曼诺夫的同名小说,由瓦西利也夫兄弟执导的一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1934,苏联十月革命的第十七个纪念日时上映。影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片中“精神战”一场,堪称场面蒙太奇的典范。是苏联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名词解释

1. 新现实主义041217二战后兴起的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本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追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表现人民对冷酷的资产阶级和不公正的社会的抗议,反映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具代表意义的导演作品有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重要的理论家和剧作家柴伐蒂尼,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的中坚力量。 实主义电影运动寿命虽短,影响却遍及世界

2. 非职业演员0512指不专门从事表演专业,仅由摄制组临时邀去扮演某种角色的业余演员。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正式成为一种电影演员的类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兴起之时。有些电影导演认为,一部影片的创作,导演的意志和蒙太奇手段起决定作用,演员只需听从导演的指挥,按导演的意图在镜头前活动,不必要掌握表演专业技巧。此外,在某些导演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中,强调电影的生活化和真实性,认为电影的纪实性特点,是演员表演技巧所不能达到甚至会破坏的,因此电影演员应要求外型、气质甚至职业与人物形像相符合。由此而产生了非职业演员。

3. 玫瑰色新现实主义---亦即把工人阶级的人物与1930年代式的平民喜剧相结合的电影。在此背景下,德·西卡与柴伐蒂尼合作的《风烛泪》描述了一名退休老人的孤独生活,以及《温别尔托·D》被认定为“悲观片”,这在官员们看来是一种危险的倒退。而平庸的《面包、爱情和幻想》大获成功,被政府宣布为“乐观片”,并大加吹捧,给予资助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变种样式的电影,人们把它讥讽为“玫瑰色新现实主义”。这种样式的影片徒具新现实主义的某些表面特征,社会批判的内容被阉割掉了。

4. 费里尼19201993)在意大利和欧洲的现代电影中,费里尼已经成为“非理性主义”和“狂欢”复调诗学的代表。他早期作品中那些孤独、压抑和脆弱个体的无望、无助、无力的生活曾经象征了当代人类的尴尬处境,复杂暧昧的“间离”关系费里尼的电影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他的影片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表现人的情绪、心理活动、无意识冲动等等是更重要的方面,着重于展示场面和状态。通过这些场面透露出他的道德批判力对社会进行批判。是现代派电影不可绕开的发扬者。他早期作品中那些孤独、压抑和脆弱个体的无望、无助、无力的生活曾经象征了当代人类的尴尬处境,而20世纪60年代的费里尼更关注的则是焦虑悸动灵魂的空虚和荒诞感,从1959年《甜蜜生活》开始,费里尼把嘲弄的笔锋转向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转向了与劳苦大众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的那些衣冠楚楚、“生活甜蜜”的行尸走肉。1993年,被授予奥斯卡终生成就奖;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八部半

5. 安东尼奥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生于意大利历史名城费拉拉.当过报社记者.1939年任《电影》的杂志编辑,以评论家身份开始电影生涯。后来为一些意大利制片人编写剧本.初所执导的影片善于表现现代化社会题材,对话简洁,寓深意于画面之中。安东尼奥尼萤声国际影坛在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有人类情感三部曲《奇遇》《夜》《蚀》和沙漠等。1)风格奇异的,拆散的,插话式的场景形成了费里尼电影新的模式2)费里尼电影带有直率的自传性3)典型的场面—是一个配上尼诺罗塔轻快音乐的庞大队伍场面心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费里尼的影片明显地带上了个人的色彩,“费里尼色彩”是费里尼影片的一大特色,但更代表了他在电影叙事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对现代主义电影的一大贡献。安东尼奥尼走出新现实主义电影之描写小人物和下层阶级的圈子,将视点转向他生于斯长于斯的中产阶级并对其内心世界进行强调真实而不是逻辑。简约风格且开放结局的叙事方式悲观而理智的影片严肃的、反情节剧的风格。擅长运用深焦镜头与摄影机运动拍摄的长镜头。安东尼奥尼渐趋抽象的构图,同样也导致疏离观众的效果。安东尼奥尼的“经验主义实践”对现代主义有重大贡献。(1)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主要奠基与他早期与中期作品,在他电影生涯的最初十年,他促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转向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形成一种严肃,反通俗化的风格。(2)擅长运用深焦镜头与运动摄影机拍摄长拍镜头

6. 白色电话片---一种以豪华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专事描写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意大利影片。流行于法西斯政权统治意大利的年代因富有的家庭使用白色电话机而得名以拍这种影片名的导演有多·勃里尼奥内、纳罗·利里和卡尔·勃拉迦里亚等。

八、民族电影-日本电影

名词解释

1. 黑泽明---1910-1998] 日本电影编剧、导演、监制人。生于东京都品川区他的电影以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和高反差的、富于戏剧性的照明,歌舞伎式的夸张表演,使影片的视觉形象极为鲜明生动,从而突出了深刻的人道主义主题。他创造的新颖的电影结构与思辩的不可知论震动了国际影坛,为东方电影敲开了走向世界之门。他以理想主义为铀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他获美国奥斯卡终身荣誉奖。他的电影多次在国际上获奖,黑泽明是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代表作有《罗生门》等。

2. 民族电影---民族电影---简单的说就是以国内发生的人或事为题材所拍摄的国产影片,反映国家民族精神的电影,称为民族电影一部好的民族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国外的朋友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民族还可以使我们自己的国人体会到自己民族的伟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

3. 小津安二郎---日本电影导。生于东京。业于早稻田大学。1927年成为正式导演。早期拍摄以描写小市民生活为主的影片,被称为日本默片时代的一座顶,如:《东京一瞥》等。直到1936年才首都有声片的小津是把拍无声片坚待到最后的个导演。小津的风格以摄影机的平稳移动、化戏剧冲突和注重心理描写著称。代表作《东京物》《独生子》《户田家兄妹》《秋天的午后》等。

4. 沟口健二---日本电影导演。生于东京。早期作品对新的艺术流派敏感,勇于实践、创新。1923年创作了日本电影史上最初的表现派作品《灵与血》,1926年执导了当时最前卫的反映贫民街氛围情绪与女性悲剧的《纸娃娃春天的呓语》。此后着手日本文学名著的改编。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形成了沟口作品特有的风格气质.那就是不幸的女性、情绪和悲恋。战后,沟口健二以一大明星的塑造与新古装片的创作.为日本电影赢来了国际荣誉。沟口是成长于战前日本电影史上著名的几位巨匠之一。

5. 太阳族电影1213这些影片的题材都是反映战后恢复时期后的日本生活,经济状况改善,有钱人家的子弟开始热衷于吃喝玩乐的颓废生活。他们以视社会规和公德、为所欲为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不少危害。影片虽然上述现象进行了批评,但因过多地渲染,并且以此为钱树进行电影贸易.因而引起舆论界的强烈非难。不久,此类电影停拍,但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太阳族电影为契机,战后电影进入一大转.开始走向专门表现力、色的消极的娱乐电影。给日本影坛留下了不可轻视的影响。

6. 本新浪潮---也被称为“松竹新浪潮”。是影评人对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的一些日本导演与他们的电影作品所给予的称呼,他们主要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日本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羽仁进敕使河原宏增村保造、篠田正浩、大岛渚藏原惟缮今村昌平铃木清顺、中平康、新藤兼人等人。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诞生的大多导演,在拍片风格上暴力作为美学的评判。也对后来如北野武等一些导演的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

7. 日本立制片运动——主要指日本进步制片人和导演为摆脱大公司资本制约而开展的制片运动。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日本在20年代中期就有千惠藏制片社、宽寿郎制片社等制片单位,形成所谓独立制片时代,但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电影业出现了大资本的垄断,所谓立制片时代旋即告终60年代以后,独立制片由于没有自己的发行放映机构,影片的上映受到大公司控制以失去再生产的能力,这运动被迫转入低潮。

九、新浪潮与左岸派

名词解释

1. 德吕克---德吕克是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电影导演和理论家。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他不只强调电影的艺术性他还认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主张影片的艺术性必须顾及观众的观赏水平他强调照明的作用.指出剪接对于叙事风格和内心描述的重要性,。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

2. 作者电影9905---二战后出现于西方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1954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发表《法国电影的一种倾向》,提出此概念。他认为,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应当是导演;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导演应当象作家一样,通过他的所有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一个导演的作品的价值是由他一贯表现出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所决定的。“作者论”的观点对于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及各国现代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3.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电影导演。”新浪潮”电影主将之一,出生于巴黎1950年以《电影手册》杂志影评人的身份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和让吕克·戈达尔等人一起.倡导了将电影作为人化表现手段的“作者理论对传统法国电影提出挑战。他在25年导演生涯中拍25部影片.大部分都获得了国际性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代表作主要有《胡作非为》(又译《四百下》《最后一班地铁》等。

4. 罗贝尔·布列松罗伯特·布列松/罗培尔·布莱松---法国电影导演和画家。生于多姆山省布罗蒙·拉莫特。他对电影艺术和法国电影新浪潮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创作中,赎罪主题贯穿始终,全然省去任何装点修饰的风格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拯救人的灵魂成为布列松影片的主题。主要作品有:《乡村牧师日记》《扒手》、《圣女贞德的受等。

5. -吕克·戈达尔---法国电影导演。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以评论家的身份在1950年至1954间写了不少文章,就现代电影问题发表了高度执著的见解。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将、现代影中最特殊的人物,他对当代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是位多产导演。主要作品有:《精疲力尽》《随心所欲》《中国姑娘》《卡宾枪手》等。

6. 优质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鼓励和发展民族电影。1952年后,法国政府颁布了援助法案”,每年给予优秀的影片以大量的津贴,影片的处境得以改善。这些“优质电影”的文学水平都很高,技术和艺术也很精。代表人物有马塞尔·卡内尔让·雷诺阿等。但由于制片业中存在着阻挠新者的重重障碍.结果形成了“优质电影”剧作的僵化、题材的模式化、导演的平庸、电影语言的匮乏、制作方法的保守。“优质电影”的日趋保守、僵化.遂成为引发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导火线之

7. 法国电影新浪潮——“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新浪潮”没有共同的纲领,也不组成一个流派,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反对传统电影的做法,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做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打破传统的影片样式和戏剧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等。“新浪潮”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特吕弗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等。

8. 法国印象派----20世纪20年代路易•德吕克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他们所拍摄的电影展现了一种对画面美的迷恋以及一种强烈的心理探索的兴趣。法国20年代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概念,试图通过纯粹的电影艺术语言来振兴法国电影。代表作阿贝尔•冈斯《车轮》、杰•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等。

9. 左岸派93041215 ---左岸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和亨利·科尔皮等。由于其电影成名之作都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问世的,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两片均由杜拉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由罗布-格里叶编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等,加之他们的影片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入“新浪潮”电影。“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取纪录式的手法;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

10. 跳切0607一种剪辑手法。打破一般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以动作的跳跃式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以突出创作者希望突出的内容,达到希望达到的效果。跳切常常以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和连贯性为依据,并非毫无逻辑的随意性组接。

11. 真实电影0813----60年代,在法国记录片领域异军突起,并很快波及欧美。制作上通过使用不受干扰的便携式摄录设备,避免涉及素材的先入为主的叙事线索和理念,以直接拍摄真实生活,不事先写剧本与用非职业演员影片《夏日纪事》,为第一部“真实电影”。影片由固定的导演、摄影师与录音师三人完成为其特点。而真实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给一般剧情片的创作提供一个保证最大限度上的写实性。

12. 罗贝尔·布列松罗伯特·布列松/罗培尔·布莱松---法国电影导演和画家。生于多姆山省布罗蒙·拉莫特。他对电影艺术和法国电影新浪潮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创作中,赎罪主题贯穿始终,全然省去任何装点修饰的风格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拯救人的灵魂成为布列松影片的主题。主要作品有:《乡村牧师日记》《扒手》、《圣女贞德的受等。

13. 雅克·塔蒂----法国电影导演演员。生于塞纳-瓦兹省的克的一个小手工场主家庭。雅克·塔蒂,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喜剧家之一,是伟大的现代喜剧的发现者。塔蒂一辈子只演了三个角色:邮差弗朗索瓦、于洛先生和他自己。作为导演.他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出生活在咄咄逼人的现代社会中的优柔寡断的人物所具布的令人伤感的诗意。他的影片对小资产阶级和某些现代技术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讽刺。主要作品还有:《我的舅舅》、《娱乐时间》、《交通》、《滑稽表演》等。

14. 杜拉斯---法国电影导演、小说家、剧作家。1942年.她以小说家的身份跻身文坛。在风格上近似美国作家斯坦倍克的写实主义。她最初涉足电影是撰写电影剧本《广岛之恋》杜拉斯的电影几乎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电影.因为她还有罗伯·格里耶)来自新小说的作家,故称这种电影为“新电影”。他们特别对电影的形式进行了探索,其特点是有系统地.始终不变地使用段落镜头、固定镜头中景,人物对话被谐悦耳的画外音所取代等。其代表作《印度之歌》

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

1. 迷惘的一代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一战后出现于美国。所谓“迷惘”是指这些作家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他们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来的巨大灾难,又找不到新的可靠的精神支柱,突出对资本主义精神幻灭的刻画与揭露。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2. 垮掉的一代--- 指二战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群体。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其对二战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3. 《大白鲨》---1975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惊悚电影,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经典影片之一,根据彼得·本奇利的同名小说改编。主要演员有罗伊·施奈德理查德·德莱弗斯罗伯特·肖、莫瑞·汉密尔顿等。影片讲述一个名叫艾米蒂岛的暑期度假小镇近海出现一头巨大的食人大白鲨,多名游客命丧其口,当地警长在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和一位职业鲨鱼捕手的帮助下决心猎杀这条鲨鱼。获得了多项大奖。

4. 大卫·林奇---1946120日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密苏拉,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摄影师、漫画家、作曲家。1967年,他还是一名学生,在那时他执导了第一部短片《六个苍白的人影》1977年执导他人生中第一部长片《橡皮头》。他是美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旗手。是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华丽、阴郁、诡异夹带着黑色幽默的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

5. 约翰·福特----美国电影导演。至1966年共拍摄了140多部影片共6次奥斯卡奖他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①无声电影时期西部片的专长:②黄金时期造型严谨.叙事紧凑而又极富表现力的鲜明风格: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拍战争纪录片并继续西部片的创作;④“寻根”时期他将目光投向祖籍故土和更为深广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福特的创作能体现勇敢开拓的美国精神.他曾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影导演。主要作品有:《关山飞渡》、《少年林肯》等。

6. 科波拉---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19394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家族为意大利移民。科波拉是美国6070年代涌现出的一批杰出导演之一。是电影界的领路先锋。从《巴顿将军》为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开始,科波拉为电影史创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种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成就了他“电影教父”的地位;是著名的电影小子。代表作品还有《对话》《现代启示录》等。

7. 斯皮尔伯格---美国电影导编剧和电影制作人19461218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将电影的深刻思想性与商业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们体验震撼壮美的画面效果同时,感受到其影片中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代表作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

8. 乔治·卢卡斯---19445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美国导演、制片人、编剧。卢卡斯把无限的想象力和最先锋的科技融合进了电影艺术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创造了电影史上最有价值、最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开创了美国科幻电影的新时代。同时他也成为美国影坛一流的导演。成为好莱坞电影新时代的宠儿后来他不再亲自担任导演。他作为执行制片重拍了原作《美国地、《星球大战/国反击战》、《星球大战/犹大的复仇》2005年,卢卡斯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9. 斯科塞斯---19421117日出生于纽约,美国导演、编剧。纽约学派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传统好族坞电影提出了挑战,影片既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集各式类片于一炉思想性和观赏性俱佳,斯科塞斯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非存状态及性格进行思考和究.使自己的影片充反传统色彩和高度人化的特征,借助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强劲.抒发个人敏感而又矛盾的人性主题,侃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主要作品有:《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

10. 阿尔特曼---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密苏里州肯萨斯。早年在故乡的家影业公司制作产品广告片和纪录片,并兼制片、导演、摄影、剪辑等多种职务。1955年在好莱坞独立执导了第一部故事片《少年犯》。在摄制情蝇斯迎安》后,崭露头角。其后10年,几乎不断地拍电视片,颇为走红。1963年创设属于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他的作品往往有一种入灰暗的倾向.所以主人公大多是不能在现实中得成功的梦想家。他艺术表现的是终目的是要说明:生活只不过是一些画面上一无所有的图画在欧洲大陆比较受推崇。他导演各类影片都得心应手.常常用最具娱乐性的形式去表现最深刻的人生社会内他的作品多次彩国际上获奖。主要作品有:《陆军流动外科医院》《纳什维尔》《巴法洛·比尔与印第安人》等。

11. 艾伦·伍德---美国电影编导和演员。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优太人家庭.1964年步入影坛.他不断从现实活中被取素材.讨社会、都市生活、性和知识分子问题。作为当代美国影坛上最受欢迎的喜剧大师.他的作品以纯熟的技巧把现代部的荒诞、焦虑和希望巧妙地合在一起,让人在琐碎的生活、个人的回忆和偶得的感受中体味深奥的哲理和不凡的寓意.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他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在美国影坛独树一帜,令人瞩目。主要作品有:带有自传色的《安妮·霍尔》还有《得里格》《百老汇的丹尼·罗斯》以及《开罗的紫政瑰》《曼哈顿》等。

12. 新德国电影---发端于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是当时德国青年电影人的一次电影革新运动。其在电影语言的革新上各有建树,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功能,题材上反思历史创伤和战后德国重建,具有思辨色彩。代表人物及作品施隆多夫《铁皮鼓》、赫尔佐格《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法斯宾德《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文德斯《德州巴黎》。

13. 实验电影——一般是指拍摄风格和制作方式与那些主流的商业和记录片相异甚至对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种新的视听语法出现,或者新的类型。这种电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胶片拍摄,大部分没有传统的叙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1960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绝少使用“实验电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

额外

1. 现代派---在影片创作中遵循现代主义的创作原则而产生的电影流派。所谓现代派,是对本世纪以来的那些从内容到艺术手法均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所有文艺流派的统称,并不单指哪一个流派,现代派电影的称谓亦跟文艺现代派一样。现代派要求文艺创作摆脱理性的“束缚”,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活动、意志等所谓“原始力量”来表现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创作者对事物的直接的原始的感受。现代派电影从先锋派电影开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有非商业性的“实验电影”、“地下电影”,也有注重营利性质的现代派故事影片。

2.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1114----英国的一次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同时也广泛吸收了法国先锋派、伊文思及弗拉哈迪的经验。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代表作品有《锡兰之歌》《住房问题》《煤矿工人》等。 

3. Dogma 95 ----道格玛95是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与他在丹麦国家电影学校的校友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1995年发起的电影运动,这个运动有时被称为道格玛95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觉,和后期制作修改及其他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冯·提尔和温特伯格发展出了道格玛电影必须遵循的十条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纯洁誓言(又称道格玛宣言)

4. 酷儿电影新浪潮 ----新酷儿电影是给1990年代早期在电影节巡演时获得评论界称赞的一次酷儿电影浪潮的一个命名。新酷儿电影是电影理论家比·鲁比·里奇造出并广泛记载,它表现了令人兴奋的前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形象以及电影制作者已经峰回路转。不再背负着正面形象寻求认可的麻袋布或者边缘制作的相对晦涩,电影可以激进也可以通俗,可以流行并且经济上可行。 这次浪潮,由1991年和1992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詹妮·李文斯顿的《巴黎在燃烧》等电影以及其它电影节令人惊讶的成功构成。“酷儿”及其批评的和文化的优势是理解这些新酷儿电影的出现及发展的重要语境。

5. B级片----指低预算拍出来的影片,拍摄时间短,因为缺乏预算,所以品质不是很好,通常没有大明星,但类型是大家喜欢的,剧情卖点常跟牛仔、黑帮、恐怖题材有关。虽然它们不算名作,但是在流行娱乐文化里B级片仍有其影响力。

6. 美国电影分级制----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由美国电影协会负责组织的由家长们组成的委员会,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长可能给予的观点对电影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提前给家长提供电影的相关信息,帮助父母们判断哪些电影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们观看。评级与电影内容的好坏并无关联。

7. 英国录电影1114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从30年代初期就已闻名于世,索纪写电影美学基础和对人类的重要性为主要宗旨.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有创意地处理。格里尔逊的《飘网渔船》弗莱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已是纪录电影的经典之作,保罗·罗沙更是为推进纪录电影运动做了不懈的努力。战争开始的头几年里,纪录电影学派团结一致,为战争宣传服务.摄制了《前赴马耳他的船队》、《今夜目标》、《伦敦大火记》、《为英国而战》等一批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的成就促成了英国的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即“纪录化戏剧”或称”纪录性故事片的诞生。这是一种半故事性半纪录性的影片。显然,英国战时纪录性故事片情绪力量的奥秘不仅在于形式的新颖。而且还在于题材的新颖和作者们世界观立场的新颖。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纪录影片的认识,格式和风格影响到今天的纪录片创作,如美国的教育片和工业片以为规,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宣传本国成就的纪录影片也长期沿用这一格式。

8. 自由电影——英国国家资料影院于19561959年放映的六套实验性影片的称。同时是以这系列实验性影片为代表作的一次电影运动的名称。创作目的是向社会上和电影界内部的保守观念挑战。他们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要求重视日常生活题材和创作中的个性表现。他们强烈希望摆脱电影制片业的商业桎梏,取得创作自由.

9. 英国厨房水电影---厨房水槽电影以其描绘卑微的日常生活而得名相当于英国的法国新浪潮。厨房水槽电影只是一个短暂的潮流。它的主要导演是崛起于自由影的群体包括卡茵尔·赖兹、林赛·安德森等,代表影片有卡雷尔·赖兹的《星期六夜晚和星期天早晨等。

10. 政治电影 ----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兴起的以政治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创作潮流,它着重表现当代真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以及个人与这些事件、运动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与命运。起源于法国,后来发展到整个欧洲,以意大利最为重要。代表作品有科斯塔-加夫拉斯的《Z》,戈达尔的《中国姑娘》等。

11. 戛纳电影节 ----1946年,在法国外交部、教部、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在法国海滨旅游胜地纳创办。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每有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数万人参加这一电影盛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最高奖是“金棕榈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评介世界各国有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的优秀影片,鼓励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金棕榈奖

12.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每有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数万人参加这一电影盛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最高奖是“金狮奖”,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些缺陷,只要有所创新就能被电影节所接纳。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13. 柏林国际电影节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6月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每有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数万人参加这一电影盛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最高奖是“金熊奖”。当前柏林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因举办时正值寒冬而显得格外特别。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柏林电影节把自己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14. 通心粉西部片---60年代后期,由于好莱坞制片成本日益升高,南欧逐渐成为西部片导演理想的外景地。1964年,随着意大利导演莱昂内拍摄的《荒野大镖客》在当年圣诞节的公映,通心粉西部片时代序幕由此拉开。某种意义上讲,意大利人的通心粉西部片根植于美国西部片,但它又在随后的电影艺术发展中反哺着新一代的美国西部片导演们,以至于著名导演昆汀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自己作品深受通心粉西部片影响,拍摄《被解放的姜戈》向莱昂内先生致敬。莱昂内相继拍摄“赏金三部曲”。他的西部片,也因为出品地是意大利而被世界影坛戏称为“通心粉西部片”,意大利的商业片由此兴起西部片热潮。

15. 麦格芬---所谓的“麦格芬”手法,意思是并不存在的东西,它表示一个话题或一个简单的情节和意念,并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悬念和情节。即某人或物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这是希区柯克最常用的一种电影表现手法。按照希区柯克的定义是“悬疑电影中角色们必须要拼命追逐,可观众却可以毫不关心的东西”。但是,当要叙述的故事,写实到必须要把破坏份子的意图和目标交代清楚的时候,麦格芬失效了。比如《西北偏北》里间谍就是一个“麦格芬”

16. 典学---20世纪1020年代以维克托·斯约史特洛姆和莫里斯蒂勒为代表的瑞典电影。斯约史特洛姆和斯蒂勒历来都是演员,1912年被瑞典电影创始人查尔斯·麦格努森聘为导演。他们的影片主要特点是让自然景象在剧情中占主要地位,这也就是使他们被称为典学派的原因。斯约史特洛姆的《生死恋》(1917)和斯蒂勒的《阿尔纳先生的宝藏》(1919)是瑞典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7. 波兰学派---西方影评家对波兰具有“反体制”倾向的电影的总称。19563月,扬·科特在《神话与真实〉一文中猛烈攻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而掀起了股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浪潮。不久以后,一批被兰导演,拍出了一系列调子低沉、思恕悲观的影片,刻意渲染波兰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这股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于60年代初趋于衰退。波兰学派代表人物有蒙福特瓦依达等

18. 大卫·里恩---英国电影导演。生于伦敦南郊的克罗伊聋。1927年进电影厂.担任过场记、助理导演和剪辑,曾有“英国第一剪辑师”之美誉。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此后,里恩几乎每隔5年才推出一部影片,选材和构思极为慎重.每部影片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上乘佳作.它的主要作品还有《雾都孤儿》《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格医生》

19. 伯格---瑞典电影导演典型作者型导演。生于瑞典乌布·沙拉个牧师家庭他的影片期比较注意夫妻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后转为表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哲学问题,50年代后成为瑞典的著名导演.深受法及全世界影人的注目把他称做新理性主义”作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第七封印》、《野草莓》、《芬妮与亚历山大》等。

20. 萨蒂亚吉特·雷---印度电影导演。生于加尔各答。雷伊的所有影片均由他本人编剧,大多映印度的社会现实问题,寓意深刻,风格上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影。他是享有最高自营的印度电影艺术家.曾披列为世界五大电影导演之一。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主要作品有:《大地之歌》《不可征服的人》《音乐厅》等。

21. 弗立茨·---德国知名编剧,电影导演。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早年弃了对父业的继承.以一个流浪画家的身份游历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负伤退役后从事电影剧本的写作。他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对犯罪情绪的描写都占着显著地位。将形象、音响和象征的细节,以对位的方式切结合起来.体现出追求细敛表现、精美影和豪华布景的美主义特点。主要作品还有:《狂怒》《你只活一次》《蝴蝶夫人》等。

22. 妮·里芬施---1902822日生于德国柏林德国舞蹈家、摄影师,电影演员和导演。里芬斯塔尔创作了非凡的电影作品,一生导演了8部电影,主演了11部电影;现代纪录片之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纪录片拍摄模式,均来源于莱妮·里芬斯塔尔。她的电影是公认的电影艺术的里程碑。美国TIMES周刊评选20世纪一百位最重要的艺术家中一位女性她是最受争议的电影人因为她曾为纳粹工作《蓝光》、《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低地》等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

23. 冯·特罗塔---1942221日生于德国柏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法国巴黎从事电影工作,拍摄过许多短片,是德国新电影运动中的著名女导演。她的影片有很强的反对当时政治的背景,关注女性,她的影片中一般都是自己做导演兼编剧。代表作品有:《玫瑰围墙》、《罗森斯查塞街》、《诺言》、《罗森斯塔塞街的女人们》等

24. ---丹麦电影导演、编剧、丹麦艺术电影创始人之一生于哥本哈。最初是新闻记者.后以编剧为主从事电影活动。德莱叶的创作表明他具有高深的电影专业修养,善于使各艺术要素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为了最充分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采用了富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富于联想的蒙太奇。德莱叶对丹麦纪录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剧作有:《酒店女郎》、《印度的坟墓》等。主要影片有《玛格丽特失人的第四次结婚》、《两个人》《日特鲁德》等。此外.他还发表过电影理论专著《论电影》。

25. 币影院---早期电影院。1905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洲匹堡出现了新型电影院。戏院取名为“五仙电影院”.而“五仙”即是美国五分钱硬币,所以也称“币影院”。业主以此低廉票价大做广告.结果从上午8点到夜间12点,戏院96个座位座无虚席.币滚滚而。“币影院”的主要顾客是来自社会贫困阶层的美国移民,是今天电影院的前身。“币影院”的成功很快在美国掀起一个仿效的热潮,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收入而且极大剌激了美国发行放映事业和制片业。

26. 埃米尔·雷诺---法国人被誉为“动画的鼻祖”,他发明的光学影戏机奠定了动画的技术基础,是动画放映系统最早的雏形。1877年,他建造了一个光学玩具:投影活动视镜。1895年,雷诺开始使用照相机制作他的活动视镜电影1907年,他设计出三维效果的立体电影。1918年,雷诺在塞纳河畔伊夫里逝世。

27. 新客观派---很多艺术家从表现主义的扭曲情感转向了现实主义和冷静的社会批评。这样一些特征还不足以建构一种统一的运动,但这种潮流被归纳为“新客观派”。例如,乔治·格罗兹和奥托·迪克斯的粗鲁的政治漫画被认为是“新客观派”的核心。他们的绘画和表现主义绘画一样,都是十分风格化的,但格罗兹和迪克斯对当代德国社会现实的关注.使得他们离开了表现主义运动。同样,从1927年到1933年,摄影在德国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这样的图像从卡尔·布罗斯菲尔德美丽、抽象的植物将写到约翰·哈特菲尔德攻击纳粹的辛辣讽刺的图片蒙太奇,范围甚广。

28. 剥削电影---是一种以“剥削”为促销题材的电影类型,常将主题剥削得过火。“剥削”一词常见于电影行销,和所有类型的电影一样,被用于表示促销、或广告之意。那么这些电影往往需要某种可供剥削的事物,例如:大明星、特效、性爱、暴力、爱情...等。剥削电影大大仰赖煽色腥的广告宣传,以及露骨、夸大其词的议题描绘,却无视于电影自身的内在品质,剥削电影往往被广泛认为是品质低劣的产物。即使如此,剥削电影有时也能吸引世人关注、和膜拜追随.

29. 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是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把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应用于电影创作的一种非形象化性质的电影。发源于20年代的欧洲先锋派电影,并成为其主要倾向之一。抽象主义电影是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出现的,这些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是指当时绘画和诗歌领域盛行的一些诸如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等。法国和德国是抽象主义的发源地,但二者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前者更注重浪漫,后者态度相对认真一些。

30. 直接电影---法国出现的一个电影流派,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31. 数字电影---是指在电影的拍摄、后期加工以发行映等环节,部分或全部以数字处理技术代传统光学、化学或物理处理技术,用数字化介质代替胶片的电影。在数字拍摄中数字摄影机取代胶片摄影机,成为摄影师捕捉影像的工具。采用数字拍可以缩短拍周期,降低拍摄成本。数字后制作,提供了比传统工艺更加丰富、深入和方便的影片处理手段。数字发行是用硬、磁带、光盘等记介质或采用地面网路传输或卫星传输等手段将完整的数字化电影传到影院。与传统的胶片发行相比,数字发行更快捷、便宜和环保。当前的数字放映一般采用服务器配合数字放映机的模式,将数字化的影片直投放到银幕上。数字放映的画面更加干净,而且映质量始终保一致。

32. 德国青年电影---19622月举办的奥伯豪众电影节上,西德电影界发起了一个崭新的推进电影发展的行动。26位年轻的电影工作者签署了一份宣言宣称反对旧的电影样式,要寄希望于新的电影,承诺要促使德国电影重振国际声誉。它们涉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问题和“经济奇迹”的内幕,后被称为“德国青年电影”。它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克鲁格和让马利·施特劳布代表电影《告别昨天》《马戏团帐篷下孤立无援的演员们》、《一位女奴的临时工作》。

33. 奇观电影——在传统印刷媒介向现代电子媒介的转变,传统叙事电影向现代奇观电影观念的转变的趋势下,产生的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技术手段。创造出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的电影。20世纪70年代以后,奇观电影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占据了电影的主流。当代奇观电影主要分为三个类型: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和场景奇观。

34. 苏联青年(青春)电影---80年代末的前苏联影.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思潮苏联青春电影中.出现一种“自我肯定”的青年形象。有些青春电影触及到了青少年因浑浑噩噩、无所事事造成的精神空虚的心态。青春电影也关注到了青少年罪问题。青春电影较多地露了社会问题和青年一代的消极状态.把主人公的命运和环境联系结合,存在着很大的真实性。残酷地再现了青少年生活中的阴暗和丑恶。可以说,这是种新的“问题电影”.苏联青春电影成为80年代末苏联电影界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现象之一。苏联青春电影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电影工作者在创作中大胆开掘的结果,在艺术手法上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创新创作者面对现实的勇气值得肯定。代表作品有《小微拉》等。

35. 意大利青年电影----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意大利已经成为西欧最具实力的制片中心。具名望的导演是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去充实新现实主义对人物的现,人们称之为内心的新现实主义”。对新现实主义直了当的更新出现于埃尔曼诺.奥尔米的作它采用了松散的叙述方式,超越了新现实主义的规范。康曼西尼的《面包、爱情和幻想》和柴伐蒂尼编剧、德西卡导演的《顶》则把传统喜剧同新现实主义影片习见的手法和背景结合起来。贫困的背景成为影片的点缀.而解决矛盾的关键取决于人的善意.大大降低了影片的社会意义,人们称为“玫瑰色的新现实主义”.实际上宣告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消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cb14d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2.html

《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