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21 13:15: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下面请正确响亮地朗读这些词语。

出示:家境贫寒   一袭破衫    体弱多病    化为乌有

博览群书    四处寻访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鸿篇巨制    翔实精彩    明史巨著    名垂青史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请任选两个或几个词语来介绍一下谈迁。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史学家谈迁,感受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这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再读课题。

二、立志编史,体会一写《国榷》付出的努力

谈迁从小的信念是什么?(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立志编史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读第1小节。

1概括介绍: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明朝编年史——《国榷que》。

1)这段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运用数字)

2)透过这些数字,你读出了什么?

20多年(时间长,七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谈迁一直都在编写史书)6次修改(治学的认真。我们平时写作文修改几次?最多23次吧,可谈迁呢?足足修改了6次。)更何况谈迁修改的是几百字的作文吗?那可是400多万字(一本写满字的语文书大概4万字,400万字就相当于100多本书的量)这么大的规模,课文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鸿篇巨制。50多岁(从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为了写《国榷》谈迁付出了他最宝贵的青春。)

3)现在,这些数字还仅仅是几个数字吗?不,每个数字的背后都诉说着一份艰辛,诉说着《国榷》的来之不易。带着理解读好这句话。

2、具体事例: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一点”也许就是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可他走了“一百多里路”。这相当于从我们学校步行到上海的路程。你读出了什么?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小结: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型事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国榷》的来之不易。

3板书:完成《国榷》 终于写好《国榷》,谈迁的心情如何?虽然苦虽然累,但成果是喜人的,谈迁的这份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紧扣“厄运”, 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谈迁沉浸在《国榷》编写成功的巨大喜悦之中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快速浏览第2小节,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概括板书:书稿被盗。同学们,你有没有丢过东西呢?生活中很多人都丢过东西,为什么对谈迁来说却是一场厄运呢?再细读2小节,找出表示原因的句子,用曲线划出。

3、出示句子:什么原因?(120多年的心血 理解:化为乌有(2)体弱多病的老人

读句子,难怪对谈迁来说这是一场天大的厄运!老师想到了一个词:飞来横祸。你想到了什么词?(灭顶之灾、祸不单行、晴天霹雳、痛不欲生……)

4、致命的打击让这位老人——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你读出了什么?(伤心、难过、痛苦、绝望……)

理解:茶饭不思(吃不下饭,喝不下茶)夜难安寝(睡不着觉)

此时的谈迁可能在想些什么?

为了《国榷》,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

为了《国榷》,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老天真是不公平啊!

为了《国榷》,我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心血,如今全化为乌有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深深理解和同情朗读。

5、如果是你遭受这样的打击会怎样?(指名生说)生活中遭受厄运从此一蹶不振的人有很多很多,但谈迁有没有被厄运打垮?从哪里知道?——读文中句子

1 引读(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2)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对,信念,从小立志编写《国榷》的信念。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是不容易被打垮的,而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更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谈迁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四、从头撰写,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及他的不垮之志。

1、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谈迁已年近60,体弱多病,而且家徒四壁。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国榷》,谈迁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画有关语句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特地去了北京,因为北京是明朝当时的都城,明朝的许多大事、重要的事都发生在北京

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谈迁是怎么做的?找关键词语:四处寻访(可见他去过的地方之多)、广泛搜集(搜集的资料之多)、亲自考察(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亲自考察。可见他治学是多么认真、严谨)。想像一下谈迁四处寻访的画面: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四处寻访,饿了( ),渴了( ),累了( )。他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只想写好《国榷》。

再读句子。如果说这是远镜头的话,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拉近,文中还有两处特写镜头的画面,你看到了吗?(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

2)出示句子: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一袭破衫:一身破旧的衣衫 终日奔波(理解终日:每天从早到晚,他都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让我们把读到的文字想像成画面,谈迁如何在外奔波?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炎炎,人们正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指名一生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谈迁就是这样,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3)出示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奋笔疾书:挥动笔杆快速书写。哪个字表示快?(疾)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因为他知道——)谈迁这是在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的生命赛跑啊!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的情景吧。

任意选择一个场景,想想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A、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B、 有一天,谈迁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小结: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4)小结: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吧!出示句段齐读。

2、阳光总在风雨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谁来用书中的文字介绍一下?

1(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428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联系前文想一想:这是一部谈迁用( )编写而成的明史巨著《国榷》。(信念、心血、生命等)

2)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板书:名垂青史 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看板书:不仅是因为编写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国榷》,更因为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学习启示,升华认识和情感

1、谈迁用他的精彩人生告诉了人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感受

3、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谈迁这样面对厄运不屈不挠的人还有很多。学生交流,再课件出示。(司马迁、贝多芬、霍金、桑兰等)

4、小结:这些人都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出示第四自然段再读。

现在,让这个启示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它永远地记在心中吧!

六、布置作业

1.相信大家学习完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一定感受颇多,那就提起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写写读后感吧!

2.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拥有坚定信念的谈迁,课后可以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相信对你的人生会有所启示。

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立志编史 完成《国榷》

书稿被盗 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f7541d1a37f111f0855b3a.html

《教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