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时评素材:2019年7月热点时事汇总

发布时间:2019-10-28 21:05: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高考时评素材:20197月热点时事汇总

时事一:上海垃圾分类:你是什么垃圾

20197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该《条例》显示,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200元的罚款。这意味着,上海将迎来强制垃圾分类。据说在上海的朋友们,现在每天扔垃圾的时候都会经受居委会阿姨的灵魂拷问:“侬是什么垃圾?”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网络热词。

为了弄清垃圾们的正确归宿,简化垃圾分类步骤,聪慧的上海人制作了“佩奇版垃圾分类指南”: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不乐意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新民晚报》还设计了“上海垃圾分类通关攻略”互动H5,通过相关知识普及和答题,辅助上海居民学习。

目前除了上海,国内的其他城市也正计划逐步落实垃圾分类的政策,相信有了这项政策,国家定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绿色生活方式的塑造,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上推一把,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垃圾分类的刚性制度和市民的环保意识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等到环保意识完全成熟之后,再让相关措施落地。这次上海的《条例》公布后,很多市民拿出了复习考试的劲头,钻研起了各种垃圾分类的问题:用过的粽叶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家里的宠物粪便算什么垃圾,要不要冲进马桶里?这一现象说明:正是在制度的推动下,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自觉,进而推动树立绿色风尚的标杆。

@北京青年报:从源头上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应从“要我分类”的被动性向“我要分类”的主动性上下功夫,建立完善垃圾有偿回收制度,就是在“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上精准发力。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从源头做起,把垃圾分类做好,从源头上将垃圾转变为资源,既能大幅减少垃圾总量,又能促进垃圾的合理利用,更能推进整个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每个人都会从中获益。

适用主题:城市发展、环保意识、美丽中国、培养新习惯、好习惯的重要性等

 

时事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被当众淋水

73日,2019百度AI(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现身发表主题演讲。当李彦宏讲到自主泊车功能时,一名佩戴证件的男子突然跑上台,将一整瓶矿泉水浇到李彦宏头上。随后,该男子迅速被工作人员带走。

李彦宏被浇后,上身衣服几乎湿透,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了演讲,还一边用手擦脸上的水,一边调侃道:“大家看到了,在AI前进的道路上还是会有各种各样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坚信AI会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该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很快,疑似浇水男子的微博账号被挖出。根据该男子的微博动态,网友认为这是一次有预谋的事件。

 

媒体评论:

@新京报:应该说,对企业有所臧否,也很正常,但表达方式有是非对错之分。或许有人认为,此人泼冷水是话语权不对等情况下的迂回表达,但是表达价值立场的方式有千万种,泼水者实在没有必要选择这种极端的手段。在对话通道并未淤塞的情境下,这也绝非是比其他方式更优的表达路径。……而在一派争议和狂欢中,仍需我们拨开舆论的漩涡,用理性之手将共识“沉淀”下来,那就是在公共场合用出格手段,不管是出于羞辱他人,还是炒作自己的目的,都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哪怕是出于对企业、企业领导者价值观的校正和监督,也应该将行为严格框定在尊重法律法规、尊重人格尊严的框架下。

@钱江晚报:受情绪的影响,这些都能理解,大家都是凡夫俗子,谁也不是圣人,可是,发泄之前也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那些对百度的声讨、对泼水者的所谓支持,难道不是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作怪,难道就能心安理得吗?这不是在呼唤什么正义,恰恰是在扩散戾气。要知道,一杯水虽轻,戾气却重,小花絮演变为一场对百度的责难,这不是我们应该认同的表达诉求的方式。

适用主题:守住底线、培养法制观念、学会理智思考等

 

时事三:“京阿尼”纵火案

718日上午1035分,一名男子在京都市伏见区的“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楼内喷洒汽油,造成爆燃性火灾。此次火灾导致三层建筑完全被毁,多数失踪人员的尸体被烧得无法辨认,截止到729日,已确认35人死亡,

京都动画昵称为“京阿尼”,成立于1981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京都动画已成为日本动画的业界之光,其出版的作品《轻音少女》《凉宫春日的忧郁》《冰菓》《CLANNAD》等,广受全球各地动漫迷的喜爱。

719日,社长八田英明接受采访时公布了一个坏消息:公司过去的所有画作和资料等,全部被烧毁。部分网友哀声呼嚎:“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泪水的‘京阿尼’没有了!”

 

媒体评论:

@新京报:对于京都动画来说,他们最核心的永远是团队与人,是每一位画师、编剧、监督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京都模式。这里许多人都是从京都动画开办的动画培训课里进入这个行业,他们满怀理想,工作认真,为我们创作了无数经典作品,却在这一天遭遇了这样的无妄之灾。

三十多位创作者的离去,对于整个团队的完整度无疑是一次粉碎性打击。多年来积淀的人才库瞬间面临崩盘,这对于京都动画和业界都是惨痛的损失。如今,当灾难让这个业界的领路人停下脚步的时候,业界的下一步又将何去何从?

@虎嗅网:此次的火灾不光是对京都动画,对整个业界的震动都极为强烈。事件发生之后,各方都发来了自己的祈福消息。中国驻日大使馆:“为京都事件的逝者的灵魂祈祷,为伤者祝福。”法国驻日大使馆:“京都动画出现了死伤者,得知消息的同时我们感到害怕,向逝者、家属、还有京都动画的员工致以慰问。”过去,是京阿尼的动画鼓舞着我们前行。现在,反过来,轮到我们帮他们一把了。

适用主题:理性、自我与社会、法制建设、文化的传承与断层等

 

时事四:高空抛物,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72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在贵州贵阳市,袁女士正和小儿子在小区墙角晒土豆片。突然,她被一个高空坠落的灭火器砸中了头部,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事发后,袁女士的大儿子从1楼一直排查到33楼,发现7楼缺失两罐灭火器。他还表示,此栋楼高空抛物现象很常见,业主也曾多次反映,但从未有改善。

袁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近两个月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高空坠物致人死伤”事件。无辜的人们,尤其是天真可爱的儿童被砸死砸伤,已几乎引起了全民的热议与愤慨。网友们纷纷表示:对于“高空抛物”这一行为的处罚,不应有上限!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消除安全隐患,法律和技术的手段都必不可少。防范高空坠物,严控高空抛物,还需要采取精细化措施应对,把每一个安全环节做实做细。政府管理部门应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高空坠物现象加以规制,比如面对旧楼结构老化、安全性差等问题,应该未雨绸缪,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澎湃新闻:高空抛物伤人案中,被告须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以“自证清白”,否则均会被认定为可能的加害人,都要对被害人进行补偿。高空抛物已经涉嫌违法,如果确定其是故意抛物砸人则可被追究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其是在非故意砸人的情况下,随意抛物将人砸伤,如果被害人受到重伤甚至死亡,抛物人则可被追究过失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

适用主题:将心比心、法律与道德、安全等

 

时事五:花式录取通知书,你心水哪个

近日,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进行,各大高校之间掀起了一股“比拼”浪潮,纷纷晒出了代表各自校园文化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创意百出、花式多样,惹得无数网友艳羡。

这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通知书内嵌“龙芯三号”实物芯片,北京大学的通知书设计成“牌匾”样式,清华大学的通知书夹带激光雕刻的3D清华“二校门”,还有天津大学的智能AR通知书、浙江农林大学毛竹制作的通知书等等。

人们在惊叹于这些通知书造型精美、创意独特、极具科技感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各大高校对入学新生真挚的“心意”。

 

媒体评论:

@中国青年报:录取通知书代表了“上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很多人会把录取通知书精心保存下来,当作记录成长、回忆过往的实物。高校愿意在录取通知书上下功夫,无疑彰显了学校善待学生的人文关怀。然而,一些学校设计的“能唱能跳”的录取通知书,难免引发新的担忧:过度在意这些形式,是否显得有点浮夸,是否把心思放在了不必要的地方?

@中国青年报:录取通知书对新生来说,是他们十余年寒窗苦读的肯定、是他们迈入学习生活新阶段的“通行证”;而从学校角度来说,录取通知书不仅是给新生的“见面礼”,还是代表校园底蕴的名片。

适用主题:文化创新、人文情怀、内容与形式、专注教育、现象与本质等

时事六:学霸办培训班;科学家搞直播,是创新精神还是急功近利

近日,福建泉州某高中文科班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联手打出“暑期精品课程”的招生广告,以收费的方式,向想要提升成绩的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广告中称,“师资优质有保障”“高考成绩优异,数名同学考取清北人复等优秀高等学府(预录取),更有泉州市文科总分第一名加盟”。

该培训班还未正式开课,就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学霸亲身传授学习经验,对想要提升成绩的同学们来说是好事。而对学霸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取“第一桶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锻炼,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铺垫。

也有人认为,学习和授课是两码事,学霸会学却不一定会教,课程质量恐怕难以得到保障。况且,对于高中刚毕业的孩子来说,开办收费培训班有些急功近利,他们目前的主业依旧应该是学习。

目前,该培训班因为缺乏办学资质、涉嫌非法办学被叫停,收取的学生订金也已全部返还。

 

适用主题:勇气与谋略、提升法律素养等

 

科学家网络直播搞怪 谁说科研注定曲高和寡

有一则新闻让纸条君大跌眼镜,对科研工作者的认识焕然一新。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网络社区进行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如“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 “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人?”“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闪电为什么不走直线?”等等。

短短几个月内,科学家们就在直播平台成了网红,他们开设的名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账号现已积累了近四十万粉丝,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很多忠实铁粉还把自己的账号名改成了“二次元中科院物理所”的“高仿版”。

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广受欢迎,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科普很新奇,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适用主题:沟通交流、突破界限、创新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c97e6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9.html

《2020年高考时评素材:2019年7月热点时事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