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4-09 16:30: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4 难忘九一八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发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处理办法: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阅读教材,进而复述事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事变的经过。

本课的难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处理办法: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资料《纪念九一八81周年》新闻。

同学们,每年的918日,全国大中小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国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3分钟的鸣笛短暂而又漫长,仿佛浓缩进了80年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二)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  国之难

过渡语:(展示日本地图)

教师:日本——中国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早就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多时,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日本侵华的史实。(设计意图:巩固旧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师:甲午海战是19世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进入20世纪日本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具体是什么时间?又缘何而起呢?

展示:材料一: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教师需解释支那、满蒙等,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得出: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得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材料三:

193011月至1931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得出:国共两党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教师小节日本发动事变的背景。

过渡语: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酝酿,一场地震式的变故即将到来。9.18事变爆发了,那么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应从哪些要素入手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提示,认真阅读教材p70前两段正文部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复述9.18事变的经过。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适时的解释一下南满铁路的历史。

教师9.18事变发生不久,各地流传着一首歌谣。

展示9.18小调。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教师:中国的军队那么多,为什么却恭恭敬敬地让出沈阳城了呢?

展示蒋介石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过渡语: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仅4个月18天的时间,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于敌手。在日寇的铁蹄下,3000万东北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展示图片(日寇侵占东北后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体会《松花江上》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过渡语:面对日寇的滔天罪行,东北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抗争,国土虽失,国魂不灭。

第二篇章  国之魂

教师:无数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纷纷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他们分别是……展示图片冯玉祥、赵一曼、八女投江、马占山。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组建者——冯玉祥   甘将热血沃中华—— 赵一曼

 

爱国将领 马占山       宁死不屈的东北抗联——八女投江

教师:在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中,尤其让人震撼的是谁呢?展示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最真挚的感受。(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杨靖宇血性的牺牲演绎了一位军人的尊严,不屈的民族魂。

过渡语:东北沦陷后,日寇侵略的魔爪又贪婪得伸向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的危机更为严重。秉承着五四光荣传统的北平学生再也不能容忍,他们将9.18事变以来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和仇恨在1935129日洪水般地发泄出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而蒋介石政府仍然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6129日这一天,西安的学生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1最后一段小字内容,找出学生做了什么?

生:我们愿意…… 

过渡语:国难当头,幸而有学生的舍身感召,幸而有爱国将领的民族大义。

第三篇章  国之幸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说一说张学良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

师总结: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张杨的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处置蒋介石,各方面的反应不一。

展示:材料一:

驻东京的记者:日本企图利用这一事件挑拨中国国内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从中渔利,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217日,日本外相声称:“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并暗中支持何应钦向西安进兵。

师:日本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其目的何在?

美国和日本的态度相同吗?为什么呢?请看华盛顿记者发回的报道:

材料二:

驻华盛顿的记者:美国白宫因为担心中国国内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将会排挤美英在华的势力。他们主张,只要蒋介石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不妨就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

事变后,南京方面就炸开了锅,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同的主张,有人欲杀之,取而代之;有人持反对意见。那么驻延安的记者有带回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

材料三:

驻延安的记者:党内红军指战员,许多人希望杀死蒋介石。中共中央指出这不利于中国的抗战。他们准备派周恩来等为代表前往西安帮助张、杨同蒋介石谈判。获息,周恩来将于近日去西安谈判。  

说明: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各方面的态度。尤其强调中共的态度,突出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光辉形象,突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国民党内部的纷争,它们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唯独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摈弃前嫌,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6年历史在这里转弯。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认识或感悟?)

结束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可谓国之大幸,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血肉筑长城,以“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英勇气概,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板书设计:

国之难   九一八事变

14 难忘九一八    国之魂   民族的抗争

     国之幸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测验题目一:

1、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日本移民东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二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

2、“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

A. 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 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

C. 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 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3、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4、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台儿庄战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是不是世界的盗贼呢?……山东三千六百万百姓丢失山东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呢?”

材料二 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

材料三 抗日英雄吉鸿昌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该决定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3)材料三中,吉鸿昌不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是因为国民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4)今年,日本当局借中国政府忙于处理南海争端之机,企图占据中国钓鱼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曾经在哪一条约签订后占据过钓鱼岛?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国之难 九一八事变”,主要采用分析材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突出日本的蓄谋已久(其实也是中国东北沦亡的原因之一),让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最后分析东北沦亡的原因,点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本篇章设计体现出日本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东北地区的沦陷都是国之难。第二篇章“国之魂 民族的抗争”从三个角度设计的,一是循环播放抗日英雄的图片,二是视频资料杨靖宇抗日直至牺牲,三是我简述一二九学生运动,体现出国土虽失国魂不灭的英雄气概。第三篇章“国之幸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进而复述西安事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事变的经过。然后摒弃传统的假设讨论法,直接抛给学生四则材料,分析各方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的不同打算,再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突破难点。结束语的设计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本课的特色是,结合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兴趣点,利用文字材料、视频资料和图片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即营造了历史情境,又打造出高效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af19d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3.html

《[精品学习]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