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2-04-21 16:36: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1998-2007

王柏蓁

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可以得知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改变。许多研究都发现爱情一直是流行音乐的主题,本研究透过内容分析法,分析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128首歌曲中的爱情价值观,结果发现台湾流行音乐中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但随着社会脉动呈现了较多元的男女性别从属关系。

关键词:流行音乐、爱情、内容分析

壹、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流行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要吸引最多阅听人,会以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字语言来制造出受欢迎的音乐商品。因此流行音乐一方面属于商业体制的一环,另一方面则有传递信息与娱乐的功能,同时更是再现及传递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萧苹、苏振升,2001)。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类型(柯永辉,1994;萧苹、苏振升,2001)因此谈到流行音乐,就不能忽视爱情歌曲的重要性,而流行音乐中所反映、呈现的爱情价值观也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主题。从1990年年代开始,台湾渐渐有学者投入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域,观察台湾流行音乐的歌词文本,为流行音乐的内容描绘出一个粗浅的轮廓,本研究尤其着重在分析流行音乐中与爱情相关的歌曲,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处理和呈现与爱情相关议题与概念的演变。

贰、文献探讨

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内容研究,一直到1990年代以后才渐有出现(赵庭辉,1990;廖炳惠,1991;于静文,1995;方巧如,1996;柯永辉,1994;曾慧佳,1998)。廖炳惠(1991)最早开始关注流行音乐歌词的意涵,她以朱约信和陈明章的音乐为例,分析1990年代台湾抗议歌曲中的内容,发现这两个歌手都以城乡意识的铺陈,发泄对执政当局不满的情绪。

苏振升(2001)以内容分析法和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了19891998年中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他发现台湾流行音乐隐含男女性别从属关系:女性常常是附从于男性的角色,除了不断被动地等待男性追求之外,还显现出柔弱、需要照顾的特质;相对地,男性则表现出主导爱情以及想要征服女性的欲望。

陈慧玲(2003)以文本分析研究青少女流行音乐团体「S.H.E」、「ASOS」之「形象、身体文化与情欲流动」,发现两个团体在歌词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少女对爱情关系的主动性,企图挑战传统两性的性别系统,浮现90年代后逐渐改变的青少女爱情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歌词中呈现了「等待爱情、扮演被动角色」的少女形象。

刘晓燕(2005)探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台湾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两性图像,他以符号学方法分析歌词中呈现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互动关系。她发现歌词中,虽然大多依循传统的男女刻板形象及两性对待模式,但也出现「男性在主动积极的特质外时而阴柔感性」、「女性在被动柔弱的特质外偶能坚强理性」的描述。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仍支持传统男性优势的两性互动型态,但有几首歌词内容呈现男性未必在爱情中占有绝对优势、女性未必是爱情关系中弱势的一方,突显出流行音乐透露的两性价值观似乎与社会风气有所相关。

以上研究都是使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难免涉入研究者的主观意见,唯有苏振升使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学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但研究的样本为10年前的流行歌曲,稍嫌过时,因此本研究以近10年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歌曲作为分析对象,试图探讨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有何演变。

参、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根据Bernard Bere1son对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为以客观、系统及定量的方式叙述明显传播内容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王石番,1992:3。内容分析法主要把搜集到的文献做分类整理,包括文章本身、作者和文章的背景。通常用抽样的方式执行,分析单位可以是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是一篇文章等。优点在于能分析大量的样本数据,能反映当代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最常被使用于大众传播等领域。

二、样本描述

本研究以第九届(1998年)至第十八届(2007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每首歌曲作为抽取样本的来源。剔除虽有歌名但内容只有音乐,以及虽有歌名但内容只有几句口白的歌曲,总共有128首歌。选择「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原因,是因为金曲奖是台湾唱片界最受瞩目的一项大型音乐颁奖典礼,获奖专辑除了可以作为此年度音乐的代表指针之外,并且能从音乐反应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而「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更是从专辑的整体来作为评估的指标,因此本研究从「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每首歌曲作为分析母体,试图勾勒出近十年台湾流行中爱情价值观的改变。

三、类目建构单位

在类目建构方面,参考苏振升(2001)将有关爱情的质性概念建构成结构化的编码表,对爱情的意义建构做更细致的编码分类。根据研究问题将内容分析的类目分为三大部分,即歌曲基本数据、歌词整体特性及歌词价值观,以下分别就这三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做叙述说明:

一、歌曲基本数据:包括歌曲的名称、主唱者姓名、歌曲年代、主唱者性别等资料。

二、歌曲的整体特性:包括歌曲主题、歌曲中所叙述的爱情阶段。爱情阶段分为「交往前的爱情」、「交往中的爱情」、「分手 —— 抛弃对方」、「分手 —— 被对方抛弃」、「分手 —— 无法判断谁抛弃谁」、「过去的爱情」、「无叙述」等七个项目。

三、爱情有关的价值观:包括「对爱情的态度」、「爱情的表达方式」、「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对于分手的描述」,与「爱情的性别角色」等五大类。这五大类又各细分为五种选项,说明如下:

1、 对于爱情的态度:包括「爱情是永恒的」、「一见钟情」、「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有强大的力量」、「宿命的爱情」、「爱情难以捉摸」、「爱情是盲目的」、「爱情是人生目标」、「爱情必须专一」、「不能没有爱情」、「相思是痛苦、寂寞」、「爱情必须得到回报」及「其他」等13项。

2、 爱情的表达方式:包括「积极、直接表达爱意」、「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给予对方支持」、「等待对方」、「不敢表达爱意」、「改变自己、牺牲奉献」及「其他」等7项。

3、 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包括「交换眼神」、「牵手」、「拥抱」、「亲吻」、「性行为」及「其他」等6项。

4、 对于分手的描述:包括「命运的安排」、「对爱情失去信心」、「失去生命意义」、「分离是痛苦、寂寞」、「分手从不后悔」、「祝福对方」、「生命重新开始」及「其他」等8项。

5、 爱情的性别角色:包括「女性被动」、「女性难以捉摸」、「女性容易受伤害」、「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时,男性舍弃爱情」、「男性被动」、「男性难以捉摸」、「男性容易受伤害」、「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时,女性舍弃爱情」及「其他」等9项。

四、信度检验

本研究的前测编码员由本研究者与另一位本校传播管理研究所硕士班的同学担任,并从十届金曲奖的研究样本之中,随机抽出一届得奖专辑共10首歌,作为前测实施的样本。进行编码员的相互信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之检验后,发现各类目的相互信度在 0.91 1.00 之间,平均相互信度约为 0.96 (参见表一)。由于编码员间的相互信度相当高,因此在检定编码员信度之后即开始进行正式的编码。

表一:分析类目之编码员相互信度检验结果

歌曲

主题

爱情

阶段

爱情

态度

表达

方式

肢体

动作

分手

描述

性别

角色

总类目

应有同意数

10

10

21

10

10

12

10

83

不同意数

0

0

3

1

0

1

0

5

完全同意数

10

10

18

9

10

11

10

78

相互同意度

1.000

1.000

0.8571

0.900

1.000

0.9166

1.000

0.917

1.000

1.000

0.9230

0.9473

1.000

0.9564

1.000

0.957

肆、研究结果

一、爱情是台湾流行歌曲最常出现的主题

透过内容分析发现,以爱情为主的歌曲占样本的六成以上(61.7%),在128首歌中,即有79首歌曲谈论爱情,可见爱情依旧是台湾流行歌曲中最重要以及最普遍的主题。而其他主题的歌曲则以抒发情感(15.6%)较多,以黑道风尘为主题的歌曲只有1首(详见表二)。

表二:歌曲主题的分布次数与频率

歌曲主题

次数

(%)

爱情

79

(61.7)

3

(2.3)

青春

5

(3.9)

政治与社会议题

8

(6.3)

风尘、黑道

1

(0.8)

励志、打拼

3

(2.4)

流浪、思乡

4

(3.1)

抒发情感

20

(15.6)

其他

5

(3.9)

合计

128

(100)

二、爱情并不是美好的

本研究将编码表中「对于爱情的态度」的类目中,把「爱情是永恒的」、「一见钟情」、「爱情是美好的」以及「爱情有强大的力量」四项合并为「对于美好爱情的描述」,剩余类目如「宿命的爱情」、「爱情难以捉摸」、「爱情是盲目的」等归类为「对负面爱情的描述」。由表三发现,在19982007年之间的爱情歌曲,有五成以上在描述负面的爱情,占51.9%,对于美好爱情的描述仅占13.9%,比无陈述的歌曲还少,颠覆了以往对「美好爱情的重要特质是一生不变」的结论(苏振升,2001)。

表三:台湾爱情歌曲中对于爱情态度描述之分布

爱情态度的描述

次数

(%)

美好爱情的描述

11

(13.9)

负面爱情的描述

41

(51.9)

无陈述

27

(34.2)

合计

79

(100)

三、爱情的表达是消极、含蓄的

在爱情的表达方式方面,本研究将其类目分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与「无陈述」三者。其中「积极行为」包括了「积极、直接表达爱意」、「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与「给予对方支持」,「消极行为」则包括了「等待对方」、「不敢表达爱意」与「改变自己」。经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爱情表达方式的分析结果列于表四。在79首的爱情歌曲中,以「消极行为」表达爱情的方式为多,共有43首歌曲,占54.4%,其次才是以「积极行为」来表达爱情,占26.6%。有此可见,台湾的爱情歌曲多半还是以消极、被动的方式表达爱情,较少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

表四:台湾爱情歌曲中爱情表达方式之分布

爱情表达方式

次数

(%)

积极行为

21

(26.6)

消极行为

43

(54.4)

15

(19)

79

(100)

接下来所要探讨的是爱情中出现的行为,也就是在歌曲中出现的肢体动作。在这里把肢体动作分为「有陈述」与「无陈述」两类,其中「有陈述」的行为又细分为「交换眼神」、「牵手」、「拥抱」、「亲吻」与「性行为」等五项,分布的次数及比例见表五。在表五中可以发现,有六成以上(60%)的爱情歌曲中并没有特别描述肢体动作。而剩下有描述肢体动作的爱情歌曲中,以拥抱为最多,占12.9%,其次是牵手占 8.2%,而描述亲吻及性行为同样占7.1%,描述眼神交换者最少,仅有4.7%。由此可见,虽然没有描绘肢体动作的爱情歌曲占多数,但随着社会风气开放,在描述肢体动作的歌曲中,双方的肢体接触已经不仅是叙述到肢体轻触的程度,而是紧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接吻。近年来描述性行为的歌曲也渐增,超过以往「交换眼神的」的描述。

表五:台湾爱情歌曲中出现的肢体动作之分布

肢体动作

次数

(%)

交换眼神

4

(4.7)

7

(8.2)

11

(12.9)

6

(7.1)

6

(7.1)

无陈述

51

(60)

85 *

(100)

79首爱情歌曲中,有六首歌曲出现两次肢体动作,因此合计为85次。

四、分手后充满负面、消极的描述

在分析时,将描述爱情的阶段分为「交往前的爱情」、「交往中的爱情」、「分手」,与「过去的爱情」等四个阶段。从表六可发现,在79首爱情歌曲中,有13.9%没有陈述爱情的阶段。而在有陈述爱情阶段的歌曲中,「分手」是最常被描述的歌曲主题,占31.6%,其次才是「交往中的爱情」和「过去的爱情」,各占26.6%22.8%。由此可见多数的爱情歌曲中都在描述分手的阶段,另有将近两成的歌曲在描述交往中的爱情。这与苏振升(2001)的发现相似,他在探讨19891998流行歌曲中发现,大部分的爱情歌曲都将男女之间的故事发展完全化约于爱情、失恋的铺陈。

表六:台湾爱情歌曲陈述的爱情阶段之分布

爱情阶段

次数

(%)

交往前

4

(5.1)

交往中

21

(26.6)

25

(31.6)

过去的爱情

18

( 22.8)

无陈述

11

(13.9)

79

(100)

此外表七呈现的是爱情歌曲中对分手的描绘,将分手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负面消极」、「正面积极」和「无陈述」。「负面消极」的类目包括:「命运的安排」、「对爱情失去信心」、「失去生命意义」、「分离是痛苦寂寞」。「正面积极」的类目包括:「分手从不后悔」、「祝福对方」、「生命重新开始」。其所占的比例列于表七,研究发现在分手的描述中,负面消极的描述(32.9%)高于正面积极的描述(22.8%),由此可见爱情歌曲易于铺设悲情、消极的氛围。

表七:台湾爱情歌曲中分手描述之分布

分手描述

次数

(%)

负面消极

26

(32.9)

正面积极

18

(22.8)

无陈述

35

(44.3)

79

(100)

五、爱情歌曲传达传统的性别角色

最后,针对爱情歌曲中陈述性别角色的研究,本研究将性别角色陈述分为「有陈述」以及「无陈述」两项。其中再把「有陈述」性别角色的歌曲细分为「传统的性别角色」、「非传统的性别角色」两项。「传统的性别角色」的类目包括:「女性被动」、「女性难以捉摸」、「女性容易受伤害」以及「面对更重要的事情,男性舍弃爱情」。「非传统性别角色」的类目则包括:「男性被动」、「男性难以捉摸」、「男性容易受伤害」以及「面对更重要的事情,女性舍弃爱情」。研究结果发现,在「有陈述」性别角色的爱情歌曲中,以描述「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歌曲为多,占31.6%,几乎是描述「非传统的性别角色」(15.2%)的两倍(详见表八),因此陈述传统性别角色的歌曲远多于非传统性别角色的歌曲。虽然在部分歌曲有呈现出较为多元的性别角色,却仍依循传统界定的两性角色主轴以描述两性之形象、性格特质,在刘晓燕(2003)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表八:台湾爱情歌曲陈述性别角色之分布

性别角色

次数

(%)

25

(31.6)

非传统

12

(15.2)

无陈述

42

(53.2)

79

(100)

伍、讨论

本研究是以萧苹、苏振升在2001年发表「揭开风花雪月的谜雾:解读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世界:1989-1998」的研究结果作延伸研究,本研究结果发现,各项的爱情价值观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内容中长达10年的呈现上,渐渐有明显的变化。以下分为两点说明本研究所发现的台湾流行音乐之爱情世界。

一、台湾流行音乐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

台湾流行音乐依旧呈现了感情丰富但压抑欲望的爱情世界,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以被动、消极占大多数,充满了东方人含蓄、内敛的被动型态。另外,研究发现,对于爱情态度的描述从「美好爱情的重要特质是一生不变」转变为「爱情并不是美好的」,虽然不再如以往强调「追求永远而唯一的爱」,然而不论是交往前或是交往中,「等待」、「害怕」的心情依旧占歌词的大多数。尤其在描述分手的歌曲中,经常隐含着悲情与宿命的价值观。别离的相思、分手后的寂寞痛苦、都是屡见不鲜的主题。

虽然台湾流行音乐充满压抑的爱情,但是研究发现,在肢体接触上,亲密的肢体碰触,如拥抱、亲吻,在歌词中出现的次数有越来越频繁的倾向,将爱情中的私密领域公开似乎渐渐是件普遍的事。特别的是,近年来的爱情歌曲中,性行为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甚至超越以往歌词中常出现的「眼神交换」,并且颠覆苏振升(2001)所称在台湾的爱情歌曲中,描绘的是个「缺乏性欲」的世界。

二、台湾流行音乐随社会脉动呈现较多元的男女性别的从属关系

台湾流行音乐的内容,无论男女都表现了被动而消极的态度,不过仍然可以从中观察出男女性别上的从属关系(苏振升,2001),在128首歌词中,多数歌曲所透露出的两性互动关系仍支持传统男性优势的两性互动型态,但有几首歌词内容突破传统,呈现出男性未必在爱情关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女性未必是爱情关系中弱势的一方。此类歌曲虽然不多,但也突显出流行音乐所透露出的两性观念,随着世界潮流也逐渐在改变。

19992007年将近十年的时间,台湾的流行音乐爱情观虽然依旧充满着悲伤、压抑的氛围,但是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自由和女权的思想都渐渐融入歌词元素之中,流行乐中所呈现的爱情观,不再是一个相当保守封闭的爱情世界,或是与现实的世界有相当大的脱离。根据我们对于流行音乐歌词内容的解读,不能就此认为其所建构爱情世界,具有由上而下的意识型态宰制模式。因为爱情如果是一实际运作,它也是一个意义共享的系统,人们可能借着汲取、和转换集体的符号,来理解自已的爱情经验(Illouz, 1997,苏振升译)。根据John Fiske的看法,他强调文化消费者本身使用、刻意误用、颠覆倒置文化商品以创造不同文化意义的过程,来讨论男、女阅听人在唱情歌时,故意颠倒歌词中的性别角色,唱出自己的心声,而成为一种「抗拒式或创造性」的解读方式。

未来爱情歌曲的研究,阅听人如何参与「消费」流行歌曲、与其中包装的爱情,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唱片工业环境下,这些爱情歌曲,对阅听人的性别角色的认同、爱情观念的理解、与行为的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值得后续的研究去发挥和了解。

陆、参考文献

王石番(1992)。《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北:幼狮文化。

柯永辉(1994。《解读台湾流行音乐中的女性意涵(1992-1993)》。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慧玲(2003)。《青少女流行音乐团体之研究:形象、身体文化与情欲流动》。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所。

新闻局(2006)。第17届金曲奖专刊(编号:GIO-CH-BL-95-037-1-1)。台北市:作者

廖炳惠1991)。〈九0年代流行歌曲中的城乡意识以陈明章和朱约信为例〉,《联合文学》,(7)10115-118

刘晓燕(2005)。《台湾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两性图像(2002-2005)》。国立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所硕士论文。

萧苹、苏振升(2001)。揭开风花雪月的迷雾:解读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世界(1989-1998〉,《新闻学研究》,70167-195

附录:

内容分析编码表

二、□ 语言:1.国语 2.闽南语

三、□ 年代:

(1)1998 (2)1999 (3)2000 (4)2001 (5)2002 (6)2003 (7)2004 (8)2005 (9)2006

四、□主唱者性别:1. 2. 3.男女对唱

五、□歌曲主题:

1. 爱情

2.

3. 青春

4. 政治与社会议题

5. 风尘、黑道

6. 励志、打拼

7. 流浪、思乡

8. 抒发情感

9. 其他

六、□爱情的阶段:

1. 无叙述

2. 交往前的爱情

3. 交往中的爱情

4. 分手-抛弃对方

5. 分手-被对方抛弃

6. 分手-无法判断

7. 过去的爱情

七、歌词价值观

A.对于爱情的态度

1. 无陈述

2. 爱情是永恒的

3. 一见钟情

4. 爱情是美好的

5. 爱情有强大的力量

6. 宿命的爱情

7. 爱情难以捉摸

8. 爱情是盲目的

9. 爱情是人生目标

10. 爱情必须专一

11.不能没有爱情

12.相思是痛苦、寂寞

13.爱情必须得到回报

14.其他

B.爱情的表达方式

1. 无陈述

2. 积极、直接表达爱意

3. 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

4. 给予对方支持

5. 等待对方

6. 不敢表达爱意

7. 改变自己

8. 其他

C.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

1. 无陈述

2. 交换眼神

3. 牵手

4. 拥抱

5. 亲吻

6. 性行为

7. 其他

D.对于分手的描述

1. 无陈述

2. 命运的安排

3. 对爱情失去信心

4. 失去生命意义

5. 分离是痛苦、寂寞

6. 分手从不后悔

7. 祝福对方

8. 生命重新开始

9. 其他

E.爱情的性别角色

1. 无陈述

2. 女性被动

3. 女性难以捉摸

4. 女性容易受伤害

5. 面对更重要的事情,男性舍弃爱情

6. 男性被动

7. 男性难以捉摸

8. 男性容易受伤害

9. 面对更重要的事情,女性舍弃爱情

10. 其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16a718650e52ea55189859.html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