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

发布时间:2013-09-30 10:3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张郁芳(负责人) 徐勇(撰写人)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编号BHA06003。课题针对的是“传统的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多元、多向的价值”的状况。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新课程纲要的实施,为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课题从立项至今已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期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落实研究举措、展开实践和理论层面的研讨、编制有关量表、回顾总结四个阶段,现已完成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更新教育观念外,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重建规则,改革时空管理,重建物质文化,重组教育资源等。根据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有关教学评价的资料,去粗存精,对照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精神,尝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终极目的是调控劳技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二)是提出更适合劳技教学评价的需要

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

2.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

3.评价主体与手段仍有不足

本子课题期待能形成与劳技新纲要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旨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二、 概念的界定

在新课程理念的旗帜下,整合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课题提出的“评价”限定在对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师生行为的评价。力图以“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为原则,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使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趋于自主和开放,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方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建立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全面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能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途径,为我校更好地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提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编制问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经验总结。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10-20088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申请课题立项等。

2.探索阶段(20089-20098月):主要工作是改革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进行中期总结,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099-20106月):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结题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果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素养。围绕本课题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当代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精神实质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

2.开展劳技“好课”标准大讨论,引领教师担当起构建课堂教学新标准的重任。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除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了构建新的劳技课堂教学标准,我们利用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组织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探讨劳技新课程纲要背景下“怎样的小学劳技课才算是成功的课,是好的课”?我们对此归纳为:总体上,一堂好的劳技课课应该是:实践的、生成的、拓展的;具体来讲,一堂好的劳技课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3.新的理念产生新的行动,对好课标准的新认识,为我们构建新的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保证。课题组人员主动探索、主动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自觉总结、自觉实践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得到加强。徐勇老师2007年在苏州市劳技课评课选优中荣获二等奖,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2008年在苏州市劳技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史秋英老师在200910月荣获吴中区劳技课评课选优一等奖。

(二)构建新的小学劳技评价量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有人说过,劳动与技术也属于"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的确如此。在劳动与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设计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小学劳动与技术项目学习评价方法的优化。教师往往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优秀、良好、及格”等形式,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片面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要提高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构建新的小学劳技评价量表。

1.规范教师的评价行为:课堂评价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但至少在总体上对学生整体应该有所把握,尽量做到“五个关注”:

关注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关注思维状态:学生是否积极进行思考,具有独到见解。

关注交往状态:是否有一定质量、多边、多样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

关注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表现得既紧张又轻松,既有质疑又有和谐。

关注生成状态: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如果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对全体学生都做出评价,那么完全可以选择部分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评价这一部分学生的重点应该放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方面,并做到“三个统一”:

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的统一:知识的评价是看它的生成与建构水平,能力的评价是看学会自我建构知识的水平。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是一种静态的评价,是对与错、优与劣的评价;过程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是对结果评价的必要补充。如果说结果评价属于“刚性评价”的话,那么过程评价就属于“弹性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统一:我们认为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双主体”,不但需要教师的客观评价,更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作用)、对同伴的评价。

当然,教师的评价活动如果要追求有效性的最大化,那么还要考虑评价的策略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使用客观、得体的言语。

具体讲:

评价时机的选择:一是学生需要;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当学生获得成功时,遇到挫折时,迫切地需要得到老师的点评、评价;当师生的情绪最佳时,理智胜出,教师的评价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反之,评价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评价方式的选择: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譬如学生的自评、同伴互评,甚至教师也可以听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尽管评价方式多样,但目标指向一个——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用语的选择:教师在评价时要运用语言艺术,注意评价语言真、善、美的统一,做到既有激情又客观、得体。真,就是指评价的客观和真实;善,反映教师的评价充满人情味,富含“期待之情”;美,要求教师的评价多用肯定、鼓励的语言,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即使是指出不足,也让学生乐意接受。

另外,教师在评价时除了使用口头语言,还需发挥肢体语言的特殊作用,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握手,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评价的善意。

2.指导学生参与评价:怎样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实际的评价活动中,特别是在现代课堂教学的框架内讨论评价问题,我们除了高度关注教师的评价行为外,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但成为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客体,还要使他们成为评价的又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换句话说,在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的接受者,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这是由教学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们之所以认为教学评价具有特殊性,是因为考虑到教学评价的对象不是一件件简单的生产品,而是有着灵性的一个个“人”,对“人”的评价当然需要顾及到他们的主观意识和体验,而这一点正是传统评价中所忽视或淡薄的。如果我们毫无疑问地认同“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又一个主体”的观点,那么,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就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进来:

评价自我 布鲁纳关于反馈原则的解释曾经说过:“教学是带有临时性的,因为定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或解题人深知‘自力更生’。提供任何矫正性指示都会带来危险,学习者很可能依赖教师的指正,教师必须采取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矫正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这给我们启示:评价要从外部转化到内部,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表现在课堂评价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固然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必不可少,而且效果更明显,更有优势。

同伴互评 在小组学习中,同伴评价是特别有用的。在同伴评价中,同伴的学习、活动的习惯、态度,以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将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同伴的评价较之老师,信度更高。

家校同步评价 劳动与技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和生活相结合,争取家庭的支持配合,在家中创设条件,检查督促子女适时、适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校同步进行劳动与技术的评价,使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更人文。我校在家校联系卡上专辟劳动与技术一栏。每月学校通报他们的子女在校表现,再由家长评议孩子在家劳动表现。每学期劳动与技术课教师将小学生家务劳动考核表,交由学生家长填写,表中列上学生所学过的全部家政内容,如手缝、洗涤等,每项内容下再分几种情况,如依次分为“经常”、“比较经常”、“偶尔”、“无”等几类,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家政劳动表现在表中打“√”。还经常开展各种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劳动竞赛,不但巩固书本上传授的自我服务劳动的技能,还及时反馈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3.构建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规范和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我们制订了具有我校课题特点的“小学劳技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小学劳技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讲课人: 课题名称:

评课人: 单位:

(三)编制《学生劳技素养发展评价单》,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发展,体现课题研究的根本价值

《学生劳技素养发展评价单》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小学劳技学科特点设计了评价细则,期末由任课教师根据平时课堂观察和学期末的测试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评价方式以给☆为主。该《学生劳技素养发展评价单》主要包括五大块: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习惯、过程与方法、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家校联系的特点。

学生劳技素养发展评价单

通过子课题的研究,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创造精神得到熏陶,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在区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在2009年苏州市吴中区评课选优比赛中,吴中实验小学应邀协办区劳动与技术课比赛,课堂中学生们表现出的良好技术素养,受到了与会评委、参赛老师的赞誉。戴苏同学在苏州市小学生劳动与技术操作竞赛中荣获四年级组一等奖。曹猛获在苏州市小学生劳动与技术操作竞赛中荣获四年级组二等奖。陆一诚、嫣婧文在苏州市小学生劳动与技术操作竞赛中各获二年级组二等奖。

(四)依托本校劳技特色——原木画制作,促进学生劳技素质的发展

老枯枝在我们这所比邻城郊的实小来说随手可得,它是一种优质的美术创作素材,能帮助你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平面和立体劳技作品——“原木画”。我校把原木创作作为校本实践活动,先是在各年级挑选一些美术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培训对象,然后在全校开设课程(列入美术、劳动与技术课程)。

原木画创作的步骤如下:

1、搜集材料准备工具:树枝、木屑、树皮,钳、锯、刀、胶……

2、设计构思:在底板上构思草图。

3、拼搭造型:根据表现对象的特点,对原材料稍加加工,通过锯、刨、削、刻、粘等工艺,创作出一幅幅生动、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4、成型:最后一道工序是喷刷油漆,重要目的是是对作品“固定”,产生一定的光亮,突出原木画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原木画是 “原木艺术”之一,是在艺术与劳技学科专任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利用自然界的一些枯枝败叶,通过简单的锯、刨、削、刻、粘等工艺,创作而成。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想象构思、动手制作、评价交流等过程,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上海的一些著名画家来我校参观以后,对学生创作的原木艺术”画赞叹不已,他们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发表在上海的画报上,反响很大。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小学劳技课不但与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学生的智商,而且更需要独特的侧重培养学生的技商和情商。在实践中,我们尽管从主观上用发展的价值观来观照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但在客观操作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在下列方面仍需有所作为:

(一)培养和谐人格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在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格和谐发展将成为教育的追求。劳技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应以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为目标,视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人格发展的具体化表现,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

(二)着眼终身发展 劳技教育一直是一个过程,它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何处,教育总是贯穿与全部生活之中。因此我们不能把一个年龄段的教育看成是学生成人后接受教育的全部,何况一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只是其一生受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大可不必在一堂课上对学生做出终极性的评价,留有余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201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5538d54693daef5ff73d23.html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