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先生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6 01:55: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刘墉作品赏析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自律,更高效,甚至,更成功,我推荐你去读刘墉的作品,并且坚定不移的去做和执行

他的家庭教育系列和社会经验系列的书对于青年人参考意义和价值是极大的,怎么高估都不过分,我不是教你诈也非常不错,萤窗小语之类就不必看了,实在没多大意义

刘墉本人的私德非常不好,但是私德归私德,工作归工作,事业归事业,他在事业上的高效专注和自律,以及家庭教育上的一些办法其实很值得人参考

归根结底,刘墉其实是把人类社会一些公认的美德,絮絮叨叨从头到尾又车轱辘话说了好多遍,看着很亲切,有种听一位老前辈上课的亲切感,而且他的书不止于此,他还把这些美德仔细拆分,说的非常细致,且基本都提供了方法论,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地方,光是这一点,你就没有办法完全否定掉他

他的书,起码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有用,我个人的家庭教育没那么好,父母也都不是一个杰出的人,属于善良但是懦弱的普通市民,没有那么多坚韧和优秀的品质,从刘墉的家书里,我起码看到了另一种教育,另一种可能,并且坚持参照着他的方法去做,我个人是受益无穷的,哪怕现在也会经常看看

除此以外,刘墉更难得的在于,他的书尽管很鸡汤,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成功赚大钱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浮躁气,他还是像一个父亲一样,絮絮叨叨反复跟你讲人生大道理,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告诉你不能拖延,对女孩子要负责,要注意保护自己剃须刀不要乱借,生活要有节制,要注意锻炼身体,社会很奸诈要有心计但是不能丢掉善良等等,几乎每一条他都详细举出例子,告诉你如何避免这些缺点,并且告诉你怎么做,虽然这些道理很多背后缺乏心理学生理学的一些理论支撑,很多办法我个人现在也不认同,不过起码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陈安之他们强,强的多

作为一个五六线小城市的普通青年,没有优质家庭教育,没有优良的品德培养经历,能遇到这么一个fatherly figure,对我来说其实是特别幸运的事

当然,谈作家文学成就之类的,这个对畅销书作家不能多苛责,还是多看他的内容和传递的东西吧

本来这个答案没什么可更新的了 但是无意在日报上看到了这个专栏文章都喜欢围观,却不愿伸出援手?(社会心理学系列:1 - 心理碎片 - 知乎专栏突然想起这个关于旁观者效应的问题刘先生有在书里提到过,遇到意外有围观者可以求救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显示全部

突然想起这个关于旁观者效应的问题刘先生有在书里提到过,遇到意外有围观者可以求救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先生提到最坏的情况是呼救后旁观者漠视,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也会有可能发生,所以先生给出的建议是,明确指出一个旁观者,向他求救。比如那位格子衬衫先生、那位穿白色大衣的女士。

以下是上述链接专栏的部分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到的旁观者,其实潜意识里这个词汇并不是中立的仅仅是一个名词而已,这个词汇同样会引起责备,推脱一些人的行为,或者在道德上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具体的事件我们回想回想看到的新闻就能找到相似的现象。比如这个婚礼事件,很多人指责当时其他人士的不作为,而当事的人士也可以反过来推脱说他们只是旁观,并没有参与。

如果指定施救者,那么被指定围观者的依赖感会降低,既不会将道德负担转移到其他围观者身上,那么获得营救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需要注意,这一点在专栏里并没有指出,而这个道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的,也就是刘先生给的勺子,先生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再次说下,刘先生的书对青少年读者还是非常有利的。(但他的很多鸡汤散文也挺枯燥的,这就像刷知乎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思考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一个从小学就开始读刘墉先生作品现在已经工作的人必须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小时候第一次听说刘墉先生以为是清代的那个刘墉,后来才知道是一个作家,读他的书以后知道了他不止是作家,还是画家、主持人、记者。
读刘墉先生的第一本书名叫《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那时还在念小学,来到书城买书试探性地买了一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记得那时家贫,但是有次为了买刘墉先生的书竟花了近千元钱(十多年前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千元已经不是小数,好在母亲对于读书方面没有丝毫吝啬,才使年幼的我获得了如此宝贵的书籍),只因为对他作品的热爱就如同追星一般,也可以说是一种收藏癖。家里至今藏有60本以上刘墉先生的书,具体数字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为了收藏曾经百度先生的书目对照家里没有的,让父亲找新华书店的朋友批量买。买回来的这些书百分之九十都读完了,不过至大学以后就读得很少了。

一开始读《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时候还有些许抵触,毕竟年幼,另一方面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竟然还是有些不明白。慢慢看下去觉得有点意思,第二次再去买书的时候挑了一些有兴趣的回去读,忽然之间就有了兴趣。先生的书并不是一味的说教,其间有趣的故事真的让人爱不释手,读《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时候已经让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充满了正能量。以至于在我中二叛逆的时候,即使父母无法对我进行很好的约束管教的时候,先生书里教会我的那些东西依然在引导着我往一个并不坏的方向走。单从这点上看,先生就可以说是人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从我以前和现在的生活来看,先生的书对我都有着很正面的影响。

私以为人生的教育经历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在我并未深入接触社会之前(小学初中应当算)先生已经用他的《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冷眼看人生》对我进行了社会教育,我很早就以一种很温和的方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有关残酷社会现实的知识。甚至于学会很多东西以后我还会常常告诉父母从书里学到的一些东西,在独自出门的时候也让他们对于我的自我防范意识感到小小的惊讶。有段时间在他们提醒我的时候我甚至会说,不用担心,我在刘墉的书里早就看过了。
另一方面,之前也有提到,在我叛逆之时,先生的书对我起到的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其中涉及的书目太多就不具体提了。父母的眼界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先生出生于台湾,常年往来于美国和台湾之间,对于不同文化的教育了解可以说很深入到位,思想也较为先进,如此对于我们这些读书的年轻人来说,收获到的是满满的鼓励和爱。先生也有许多书会谈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何与父母沟通等等。而先生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业可以说是颇为成功,儿子女儿都是美国名校毕业,而且都不是死读书,社会实践和爱好特长都没有拉下。从书里就可以看出先生对于子女非常用心,常常用书表达自己的感情,用书来讲一些道理给子女听,也让我们受益。当然,至今我也不知先生是写书让子女得到教育还是将教育子女的内容写成了书。

不仅以上这些,我从书里还得到了其他的东西,如《在灵魂居住的地方》说到身体器官的美好,《把话说到心窝里》——说话的艺术。总的来说看的先生的书励志、教育方面的偏多,也有买过先生两本画集,不过不记得名字了(在外工作查阅不到)。最喜欢其中的一本小说,非常有趣也很推荐,名叫《吹牛要打草稿》,这本书在大学时一直带在身边,即使不看也要带着。先生还出过有声书,闲时无聊也放来听过,感觉没有看那么过瘾,有兴趣也可以去听听。
之前看过先生的访谈,虽然也在书里看过先生的照片,但是真的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先生说话十分的温和儒雅,真的是个绅士的感觉,以至于说话都有些娘(= =汗)。
其实他的儿子刘轩写的书也非常不错。总的感觉他们父子某些方面的思考方式与我们不同,他们受到的更多的是台湾和美国的思想的影响,对于年少时候我的的世界观有着不小的冲击。关于他与儿子之间的家庭关系的内容读起来非常爽快,身心愉悦的感觉。

最后总结
刘墉先生的书、画有着不小的成就。其中教育类的书籍作品对于年轻人可以起到启蒙作用,对于年轻人未来的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一些书籍则非常实用、有趣。先生用一种年轻人并不反感的方式给予了年轻人太多不可多得的东西。
刘墉先生的书在中国大陆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刘墉先生与家人的关系非常和睦。
刘墉先生对于子女的教育相当成功。
刘墉先生性格温和儒雅。
刘墉先生是优秀的作家、画家、记者以及主持人。

以上这些是我的个人看法,对于先生的了解皆是源于先生的书以及访谈节目。

看过一句点评:中国近二十年来当代作家中,唯一不含半点色情和性描写而能够持续畅销的作家,除了刘墉,只有郑渊洁了。原话记不得了,也找不出来了,大意是这样。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和我不是教你诈系列,以及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三部曲,我毫不夸张地说看 显示全部

看过一句点评:中国近二十年来当代作家中,唯一不含半点色情和性描写而能够持续畅销的作家,除了刘墉,只有郑渊洁了。

原话记不得了,也找不出来了,大意是这样。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和我不是教你诈系列,以及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三部曲,我毫不夸张地说看了不下十遍,那些故事,生活的经验,人性的领悟,老师不教,家长不管,只有墉爸代替了父亲的角色,在每个睡前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地嘀咕了我一整个中学时光,谁说鸡汤无用,我就是喝鸡汤长大的怎么了。

我是刘墉的老读者了,看到这个话题感觉很亲切,随便说说我眼中的刘墉吧。我初中开始看刘墉,大概初一初二的时候吧,那个时候为人处世的道理基本都不太懂,所以当时他的书出一本我看一本,如果大家看刘墉的书看得比较多的话,应该会发现他经常找的出版社是接 显示全部

我是刘墉的老读者了,看到这个话题感觉很亲切,随便说说我眼中的刘墉吧。

我初中开始看刘墉,大概初一初二的时候吧,那个时候为人处世的道理基本都不太懂,所以当时他的书出一本我看一本,如果大家看刘墉的书看得比较多的话,应该会发现他经常找的出版社是接力出版社。而接力出版社就在我家南宁,所以基本上那个时候我每次去图书批发市场都会去会放刘墉的书的地方看看他出新书没有,那一段回忆现在想起来真是温暖无比。
后来等我上了高中以后,刘墉来过我高中演讲一次,他讲的内容是什么我大体上都忘记了,只是在最后的时候,有两个提问的名额,我正好是第二个。当时问了一个问题,相比较IQEQ而言,我觉得CQ(创造商什么的)没有得到什么培养,那么请问如何培养什么的。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听懂我这个问题,CQ这个概念当时我是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火起来。后来因为我高中同学因为不知道CQ是啥就在贴吧上各种喷我,我还郁闷了好一阵子。
而等我来到同济以后,差不多大四的时候吧,刘墉来了同济一次,还带来了刘轩。刘轩的书我也看过好几本,当时听他演讲的时候,觉得是挺励志,总有一些小的想法,说的很细致很微妙,可是过后差不多也忘记了。而其实我高中以后,我就基本上没怎么再看刘墉的书了,再看到他老人家的时候,也只是觉得像是见到一个老朋友一样的感觉,虽然他从来没有认识过我。

他老人家的书,现在还有印象的书名也不多了,也就《爱就注定一生的漂泊》还有《我不是教你诈》系列了,怎么评价他的书呢,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特别浅显特别能够让人明白某个道理,但是过后其实忘记也挺容易的。
现在想想,其实忘记内容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你一看到类似的书,写类似的内容,你一定能看出来,哎这书妥妥刘墉写的嘛。换句话说,他的书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吧。他的书,总的来说,就是表达一个意思act like 刘墉吧。

像刘墉一样的为人处世方式,我觉得是他写的书的最大的价值所在吧。楼主所问的问题,怎么评价刘墉,我觉得换成如何评价刘墉为人处世的方式会更恰当一些。
他的故事我是很了解的啦,从台湾出来,遇到火灾,去美国,当画家,后来刘轩刘倚帆的故事,他母亲的去世,其实这些他在书里都写有,所以评价这事还是要结合他的故事来说嘛。

对他这样一个经历过奋斗失去,且混到了一个不可复制地位的人来说呢,我觉得他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很多时候他的书里面表现出来的中庸成熟稳重的态度,很多时候都是建立在他已经功成名就的基础之上的。有人说他的书鸡汤,估计是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的缘故吧。

我所理解的他的为人处世方式,是一种敏锐、温柔、善良的姿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有点像是商人却没那么功利,有点像是艺术家(虽然他自己本来就是画家)但是却愿意入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追求生活之中美好的一面。

这样的心态,在中国不是那么容易养成的吧。刘墉写那些书的十几二十年,中国的社会分化感觉越发明显了,二代们占据的资源更多更难以取得了,像他当年那样励志的故事,确实也不太容易再发生了。但是他至少提醒了我们一点,不管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现实,总是可以选择以他当年那样的心态去奋斗,去生活。

若非当年一直有看过他的书,可能现在我为人处世要粗犷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还是挺感谢他的,只是到了现在的年龄,他的面对大众的书籍已经不再适合我的心境和我的环境了,但是我依然感谢他在我需要指引的年龄,给我点了一盏明亮的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4057f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6.html

《刘墉先生作品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