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_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发布时间:2021-04-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_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有哪些传说。下面是为您整理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欢迎阅读! 故事一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故事二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
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
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
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故事三 广袤的华北平原,莽莽苍苍,地平线隐现在天际。黄河从遥远的天边奔来,翻着泡沫,打着漩涡,扬起波浪,以磅礴的气势向东流去。在苍黄的落日下,黄河滩上的红柳、蒲荻、芦苇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沙沙作响,缕缕炊烟在天空袅绕、飘散,盘旋着古朴、雄浑、苍凉、哀怨的旋律。奇村就是放在黄河岸边的一架古琴,奏着勤劳、质朴、幽怨的乐章,低低诉说街巷里神奇的故事。奇村这架古琴,是何年何月放在这个地方的不得而知,它为什么叫做“奇”,谁也说不清楚。黄河北岸向阳的台坡地上,原始人用石铲挖一个土坑,土坑上面打四面围墙,再覆盖上茅草,即建成了半地穴式的茅屋。一个个茅屋,就组成了原始村落——奇村最早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村落。它是人类建
筑史上的伟大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都市还要伟大千百倍。当然了,它也可能出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某一年,最大的可能是在明初。元朝末年,灾荒遍地,饿殍盈途,哀鸿遍野,而元廷却纪纲崩坏,官毒吏贪,压迫日厉。他们“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因此惹起红巾军万万千。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奋起造反。淮河南北,黄河两岸,战争频仍,兵燹千里,富庶中原变得白骨遍野,鬼火闪烁,渺无人烟至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从人口稠密的山西向中原移民。他们筚路蓝缕,树栅架屋,刈草播种,使荒凉的中原又渐渐繁荣起来。奇村或许就是在那时建立起的一个村屯,因为村里代代相传之“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的歌谣可资佐证。同时,村里还流传着凡是从洪洞县移民过来的人的后代,他们小脚趾的指甲都是重瓣的说法。不知真假,但奇村人的小脚趾指甲的确是
重瓣的。这里或许原有村落,后来他们移民到此定居下来。至于它诞生的确切时代和它的历史,无从稽考,只好付诸阙如。 奇村是一个二百来户的小村落,三条街道东西走向,狭窄曲折,九拐十八弯。路面坎坷不平,这里一个土堌堆,那儿一个凹坑。低矮的草房稀稀拉拉立在路两旁,屋檐下挂着苦艾、菊花、辣椒、瓜蒌。院中塘畔,种植槐、柳、杨、楝、椿、李、花红、桃、杏等树种。每到春天,杨树打响欢快的节拍,千条嫩柳在柔风荡漾。杨花似雪,经和风一吹,忽悠忽悠,漫天飞舞,飘落到屋顶、地上和人们的头上。杨花和其他植物混纺而成的万条天丝,袅绕晴空,犹如天女挥舞的白
纱。无赖夭桃,如粉似霞,杏花素,梨花白,楝花淡淡紫,榆钱青青。洋槐花吐芬芳,招惹的小蜜蜂上下忙。柳烟深处啭黄鹂,杨树梢头鸣斑鸠,对对紫燕补故巢。 村里萦绕着古朴平淡之风。古老的井台上,爬满暗绿的苔藓,辘轳吱吱扭扭,石砌的井沿上被井绳深深刻满岁月的过往。桔槔悠悠俯仰,不慌不忙吟唱古老的歌谣,把空木桶一只一只放到井里,将玉液一桶桶提上来。健壮的大哥挑着水踏踏走远了,秀丽的村姑提着盛水的瓦罐,轻轻盈盈消失在胡同里。骡马拉车呼隆隆,黄牛拉车咕咚咚,独轮手推车咿呀呀,从高低不平的街巷碾过。 村庄中部是一个大池塘,波平如镜,绿水盈盈。蓝天白云倒映水里,鹅鸭嬉戏,犹如在天空滑翔。池塘中丛生芦苇,漂浮青萍,娉婷藕花,静立菱角,纵横水荇。垂柳照水,鱼儿漫游。洗衣石红衫绿裤,蜻蜓点水,顽童垂钓,鱼鹰翔空,鸬鹚立岸,苇莺喳喳„„一幅静谧的画。 池塘北面是一座古寺,名字叫普济寺。寺有三进院落,正中排列三个大殿,东西厢房。殿宇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由于风吹雨淋,年久失修,墙砖剥蚀,琉璃瓦暗淡无光,但瓦松却格外茂盛。护法殿中,金刚力士,风调雨顺。大雄宝殿内,释迦摩尼佛宝相庄严,左右侍立迦叶、阿傩。菩萨殿里,观世音安坐莲台,救苦救
难。几个老僧和小沙弥,清晨撞钟,夜幕击鼓,手敲木鱼,口诵法华,以图超脱生死,往生极乐世界。 奇村西头路北坐落着一个大宅院。大门前一对镇宅石狮,雄视而
蹲。朱红大门,门楣上悬挂“进士第”金字牌匾。正房壮观,五道秦岭脊,六个云中泰山镇脊兽。两厢青堂瓦舍,整齐秀洁。它在一片草房中显得分外耀眼。 奇村虽然称作“奇”,但是风水平平,无龙云凤霓,只有水雾烟岚。村里从来没有出过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无有呼风唤雨的异人。村里的人像养育他们的黄土一样普通,种庄稼、吃饭、睡觉,过着平淡的生活。中年人承担着一家人的穿衣吃饭。男人们耕耘在田野,被日头晒成黑红色。女人们白天做饭,晚上纺棉织布,上面孝敬公婆,下面养儿育女。一年到头,都在为温饱而忙碌。生下的时候自己哭,家里人、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欢声笑语庆贺;去世了,家人哭,亲戚朋友吊。黄土养育了他们,黄土又把他们掩埋了。 自古以来奇村人似乎并没有交过好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前清的时候他们是大清的顺民,受皇恩,被皇泽,纳粮完税。现在他们是中华民国的国民,照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粮食收获后大部分送到村西头的大宅院里,自己吃糠咽菜,凑乎着过生活。 奇村平淡无奇,但不会永远平常,否则就辜负了这个“奇”字了。民国初年村里就发生了一件奇事,令人啧啧称奇、津津乐道。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_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3584cd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c3.html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_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