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美股买A股,你必须了解的几个要点

发布时间:2018-10-03 04:02: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跟着美股买A股,你必须了解的几个要点

对致力于从下而上的中小盘研究员而言,将部分精力放在海外市场是不得不完成的一项必要工作.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也已经开始逐步摆脱对重化工业的依赖“映射”,但不可否认在追赶型经济并没有结束的过程中,利用后发优势是快速完成跨越式发展的极好策略。随着重化工业后发优势的逐渐利用完成,以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业快速出现,跨越式发展的频率正在加快,也即造成了不同结构的“映射”形态互相重叠的局面。阳光之下无新事这个市场的大部分报告撰写者(包括笔者)也许都只是在阅读中知道的“5.19”行情,作为记忆中最早的以美股映射为主导的行情,A 股市场在网络科技股的带动下,上证综指由1100点之下开始短短的1个半月内上涨幅度超过50%。

在卖方研究还未成型的那个年代,所能找到的文字记录中对于当时“5.19”行情出现原因的归纳描述其实并不具备真正的参考意义,但我们不妨通过具体个股的表征来思考下“美股映射”这貌似新鲜其实古老概念当时的表象是否与现今有所不同。在1999 年5 月19 日之后的那段时间,如果说东方明珠是中国的COMCAST 或者MEDIAONE,同时综艺股份旗下的8848 网站是中国的亚马逊,估计不会有人反对,市场第一次开始以客户数量、商业模式等资源开始进行估值,并且恰好又辅以三网融合这类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背景,似曾相识又亘古不变的场景再次上演。更为有意思的是,触网、并购网络概念公司、更名等事件时有发生,伴随的自然是股价的飞涨。记得曾经阅读到这样的统计数据,1999 年“触网”的公司超过80 家,而当互联网行情持续到2000 年相关概念公司已经达到300 家之多。即使是当时映射逻辑相对充分的东方明珠与综艺股份,最终在其相关业务上的发展速度及盈利能力也并未达到市场的预期。案例1:传统制造业的供需“映射”传导对于传统制造业中的“映射”最为经典的可能是09 年初所发生的由钛白粉涨价所催生的美股与A 股的联动行情,彼时对岸的HUN.N 与KRO.N 在由DD.N 率先涨价开始分别用两年时间完成Tenbagger 的行情,而这边的A 股也有安纳达与中核钛白的近十倍涨幅,同时造就了在11 年最高点完成IPO 的佰利联。对于该段历史的描述其实已经由大量的研究报告完成,在此我们仅将当时的行情发生关键背景及触发点进行罗列,并将在罗列的过程中完成对此类“映射”的归纳分析。回过头去看投资的脉络总是清晰而明确的,在经历了08 年的危机之后,国内钛白粉企业减缓了产能扩张的步伐,而对于同期的全球市场而言,钛白粉的产能在经历了08 年的高点之后逐步下滑。之后的事情已经开始变得不言而喻,在国际分工已成为既成事实的明确情况之下,杜邦率先宣布涨价,其后KRO.N 与HUN.N 紧跟而上。在同行业竞争对手复产周期近两年的前提之下,涨价成为了钛白粉行业从09 年冬至11 年夏的主题词,当然进入涨价周期后半段之后价格持续高位的扩产成为了新的主题。由于杜邦带头的涨价趋势也自然带动了行业整体的价格水平,同时拜“四万亿”所赐,在价格、产能及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相关企业的日子也忽然变得好过起来。当然,业绩的如期兑现才是主题能否持续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持续期接近两年,涨幅近十倍的主题而言,可以看到在那个特定的时间阶段由于国内与国外在钛白粉价格、产能及需求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相关上市公司的积极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最终剩下的问题也只是海内外市场的相关企业的不同涨幅,KRO.N 与HUN.N 均录得近10 倍的涨幅(自杜邦宣布涨价起始至11 年夏),而安纳达与中核钛白的涨幅仅有300%。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安纳达在2011 年3 月完成非公开发行用于“年产4 万吨致密复合膜金红石型钛白粉技改工程项目”使得公司产能实现倍增,以及佰利联随后于2011 年7 月完成IPO,恰恰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行业的阶段性高点。案例2:C2C=Copy to China最常见也是最容易造成认识偏差的“映射”则莫过于2000 年初互联网泡沫之后的C2C(Copy to China)模式,从最先的门户网站的搜狐与雅虎,到之后的搜索引擎百度与谷歌,再然后的垂直网站点评与YELP、人人与脸书,以及越来越多的App 声称自己为中国版的美国XXXX。从本质上来讲C2C 模式的映射实质上是基于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商业模式的快速可复制性、巨大的需求市场,以及良好的本土适应能力。可以看到,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完成成功映射(以中概上市为成功标志)的领域,其所需要的基础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中外差异是巨大的,而从时间轴上来看,同时又由于C2C 模式基本上对于硬性技术突破的要求较低,更多的是在于软性的劳动力堆积上,因此商业模式在太平洋两端快速复制的时间差也在不断的缩短。对于两个不同的市场而言,需求端的本质实质是相同,唯一不同的则是在消费能力所带来的用户质量上的差异,而对于一个具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市场而言,美版成功商业模式快速本地化所建立起的粘性用户量门槛是用来弥补消费水平差异的必要方式。而成功的本地化使得C2C 的效果发生了相对明显的改观,这也使得在本地化的前提下衍生出了完全不同于美版的生态模式。eBay 与淘宝在中国与美国的不同的运营思维

亚马逊与京东在中国与美国的不同的运营思维

微信与Whatsapp 的差异

可以看出,此类“映射”实质上是海外成功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复制,对于一级市场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判断国内是否存在类似的需求以及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能力,而对于二级市场而言,上市之后(基本都会选择中概)的本土化适应能力以及对差异化需求的反应能力则成为了关键所在。频繁出现的扭曲映射说到最后,不得不提的则是二级市场所经常能触及的“技术跨越映射”,其基本逻辑或者框架大致如下:1.海外技术突破型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2.所涉及革命性技术概念长篇累牍普及3.二级市场涉及类似概念标的开始大幅上涨4.上市公司追逐概念相约与海外进行战略合作导致股价更大幅上涨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较好的结局其实是二级市场相关标的获得一部分的概念性溢价为终,对于股价抑或是市值的判断涉及的因素过多,在此不予评价,但正如我们前述对“5.19”行情的回溯,从上市公司行为的角度而言,并无任何新奇之处。对于此类“技术跨越映射”而言,逻辑的根基在于技术的可获得性以及技术突破实现后的业绩可兑现性上,正如我们前面以钛白粉为例推导长期有效映射的基本逻辑根基的实质在于业绩可兑现。从改装莲花Elise 到Model S

站在实业资本的角度而言,先不论先进技术的可获得性的难易程度,仅从技术突破的时间跨度而言,所需要的时间则必然是以年为单位记的。即使是完全具有自身核心技术的TESLA 从第一辆莲花改装开始至目前的超过两万台量产规模,其核心利润水平仍然为负。从业绩兑现以及股价支撑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每种技术创新/跨越都具有TSLA 那般“改变人类”的巨大影响,当然“映射”(我更愿意称为主题)发动之初却都是以未来巨大的前景作为起点的。而作为技术的非原创者,国内的企业在“技术跨越映射”上面临的是技术必然扩散的易得性以及基础创新能力的缺失的矛盾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改变人类”般技术的根基并不存在,对应于资本市场而言,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立见高下,从股价的角度而言上涨的持续性及幅度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特斯拉的“中国映射”均胜电子

欧菲光、康得新的成功:跨越十年的统计学陷阱对于相信成功者的角度而言,也许欧菲光和康得新的成功产生出了市场行为上的统计学陷阱,下一个XXX抑或是中国的YYY也均是陷入陷阱之后的表象,不过单纯的观察两位成功者的路径却不难发觉,时间跨度之大也许并非市场所能一直承受。当然,对于映射的“失败者”而言,追溯下其失败的路径或许能更便于理解扭曲映射下虚弱的根基,在应接不暇的风中寻找稳定的锚其实并不是一件大概率事件。对于具有基础创新能力的成长性企业而言,是否存在映射标的并不是重要的因素,其业务范围本身既应该是存在于技术领域的前沿,海内外挂牌制度的差异造成二级市场的选择范围不足,以至于某种角度形成了另一方面的统计学陷阱。最终,对于二级市场可交易的“技术跨越型映射”而言,最好的交易/选股策略也许是更好的利用百度关键词指数等工具。TESLA、PLUG、Google Glass、京津冀的百度关键词指数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2f31b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d.html

《跟着美股买A股,你必须了解的几个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