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和家长沟通

发布时间:2019-01-25 19:41: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孩子怎样和家长沟通

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光体";另一类则是"发光体".那些"反光体"必须靠着外在的光源照耀,来证明自己很亮!他们也许用名牌的服装;用高贵的奔驰宝马;天马行空的头衔,来证明,来光荣他们.其实,这些"反光体"除去附件之后,却什么都没有……然而,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是"发光体",就是那些能够点亮自己,同时又能照亮别人的人!

她也许是一个献身祖国边区教育的小学老师;也得很许是一个热心公益的社会工作者;也许是一对默默地收养弃婴的老夫妇;也许会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但你也许没留意的人,为我们在一直默默付出的父母

,日常沟通中的现状

父母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们似乎更关心我们的物质条件,他们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不能理解我们真正的需求.这便是矛盾的开端.

数据:南京:学生心理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父母理解自己的学生仅占44%,56%的孩子表示自己不能被父母理解,其中有10%认为"根本不理解",当被问及"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只有24%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同学"38%的比例成为主要倾诉对象,另有6%选择了"老师",剩下的32%竟表示"没有人"可以倾诉.

"父母跟你谈论过生与死的话题吗",45%的学生表示"没有",而在涉及到此话题的家庭中,42%的家长主要谈"生命的价值",47%的家长主要谈"注意安全",只有11%的家长告诉过孩子"你对家人的重要".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也发现,大多数孩子对自杀的理解是"一种摆脱烦恼的方式",并赞同"并未考虑到父母的感受".

"对家长最不能容忍的地方",55%的学生选择了"唠叨",其余有25%的学生选择了"不能沟通",20%的学生选择了"专制"

与父母意见出现分歧,产生争执时,40%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妥协".而最终以"父母妥协"收场的仅占14%.

,有效而健康的沟通方式

父母唠叨时,你怎么办 (提问)

1,随声附和,点头答应 

2,尽可能理解父母,对的接受,但不失自己的原则

3,父母用心良苦,等他们心情好时,告诉他们我长大了

4,说得对时便洗耳恭听,说得烦,便直言告诉他们我的想法

5,妈妈宠爱我,我也愿意与她讲心里话,爸爸太严厉,只能听着,不容我争执,等到他说够为止

6,能忍则忍,家长不会凭空发火,即使说得不在理,也总是为我们好

7,大多时候认真听,从中知道一些平时忽略的道理;更多时候找一些借口或父母感兴趣的话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8,沉默是金

9,小时候我很不耐烦,和他们顶嘴,现在我觉得唠叨是对自己爱的表现,现在居然喜欢母亲唠叨,真的!

10,"对极了",然后端来一杯水,在妈妈感动之余,转移话题

11,",我得写作业了",跑进自己屋

12,",是不是还有……"把经常唠叨的内容全部说一遍,妈妈反而笑了

13, ......美国的心理学者罗金·麦克将人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三类

第一种人是"内罚的反应型"

这种人会认为"道路不平,电线杆太高,都是我不好",把一切的事情都归罪于自己.这一类的人最容易患神经官能症

第二种人是"外罚的反应型"

这种人明明是自己不对,却会把过错推到别人和客观理由上.比如上班迟到了,就怪闹钟不响;被老板炒鱿鱼了,就怨老板没有眼光.这种人非常自私,也不容易相处.

第三种是"非罚的反应型"

这种人判定自己有过错时,便勇于承担责任,如果责任在他人,也能冷静地向对方说明,这是最理想的一种形态,但是这样的人却太少了

()你赢我也赢

一般家庭解决冲突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类

1,父母赢,子女输

由父母决定解决办法,父母告知子女希望子女接受,如子女不接受时,父母可能会用权力令子女服从.常见对话:"如果你再打电话,我就把电话线卡断了".父母运用权力,虽然赢了,但子女往往不会服气.

2,子女赢,父母输

子女有自己的想法,用威协性的方法想父母接受.虽然赢了,但父母不会开心

3,父母输,子女输

父母与子女都用不同方法要对方跟跟随自己的看法,但又各持己见,结果是两败俱伤,大家都满足不到自己所想的.

4,父母赢,子女赢

父母与子女在想保留自己意愿的同时,可以多些考虑对方的意愿,大家可能会作出些让步,以达致共同接受的结果,令双方都会觉得是赢家

双赢六个步骤:

1,共同认识界定冲突

2,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法

3,评估这些解决方法

4,决定哪种方法最合适

5,实行

6,针对实行的效果再度评估

好处:

1,减少亲子冲突

2,问题真正得到探索,而不是互相争斗或伤害

3,减少要在权力下被逼就范

4,学习成熟地处理自己的事

5,由于自己有份参与决定可行方法,故较有动机去实践其建议

6,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与父母沟通

心理学家说:"出身于快乐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他会比一般人快乐."但是,营造快乐家庭不应该仅仅是父母的事情,你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家庭的快乐来自父母,也来自你.

小时候,父母是你生命的重心,你爱缠着爸爸去游泳,爱赖在妈妈怀里撒娇,你的眼里,父母就是快乐,安定,温情,依赖的象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方式的改变,你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你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于是形成了代际隔阂,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昔日不谐,快乐的家庭气氛消失了.如何与父母相处成为你的心理负担和困难

可是,在报怨父母的同时,你想没想过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呢 你的父母需要你的理解,尊重,甚至关心,鼓励.如果你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并懂得与父母沟通的技巧,那么,你就会发现,与父母相处,其实并不难,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很简单.

()理解父母的苦恼

听听家长的声音:见表

家长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家长面临的问题

家长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能用于家庭教育的精力有限

没有时间辅导,希望学校办一些辅导班,可收一些费用

自己文化水平低,缺乏辅导孩子的能力

要是有些家教知识的学习机会就好了

父母离异,不好教育

父母家庭教育的方法不一致怎么办

打孩子我也心疼,但是不打不成器

老人太溺爱孩子现在高考改来改去的,是不是以后不考了

高考的"独木桥",何时才能变成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将来在社会上能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使孩子能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 

孩子的心理素质差一些,出现问题后不能妥善处理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孩子把大人的话当成"耳边风",学习成绩总上不去。怎样科学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孩子学习时常马马虎虎。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受艰苦磨练,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

对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深感担心

孩子没有独立性,不会干家务

孩子不愿干活,哪怕是轻微的劳动

怎样教育孩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看电视太多,还乱花钱

香港电视剧的吸引力太大,不让看还不行

不知孩子在校的表现,跟老师交流少,怕他在外交上坏朋友

平时谈心的机会很少,与孩子缺乏沟通

不知孩子思想深处在想什么孩子对一些新生事物接受快,而我有时不能接受

孩子总觉得家长唠叨,可家长又觉得每句话都是有必要说的

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总想自己处理一些现在不能做的事情。

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电子游戏是家庭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

案例:一位母亲的烦恼

原因:

1,自身教育能力有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来愈为父母所接受,但父母往往苦恼于自身教育能力有限.与家庭教育重要性增强相矛盾的是,父母依然只能在现行教育体制的牵动下,被动做些无奈的配合.这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成长应有的轨迹,加重了本来就已经很沉重的学业负担,而中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又使得父母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结果就造成了过多的焦虑,这方面有太多的悲剧了.而当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指导着人们在工作或学业上不断迈向更高层次的时候,父母,这个本应该更谨慎更严谨更要求符合科学与规律的特殊"职业",却缺乏一个培训系统与培训氛围.

2,成长背景

案例1:如何对待代际冲突

案例2:父母给了我最好的,却不是我需要的

日本的一个调查表明,15-19岁的男孩有烦恼时,57%的人愿意向同龄朋友倾述;26%的人把

苦恼告诉父亲;37%的人告诉母亲.20--24,男孩向同龄人倾诉的比率下降到35%;对父母倾诉的比率也分别下降到22%23%.但到25岁以后,向同龄人倾述的数字进一步下降至27%,而向父母倾诉的数字则上升为39%70%.这些数字恰好印证了心理学中对代沟的解释.心理学认为,一个人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由此可见,10岁至20岁的青少年最易与父母发生代际冲突.

代沟主要是由于双方的差异而产生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多方面:成年人知识,阅历比较丰富,经历坎坷,处事多谨慎小心,冷静周密;年轻人则易冲动,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一切全凭热情和心情;成年人喜欢循规蹈矩,按规则办事,不喜欢打破旧有的模式,年轻人则喜欢新颖和刺激,讨厌按部就班;成年人多以家长自居,喜欢孩子唯命是从,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年轻人则希望事事自己做主,不愿接受束缚……那么,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要想填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必须弄清楚造成代沟的本质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形成两代人之间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发展,角色差异等原因.从生理上来看,少年正处在发育阶段,有冲劲儿,敢创新,但却耐力不足;成年人的身心已发展到最高峰,他们对人生,对社会都有了一个全面而成熟的认识.两者之间的体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他们在许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心理上,双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青春期的少年,最重要的心理变化就是"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独立思考的要求,他们变得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恰恰相反,这时候的成年人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个性也趋向稳定,对子女寄托的希望在升值,所以,他们习惯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另外,由于我国的晚婚晚育政策,子女的青春期多与母亲的更年期重合在一起.处于更年期的人很容易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再加上繁杂的工作和家庭重负,他们的心理负担是相当重的.两个"易燃易爆"体在一起相处,很容易碰撞,爆炸,形成矛盾冲突.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两代人所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您年轻时社会所崇尚的东西,或许正是今天年轻人所摒弃的东西.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和孩子的看法想法大相径庭.因此,双方产生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

再者,两代人之间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角色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各有不同的要求,正如您所说的,您是家长,是父亲,这一角色要求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您执行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您会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会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而少年则处于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父母过份的爱常常被他们看成枷锁.种种原因,都是引起双方发生冲突的导火线.

作业:

1,父母眼中的我与我感受到的父母

2,他们是怎样长大的

沟通调查表

1.每周沟通时间( )

2.沟通的主动性( )

父亲主动 B 母亲主动 C 我主动 D 双方都主动

3.沟通的兴趣度( )

很感兴趣 B 兴趣不浓 C 毫无兴趣 

4.沟通的主要内容( )

谈学习 B 谈生活琐事 C 谈同学 D 老师 E 谈新闻 F 其他

5.有时不想沟通的原因( )

无话可说 B 没有机会 C 得不到理解 D 家长爱生气 

家长不可信 F 难以启齿 G 家长厌烦 甚至讨厌我

6.除了谈话还有哪些沟通的方式 

我们与父母之间需要沟通,其实我们与其他人之间同样需要沟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需要理解与沟通

()体验父母的辛苦与压力

1,现实环境中的压力2,对子女的压力源于对自我的压力3,生产与养育的辛苦

4,日常生活中的艰辛

()对父母也要讲民主1,尊重父母2,就事论事3,切忌完美主义结论:同一事物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没有唯一的标准.父母可尝试从子女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子女也可尝试从父母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希望你对父母的态度:尊重,理解,无条件地关爱,设身处地地着想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去理解父母并让父母理解你,那么从今天起,好好听课,好好做作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要感冒,每周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8db1d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3.html

《孩子怎样和家长沟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