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26 17:00: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月记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观月记(节选)

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尽却:全部退去。童隶:书僮仆役。正黄:纯黄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怀民亦未 寝:   

水中藻、荇 交横:   

之水 环:   

临水之 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   ”,【乙】文写月的句子是“   ”,都突出了月亮的   特点。

4)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品味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尽却:使……全部退去。夺:争。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止耳:而已,罢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空游无所依

徐公不君之美也

B.似与游者相

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当亦如而止耳

问今何世

D.虽未尝身其地

后狼止而前狼又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其境过清

A.扶苏数谏故

B.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

C.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咨臣当世之事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4)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3.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观月记

(宋)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A、月明于中秋月

潇湘

B水之观

把酒

C、未身至其境

求古仁人之心

D、书以为金沙堆观月

属予作文以

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来往的商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理解: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正式这样的地理位置,才会有迁客骚人常常会集此地。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

理解:末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并用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滕子京。

3)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这个词是   ,北宋文学家   的《水调歌头》同为中秋时所作。北宋文学家   的《岳阳楼记》这三篇文章都有关于月的描写,描写了一轮怎样的月呢?请结合原文谈谈。



观月记文言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观月记(节选)

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尽却:全部退去。童隶:书僮仆役。正黄:纯黄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怀民亦未 寝: 睡,卧 

水中藻、荇 交横: 交错纵横 

之水 环: 环绕 

临水之 观: 观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文写月的句子是“ 月白如昼 ”,都突出了月亮的 澄澈明净 特点。

4)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品味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大约在八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童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句意为:怀民也没有睡。寝:睡,卧。

句意为: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交横:交错纵横。

句意为:四面绿水环绕。环:环绕。

句意为: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观:观赏。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如,像;空明,透明清澈;交横,交杂相错;盖,原来;句子翻译为: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甲】文写月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从侧面写月光的澄澈明净;【乙】文写月的句子:月白如昼。从正面写月光的澄澈明净。

4)本题考查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和写作背景分析。甲文抓住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写作背景:被贬黄州,可知甲文表现了作者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答案:

1睡,卧;交错纵横;环绕;观赏。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白如昼; 澄澈明净

4)被贬的凄凉,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对月下美景的赞叹。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2.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尽却:使……全部退去。夺:争。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止耳:而已,罢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皆空游无所依

徐公不君之美也

B.似与游者相

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当亦如而止耳

问今何世

D.虽未尝身其地

后狼止而前狼又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其境过清

A.扶苏数谏故

B.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

C.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咨臣当世之事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4)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分析】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我大约在八月十五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若:好像/徐公比不上你美丽。若:比。

B.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乐:取乐/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乐:乐趣。

C.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是:这/问如今是什么朝代。是:动词,是。

D.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至:到/后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至:到。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A.扶苏因为多次进谏的缘故。以:因为。

B.我大约在八月十五的时候去看过洞庭。以:在。

C.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以:来。

D.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以:用,拿。

故选:A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甲文中信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可知,此时作者内心比较寂寞、凄凉,因而D中“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错。故选:D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源:源头。句子翻译为: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书:写;以为:把…作为。句子翻译为:写下来把它作为金沙堆观月记。

答案:

1D

2A

3D

4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写下来把它作为金沙堆观月记。

【点评】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3.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观月记

(宋)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C 

A、月明于中秋月

潇湘

B水之观

把酒

C、未身至其境

求古仁人之心

D、书以为金沙堆观月

属予作文以

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来往的商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理解: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正式这样的地理位置,才会有迁客骚人常常会集此地。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

理解:末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并用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滕子京。

3)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这个词是 八月之望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的《水调歌头》同为中秋时所作。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 的《岳阳楼记》这三篇文章都有关于月的描写,描写了一轮怎样的月呢?请结合原文谈谈。

【分析】译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观月记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明亮,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的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滩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宁静,远离世俗)吗?我大约在八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极:非常;/极:尽;

B.临:靠近;/临:面对着;

C.尝:曾经;/尝:曾经;

D.记:记述;/记:记述。

故选:CD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与理解。

A.有误,句中的“迁客”指的是被降职远调的官吏,不是指商人;

B.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文学常识的积累。阅读第二篇文章,根据文意的理解与文言词的积累,可以看出文中的“八月之望”只的就是“中秋”,“望”指的是农历的十五日。《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名字的书写不要出错。

答案:

1CD

2B

3)八月之望、苏轼、范仲淹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3/26 16:39:22;用户:数学;邮箱:150********;学号:2217455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2a5bc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0a.html

《观月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