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发布时间:2019-03-10 05:50: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蝶恋花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写恋情的苦脑,不能解脱,以独特的的笔法写尽了一个字。

前半片写年轻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赏花有愁,举杯有愁,对镜也有愁,家里处处都是愁。表现了在情感方面欲抛不能的一种盘旋郁结的痛苦。抒写主人公想要挣扎出来却不可能。以下各句所写均由此生发而出,故此句有笼罩全篇之效。接下写春来闲愁依旧,宁可瘦也要饮酒来打发闲愁。

词的后半片仍在写愁,不过是从家里扩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绿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独立小桥还在品味首愁。下片前后均是景语,中间两句是情语,使前后之景均为情增添色彩。见到青草绿柳,又增新愁,故独立小桥望月,任凭春风吹拂。全词通过写情感交织的愁闷,徘徊在心,从而产生一种对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变迁的感叹。

二、解题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六一居士号的来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3、文体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4、本文写作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5、文章史实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三、朗读教学

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 

比如首段的“岂非人事哉”一句和“得、失”二字,通过重读,就可暗示出作者的观点,即认为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同时传递出立论的根据就是庄宗得失天下的对比。 

4、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例如:“方其”领起的5个分句要一气贯通,读出声势,表现出庄宗不可一世的气概。 

5、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天命”与“人事”是一重对比;“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是一重对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对比;“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仍是对比。几组对比,读起来都宜先轻后重 ,把着重点放在后边,低昂反复,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 

6、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例如开篇“呜呼” 一语,叹惋之情十足,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总的感情基调。再如“可以知之矣” 和“自然之理也” ,都应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去读,要读得从容缓慢 ,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

四、分析第一段

第一段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岂:难道 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1、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五、分析第二段

补充注释

1.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而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词,相当 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3.负而前驱 负:背负 4.及凯旋而纳之 及:等到

告:祭告,祷告。 盛:装。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 盛,装着,动词。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明确: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

3、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4、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5、这一、二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六、分析第三段

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名作动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明确: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七、分析第四段

补充注释

1.举天下豪杰 举:全 2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从唐庄宗的事迹中得出了怎样的教训?又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也即是说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盛衰在于人事。

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八、深入探究

1、由时间理处庄宗大事记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2、请学生找出文中标写盛衰的句子?

明确: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呼,乱者四应,仓皇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或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九、文章艺术手法

1、感知 文章结构(幻灯)

总起 提出论题: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 反面: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

总结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2、证手法分析

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明事理的?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幻灯)

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向东。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过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对比,事清而理明文章开头“盛、衰”,“得、失”并举第3段“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末段又用“盛、衰”并举此外,又如两处“方其……及……”,对照鲜明,论点非常突出。

十、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格言警句: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学练结合,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d36e1e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3e.html

《伶官传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