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华历史五千年之春秋战国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以后,历史上称为“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周平王迁都到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是因那时鲁国记载这段历史的典籍叫《春秋》而得名。
春秋初期,周王的名义还有必然阻碍,各国争霸还打着周王的旗号,其实这是借天子之名,壮自己的威势和地位。 而周天子的声威却名存实亡了。
所出土的青铜器“水陆攻战纷争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真实写照。周室衰微,而各诸侯却日趋壮大。 小国求生存,大国求进展。
周之外的秦国和楚国也虎视眈眈地挺进中原,战争频繁,硝烟四起,政治混乱,各行其道。
周王朝和它的宗法制度也处于崩溃状态。 真是个“礼崩乐坏”的时期!
国与国之间,有冲突,就要有人调解,周王室没有那个力量,就得由壮大的国家出来发言。 这确实是“春秋五霸”的由来。
“霸”,确实是诸侯之长,是代表周天子的人,谁在战争中获胜,谁就会召开诸侯会议,迫使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春秋五霸”,确实是指前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历史上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五霸的说法。
事实上在东周之初,郑国的郑庄公(寤生),就以他的绝对霸权与野心称雄一时,郑庄公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春秋小霸”。 五霸当中,先成立霸业的是齐桓公(公子小白)。 齐国能够称霸,第一是它优越的地理条件,齐国在今天的山东北部,地近海边,盛产鱼盐,又是矿冶的重要基地。 第二,有改革家齐桓公和管仲的主政。
齐桓公即位后,想任用他的师父鲍叔牙为相,而鲍叔牙却推荐了自己的老友管仲。并对齐桓公说:“您要治理齐国,用我为相就够了。但您要想争霸天下,非用管仲不可。”
而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政敌:昔时为夺取齐国君位,管仲辅佐桓公的长兄,公子纠,曾带兵射伤过齐桓公。
齐桓公不愧是一名有雄心、有远见、有气宇的政治家,不计较“一箭之仇”,任用了管仲为相。
管仲没有孤负齐桓公的信任和重托,踊跃推行改革,进展生产。

管仲有两句名言: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通过几年改革,齐国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力壮大起来。
齐桓公依仗雄厚的实力,运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继齐桓公起来争霸的有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晋国在今山西和河南一带,楚国在今湖北、江汉流域。 两国在晋文公和楚庄王时,各成霸主。
其间晋楚争战不下数十次。最大的是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闻名的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 原先晋文公重耳继位前,因晋国内哄,逃亡在外,楚成王像接待国王的礼遇一样,接待了重耳,晋文公重耳十分感动地说:“有朝一日假设能回国继位,假设与贵邦交战,我必然退避三舍来报答国君您的恩情。”(真是友谊归友谊,利益归利益。) “一舍”,相当于三十里。城濮之战,晋文公实践了诺言,后撤了九十里,待“诱敌深切”后,狠狠地冲击了楚军。 晋文公经此一役,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楚国虽败于晋国,但楚国地处长江中游的“鱼米之乡”,物产富裕,地大物博;又有先进的铸造技术,能够制造锋利的青铜和铁弓箭,因此专门快就恢复元气。

到楚庄王时,楚国成为南方的强国。
楚庄王,是一名有为之主。他开始故意显得生活放荡,没有前程。
他和一名大臣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举成名。”
后来,他果然发奋图强,把楚国治理得有条有理。 他任用能臣孙叔敖为相,大修水利,治理河道。在安徽修成一条规模专门大的浇灌渠——条背。
在寿县孙叔敖祠,还保留着王安石的题辞:“楚相祠堂仍好在。”
楚庄王依仗雄厚实力,前后击破周围的陈国、郑国降顺自己,又通过大战取胜晋军,报了昔时战败之仇。
庄王野心勃勃,还专门派人去周王室问鼎的大小轻重。 鼎,是周朝王权的象征。那么,楚庄王的意思确实是想夺取周王朝至高无上的王权。这确实是“楚王问鼎”,这说明了他的霸主地位。
东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了。

位于渭水流域的秦国,到秦穆公的时候强盛起来,他任用奴隶身世的百里奚为丞相,又任用百里奚儿子孟明视为大将,励精图治,打败了晋国,兼并了周围的诸多小诸侯国,成为西方霸主。

秦国现在把矛头对准了东方,强烈希望参与并主宰中原各国的重大事务。
秦穆公为秦国后来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晋楚争霸的后期,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一带,新崛起两个强国。这确实是都城在今苏州的吴,和都城在今绍京的越。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是吴越的闻名君王。 吴越两国长期在南方争霸。
吴王夫差曾一度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为夫差驾车、养马、打扫宫室,委曲求全。
后来勾践买通了吴王左右,被放回越国。
勾践立志雪恨,铺卧干草,在室内悬挂苦胆,出入都要舔尝,以示不忘国耻,这确实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任用贤臣文种、范蠡,并将越国美女西施,送给夫差为姬,以博取吴王的欢心。
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使越国壮大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
西施,本姓施,因为家住苎萝浣纱村西而得名“西施”。 苎萝在今天的浙江诸暨,至今还有传奇中昔时西施洗衣的“浣溪”、“浣纱石”等。
西施以美色被吴王专宠,暗中帮忙勾践打败了吴国。

吴衰亡以后,传奇她和范蠡泛一叶小舟神游太湖,尔后相伴相游,不知去向。

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关于这一分段,有的史学家以为战国应该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有的那么以前475有的那么以前476年划分,这其间的纷争,就属于史学的争端了。)
诸侯中的晋,被“韩、赵、魏”三家卿医生瓜分了,而周王却承认了这一“犯上作乱”的事实,这件事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战国”,顾名思义,确实是频繁的兼并战争。春秋的局面被打破了——天子既然没有威力,那么谁有实力,谁就能够够威慑天下了。
打来打去,形成了“秦、齐、楚、韩、燕、赵、魏”,这七个强国。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次大变革的时期,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
闻名的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以后者最为完全。
商鞅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他曾三谏秦孝公,陈述“富国强兵”之道,取得了孝公的赏识和重用。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开始主持变法: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许诺自由生意;奖励耕织;崇尚军功;成立县制;由中央直接操纵地址。
商鞅变法,取信于民。
尽管秦孝公身后,商鞅被反对他的旧贵族“五马分尸”,车裂而死,但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使秦国慢慢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

赵武灵王,推动了“胡服骑射”的重大改革。他学习少数民族的“骑兵战术”,改穿“胡服”,也就改变了商周以来以车战为主的传统。
把骑兵战术引入华夏,意义深远。 这无疑增强了赵的力量。
重建于邯郸的“武灵丛台”,听说赵武灵王昔时确实是在这座高台上操练军马、点兵阅将,称雄一时的。 赵国在战国时期,还有许多至今令人传颂的故事: 赵惠文王时期,取得楚“和氏璧”。秦王提出愿以秦十五座城彼此换。
面对那个阴谋,赵大臣蔺相如持璧见秦王,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物归原主”。
在秦赵“渑池会盟”中,蔺相如随侍赵王,又与骄横十足的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较量,面斥强秦,不辱国体,升为上卿。他
又谦恭忍让,处置好与大将廉颇的关系,使廉颇十分感动,形成了宝贵的一文一武,拱卫赵国的局面。

在大变革的时期里,群雄割据,战争连绵不断,给后人留下许多中外闻名的战例,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围魏救赵”、“马陵之役”、“长平之战”等等,可谓典范。
“围魏救赵”,是齐国军事家孙膑的一条妙计:当魏军攻打赵国邯郸时,赵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孙膑为军师救赵。 孙膑不是直接兵发邯郸,而是围困魏国首都大梁,使魏国回救,疲于奔命,然后取胜魏军。
“马陵之役”,是孙膑直接对垒魏将庞涓,并用“减灶计”,诱敌深切,最后置庞涓于死地。

战国后期,由于秦国的力量越为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于是显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魏国公孙严,洛阳人苏秦前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这叫“合纵”。
而秦国那么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其中一些国家,帮忙秦国进攻另一些国家,这叫做“连横”。 这些代表人物统称为“纵横家”。

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的成语确实是这么来的。(呵呵,真正是“朝三暮四”!)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展开大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堪一击,40万赵军全被秦军活埋,而秦国声威大振,六国再无人与之对抗。
——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正是秦国,东方六国轰轰烈烈的争雄时期,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风云当中。
只有这些青铜武器和战士的尸骨仍然在缅怀着那些伟大的岁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春秋末年发明的可强度铸铁技术,比欧洲早约2000年;青铜乐器与青铜礼器一样,在那时也占有重腹地位——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迄今发觉的数量最多、保留最完好的一套。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计六十四件,依大小及音序编为八组,具有那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音律系统,至今仍能演奏,音色纯正:该编钟经实际考试,音律准确、音色优美,整套编钟音阶结构与今天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属于同一音列。 “钟鸣鼎食”,只是古代贵族豪富人家的生活场景。但在这钟声中,能够体验到震动古今的文化制造。



变革,增进着经济的进展。
现在的中国已跨入了“铁器时期”,铁器给生产力的进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固然也给战争提供了更有利的武器。 战国时期,各国兴修了许多水利:
秦国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在成都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兼有浇灌、防洪、航运、城市供水等多项功能,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工程艰巨、成效卓著,历经2000连年,仍在发挥作用。
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庙纪念,名为“二王庙”。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有了专门大的进展:湖南、湖北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反映了那个时期纺织工艺的精湛水平。 由于纺织品的精美,使战国时的女子的穿着,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风韵。
春秋战国,人们在食器方面,花腔品种增多,除青铜器之外,还有陶器、漆器等不同制品。
春秋战国的漆器,以楚国为最,它的色彩明丽、装饰华丽、图案生动,外部漆黑或黑褐色,内部漆朱色。
楚漆器不仅是中国漆器生产的第一个顶峰,而且为两汉以后漆器文化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庄重凝重,到此一变而为清新秀雅。仿佛由苍茫的大河,变成了涓涓溪流。

如此惊人的制作成绩,使战国的青铜器精美绝伦。 春秋战国时期,玉雕技艺已进展到新的水平,能够加工各类硬玉石料,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
中国的玉器,不但以质地美好、雕琢精细为人注视,而且几千年沿袭不衰,形成独特的“玉文化”传统。
欧洲、亚洲、美洲、新西兰等许多地址,也是远古时期就生产玉器。但后来却慢慢停顿失传,中国玉器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
战争与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文明进展的两个“车轮”,诞生在战火硝烟的铁器,取代了一度辉煌的青铜器,奴隶社会的旧制度,让位给新的生产关系。
历史的车轮确实是如此不断地碾灭旧时期的灿烂,载来新时期的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f79dc3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d.html

《3中华历史五千年之春秋战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