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世亚圣之大才

发布时间:2023-03-02 12:09: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命世亚圣之大才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而发扬光大,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仁者无敌
“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人本主义产生了“仁”“天地之生,人为贵。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秉超乎一般本能之上的灵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拥有其他众生所无的追求发展的无穷愿望和无限能力。仁的提出,是出诸人类特秉灵性感悟,体现人之所以为人,发现和善用人际相处的规律性,谋求最优发展进步效果的需要。仁,人心也。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的性本善,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孟子的“仁”也是建立在“性善论”之上。所以如果想成为圣人,那么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矣。《公孙丑上》)纷繁世间,酒色才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外在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离娄下》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这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统一的,都强调“仁”“义”的力量。要用仁来

保持自身的修养,用仁来感化他人。他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告子下》,那就会“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尽心上》,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所追求的人格的典范。他不屑于张仪佩六国相印,愤怒时令国君害怕的样子。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只有那些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的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因此孟子在诸侯面前中不卑不亢,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气节。敢于与诸侯辩论,经常使国君们“勃然变乎色”,或者无言以对。
正是在这种建立在自信和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思想,使孟子提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著名思想。这种平等的君臣观无疑比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进步得多,尽管引起了专制帝王和奴仆们的恐惧和指责,但是这种深入人心的思想给了我们做社会人,承担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d8bd04a6c30c2259019ecd.html

《命世亚圣之大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