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发布时间:2018-04-06 17:1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历史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 

历史分期:

1、新民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社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1956——1966);

3、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

4、徘徊时期(1976年——1978年)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重大事件: 

开国大典(194911日、国庆节)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2、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19499月;地点  北平

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做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

1)时间 1949101日,地点 北京天安门(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开指国大典);

2)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该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成为国家的主人.(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国际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5、中国近代百年的剧变对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1)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2)青年学生应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6、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准备的方式:进军和和平解放;

2)过程:西藏派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到达北京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7、抗美援朝 

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达到鸭绿江边;美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军的一系列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953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4)最可爱的人: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51953年,美国签署“停战协定”。(6)意义: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8、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只是所有制发生变化,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从私有制到私有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重大事件: 

一五计划 、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改造、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背景 解放前夕,国民党经济濒于崩溃;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目的: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成就:

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

交通运输业  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内地边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立工业基地。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民主政治建设  

1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共同纲领》功成身退;

2)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方式: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即公司双方共同经营起义,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赎买政策的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在的创举。

4)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历史意义: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消极影响: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4、八大 

1)时间1956年、地点 北京;

2)主要内容: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需求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根据主要矛盾确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评价: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总路线:

1)提出的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就显著,党中央因此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时间 1958年;

3)内容: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4)评价:客观上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对我国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5)导致了“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

6)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2)评价: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出现经济困难的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

4)经济恢复: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5)探索时期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大庆油田的建成(作用: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

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的好儿子雷锋。

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7、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

1)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把阶级矛盾当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2)开始的标志: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并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3)结束的标志: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此事件的意义: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4)性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争夺统治阶级内部最高领导权的一场内乱;

5)林彪反革命提集团的覆灭: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坠机事件。

6)抗争 二月逆流、四五运动;

7)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

8)四五运动:是为了纪念周恩来,痛斥了“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9)对文革的认识:文革是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启示:我国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中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最大的冤案 文革期间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8: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1)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2)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十二大召开、十三大召开;邓小平南方讲话;十四大召开;十五大召开。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人民要求对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中共中央领导人依然坚持左的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时间:1978年;

3)内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底,北京召开。

2)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4、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冤假错案平反:对刘少奇恢复名誉;

2)立法工作:颁布很多法律;

3)意义: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5、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意义或者作用:解放了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方式政企分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6、对外开放:

11980年开始;

2)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利用国家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4)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尤其注意厦门是福建省的),后来增设了海南——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之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知道地位;

7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知道思想。

8)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8、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1)背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

2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3)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9、怎样评价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中华民族的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区域自治:

1)概况: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2)意义或者作用: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西藏成为重要牧区;

2)西部大开发战略。

3)援藏干部:孔繁森。 

4、香港、澳门回归(见之后的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国防建设  

1、海军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后又陆续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外出任务;(31974年,陆续装备了自己的核潜艇。 

2、空军:

1)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建立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并取得辉煌成果,著名飞行员:蒋道平。

2)最初飞机重要从国外购买,后来走上国产化的道路;1956年,仿制成歼5型歼灭机;

3)改革开放以后,空军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 

3、导弹部队的发展:

11966年组建,担任核反击任务;

2)战略导弹部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二炮”

3)认识:科技强军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 

4、如何认识我国现代科技国防力量的增强:中国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科技力量的目的在于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在于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进行霸权主义。中国永不称霸,反对核武器的扩散,并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建国之初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到如今都是);

2)外交成就:建国之初就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对华的态度: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2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中国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进行谈判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2)万隆会议: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在万隆召开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成就: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会议形成万隆精神的含义: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加各国人民间友谊。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过程: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影响打球;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2月,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的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4.尼克松访华:

1)概况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此事件被称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2)作用: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时间197110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第三世界国家提出;

3)作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上的“梅开三度”: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7、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提高。

2)成就: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申奥成功。 

8、纵观新中国成立之后到至今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新中国取得主权独立的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9、中美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到邦交正常化,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7184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c.html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