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稿新的

发布时间:2017-10-11 06:12: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的政治任务,对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建设富强、文明、 和谐、大美和幸福龙江也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39次提出生态,19次提出生态文明,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一、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之一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是在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十八大之所以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因为党中央基于对中国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觉: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又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例如,我们县的雾凇, 沾河漂等旅游项目,野猪、 袍子、鹿等野生动物增多,大热的烟囱冒出来的是白烟,说明企业在发展的前提,注重防止大气污染;林业部门的林改地项目的实施,即保护了承包土地农民的利益,同时也逐步实施退耕换林政策等。这些都是逊克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 再升华。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九五”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战略,“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在这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部署指导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 、化学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4.29﹪和12.45﹪,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资源利用率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6.7,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降低;环境质量局部改善,2005年到2010年,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的比例提高30.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区牧草质量提高,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力度加大,全国沙化面积减少;应对气候变化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吨。(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情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一些重点领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 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必须加紧落实,务求取得成效。

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空间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空间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即以路桥通道 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 京哈京广 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即以东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 汾渭平原河套灌区 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要其它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即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一川滇生态屏障 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二)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了,有利于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源的产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节水、节地、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总的要求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消耗总量增长过快,消耗强度高,能源消耗供需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软肋,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脏并存,地下水过度超采,必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用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据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我国364个县级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3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严重缺水城市涉及17个省区,其中包括沿海发达城市。同时,目前有362亿吨污水被排放(其中80%未经处理)。据报道,全国1200条河流,有850条受到污染,足以说明水源污染的严峻形势。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资源面积逼近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红线,必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  

  2011年度,全国耕地减少532.7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485.0万亩,灾毁耕地33.5万亩,生态退耕14.2万亩;同期耕地增加483.7万亩,增减相抵,耕地面积净减少49.0万亩。2011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 

  2011年度,全国建设用地净增945.1万亩,其中,依法批准835.3万亩,未批先建172.5万亩,变为其它用地减少62.7万亩。 

2011年度,全国未利用地开发为农用地261.9万亩,建设使用190.9万亩。 2011年度的这一组数据向我们透示了什么?

 全国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个别省份补充耕地困难 , 建设用地保障有力,用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批而未用土地清理效果明显,土地利用仍有挖潜空间。  规范用地水平不断提高,村镇用地未批先建情况不容忽视。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真实反映了土地变化情况,各地在严格规范管理、保障经济发展、严格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土资源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继续不遗余力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创新,完善变更调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 

 

。同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合理开发。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济形态,必须树立循环经济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污染,是经济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要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服务业体系,并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实施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

在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将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据解振华介绍,我国一方面是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支撑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如淡水、耕地、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17%67%7%7%,明显偏低,基本上都在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以下。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010年我国的资源产出率与日本相比,只及日本的七分之一到五分之一。2011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费量却占了全球的2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的先进水平高10%~20%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已培育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产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总产值约2.3万亿,就业人数达到2800万人。今年1120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3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1亿元,支持建成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等2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9个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27个循环化改造园区。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由于部分地区对国土空间的盲目开发 过度开发无序开发 分散开发,带来和造成了森林破坏 湿地萎缩 河湖干涸 水土流失 地面沉降,沙漠化 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等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问题。必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 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部分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 土壤等污染防治。要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 增长快,人均排放量不断增加。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公平原则 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在5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要加强生态文明看好评价制度建设。必须改变唯GDP的观念,淡化GDP考核,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 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 奖惩机制。二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必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如,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要建立限制开发的制度,对依法设立的高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等要建立禁止开发的制度。我国耕地 水资源 环境等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仍不完善,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制度。三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能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性的产品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还不到位,资源有偿有偿使用制度虽已确立,但没有体现生态价值,生态补偿制度正在探索中。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应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制度、 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建设身体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量 碳排放权 排污权 水权交易试点。五要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其的破坏和损害要追究责任,进行赔偿。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 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5bd9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5.html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稿新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